?

人民幣國際化尚在路上

2015-01-02 06:01丁志杰編輯張美思
中國外匯 2015年12期
關鍵詞:原罪金融危機國際化

文/丁志杰 編輯/張美思

人民幣國際化尚在路上

文/丁志杰 編輯/張美思

隨著中國經濟的繼續崛起和世界經濟格局的悄然嬗變,人民幣正在中國經濟發展以及國際貨幣體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過去十年,正如伯格斯坦所言,“人民幣匯率問題是全球政治家和經濟學家最為關注的問題”;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全球最為關注的很可能依然是中國的問題,不過不再是有關人民幣匯率的問題,而是關于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

發展中國家關注貨幣國際化起因于本國貨幣不是國際貨幣這一“原罪”。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不斷遭遇國際金融危機,“原罪論”給出的解釋是:因為這些國家的貨幣不是國際貨幣,對外經濟交往只能使用他國貨幣,這樣在國際融資時容易產生貨幣錯配;由于這些國家信用不佳,只能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籌到短期資金,如果用于長期項目又會產生期限錯配;而一旦其貨幣貶值,作為債務人的這些國家的資產負債表會嚴重惡化,進而爆發貨幣危機、債務危機等各種形式的國際金融危機。提出“原罪論”的西方學者認為,“原罪”客觀存在并且難以消除,發展中國家貨幣不可能成為國際貨幣;因此要避免國際金融危機,只能用美元取代本國貨幣實行美元化,即接受美元貨幣殖民。然而,除了極少數國家如厄瓜多爾接受了完全美元化,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寧愿繼續背負“原罪”。

中國也遭遇著“原罪”所帶來的影響,但表現形式和狀況不同。盡管中國沒有發生金融危機,但“原罪”導致國際金融危機的潛在風險一直存在。中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為順差,是儲蓄輸出國,也是資本輸入國,特點是,在以很低的收益輸出儲蓄的同時,又以很高的代價輸入國際貨幣和國際資本。這樣的結果是對外開放的效益低下。自2004年開始公布國際投資頭寸表至今,中國對外凈資產從2千多億美元增加到將近2萬億美元,但國際投資收益在大多數年份卻為負值。這表明,中國一直在以“倒貼”的方式輸出凈儲蓄。這與爆發國際金融危機一樣不可容忍。面對這樣的局面,中國并沒有束手就擒,更不可能接受美元化,而是力圖通過本幣的國際化來消除“原罪”帶來的負面效應。進入21世紀,中國政府和學界開始加強對國際貨幣金融合作和貨幣國際化的研究。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一個契機。危機的爆發使得全球國際流動性和支付手段出現枯竭,甚至連貿易融資都基本中斷。而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中國,則通過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使人民幣正式登上國際舞臺。貨幣國際化是中國新世紀遇到的新課題,只能通過向書本和理論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經驗并結合中國自身的國情,闖出一條獨特的道路。在過去數年的實踐中,人民幣跨境使用遵循了貨幣國際化的一般路徑:從跨境貿易使用到跨境投資使用,再到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為消除目前尚存的較為嚴格的資本管制所帶來的約束,中國決策者還創造性地運用了離岸市場,以充分發揮其在推動貨幣國際化過程中的作用。

《人民幣跨境使用與離岸市場建設》一書對人民幣國際化理論和實踐做了系統性和權威性的解讀。在過去十年里,該書編著者——國家外匯管理局課題組,在不同階段承擔了多項有關人民幣國際化的課題研究;而本書既是多年理論研究的結晶,也是對人民幣國際化實踐的總結。其內容不僅涉及人民幣國際化的自身問題,也涉及諸多相關配套改革。

人民幣國際化尚在路上。誠如該書的題目,這只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階段性總結。無論內涵還是外延,人民幣國際化將會繼續深化延展。隨著中國經濟的繼續崛起和世界經濟格局的悄然嬗變,人民幣正在中國經濟發展以及國際貨幣體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會出現很多新現象、新問題,也會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這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人民幣國際化,也需要越來越多的力量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助理

猜你喜歡
原罪金融危機國際化
聚焦港口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淺析金融危機化解救助的效果
淺析金融危機化解救助的效果
關于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度思考
罪與罰
《年輕的布朗先生》:對信仰的批判與堅持
華為在美國人眼里大概有“原罪”
人民幣國際化回顧與新常態初期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