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工作要覽

2015-01-21 15:03
中國農機化年鑒 2015年0期
關鍵詞:機械化農機補貼

?

農業機械化工作

各地工作要覽

北京市

【概況】

2014年,北京市農機部門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和北京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根據首都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切實轉變農業機械化發展思路,著力提升現代農業裝備水平,農業機械化發展向著“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的新階段邁進。

【農機裝備水平持續提高】

2014年,北京市農機部門落實中央及北京市級補貼資金合計1.833 4億元(中央1.1億元,市級0.733 4億元)。北京市新增農機設備3 406臺(套),果蔬保鮮庫5.62萬平方米,新增農機動力6萬千瓦,受益農戶新增5 000余戶?!安嘶@子”生產農機裝備數量大幅增加,用于“菜籃子”生產農機裝備補貼資金占到補貼資金總額的90%,比2013年提高近17個百分點。通過農機貸款貼息政策新購置大型進口青貯收獲機5臺,北京市進口大型青貯收獲機總量達到35臺。

【農業機械化水平持續提高】

2014年,北京市玉米機收水平再創新高,全市玉米機收面積占可機收面積的91.3%,比2013年提高1個百分點。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2%以上,農業機械化水平處于高級發展階段,糧食生產耕種收基本實現機械化。設施農業、畜牧和漁業養殖機械化水平持續快速提升。

【農機科技支撐和服務能力持續增強】

2014年,北京市現代化農業機械裝備在服務都市型現代農業各產業發展、支撐農業高科技生產中的作用更加凸顯。按照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意見》要求,以節水、生態農業及保障“菜籃子”生產為方向,調整工作重點,制定《北京市農業機械化節水工作方案》,建立機械化節水模式6種,示范推廣機械化節水技術30項,建設機械化節水示范點11個,通過集成技術、打造樣板、全面推廣的具體措施,初步建立北京市農業機械化節水技術體系。同時,大田和設施農業的節水灌溉、漁業養殖的水循環處理、智能化奶牛養殖、智能化肉雞養殖、畜禽無害化處理、智能化養豬等設備的引進應用,大大推進節水農業的發展和規?;竽琉B殖業的高效、安全和標準化生產。

【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2014年,北京市制定《北京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標準》,重點推進市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建設。通過農機金融租賃、大型農機具貸款抵押等形式試點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流動資金貸款貼息和擔保補貼政策,進一步提升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服務能力。春耕、“三夏”和“三秋”期間,北京市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作業面積達到70%以上。創新農機社會化服務模式,試點“農業龍頭企業+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互利發展模式,鼓勵引導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實施“走出去”戰略,為首農集團三元外埠奶源飼料生產基地開展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促進現有先進農機裝備的高效利用。

【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截至2014年11月底,北京市發生一般農機事故15起,死亡0人,受傷3人,事故起數同比下降37.5%。未突破市安全生產委員會下達的農機安全生產控制考核指標,農機安全生產形勢繼續保持穩定。北京市拖拉機檢驗率達到89.7%以上。

【服務糧食經濟產業發展】

2014年,北京市用于大田糧食生產機械補貼資金1 910.5萬元。淘汰更新22.05千瓦以上拖拉機614臺,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推廣玉米秸稈撿拾打捆機10臺;落實北京市農業局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負責的局內折子工程,新購置玉米收獲機40臺,確保玉米機收率完成91%的任務指標;為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上半年購置中耕追肥機100臺。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關鍵農時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確保糧食顆粒歸倉,為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發揮重要作用。

【服務畜牧產業發展】

2014年,北京市用于畜牧養殖機械補貼資金4 943.5萬元。在推動種業生產機械化工作中,2014年新購置種豬、蛋種雞等種業生產養殖自動化設備141套;為保障現代化養殖業的安全生產和優質安全奶產品生產,新購置畜禽尸體無害化處理設備4套,組合式擠奶設備85套。

【服務蔬菜產業發展】

2014年,北京市用于設施農業設備補貼資金6 764萬元。為解決設施種植園區的果蔬保鮮貯藏問題,新購置果蔬保鮮庫5.62萬平方米;為解決設施園區有機廢棄物處理問題,新購置發酵翻堆設備5臺(套)。北京市新增溫室用拖拉機400臺,微耕機300臺,卷簾機500臺。有效解決設施園藝園區生產中勞動力短缺和勞動強度大的問題,通過現代農機裝備的高效作業和自動化控制,實現蔬菜標準園區的規?;N植、現代化裝備、標準化生產、安全化控制。

【服務水產養殖業發展】

2014年,北京市用于水產養殖機械設備補貼資金3 711萬元,為推進工廠化養殖和水資源高效利用,新購置水循環過濾、凈化處理等節水型水產養殖機械設備6套。

【服務農產品加工行業】

2014年,北京市用于農產品加工機械補貼資金共計3 711萬元,落實《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工作的通知》(農辦機〔2014〕6號)要求,圍繞產后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推進房山果蔬脆片加工和門頭溝干果加工兩個農產品加工重點項目。

【多點推進農機與農藝融合】

2014年,北京市通過部門、人才和技術三個層面聯動探索建立農機農藝融合長效工作機制,有力推動融合工作開展。提升糧經產業優質發展機械化水平,在延慶、密云、順義3個區縣分別建立試驗示范基地,開展大田作物機械化作業技術模式、機具配套、質量標準、操作規范的示范推廣。重點推廣旱作農業農機農藝融合節水生產模式和高效機械化節水模式,集成示范推廣保護性耕作(土壤深松、秸稈粉碎還田)、機械鎮壓、覆膜播種、中耕追肥、機施緩釋肥、機械植保、化控防倒等8項蓄水保墑機械化節水技術,著力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產出水平。針對玉米的機械化生產,開展玉米品種篩選、中耕追肥、精量播種、籽粒直收等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試驗,提升玉米全程機械化作業水平。提升畜禽產業節水生態發展機械化水平,集成示范的畜禽廢棄物綜合資源化循環利用技術,使805家規?;B殖場實現糞污綜合治理,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分別在房山、懷柔、通州建立3個畜禽養殖機械化節水技術示范點。開展節水型飲水器、自動精量投喂、開展糞污干濕分離、污水處理、自動清糞技術、有機肥加工、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技術的應用,實現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循環利用和種養聯動提供技術支持。提升蔬菜產業高效生產機械化水平,在設施蔬菜生產的關鍵環節,實施機械化作業技術、設施省力化技術、物理增產技術、設施農業智能化管理技術等4大類共17種農機技術。依托9個區縣,20個示范點,示范推廣各種農機設備技術300臺(套),示范作業面積133.33公頃,改造大棚180棟,技術輻射近千公頃。智能化、精量化等先進園藝高效機械化技術的運用,節本增效明顯。

【多措并舉推進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

2014年,北京市加強農機綜合信息服務,深度融合中國農機互聯網和北京農業機械化信息網,構建新北京農業機械化信息網服務平臺。平臺服務增加農機業務應用系統,強化網上辦事功能,形成集農機管理、農機鑒定、農機推廣、農機監理全系統,新聞、辦公、交流、數據、監測、展示、培訓等全功能24小時全天候服務的“三全”新北京農業機械化信息網,已經成為社會了解北京農業機械化工作的官方窗口。加強農機作業調度信息化服務,在密云、房山、通州3個區縣示范推廣北斗監控型和導航型2種終端100余臺,借助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及TD—LTE移動寬帶通信技術,實現農機作業精細調度管理,有效提升農機服務組織的管理效率、作業效率,為農機作業調度和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可實時為農機管理部門提供機具作業情況統計,為政策制定提供數據依據。移動執法綜合管理系統平臺的成功研發實現農機監理對農業機械及駕駛操作人員的自動化、電子化管理?,F代化農業機械裝備在服務都市型現代農業各產業發展、支撐農業高科技生產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著力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

一是頂層設計北京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方向。制定《北京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標準》,組織區縣召開全市農機合作社規范建設工作研討會,重點推進15個市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建設。二是探索研究農機合作社示范社流動資金貸款貼息和擔保補貼政策。實施農業部農業創新項目,與北京農擔公司合作,采取以合作社“地產+車產+大型農機具”作抵押的方式獲得流動資金貸款,通過努力協調,為試點的兩家部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爭取流動資金貸款900萬元。大型農機具也可用作貸款抵押,擴大抵押物的種類和范圍,取得一定突破。三是積極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通過與首農集團簽約合作的牽線搭橋,鼓勵引導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實施“走出去”戰略,為首農集團三元外埠奶源飼料生產基地開展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促進現有先進農機裝備的高效利用?!叭摹逼陂g,在北京市農業局農業機械化管理處的協調下,北京市2家農機專業合作社的3臺小麥收獲機趕赴河北首農奶?;?河北定州)進行小麥機收及秸稈打捆作業,邁出農機合作社為農業龍頭企業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的第一步。

【著力提升農機管理和服務水平】

2014年,北京市農機部門實施“三支隊伍培育、培訓”行動。一是培養職業型農機實用人才。利用10所區縣級農業機械化學校,合理調配培訓鑒定資源,有力地促進農業機械化培訓工作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有效開展。全年完成鑒定培訓433人;結合區縣產業需要,結合春耕、“三夏”“三秋”等重點農時季節,開展技能培訓和農機安全培訓,尤其是在農機安全培訓中,首次將農機安全培訓對象擴展至農民機手的配偶和子女,以“小手拉大手”,長吹安全“耳邊風”的形式提醒機手安全作業,累計培訓人員2 000人次;全年培訓各類農機駕駛操作人員16 174人。二是培養專業型農機科技人才。以農機科技推廣人員為重點,圍繞糧經、設施、畜牧、水產、林果機械化技術,開展知識更新大培訓。通過“北京市農機修理工高技能人才培訓班”“北京合作社經理人培訓班”“北京市設施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與裝備運用高級研修班”等方式累計培訓技術人員997人次。三是培養復合型農業機械化科技管理人才。以基層農機科技管理人員為重點,圍繞農業機械化管理、農機科技推廣、農機維修、質量鑒定等專業知識,邀請行業內著名的專家學者實施專題培訓,提升農業機械化科技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公共服務能力。2014年累計培訓管理人員1 725人次。

【加強農機產品、作業、維修、服務質量管理】

2014年北京市共完成各類檢驗項目共計44項,其中市級監督抽查2項,新產品鑒定4項,推廣鑒定7項,其他委托檢驗31項,促進農機產品質量穩步提升;完成《農作物收獲農機作業規范-小麥》《農作物收獲農機作業規范-玉米》2個北京市地方標準的制定和1個北京市地方標準試修訂,加強重要農時作業質量監測監管,促進農機作業質量逐步提升。加強對農機企業的檢查與服務,對8個企業的13種產品進行推廣監督檢查,做好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評審工作,對申報的9大類68個產品進行認真審查和分組評審,促進農機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受理1起農機質量投訴,為用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萬多元。

【加強農機安全監管】

2014年,北京市市區兩級農機監理部門結合重要農時,聯合安全監督、公安交通管理、工商、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機型、事故多發時段的隱患排查和執法檢查力度。北京市共出動執法人員6 876人次,依法開展檢查1 011次,檢查各類農機生產場所849個,檢查農業機械及駕駛操作人員16 300余人(臺)次,排查事故隱患306起,全部整改。開展農機政策性保險投保和理賠,北京市農機投保政策性保險745臺(次),保險金額累計1.74億元,簽單保費95.94萬元。開展農機監理“為民服務 創先爭優”示范窗口創建活動,2014年完成各類行政審批18 152件,無投訴發生。

天津市

【概況】

2014年,天津農機部門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市委十屆三次、四次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各項部署,根據天津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的需求,切實轉變發展思路,著力提升現代農業技術裝備水平,農業機械化向著“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的新階段邁進。

【“清新空氣”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任務完成】

2014年,天津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0%,完成年度工作目標。其中,小麥秸稈80%以上實現粉碎還田肥料化利用,玉米秸稈有168.67千公頃實現粉碎還田肥料化利用,51.33千公頃實現青貯、黃貯飼料化利用,綜合利用率超過90%。

【基本農田耕地質量持續改善】

2014年,天津市已實施機械化深松作業49.60千公頃、激光平地作業12.03千公頃。5年來,累計實施深松作業177.33千公頃,激光平地作業38千公頃,有效提高耕地蓄水保墑、抗旱防澇能力及對水肥的利用率,為農作物持續高產穩產夯實基礎。

【農機裝備水平持續提高】

2014年,天津市落實中央和市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3億元(中央1億元,市級0.3億元),同比增長12%。全市新增各類農業機械8 853臺(套),新增農機動力6.26萬千瓦,受益農戶4 758戶。

【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持續提高】

2014年,天津市玉米機收再創新高,達到85.3%,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水稻栽插環節機械化快速推進,機插率達到90%,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水稻機收率達到87.4%,同比小幅提高。設施農業機械化穩步發展。

【農機科技支撐能力持續增強】

2014年,天津市實施8項市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項目,引進技術19項,引進新裝備202臺(套)。建立試驗示范基地58處,建立科技示范戶303戶,推廣面積達到1.71千公頃,新增經濟效益676.71萬元。

【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2014年,天津市完成農機牌證行政審批3 984項。全市拖拉機上牌率達到90.3%;檢驗率達到67.2%,同比提高7.6個百分點;駕駛員持證率達到86.4%,完成農業部下達的年度“三率”指標任務。發生道路外農機事故3起,受傷2人,死亡1人,無重大事故發生,事故發生率同比下降77%,死亡人數未突破市安全生產委員會下達的農機安全生產控制考核指標。

【農機購置補貼改革創新工作高效落實】

2014年是天津市實行“全價購機、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操作模式的第一年,通過充實補貼產品目錄、優化制度設計、加強信息公開、強化紀檢監督、延伸績效考核等手段,確保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有條不紊、安全有序地實施。1年來,補貼新增大中型拖拉機1 511臺,耕整地機械1 663臺,種植施肥機械97臺,田間管理機械9臺,收獲機械1 171臺,收獲后處理機械21臺,排灌機械29臺,農田基本建設機械33臺(套),設施農業設備430臺(套),畜牧水產養殖機械331臺。針對2014年實行新的補貼資金兌付方式后,部分區縣農機、財政、銀行之間的溝通銜接不暢的問題,先后兩次與市農商銀行溝通協調,推動加快購機補貼資金結算進度,確保農民及時享受到補貼實惠。自2012年農業部組織延伸績效管理試點工作以來,天津市農村工作委員會農業機械管理辦公室連續兩年獲“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農機購置補貼)優秀單位”稱號并被通報表揚。

【精心組織農業機械化生產】

2014年,天津市提早部署、統籌安排,制定相應的農業機械化生產工作方案,指導各區縣農機部門認真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從信息收集發布、機具檢修指導、物質保障供應、技術推廣培訓等方面加大服務保障力度,有效保證春耕、“三夏”和“三秋”農業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春耕期間,全市投入各類農機具4.14萬臺(套),完成機耕作業184.43千公頃、機播作業167.03千公頃?!叭摹逼陂g,全市投入小麥聯合收割機3 800臺,機收小麥112.33千公頃,投入播種機械1.15萬臺,完成夏玉米機播113.4千公頃?!叭铩逼陂g,全市投入農業機械4.01萬臺,機收玉米200.73千公頃,機收水稻19.4千公頃,機播冬小麥95.95千公頃,完成機械化耕整地作業114.47千公頃。

【推進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

2014年,天津市創新扶持政策,將稻麥秸稈綜合利用作業補貼納入市財政補貼范圍。制定農作物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方案,按照“堵疏結合、以用促禁”的工作思路,采取召開秸稈能源化利用洽談會、秸稈綜合利用對接會、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會,印發秸稈綜合利用相關技術指導意見等多種方式,普及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作業技術路線。制定《2014年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督察方案》,成立6個市級督察組,采取領導帶隊、分片督查的方式,在重點農時始終保持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高壓檢查態勢。共出動350余人次,深入區縣督查108次,對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的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進行督查,為清新空氣行動目標責任的落實發揮應有的作用。秸稈燃料加工中心建設項目穩步推進,爭取資金1 250萬元。2014年,經實地核查和現場評估,已初步遴選出5個符合項目申報指南要求的單位,擬于近期組織專家評審。

【農機作業補貼項目高效實施】

2014年,天津市為確保49.33千公頃耕地深松及12千公頃激光平地作業補貼任務保質保量實施,制定《2014年天津市耕地深松及激光平地作業補貼項目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項目操作程序及管理制度。2014年作業區域覆蓋到83個鄉鎮的424個村,由59個作業服務隊承擔。繼續使用GPS車載定位設備對參與深松平地項目作業的所有拖拉機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從政策宣傳、信息公示、作業質量等方面加大指導和檢查力度,采取隨機抽查、實地勘測的方式,在春耕、“三夏”“三秋”期間,分別對區縣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及作業結果進行檢查驗收,抽查比例達到所有項目實施村鎮的10%以上,有力地保證項目的有序開展。

【農機合作社扶持創建工作穩步推進】

2014年,天津市農機部門繼續加大扶持力度,爭取財政專項資金910萬元,支持基礎條件較好的農機合作社創建市級合作社和市級示范農機合作社。在摸底調查、組織申報、項目審查、實地評估的基礎上,確定扶持對象。有8個合作社獲得市級示范農機專業合作社創建補助,7個合作社獲得市級農機合作社創建補助。同時,舉辦全市農機合作社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培訓班,對農機合作社,尤其是參與創建市級和市級示范合作社的農機合作社的理事長、財會人員等進行業務培訓,幫助其進一步增強依法辦社、規范管社、創業興社的能力。

【組織開展科技下鄉活動】

2014年,天津市以“科技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題,組建34支農業機械化科技小分隊和166名技術人員,舉辦農機技術培訓班72期、科技趕大集22次、現場會23次、科技入戶入社500余次,開展咨詢服務8 000余次,培訓農民6 0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7萬份。示范推廣新技術53項、新機具800余臺(套),服務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共計200余家,使1萬余農民受益。

【推廣農業機械化技術,加快農機農藝融合】

2014年,天津市發揮項目帶動和支撐作用,組織實施8個市級農業機械化項目,制定技術規范12項。高稈作物植保機械化技術引進示范、農機精準作業智能化監控技術示范與推廣、肉雞養殖智能化光照及無害化處理技術設備引進示范等3個項目通過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審核,其中高稈作物植保機械化技術引進示范已立為2014年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農機作業質量檢測與管理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裝備開發項目被市科委立為科技支撐項目。精準農業控制技術引進與示范、設施農業精細化管理技術與遠程監控技術設備引進示范項目通過現場驗收。同時,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完成對靜??h的竣工驗收,目前正組織對武清、寶坻和寧河的項目進行驗收。

【開展學術交流和組織培訓活動】

2014年,天津市分別以設施農業機械化、農業物聯網和農機農藝融合為主題,先后舉辦三期農業機械化報告會,與市農業科學院開展農機農藝融合對接活動,舉辦中日設施農業發展研討會、中藥材生產機械化技術研討會和農機企業服務座談會。精心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完成實用技術普及性培訓9 680人次,8 565人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召開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工作會,舉辦中高級農業機械化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培訓班、技術推廣骨干培訓班、鄉鎮農機管理人員培訓班,通過培訓極大地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升農機試驗鑒定能力水平。完成市級農機產品推廣鑒定24項,涉及11個企業、17個類型、22個型號的產品。

【推進農機依法行政,強化農機安全生產監督檢查】

一是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對農機專業合作社、設施農業園區等單位和鄉村道路、田間、場院等場所開展農機安全隱患排查和“打非治違”專項整治活動。2014年,天津市出動執法檢查人員1 430人次,檢查農業機械14 760臺,查處未檢驗作業等違法違章行為828起,排查農機安全隱患127起,全部責令整改并進行跟蹤檢查,整改率達100%,促進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二是認真落實免費監理政策,廣泛開展實地檢驗。充分利用宣傳單、廣播、電話、短信等渠道,加大農機總檢政策宣傳。深入鄉(鎮)村、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機作業場所,開展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檢驗和駕駛員安全教育“一站式”服務,累計免收農機監理規費100余萬元,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三率”水平進一步提高。三是理順農機執法工作機制。以市農村工作委員會的名義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的意見》,明確區縣農機監理機構的責任,進一步強化農機監理工作基礎。四是狠抓農機安全監理規范化建設。12條農機移動檢測線普遍使用,農機駕駛員考試中心運行正常,截至2014年11月15日,已累計完成拖拉機駕駛員考試647名,聯合收割機駕駛員考試256名?!捌桨厕r機”創建和“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示范窗口活動深入開展。舉辦農機事故處理等各類執法培訓活動。五是組織農機“安全生產月”“平安農機”“六個一”和玉米收獲機安全使用體驗日等安全宣傳活動176次,累計出動農機安全監理人員803人次,受益農民1.1萬余人,免費發放各類農機安全宣傳材料2.35萬份。

【農業機械化質量監管工作穩步推進】

2014年,天津市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的意見》,對今后一個時期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進行部署,提出八項具體舉措。首次組織召開全市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會議。完成《天津市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工作規程》草案起草。結合“3·15”消費者權益日及春耕、“三夏”“三秋”農業機械化生產,組織區縣集中開展農機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及農機維修網點監督檢查活動。期間,天津市共出動執法人員922人次,檢查農機經銷企業、維修網點453個,整頓農機市場15個,發放相關宣傳材料5 350余份,有效規范農機市場秩序,維護購機農民的合法權益。

【扎實有序推進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

2014年,天津市黨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幫扶工作,明確幫扶工作重點。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分管領導及其他班子成員先后18次深入幫扶村,關心慰問駐村干部,調研規劃落實情況,協調推動幫扶工作,有力的保障幫扶工作高效運轉。直接投入資金40余萬元,用于幫扶困難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針對困難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天津市農村工作委員會農業機械管理辦公室主動協調區農村工作委員會、水務、交通、電力等職能部門力量,相繼將困難村的橋梁新(改)建、道路硬化、電力設施改造等一批惠民生利長遠的項目列入本區幫扶計劃,安排資金300余萬元,解決一批困難村長期迫切需要解決而自身無力解決的實際問題。先后完成電力低改,拆除重建2座生產危橋,增設修繕照明設施140個,新修道路3.3千米,有效解決村民用電難、出行難、灌溉難等問題。清理垃圾堆放點20多處,清運垃圾50噸,新建垃圾池15個,極大改善幫扶村的村容村貌。召開農機系統技術幫扶困難村啟動會,傳達貫徹市農村工作委員會部署,制定技術幫扶困難村實施方案,要求天津市農機部門的5個技術幫扶組按時與困難村對接,并認真了解所幫扶的30個困難村的產業需求,配合村“兩委”和駐村幫扶工作組,進行有針對的指導,推動土地流轉和產業轉型,精心研究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能力。

河北省

【概況】

2014年,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深入貫徹全國和全省農業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工作部署對重點工作認真組織實施,抓好落實,重點工作穩步推進。2014年,農機總動力達到10 893萬千瓦,增長1.7%;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2.5%,比2013年增長1.8%;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達到23萬臺,同比增長5%,聯合收獲機達11萬臺,同比增長10%;全省玉米機收率70%,增加10個百分點。

【落實補貼政策,加快推進農機裝備發展】

2014年,中央安排河北省第一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7.7億元,第二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4.4億元,累計安排12.1億元,較2013年增加1.4億元。落實中央補貼資金11.51億元,落實比例達到95.1%,累計補貼各類農機具109 490臺,其中,拖拉機26 094臺,耕整地機械28 365臺,小麥聯合收割機4 134臺,玉米收獲機9 744臺,播種機械14 052臺,畜牧水產機械11 471臺,設施農業設備8 316臺。受益農戶達到85 591戶。

【重要農時季節農業機械化生產有序進行】

2014年,河北省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春耕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組織省、市、縣的農機科技人員,搞好技術服務和開展農機春耕生產工作。2014年全省組織出動機具180.232萬臺投入春耕生產,完成機械澆(灌)地面積3 975千公頃,機械耕整地面積1 601.2千公頃,機播面積1 034.08千公頃?!叭摹逼陂g,全力以赴開展搶收搶種,共投入小麥聯合收割機、玉米免耕播種機、拖拉機等農機具130多萬臺。小麥機收率保持98%的高水平,實現夏糧豐產豐收,顆粒歸倉。在做好搶收小麥的同時,大力推行小麥機收、秸稈還田、玉米機播“一條龍”作業模式,機收、機播同時推進,夏玉米機械播種達到90%,秸稈還田率達到95%。針對2014年夏玉米成熟期推遲、小麥播種茬口緊張的情況,“三秋”期間充分發揮農機數量多的優勢,集中時間、集中機具,共有130萬臺拖拉機和播種機、4.5萬臺玉米收獲機、8萬臺秸稈還田機投入“三秋”作業,大力開展收獲、整地、播種“一條龍”服務。機械化收獲玉米2 194千公頃,機收率70%。機播小麥2 320千公頃,機播率達98%,大部分麥田在適播期內播完。

【全面完成農機深松目標】

2014年,河北省農機部門按照農業部和省人民政府有關農機深松工作安排部署,利用2.5億元資金對農機深松作業給予補助,完成作業量666.67千公頃,按時完成省人民政府提出的三年對適宜深松地普遍深松一遍的工作目標,為助推河北省糧食連續豐收做出貢獻。

【組織化程度提升,農機合作社社會化服務主力軍作用顯現】

2014年,河北省農機合作社服務功能和發展質量提升,從農機銷售、培訓、維修到農機訂單、托管作業蓬勃開展,流轉土地規模經營的能力在增強。全省農業機械化合作社共流轉、托管土地以及訂單作業面積達到616.67千公頃。涌現出深縣仁中、定州市信聯等一批組織形式規范、服務設施齊全、管理制度完善的“全國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農機合作社組織優勢和載體、替代勞力作用開始顯現,“三夏”和“三秋”期間,全省1 000多個農機合作社,大力推行訂單作業、承包作業、“一條龍”作業等服務模式,落實耕播收作業面積占小麥和玉米面積的1/3,80%農機深松作業由農機合作社完成,保障農業生產的有序、高效進行。

【完善技術模式,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區規模擴大】

2014年,河北省9個保護性耕作級項目縣和24個省級地下水超采保護性耕作治理項目縣,建成標準化的保護性耕作示范樣板田和試驗示范區,并以此為依托,通過技術培訓、作業補貼等措施,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區233.33千公頃,新增保護性耕作面積47.33千公頃,購置機具962臺,實現地下水壓采0.25億立方米。

【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改革創新】

2014年,河北省簡政放權,進一步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改革創新。一是經銷商環節上,不設立經銷商資質條件,由農機生產企業確定經銷商,進一步發揮生產企業確定經銷商的自主權。二是資金分配上,賦予市級農機管理部門一定權限。三是補貼范圍由縣級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領導小組研究確定補貼重點,在補貼資金允許的提前下,各實施縣可以選擇玉米收獲機、深松機等糧食生產耕種收環節急需的機具品目敞開補貼,滿足縣域內所有申購者的需求。四是鼓勵各地積極實現申請報名、確定購機者以及發放指標確認書等環節一條龍服務,最大限度減少農民辦理次數,提高辦事效率。

【協調聯動,精心組織搞好服務】

2014年,河北省農機部門協調聯動,精心組織搞好服務。春耕生產工作中,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春耕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迅速掀起春季田間管理熱潮。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在組織領導方面,早謀劃、早安排、早啟動,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制訂工作方案,強化工作措施和任務目標,做到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堅持農機農藝融合,加強與相關部門的緊密配合,通力協作,形成合力,及時協調解決春耕生產中的矛盾和問題。

【服務到位,保障有力】

強化信息工作,大力推進“全國農業機械化生產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推廣力度,在“三夏”期間做到邊測試、邊建設、邊使用,每日及時把免費天氣情況、收獲進度發布給全省8 000 多個農機用戶以及合作社、農機維修網點和下級農機部門。全省各級農機部門共計免費發布手機短信375條。組織開展多項服務工作,確保機手和農業機械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三夏”農業生產中。加快辦理小麥收割機購機補貼。優先對購買小麥收割機的給予補貼,不耽誤參加小麥跨區機收作業。準備工作到位,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將148個市、縣農機部門24小時值班熱線電話統一在河北省農業機械化信息網上向社會公開,作業期間保持24小時開通,第一時間處置突發事件。強化與有關部門的工作對接,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與省氣象臺達成深度合作框架協議,為1萬名機手及時提供實地天氣預報,中石化河北公司全力支持夏收農機用油有保障,每升柴油“三夏”期間優惠0.1元,組織100多臺加油車送油到田間地頭,方便機手加油,交通部門負責減免過路過橋費,公安部門維持社會治安等。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把安全生產工作貫穿于“三夏”農機生產服務的全過程,做到工作同部署、同落實。推廣新技術,在有條件的市(縣)推廣深松施肥播種一體機,確保夏玉米“苗全、苗均、苗壯”。積極推進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大力推廣小麥秸稈機械化粉碎覆蓋還田、秸稈打捆等技術,確保全省小麥秸稈機械直接還田率達到90%以上。

【典型引路,開展農機合作社創建活動】

2014年,河北省開展農機合作社建設年活動。在建設年活動中,僅僅抓住強化和提升合作社內部管理機制這個關鍵,采取樹典型、立樣板、教方法、指路子的辦法,選擇一批優秀農機合作社,對其內部管理機制、分紅模式以及發展模式進行深入剖析,介紹他們的成功之道,總結提煉農機合作社的實踐經驗和真切體會,歸納他們的發展模式和治理經驗,制作一期在《河北農機化》雜志“農機合作社???,免費發放至180個縣級農機部門和省內所有農機合作社,供農機合作社根據自身情況,學習優秀示范社的經驗,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做大做強。在財政支持農機合作社發展上,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河北省財政下達1 300萬元補助資金,用于農機合作社購置耕作、播種、搞銷售或一級機械化植保所需機具和庫棚建設補貼,提升農機合作社基礎實力。

【立足“五抓”,促農機深松任務落實】

2014年,河北省抓好責任落實。將深松工作由部門行為提升為政府行為,層層分解任務目標,制定嚴格考核制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抓好機具準備。按照作業任務詳細測算,確定新增機具數量,利用農機補貼政策優先落實,落實深松機具1.8萬多臺(套),其中新增深松機具近3 000臺,為完成深松作業任務奠定堅實裝備基礎。抓好作業調度。做到機具、地塊、人員和作業面積有效對接,確保不缺不漏。充分發揮農機合作社主力軍作用,統一作業、統一質檢、統一服務。抓好項目監管。強化人員培訓,培訓農機手1.5萬名,質檢員7 000多名,全面推行持證上崗。抓監管制度落實。確保作業質量和作業面積。設立公開投訴舉報電話,加強資金監管,嚴厲打擊截留、挪用、套取補貼資金等違法亂紀行為。

【財政支持,擴大保護性耕作推廣規?!?/p>

2014年,河北省財政投資2 000萬元,用于衡水、滄州、邢臺、邯鄲市24個縣的33.33千公頃地下水超采保護性耕作治理項目,每公頃給予農機作業補助450元,對每臺免耕播種機具累加補助購置費4 000元。在實施保護性耕作項目中,部項目縣和省項目縣在作業季節都設立技術服務熱線電話接受群眾咨詢,并成立由技術骨干組成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巡回開展技術和機具維修服務,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做到保護性耕作主體技術不變形、不走樣,確保項目實施效果。

山西省

【概況】

2014年,山西省各級農機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農業及農機工作會議精神,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各項農業機械化工作均取得成效,全省農業機械化呈現出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農機裝備水平大幅提高】

截至2014年11月底,山西省農機總動力比2013年增加95.23萬千瓦,年底可增加100萬千瓦,達到3 283.3萬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可達到11.8萬臺,玉米聯合收割機可達到1.83萬臺,分別比2013年增加1.1萬臺和3 886臺,增幅分別為10.2%和27%。同時,畜牧、設施農業、林果及農產品加工機械均快速發展,全省農機裝備結構得到有效調整。

【農機作業水平穩步提升】

2014年,山西省完成小麥機收面積660千公頃,機收水平達到98.02%;完成玉米機收面積969.13千公頃;完成馬鈴薯全程機械化面積91.67千公頃。2014年,全省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將達到63.07%,比2013年提高2個百分點。

【農業機械化經營效益持續增加】

2014年,山西省農業機械化經營總收入將達到128億元,比2013年增加6.1億元,增幅5%。其中,農機戶經營純收入達到59.3億元,比2013年增加1.17億元,增幅2%。

【農機安全生產形勢穩中向好】

截至2014年11月底,山西省發生2起農機安全生產事故,造成2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4.8萬元,低于省人民政府農機安全生產考核指標,農機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

【精準規范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2014年,山西省共落實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6億元。將農機購置補貼范圍由2013年的12個大類36個小類98個品目調整為12個大類30個小類68個品目,補貼重點更加突出;實行“自主選擇購機、補貼標準定額、縣級審核結算、資金直補到卡”的補貼方式,進一步簡化補貼程序,工作效率更高;認真落實“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負全責、工作人員直接負責”和“誰辦理、誰負責,誰核實、誰負責”的責任制度,做到目標到崗、責任到人;見人、見機逐臺核實補貼機具,補貼程序更加嚴格;在山西農機信息網、各地農廉網、電子政務平臺上及時公示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全面接受社會監督,做到陽光操作,更加公正公平。

【精心組織重要農時季節機械化生產】

2014年春耕春播期間,山西省共投入各種農業機械57.4萬臺(件),完成機械化耕整地1 833.33千公頃,機械澆灌地面積490千公頃,機械播種1 603.33千公頃,其中玉米機播1 234千公頃,馬鈴薯、豆類等雜糧機播309.33千公頃?!叭摹逼陂g,全省組織40余萬臺農機具投入農機作業,其中小麥聯合收割機1.2萬余臺,完成機收面積660千公頃,機收水平達到98.02%,較2013年提高2個百分點;完成機械復播玉米、豆類面積373.33千公頃,機播率達到93%,再創新高?!叭铩逼陂g,投入各類農業機械33.8萬臺(件),并安排玉米機收秸稈還田、馬鈴薯機收和機械化檸條平茬等作業補貼資金1.085億元,完成玉米機收秸稈還田面積969.13千公頃;馬鈴薯全程機械化面積91.67千公頃;檸條平茬作業面積7.8千公頃。

【穩步推進保護性耕作和深松整地作業】

2014年,山西省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保證規模,以點帶面、全面發展的原則,確定在全省建設10個保護性耕作全覆蓋項目縣、15個基本覆蓋項目縣、38個重點示范項目縣。2014年,全省新增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67.33千公頃,累計實施面積達到1 055.33千公頃,覆蓋11個市100多個縣,受益農民近1 100萬人。主要狠抓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積極爭取省人民政府將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納入2014年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并投入2 500萬元,加上農業部農機深松作業補貼資金2 000萬元,累計投入4 500萬元。截至11月底,已實施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面積120千公頃。二是制定《2014年全省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方案》,并與省財政廳聯合制定《山西省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為加快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提供操作性很強的實施指南。三是組織實施2014年保護性耕作和農機深松整地項目績效考核,切實加強保護性耕作和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項目的監督管理,項目建設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培育新型農業機械化經營主體】

2014年,山西省制定下發《關于開展農機化示范社場戶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確定55個合作社、63個家庭農場、119個農機大戶為2014年度重點培育對象,從資金、裝備、技術、信息、人才等方面予以扶持,創建活動有序推進。支持山東五征集團和農機合作社成立4個“企社共建”農機示范合作社,為農機合作社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組織開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農機維修服務能力、政府購買農業機械化服務、區域性維修中心建設等專題調研活動,積極探索農業機械化服務新模式。舉辦農機合作社社長培訓班和農機維修業務培訓班,共培訓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73人、農機維修人員109人。組織43名機手參加“2014中國農機手大賽西北地區聯賽”,其中10名農機手入圍全國農機手大賽總決賽。到目前,全省新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167個、農機大戶1 013個,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分別達到2 051個和6 786個,承擔全省農機作業總量的三分之一,農業生產主力軍作用更加突顯。

【強化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示范推廣和科研開發】

2014年,圍繞山西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向廣大農民推介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設施農業裝備、高效植保,玉米、馬鈴薯、高粱、莜麥和胡麻等主要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舉辦山西省第九屆北方現代農業裝備展示交易會,召開全省檸條平茬培訓會,組織3期無人機操作培訓和3期玉米收獲技術培訓。據初步統計,全省共舉辦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示范推廣活動300余場次、各類技術培訓班200余次,培訓農機技術骨干7 000余人次、農民8萬余人次。組織開展丘陵山區雜糧生產、物理農業技術裝備、無人直升機植保飛防、果園機械化管護、特色農產品機械化生產等關鍵環節技術和裝備的試驗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新建改建農村油坊磨坊210個,更新米面油加工設備163臺(套),建設61個農產品加工示范點。組織“飼料液體組分添加系統的研究”等4個項目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多用途條帶少免耕播種機》項目獲得2013年度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日光溫室生物質增溫增產關鍵設備(熱風爐)推廣示范》項目獲省專利推廣資助。

【狠抓農機安全監理】

2014年,山西省狠抓農機安全監理。一是認真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省、市、縣、鄉、村、戶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3萬余份,形成較為完善的農機安全生產監管體系。二是嚴格實施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檢驗和保險費補貼政策,免除1.8萬輛機車檢驗費和保險費82.32萬元。三是狠抓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檢查各類農業機械6萬多臺(次),糾正違章1 600多臺(次)。四是深化農機安全生產整治,排查拖拉機、聯合收割機6萬多臺(次),整改隱患8 000多項。五是狠抓農機安全生產教育,組織開展“強化紅線意識、促進安全發展”為主題的農機“安全宣傳月”和“安全生產宣傳咨詢日”活動,散發宣傳資料10多萬份,送達“一信三書”3萬多份。六是對全省農機培訓學校培訓質量進行監督檢查,注銷7所教學設施較差的培訓學校。七是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五臺縣等4縣被農業部、國家安全監督總局評為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2014年全省新注冊登記拖拉機、聯合收割機1.4萬臺,檢驗6.5萬臺,新培訓新考駕駛員6 040人,期滿換發駕駛證4 491個。

【加大農機產品質量監管力度】

2014年,山西省組織開展以“服務與安全”為主題的“3·15”農機質量維權宣傳活動,共出動宣傳車輛170余部,制作宣傳版面260余塊、宣傳條幅350余條,發放宣傳資料27萬余份,接受群眾咨詢1.3萬人次。與工商、質監部門聯合開展農機市場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對全省290余家經銷企業的1.2萬臺(件)農機具進行檢查,查處不合格農機具263臺(件)、偽劣農機配件2 668件,涉案金額14.3萬元。對全省52家農機生產企業的52種農機產品進行定期監督檢驗。與國家農機具質檢中心合作共同開展2014年第2季脫粒機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共抽查7省31家生產企業31種農機產品。

【扎實推進農機改革創新】

2014年,山西省扎實推進農機改革創新。一是按照中央1號文件和山西省《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精神,起草《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實施意見》,科學確定今后一個時期全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明確提出“加快實施六大工程、全力構建六大體系,扎實推進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的基本思路。二是改革農機購置補貼操作程序。取消農民購機前到農機部門領取補貼指標確認書的環節,變“事前審批”為“事后監管”;同時,由補貼產品生產企業確定經銷企業,農民自主選擇經銷企業和補貼產品,按申請時間先后順序確定補貼對象,真正把補貼交給市場、交給農民、交給時間,補貼程序更加公正、公平。三是改革農機項目管理模式。在安排農機項目時,山西省農機部門堅持區域集中、資金捆綁、項目整合、技術串聯的原則,完善農機項目資金管理和績效考核辦法,有效改善以往農機項目“散、小、差”的狀況,項目資金管理更加科學規范,利用效應明顯提升。

【存在問題】

2014年,山西省農機部門認識到農業機械化發展和農業機械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有:農機裝備結構調整不夠到位;區域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農業機械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滯后;農機科研開發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農機手駕駛操作技能亟待提高;農業機械化經營主體急需壯大等。

內蒙古自治區

【概況】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農機系統深入貫徹全自治區農牧業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精神,按照自治區農牧業廳黨組的總體工作部署,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著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精心組織重要農時機械化生產,加快突破農業機械化技術薄弱環節,扎實推進農業機械化服務能力建設,突出發展畜牧業機械化生產,全自治區農業機械化事業繼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加】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農機總動力達到3 500萬千瓦,比2013年增長2%;農機總值達到390億元,同比增長7.4%。拖拉機擁有量達到110萬臺,較2013年增長4.6%;其中大中型拖拉機約67.1萬臺,占拖拉機總量的61%,比2013年增長2.1個百分點;聯合收獲機達到25 508臺,比2013年新增6 161臺。

【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到92.5%、83.7%和53%。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8%,同比增長2個百分點。主要作物玉米、馬鈴薯、大豆等機收水平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分別達到48.9%、63.9%和92.8%,同比分別提高10.4個、3.1個和2.5個百分點。主要作物機收水平增速提高,有力拉動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

【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不斷深入】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完成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1 280千公頃,比2013年增加76.67千公頃。機械深松整地1 252千公頃,占適宜深松面積的33%,穩步推進三年一輪深松目標;機械化精量播種、節水灌溉、秸稈還田等新技術推廣面積不斷擴大,達到3 868.67千公頃、1 436千公頃和1 622千公頃,分別較2013年增長6%、8.5%和5.7%。

【農機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農機專業合作社達到1 430個,新增200個。農機戶達到12.1萬戶,其中,擁有農機原值20萬元以上農機大戶達到1.5萬戶。以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為主力的社會化服務占整個農機作業服務的比重達到29%,比2013年提高2.3個百分點,農機組織化、規?;?、產業化程度得到明顯提升。

【農業機械化示范園區建設進一步擴大】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農業機械化示范園區達到705個,比2013年增加50個,示范園區農機標準化作業示范基地規模達到430千公頃,比2013年增長3.9%。

【農機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

2014年前三季度,內蒙古自治區發生農機事故22起,受傷17人,死亡5人;完成新注冊拖拉機、聯合收獲機47 079臺,檢驗拖拉機、聯合收獲機373 588臺,新考駕駛員25 903人。

【做好農機購置補貼工作】

2014年,中央財政安排內蒙古自治區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1.9億元,同比增加2.4億元;自治區財政繼續安排購機補貼資金7 480萬元。目前,農機購置補貼進入實施和結算收尾階段,共補貼購置機具8.45萬臺(套),受益農戶7.84萬戶。補貼政策繼續向大戶、大型機械傾斜,為農牧業集約化經營、規?;鳂I提供裝備支持。為進一步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執行,組織對廣西、安徽等先進省份學習考察;開展全自治區性調研,召開全自治區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座談會及研討會,研究確定農機補貼政策改革創新辦法。

【推進機械化生產】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各級農機部門提早部署、統籌安排、精心組織、科學調度,從機具檢修、機手培訓、信息服務、免費通行等方面落實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從而有效調動機手的積極性,完成農業機械化生產任務。春耕期間,投入機具139.3萬臺,檢修農機具141萬臺,組織管理技術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開展指導和服務?!叭摹逼陂g,投入小麥聯合收割機6 337臺,其中引進區外跨區作業機械1 523臺?!叭铩逼陂g,重點抓好玉米機收和馬鈴薯搶收,召開不同層次機收現場會,組織基層技術人員、生產和經銷企業業務人員全天候跟機服務,保證作業質量和進度,機收水平實現突破,主要作物全程機械化穩步推進。

【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堅持數量質量并舉,注重質量的原則。一是根據區域布局規劃,繼續抓薄弱地區合作社數量增加,下達指導性數量指標;二是選擇典型合作社開展示范社建設,農業機械化專項資金予以獎勵性投入;三是突出抓增強合作社功能,引導合作社在開展機械化作業服務的基礎上向農機營銷和維修等技術服務方向發展。扎賚特旗艷豐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農機維修業務,輻射扎旗全旗及臨近的黑龍江地區,年服務農戶300余戶。

【突出發展畜牧業機械化】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下達25個畜牧業機械化試點建設任務。調整補貼政策,著重補貼購買儲草設備、畜牧飼喂設備、風力提水設備,服務規?;B殖;大力發展剪羊毛、清理棚圈等生產領域的牧機社會化服務,著力推進牧區機械化。全自治區下達牧區牧機專業合作社建設任務指標50個,各盟市圍繞全自治區畜牧業機械化發展思路穩步推進工作開展。為進一步加快全自治區畜牧業機械化建設步伐,11月下旬組織管理人員先后赴新疆、甘肅兩地考察學習畜牧業機械化發展的先進經驗,通過實地走訪牧戶、觀看畜牧業機械作業、座談會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兩地畜牧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和采取的措施,為內蒙古自治區畜牧業機械化發展提供借鑒。

【推廣農業機械化先進技術】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以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為主體,以農業部52個新建和續建示范推廣項目縣、33個保護性耕作工程項目縣為重點區域,繼續推進保護性耕作技術規?;瘧?。會同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成驗收小組深入保護性耕作工程項目旗縣督查工作,檢查驗收竣工項目6個。各項目旗縣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培肥地力、蓄水保墑、減少生產環節、降低作業成本、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效果顯著,實施效果良好。啟動機械深松整地作業補貼試點工作,試點面積10千公頃,帶動機械化深松技術推廣更加標準化。持續擴大精量播種、秸稈根茬還田等機械化新技術應用。

【加強農機質量管理】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切實履行農機產品質量監管職責,建立健全農機市場秩序,切實維護農機生產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強農機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積極開展農機產品尤其是補貼產品質量督導工作,受理舉報案件105件,暫停阿拉善盟一經銷企業2014年度經銷補貼農機具資格。結合農資打假專項活動,開展農機產品打假專項整治行動,查處問題產品及零配件7 063臺(件),挽回經濟損失17.6萬元。自治區農機部門組織管理和技術人員考察陜西省農機維修網點建設,并按照農機專業合作社主導、農機生產經銷企業參與建設維修區域中心的思路,部署內蒙古自治區試點工作。

【抓緊抓實農機安全生產】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按照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開展2014年“農機安全生產月”活動通知要求,自治區組織全自治區農機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各地結合機械化生產,組織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大行動,不斷強化農機安全生產教育管理,深入推進“平安農機”,普及農機安全知識,注重抓源頭、抓宣傳、查隱患、防事故,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農機重特大事故,切實保障農牧業安全生產。新建“平安農機”示范縣4個。前三季度開展排查經營單位180家,排查安全隱患13 431個,其中整改12 972個,有效杜絕農機安全事故發生。

【存在問題】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農業機械化事業處于快速發展期,但發展基礎薄弱、總體不平衡的問題仍長期存在。具體表現在農機制造、維修產業微弱,農機社會化服務力量不足;農機裝備動力機械多、配套機具少,小型機械多、大型機械少,耕播機械多、收獲機械少;種植業機械化水平高、畜牧業機械化水平低。

遼寧省

【概況】

2014年,遼寧省農業機械化系統干部職工,貫徹農業部和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各項部署,不斷深化改革,堅持依法行政,提升服務質量,強化監督管理,較好地完成省人民政府確定的任務指標,推動全省農業機械化事業的健康發展,為穩定糧食生產和促進農民增收做出應有的貢獻。

【突出抓好農機補貼政策落實與創新,農機裝備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2014年,遼寧省全面實行“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農機購置補貼操作方式,在部分市縣開展補貼鄉鎮辦理改革試點。2014年,已經執行6.5億元,新增機具6.88萬臺(套),受益農戶5.1萬戶。其中,新增拖拉機2.54萬臺,農具2.36萬臺(套)。大型、高效、節能、環保以及復式農業裝備數量顯著增加,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

【進行政策創新,轉變政府職能】

2014年,遼寧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補貼工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意見》,主要創新點體現在“三個調整”:即調整購機補貼辦理地點到縣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做到陽光操作;調整補貼范圍和補貼重點,把糧食生產機具作為普惠制補貼產品向所有購機者敞開補貼;調整補貼指標分配方式,進一步簡政放權,一次將國家撥付遼寧省的補貼資金指標分配到市,縣級指標調整由各市自行確定。

【防止暗箱操作,科學民主決策】

2014年,遼寧省補貼范圍、分類分檔和補貼額測算意見等重大事項均組織專家論證,對涉及全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分配、補貼范圍、對違法違規農機經銷企業的處理等重大決策均經黨組會議集體討論決定。確定補貼12大類42個小類114個品目,其中,普惠制產品6大類25個小類69個品目。及時根據遼寧省遼西北地區農業抗旱救災實際需求,經專家論證并報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批準,又將撿拾打捆機和青飼料收獲機作為普惠類產品列入補貼范圍。

【建立健全制度,層層明確責任】

2014年,遼寧省建立農機購置補貼長效機制,進一步修改完善相關制度,明確職責,包括:工作責任制度、政策信息公開制度、機具核實工作規范及投訴信訪管理制度等。舉辦全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培訓班。劉長江主任、陳健副主任分別在培訓班上對農機系統進行警示教育,要求各地落實工作責任、認真組織實施、加強政策宣傳、強化監督檢查、用好補貼系統、嚴守工作紀律。遼寧省農村工作委員會與全省13市2個省管縣農機管理部門簽訂《2014年遼寧省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責任書》。

【實行政務公開,宣傳培訓到位】

2014年,遼寧省把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及其實施情況列入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目錄,積極推進信息公開工作,確保信息及時、準確,方便公眾查詢和監督。組織編寫《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手冊》,將補貼工作重要文件、操作流程、規章制度、紀律要求匯編成冊,下發全系統,做到主要領導和具體工作人員人手一冊。印制《農機購置補貼申請程序圖》,下發到縣鄉村,加強補貼政策的宣傳力度。

【創新試點改革,便民利民高效】

2014年,遼寧省本著“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依法行政、高效便民”的原則,在鞍山市、錦州市、鐵嶺市和昌圖縣14個縣(市、區)149個鄉鎮公共行政服務中心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審批試點工作,使廣大農民不出鄉鎮就可辦理補貼手續,為購機戶帶來方便,節省開支,調動購機者積極性,加速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協調省財政為試點地區先行安排400萬元的補助資金,保證試點工作順利展開。對試點地區實行督導,并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到試點市進行補貼管理系統操作培訓。改革達到農民得實惠、農機得發展、企業得效益、政府得民心的良好效果。

【加強監督檢查,嚴肅補貼紀律】

一是重拳打擊違規行為。遼寧省農村工作委員會先后兩次召開黨組擴大會,研究決定對13家違法違規農機經銷企業取消經銷補貼產品資格,將11家企業和法人列入黑名單并在遼寧省農業機械化信息網上公開曝光。二是強化績效考核。制定下發農機購置補貼績效考核細則,將補貼工作全程納入績效考核管理。三是強化財政監管。各縣按月進行資料匯總和補貼資金總會結算,切實加強機具核實和監管工作。四是強化機具核實。省財政安排工作經費1 000萬元用于補貼工作,各地農機部門抽調力量組建農機購置補貼稽查隊伍,加強對補貼機具的核查。

【水稻機械栽植水平穩步提升】

2014年,遼寧省人民政府繼續把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列入省人民政府目標考核重點工作,各級農機部門與農業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強農機農藝融合,鞏固提高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購機補貼向水稻生產機械傾斜,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 876萬元,帶動農民投入4 165萬元,新增插秧機2 017臺,插秧機保有量3.6萬臺。全省完成機插478千公頃,水稻機械栽植水平達到87.4%,比2013年提升4個百分點。投入農機購置補貼1 310萬元,帶動農民投入4 646萬元,新增水稻收獲機331臺,引進跨區機收的水稻收獲機1 125臺,完成水稻機收458千公頃,水稻機收水平達到83.8%,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水稻生產機械化以節本增效的優勢得到農民的廣泛認可,據調查,水田機械整地每公頃600元,如果人工和畜力整地每公頃需900元;機械插秧每公頃1 050元,人工插秧每公頃2 100元;機收水稻和運輸每公頃2 100元,人工收割水稻每公頃2 100元,加上脫粒每公頃1 200元和運粒每公頃600元,合計每公頃3 900元。按此計算,水稻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每公頃可節約生產成本3 150元,僅此一項就使全省農民節約支出15.75億元。

【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取得進展】

2014年,遼寧省進一步加大玉米生產機械化工作力度,省農村工作委員會與各市簽訂目標責任狀,將提高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作為各市人民政府績效考核指標和為農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同時把玉米收獲機納入普惠制補貼產品,優先保障玉米種植大戶、農機經營大戶和農機合作社購買,調動農民的購機積極性。形成補貼政策拉動、農機農藝互動、社會服務促動、梯度推進帶動的合力,強化玉米跨區機收管理,玉米機收呈現出全面鋪開、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全省投入農機具購置補貼2.2億元,帶動農民投入6.3億元,新增玉米收獲機4 642臺,保有量達到13 111臺。加強玉米收獲機的使用技能培訓,培訓機手2.32萬人,發放技術資料1.28萬份,提高技術應用水平,單機作業效率大幅度提高,農機戶維修能力進一步改善,農機戶購機進一步回歸理性,農機技術集成效果進一步顯現。依托農機合作社,建立玉米生產機械化示范區,推進玉米收獲機械化的發展。大型玉米收獲機(3行以上)單機作業量達到113.33公頃,同比提高26.67公頃;小型機(2行)單臺作業量26.67公頃,同比提高10公頃。全省完成玉米機收1 042.33千公頃,玉米機收水平達到41.96%,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

【節能環保等節本增效技術面積不斷擴大】

一是遼寧省農機部門爭取省級科研發展專項資金200萬元,建成全天候仿自然環境土壤耕作實驗室和現代高效播種與植保試驗室。二是組織制定玉米免耕播種機械化、馬鈴薯機械化打秧、水稻機械旱直播、水稻工廠化育苗旱地大棚設計和山藥機械化種植整地等5個省級農業機械化作業技術規程。三是獲得大田秸稈顆粒反應堆建造復式作業機、圓盤式秸稈顆粒掩埋機、新型動力驅動式膜上播種打孔裝置、馬鈴薯大壟三行鋪膜播種機等實用新型專利授權4項。四是爭取省級財政資金7 801.6萬元,推廣保護性耕作和深松整地技術。安排補貼資金4 000萬元,在13個市47個縣(市、區)實施保護性耕作補貼面積106.67千公頃,全省完成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368.93千公頃。保護性耕作每公頃增收節支750元,全省共增收節支2.77億元。安排深松作業補貼資金3 801.6萬元,在13個市35個縣(市、區)實施深松作業補貼面積158.4千公頃,全省共完成深松作業319.67千公頃。深松整地按每公頃增收節支600元計算,全省共增收節支1.92億元。

【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

2014年,遼寧省繼續大力扶持農機合作社發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繼續向農機合作社傾斜,優先保證農機專業合作社購機購買和安排。全省農機合作社使用農機購置補貼7 943.4萬元,新增拖拉機、插秧機和收獲機1 546臺、632臺和401臺。2014年,全省農機合作社達到2 152個,同比增加160個。農機合作社成員54 540人,入社經營土地面積300千公頃。擁有拖拉機2.1萬臺,機具4.6萬臺(套),插秧機1萬臺,播種機1.4萬臺。固定資產總額38.4億元,配套設施17 590萬平方米。年作業服務總面積1 802.67千公頃。這些農機合作社與農機大戶一道,在春秋兩季農業機械化生產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實行耕種管收運一條龍作業服務,大幅度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服務農戶數量達到105萬戶,得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肯定。11月17—18日,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的2014年中國農機手大賽總決賽中,來自大連市旅順口區遼南農機合作社的農機手李永峰、王春衛分別獲2014年中國農機手大賽亞軍、季軍,來自瓦房店仁勝農機合作社的農機手張毅峰獲2014年中國農機手大賽第四名。大連市農機質量監督管理站獲大賽“最佳組織獎”,旅順口區遼南農機合作社、瓦房店仁勝農機合作社獲“最佳團隊獎”。

【農機安全監管能力得到加強】

2014年,遼寧省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工作方針,集中開展三項活動。一是開展打非治違專項活動。9—12月,在全省開展以整治無牌行駛、無證駕駛、未檢驗作業、違規發放牌證為重點的打非治違專項活動。遼寧省檢查拖拉機24.7萬臺(次),排查事故隱患36 981起,整改率100%。二是開展“安全生產月”宣傳活動。6月在阜新市彰武縣設立“安全生產月”咨詢臺,講解農機法律法規和政策,向廣大農機手、農村發放農機安全生產知識讀本、宣傳畫冊、致農機駕駛人一封信等宣傳資料,全省免費向農機戶發放安全生產宣傳讀本25萬本。三是加強業務能力培訓。7月在沈陽舉辦全省有關農業機械檢驗人員、事故處理員和考試人員培訓班;11月在盤錦市舉辦遼西7個市及所屬縣區業務領導和負責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登記,駕駛證核發業務人員培訓班。全省發生農機事故16起,同比下降40.7%,全省農機事故死亡人數控制在省安全生產委員會控制指標之內。

【抓好農機產品質量監管】

一是遼寧省農機部門開展農機產品質量跟蹤調查工作。對享受政府補貼的490臺田園管理機、350臺聯合整地機、720臺水稻插秧機、87臺糧食烘干機、310臺玉米收獲機和301臺鍘草機用戶開展包括作業性能、安全性、可靠性、適用性及售后服務狀況為主要內容的調查。二是開展農機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對全省的農機市場進行專項整治,出動執法人員4 200多人次,檢查農機經銷企業1 915家,農機商品3.3萬臺(件),查處不合格商品1 326 臺(件)。三是開展推廣鑒定證書和標志清理整頓工作。檢查農機生產企業95家,涉及產品155個,合格率為100%;檢查經銷企業320家,涉及產品316個,合格率為93%。四是開展農機質量宣傳活動。通過“放心農機下鄉進村宣傳周”等宣傳活動,加大農機產品打假宣傳力度,提高農民識別假冒偽劣的能力。五是開展農機維修網點專項檢查。出動農機執法人員4 682人次,檢查維修網點2 267個,維修從業人員4 429 人,農機經銷點876個,查處違反維修經營許可的維修網點288家。

【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頒布十周年紀念活動】

2014年,遼寧省組織開展“五個一”活動:突出宣傳10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在保護、引導、扶持、規范農業機械化發展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開展一次集中宣傳活動;組織各地以人大或政府名義召開專題座談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頒布實施10周年為主題,開展一次主題征文活動,部分文章被《中國農機化導報》等媒體發表;邀請有關專家學者,開展一次法律培訓活動;圍繞農機依法行政,開展一次行政執法督察活動。

【加強農業機械化信息宣傳工作】

2014年,遼寧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專人負責,簽訂目標責任書,規范報送程序,建立競爭激勵制度和上下聯動的信息員聯系制度。向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報送信息3 800條,采用率達到96.8%,位居全國第四名。并在合肥舉辦的2014年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信息員培訓班上做經驗交流,被評為“2013—2014年度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信息宣傳工作先進單位”。

【舉辦全省農業機械化管理統計業務培訓班】

2014年,遼寧省為全面提高統計隊伍素質,邀請農業部專家對新增的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林果業、農產品初加工等機械化指標評價體系以及新修訂的《農業機械化管理統計報表制度》進行講解,為做好今后的農業機械化統計工作奠定基礎。

【示范項目實施取得效果】

2014年,遼寧省承擔的農業部2012—2013年“水稻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和“玉米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建設已于2013年底結束。水稻項目在鞍山市千山區、大洼縣實施,玉米項目在寬甸縣、臺安縣實施。其中,大洼縣和臺安縣為新建項目縣。經過兩年實施,全面完成項目任務指標,取得很好的實施效果。2014年11月,農業部在廣東中山市舉辦2012—2013年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驗收會,遼寧等19個省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項目組織實施工作獲評優秀。

吉林省

【概況】

2014年,吉林省落實全國農機購置補貼暨農業機械化工作座談會和吉林省農村、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推進玉米、水稻糧食生產機械化,農業機械化發展穩中有升。

【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裝備結構優化】

2014年,吉林省農機總動力將達到2 827萬千瓦,同比增長3.7%;拖拉機保有量達到115萬臺,同比增長3.6%,其中36.75千瓦以上拖拉機達到9.6萬臺,同比增長18%。玉米收獲機劇增,新增量9 700余臺,全省總量近3萬臺,比2013年同期增長54.7%,是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來增量最多的一年。水稻插秧機、水稻收獲機增長穩定,與2013年同期相比增長幅度分別為7.6%、17.8%。

【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提高,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快速推進】

2014年,吉林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76%,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以上;玉米機收這一薄弱環節又一次取得新突破,機收水平超過50%,同比提高8.4個百分點;水稻機插水平達到67%,同比提高6.3個百分點;水稻機收水平達到77%,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

【農機深松、保護性耕作等新技術推廣成效顯著】

2014年,吉林省完成旱田高標準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面積400千公頃,其中苗期深松追肥93.33千公頃,秋季深松306.67千公頃,深松深度由以往的25厘米增加到30厘米以上。全省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393.33千公頃,比2013年增加140千公頃,其中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面積超過133.33千公頃。機械深松和保護性耕作在保墑抗旱和增產方面效果明顯。

【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2014年,吉林省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3億元,補貼各類農機具5.9萬臺(件),受益農戶4.4萬戶。重點圍繞糧食主產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糧食生產關鍵環節落實政策。一是在資金安排上向糧食主產區傾斜,重點支持前郭縣、榆樹市、公主嶺市等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及糧食年產量5億千克以上的縣(市)。二是優先補貼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農機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省級在2014年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增量中安排30%的資金進行重點扶持,促進土地規模經營、機械化生產,加快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建設。三是重點補貼免耕播種機、鋪膜播種機、深松機、育苗機械設備、水稻插秧機(擺秧機)、谷物聯合收割機、玉米收獲機、大型植保機械、58.8千瓦以上拖拉機等糧食生產關鍵環節農機具。深松機、水稻插秧機(擺秧機、高光效寬窄行插秧機)、88.2千瓦以上拖拉機敞開補貼,滿足購機需求。

【改革創新農機購置補貼操作環節】

一是縮小補貼品目,由2013年的52個減少到35個,取消部分非糧食生產機械、手扶拖拉機、29.4千瓦以下(不含29.4千瓦)拖拉機等產品的補貼。充分發揮補貼政策的調控作用,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二是吉林省統一試行“自主購機、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補貼資金兌付方式。改變以往“差價購機”的資金兌付方式,農民“自主辦理補貼申請、自主選擇補貼機具、自主選擇經銷企業、自主商議機具價格、自主協商付款方式”,充分保障農民的自主權和選擇權。補貼資金由吉林省財政廳下達各地財政部門,由當地財政部門將補貼款兌付給購機者。

【加快推進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

一是加大政策宣傳。在吉林農業機械化信息網設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信息專欄,全省58個補貼實施單位均已開通。召開新聞發布會,在吉林電視臺、吉林日報、新文化報、零公里報、吉林廣播電臺等多家媒體進行政策宣傳,在吉林電視臺的公共頻道、鄉村頻道發布公益廣告10次。在搜狐、新浪網開通官方微博。在糧食主產縣的主要公路廣告牌上發布政策信息廣告牌10塊。二是加強培訓指導。舉辦市(州)、縣(市、區)農機購置管理系統軟件操作培訓、機具核實培訓、相關生產(經銷)企業培訓。三是為農民購買補貼機具搭建集中展示選購平臺。舉辦2014中國吉林現代農業機械裝備暨農機購置補貼產品展示交易會。布展面積達到2萬多平方米,參展企業163家,展出農機產品達到2 000多個型號,參觀人數近10萬人次。展會期間還召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新聞發布會。四是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運行情況調研,為國家今后制定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提供經驗和依據。

【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2014年,吉林省投入省級財政專項資金1.2億元,對自走式玉米收獲機、深松機、牽引式免耕播種機、寬窄行水稻插秧機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的基礎上,實施定額累加補貼,進一步突破薄弱環節。確定前郭、榆樹、公主嶺、農安、九臺、長嶺、乾安、扶余、洮北、敦化10個縣為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建設先行示范縣,在資金、政策等方面重點傾斜,到2017年糧食生產全面實現全程機械化。

【啟動實施農業部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試點工作】

2014年,吉林省農機部門在作業模式和技術要求方面進行改革創新,一是將作業模式原來秋季深松調整為秋季單一深松整地和苗期深松施肥兩種模式;二是深松深度由原來的25厘米以上調整為30厘米以上。進一步加大深松補貼政策信息公開公示,完善深松作業補貼檢查驗收制度,實行村級初檢、鄉級復檢、縣級抽檢三級檢查制度,市、省兩級督導和村、縣兩級公示。農機深松逐步走向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因需作業、提高標準、注重實效、技術集成、連片作業的良性發展軌道。

【建立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示范基地】

2014年,吉林省農機部門落實省委省人民政府實施中西部糧食主產區黑土地保護治理工程以及玉米秸稈還田試點,在雙遼市建立機械化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試點,在榆樹、農安、德惠建立黑土地保護治理工程試點,進一步探索秸稈不同覆蓋形式的技術模式,關鍵機具使用情況的試驗對比,進行效果監測和玉米保護性耕作測產工作。進一步擴大示范和宣傳,召開省、市、縣、鄉各級保護性耕作培訓班、現場會等,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應用覆蓋全省所有的縣(市、區)。

【組織開展農業機械化生產】

2014年,吉林省各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積極組織做好農機具檢修、農機作業指導和培訓、協調油料供應以及統計調度。全省共檢修各類農業機械157余萬臺(套),召開水稻育秧、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現場會560余次,培訓農機手和維修工6萬余人。公布跨區作業信息,發放跨區作業證2 500余個。全省完成機械耕地面積4 941千公頃,機耕水平91.4%;機械播種面積4 921千公頃,機播水平84.9%;機收面積2 792.67千公頃,機收水平48.2%。

【加強農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2014年,吉林省進一步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省、市、縣、鄉層層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狀。強化源頭管理,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宣傳年”“安全生產月”“平安農機”示范縣和“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示范窗口創建等項活動和農機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發放農機安全生產宣傳單90余萬份,懸掛宣傳條幅500余條,出動車輛1 200余臺(次),受教育農民達到150余萬人次,排查農機事故隱患11 800余起,糾正違章5 900余起,清理無籍車600余臺。全省縣級農機監理站全部實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的辦事程序,開通農機監理監督服務電話。全省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注冊率達到59.7%,駕駛員持證率達到82.7%,檢驗率達到84%,分別比2013年同期提高2.8個、1.8個、0.5個百分點。

【推進依法監管,強化農機試驗鑒定和質量管理】

2014年,吉林省農機部門共承擔部、省級農機鑒定項目220項。強化農機產品質量投訴咨詢和維權宣傳,與省工商局、消費者協會、質量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共同開展“3·15”紀念宣傳咨詢服務活動、“金質惠農”啟動儀式暨質檢利劍“農資打假下鄉”集中宣傳日活動。規范省級支持推廣目錄申報受理和初審工作,制定《吉林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初審評審辦法》和相關細則。加強農機維修管理、農機職業技能鑒定和農機標準化工作,發放《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240份,完成8個縣(市)職業技能鑒定325人和9個縣(市)的拖拉機駕駛培訓機構資格認定考評工作,頒布實施《旱田秋耕機械化作業綜合技術要求》等6項地方標準。

【加快建設農業機械化信息化網站宣傳政策信息】

2014年,吉林省農機部門完善網站體系建設群,全省農業機械化網站達到56個,基本實現全覆蓋和資源共享。省級農業機械化信息網站更新各類農業機械化信息5 800條,總點擊率突破960萬次,向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等媒體報送信息2 000余條,采用率達到98%,被評為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年度信息宣傳先進單位。

【注重實效,加強農業機械化培訓】

2014年,吉林省農機部門以基層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推廣技術人員、維修人員、駕駛操作員特別是新購機農民為重點,充分利用陽光工程培訓政策和農機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基地的作用,切實加強農業機械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實用人才三支隊伍的建設。編印《保護性耕作100問》《水稻機械化技術》等多種培訓教材,舉辦全省農機安全監理考試員、內業人員、農機事故處理員培訓班,農機試驗鑒定業務人員培訓班,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研討班和信息員培訓班,培訓各類人員15萬人次。

黑龍江省

【概況】

2014年,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工作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著力推進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大膽創新,攻堅克難,全面完成各項農業機械化工作任務,農業機械化工作呈現出穩步提高的良好態勢。

【進一步推進農機合作社規范化建設】

2014年,黑龍江省農機部門為促進農機合作社規范化建設,以克山仁發合作社為典型,印發《黑龍江省現代農機合作社探索與實踐》。目前,全省農機合作社自主經營土地面積達1 000千公頃,同比增長36.4%;每個農機合作社平均1.09千公頃,同比增長22.4%;入社戶數21.5萬戶,同比增長16.2%,平均入社235戶。

【加強現代農機合作社規范化建設】

2014年,黑龍江省農機部門開展兩批省級規范社的評審,對達到規范社標準的50家農機合作社進行公示。目前,全省38個農機合作社入選農業部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培育出省級示范社1個、規范社60個和105個市級規范社。

【認真抓好現代農機合作社新建工作】

2014年,黑龍江省農機部門根據省農村工作委員會、財政廳和扶貧辦聯合下發的《2014年黑龍江省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方案》,全年共組建245個農機合作社,其中水田合作社102個,旱田合作社143個,入社土地面積182.53千公頃,農機裝備總投入14.44億元,其中省補助8.664億元,合作社自籌5.776億元。

【提高現代農機合作社裝備水平】

2014年,黑龍江省農機部門下發《黑龍江省現代農機合作社農機裝備更新暫行辦法》,調整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為規范社補充播種機171臺,建設烘干塔35個,建設倉儲設施22個,倉儲能力30萬噸,全省農機合作社建設水平穩步提高。委托省農機鑒定站對農機合作社購置農機裝備進行質量認定,調查企業供貨和售后服務情況,維護合作社權益。

【開展農機合作社專業培訓】

2014年,黑龍江省農機部門舉辦現代農機合作社統計員、財務管理輔導員和財會人員培訓班三期,共培訓596人,規范決算等財務制度。

【完善現代農機合作社管理系統】

2014年,黑龍江省農機部門為實現農機合作社作業自動化統計,保證合作社深松整地作業質量,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研發深松整地測試儀,從年初開始為合作社和農機大戶深松整地機具安裝測試儀,共安裝3 324臺。

【搭建現代農機合作社貸款平臺】

2014年,黑龍江省農機部門為有效支持農機合作社融資,解決農機合作社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黑龍江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共同下發《金融重點支持現代農機合作社加快發展實施方案》,對省農村工作委員會命名認定的現代農機合作社規范社,由農村信用社聯社組織向農機合作社發放貸款。

【創新農機購置補貼方式】

2014年,國家安排給黑龍江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8億元,其中5億元用于散戶補貼,其余13億元用于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在總結2013年試點的基礎上,全面實施“全價購機、定額補貼、先購后補、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方式。

【科學合理分配補貼資金】

2014年,黑龍江省農機部門根據省種植作物對農業機械的需求實際,取消人為分配因素,科學合理確定分配原則。按作物種植面積加權平均計算所得,并對不適宜組建現代農機合作社的地區適當增加分配權重,公平合理地分配全省各縣(市、區)補貼資金規模,避免全省各縣(市、區)到省里爭資金、跑額度。

【公平公正確定補貼對象】

2014年,由于黑龍江省農業生產對農業機械的依賴性強,農民購置先進農機裝備的意愿強烈,補貼資金額度遠遠不能滿足黑龍江省農民購置需要,因此,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黑龍江省統一采取公開搖號的方式確定補貼對象,并邀請人大、政協、紀檢、財政、公安、工商等相關部門和農民代表現場監督,搖號過程由當地電視臺進行現場錄像。

【加強補貼政策宣傳和信息公開力度】

2014年是全面實施“全價購機、先購后補、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補貼方式的第一年,補貼操作方式和流程發生重大變革,黑龍江省各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加大補貼政策的宣傳力度。年初,省農村工作委員會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在黑龍江省電視臺、黑龍江廣播電臺、黑龍江日報等主流新聞媒體進行7次補貼政策宣講和解讀。各縣也通過電視、網絡、報紙、鄉村公告、召開補貼會議、發放“明白紙”等方式在縣域范圍內對補貼政策進行公開宣傳。

【規范補貼程序】

《黑龍江省2014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工作實施方案》已于2014年4月16日印發各縣(市、區),6月初黑龍江省的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機具補貼額一覽表、補貼經銷商名錄陸續公示,農機購置補貼管理系統正式開通啟用。2014年,已經使用國補資金4.84 億元,補貼購置農機裝備1.98萬臺(套),享受補貼農戶1.9萬戶。

【完成農業機械化生產各項任務】

截至2014年11月7日,黑龍江省完成秋整地5 500千公頃,其中,深松整地2 708.6千公頃;機械化收獲9 463.33千公頃,累計出動79 430臺收獲機。2014年春季全省共投入各類拖拉機102.4萬臺,投入農具109.1萬臺(套),完成春整地5 843.6千公頃;完成機播面積13 951.07千公頃,占計劃的103.3%,其中玉米機械播種7 073.87千公頃,大豆機械播種2 615.27千公頃,水稻機械插秧3 777.67千公頃。

【及時開展農機檢修工作】

2014年,黑龍江省農機部門重點抓冬夏兩季農機檢修工作,組織農機生產廠家技術人員,深入到全省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進行技術指導,督促機具檢修,截至2014年8月底,全省各地應檢修農機具全部檢修完畢,累計檢修各類農機具258萬臺(套),為全年農業生產贏取主動。

【分類指導農機作業】

2014年,黑龍江省農機部門為切實做好農業機械化生產工作,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印發了《2014年農機化春耕生產指導意見》和《關于做好農機化秋收秋整地工作的通知》。針對旱田地塊玉米秸稈較多的特點,指導各地處理秸稈,爭取機車早進地作業。整地做到旋、耙、起垅、鎮壓連續作業。

【扎實推進深松作業補助工作】

2014年,黑龍江省農機部門首次應用全省各級農機管理指揮中心自動監測深松作業質量和進度,今秋農機指揮中心核定超深松作業面積227千公頃。為更好地發揮深松整地檢測儀的遠程精準統計作用,各地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新聞媒體、發放明白卡等方式公開深松整地補助辦法、標準、對象和補助條件,使農民充分了解補助政策等信息。同時,實行深松整地報告制。省農機部門與安裝深松測試儀的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隨時保持溝通聯系。各縣(市、區)農機部門在深松整地期間,派出工作人員到作業現場進行指導,隨時抽樣檢查并記錄在案,并與監測系統對比作業統計結果,及時向農機合作社及作業機手反饋作業統計信息,糾正作業質量不達標等問題,避免下發深松整地補貼資金時出現矛盾。

【全力抓好農機裝備產業建設】

2014年,黑龍江省農機部門圍繞產業項目建設和園區建設,早謀劃、早啟動,積極組織推進,農機產業運行良好。截至10月底全省農機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6億元;新型農機裝備制造產業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1億元。一是抓項目建設。新型農機裝備制造產業推進組辦公室多次深入齊齊哈爾市、佳木斯市、大慶市、綏化市等項目建設所在地了解項目建設情況,督促項目按計劃早開工、早投產。新落地項目20個,開復工項目18個,開復工率達90%。二是抓園區建設。深入各農機產業園區,督促園區加強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增強農機產業園區吸引力。2014年前三季度六個農機產業園區投入2.3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三是抓政策落實。積極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財政廳等部門聯系協調,2014年為新型農機裝備制造產業三個重點項目落實省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1 600萬元。四是抓配套建設。通過召開“全省新型農機裝備制造產業主機企業省內配套對接會”,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推進黑龍江省農機主機企業和配套企業對接。會上簽訂包括約翰迪爾與凌云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工裝模具及零件開發等11個意向性合作協議,協議金額達2億元。

【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科技示范項目建設】

2014年,結合黑龍江省農業工作重點,以現有農機合作社作為示范基地,進行適應各種不同農藝要求的種植模式試驗示范,并與相關的生產企業、科研單位密切配合,共落實克山、呼蘭、蘭西、泰來等10個試點。結合2014年農業特點,因地因時科學合理的提出機械化作業流程,積極探索機械收獲后的秸稈處理方式,為解決黑龍江省秸稈就地焚燒打下良好基礎。按照《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實施規范(試行)》的要求組織專家進行嚴格驗收,玉米項目縣獲得優秀等級表彰。完成2015年保護性耕作技術、玉米全程機械化技術和水稻全程機械化技術三個示范項目的申報工作。在建的水田和旱田項目,分別在饒河、五大連池、撫遠、同江、慶安5個縣(市)30個村建立26個水稻全程機械化示范點,共完成水稻機械插秧示范面積2 485.07公頃,水稻機械收獲示范面積2 262.2公頃;在安達市、木蘭縣兩個縣建立6個玉米全程機械化項目示范點,涉及示范戶113戶,全年完成示范1 640.13公頃。

上海市

【概況】

2014年,上海市農業機械化工作圍繞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的總目標,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積極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式轉變,狠抓關鍵環節突破,全市農業機械化工作上一個新臺階。

【積極推進全價購機政策實施】

一是上海市農機部門為進一步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會同市財政修訂出臺新的購機補貼規范性文件,明確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農民“自主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試點,并協調農業發展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為家庭農場、合作社等解決貸款難題和利率的優惠,首次對糧食烘干設備實施敞開補貼,滿足全市范圍所有的申請需求,大力提升糧食烘干能力建設;二是指導區縣農機管理部門,加快補貼資金結算進度,緩解農民資金壓力,全市下達購機補貼資金1.7億元,已執行補貼資金1.57億元,其中中央資金7 200萬元,市級財政補助資金8 500萬元。

【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4年,上海市分別新增36.75千瓦以上大中型拖拉機680臺,自走式聯合收割機300臺、高速插秧機177臺、水稻穴播機127臺、糧食烘干機144臺(套)、蔬菜種植機械26臺,新增保鮮冷藏庫8萬立方米;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主要農作物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水稻機械種植實現重大突破】

2014年,上海市農機部門推廣水稻機械化種植,雜交水稻穩步發展水稻機插秧技術,重點推廣商品化基質育秧和工廠化集中育秧,探索缽體移栽和旱育技術,機械插秧面積達到30.29千公頃;常規水稻積極推廣水稻機械化精量穴直播技術,以松江區作為示范窗口,以點帶面,9個區縣和2個農場,全面開花,全市水稻機械化穴直播面積達到16.97千公頃,機械化種植率達48%。

【麥子機械化條播試點示范】

2014年,上海市開展麥子機械化條播試點示范,擴大適用機械選型范圍,引進江蘇云馬等70多臺麥子條播機。在多地舉辦多次麥子機條播現場演示會,建立72個示范點,播種面積達16.67千公頃。

【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2014年,上海市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組織開展專題調查研究,分析總結前幾年上海市及周邊省市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深刻分析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一步完善上海市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目標、途徑和支持措施。市農機部門會同環保等部門修訂出臺全市秸稈禁燒的地方性法規,進一步落實秸稈禁燒層級責任,加強目標考核獎懲,啟用警用直升機參與巡查,增強執法的威懾力和提高秸稈禁燒監管效果;積極探索家具板材、秸稈烘干爐等生物質能源的利用新途徑,2014年上海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1%。

【加強農機農藝融合,農機科技有新進展】

一是上海市農機部門圍繞進一步提升水稻植保機械化水平,組織開展自走式水稻噴桿式植保機械的選型試驗示范,針對郊區不同的生產經營方式、氣候類型、茬口、品種,引進丸山等多個品種自走式高地隙噴桿式植保機,建立8個試驗點,試驗面積達到373.33公頃次;二是組織開展水稻機械穴直播條件下的秸稈全量機械化還田試驗示范,進一步摸清不同的粉碎還田方式、還田機械、土壤類型等全量還田對水稻機械穴直播的影響,初步摸索出一套適合上海地區水稻生產的秸稈還田技術路線;三是加快推進蔬菜生產機械化,認真總結近兩年開展的蔬菜機械引進、消化、吸收的一系列成果,邀請國內有關專家幫助完善上海推進綠葉菜機械化生產的目標、途徑和主要努力方向,多次舉辦以菜田深翻機械、起壟開溝機械、播種移栽機械、植保機械、肥水一體設備為主的大型的蔬菜機械化生產的示范,以綠葉菜全程機械化生產為突破口,基本形成機械化耕整地、作畦、播種、收割等環節的雞毛菜、米莧等綠葉菜全程機械化生產作業規程;引進、消化、吸收的蔬菜收割機實現下地收割。

【農機服務機制創新】

2014年,上海市農機部門積極推進農機服務機制創新,針對蓬勃發展的糧食生產家庭農場,探索機農一體、農機互助合作為主要形式的新型農機作業服務理念,指導家庭農場間成員的角色定位、農機配置標準、費用結算等關鍵技術,上海市新建機農一體或農機互助合作的農機服務組織50多個,服務面積擴大到30%左右。

【推動標準化農機示范合作社建設】

2014年,上海市農機部門推動標準化農機示范合作社建設,提高規范化經營水平,以合作社“臺賬管理”、農機“一用就管”為抓手,鞏固提高農機管理水平。

【推進糧食烘干能力建設】

2014年,上海市農機部門推進糧食烘干能力建設,規劃布局,配置先進適用烘干裝備,建設區域性糧食烘干中心38個,新增烘干能力2 500噸,基本滿足家庭農場的生產需求。

【推進農機維修體系建設】

2014年,上海市農機部門推進農機維修體系建設,構建“布局合理,服務規范,便捷高效”的農機維修服務網絡,通過現代農業發展項目、合作社支持項目,開展2家區域性農機維修服務中心試點,提升上海市農機維修服務能力和水平。

【水稻收獲機械化】

2014年,上海市農機部門建設水稻生產不落地機械化配套工程,以烘干中心為圓心,加快推廣帶糧倉、自卸功能的大功率稻麥聯合收割,配備農田專用掛車,提高水稻生產作業效率,優化全程機械化作業流程。

【家庭農場發展有保障】

2014年,上海市農機部門聯合中石化為家庭農場辦理農機專用油卡,每年可幫助農機手節省費用600萬元。

【深化農機教育培訓,從優化業人員素質】

2014年,上海市農機部門大力開展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大行動。一是面向農業機械化教育,立足農業機械化發展重點,注重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培訓機構及教學計劃進一步規范,培訓制度更加完善,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全年共開展各類農業機械化培訓410余期,參加人員18 200人次。培訓農機管理與執法人員1 200余人次,農機科技人員2 100余人次,農機服務人員14 900余人次,其中新購機農民3 000余人次;二是注重基層農機隊伍能力建設,舉辦基層農機技術人員、農機執法與監理人員、農機科技人員繼續教育和農機師資人員培訓班等,提高農業機械化管理服務水平和農業機械化推廣應用能力;三是圍繞家庭農場發展,積極實施“新型職業農民”農機手培訓,培訓農機駕駛操作與維修人員1 480余人,組織開展農機職業技能鑒定200余人,提高農機作業和維修技能。編印《水稻機械精量穴直播技術》培訓讀本1 000余冊。

【加強農機質量監管,農民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一是上海市農機部門進一步規范農機試驗鑒定行為,按照農業部有關規定,組織對上海市農機試驗鑒定站的鑒定能力認定,鑒定大綱的編制和發布,明確生產急需和新產品的推廣鑒定條件,完成推廣鑒定產品43項;指導農機鑒定站規范農機定型鑒定行為;二是加強補貼機具質量管理,指導區縣農機管理部門明確管理職能和崗位設置,組織開展補貼機具質量調查、質量督導工作,重點對全市50家規模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行農機產品質量和作業質量的跟蹤調查;三是強化農機質量監督機制,以“3·15” 農民維權暨放心農機下鄉活動為契機,印發宣傳資料、組織維權咨詢投訴活動,組織農機具質量檢查,提高產品質量水平。

【強化農機安全監督檢查】

一是上海市農機部門進一步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主體,5個鎮、9個合作社、12個村通過“平安農機”創建驗收,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6 615份,提高安全意識;二是強化牌證等源頭管理,針對部分區縣新購機農民上牌慢的問題,組織有關部門管理人員深入基層調研,廣泛聽取機手和基層管理人員意見,優化流程,主動上門服務,農機上牌率和駕駛人持證率穩定在99%以上;三是嚴把技術檢驗關,推行“誰檢驗,誰負責”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心,針對部分農民怕麻煩,不愿意參加年檢,采取主動上門告知、生產季節重點監督等措施,提高年檢率,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經安全技術檢驗合格的共11 224臺,實際檢驗率達到90%以上;四是廣泛開展安全宣教,參加學習的農機手達到13 150多人次,宣傳教育的普及率達到90%以上;五是強化安全生產督查,出動執法人員2 342人次,排除庫房安全隱患73處,整治違法行為175起;六是加強聯動協作,以12316為服務平臺,聯合保險、急救、農機快速維修,應急聯動機制,多點舉辦農機事故應急處置演練活動,提高農機事故快速反應、規范處置、科學救援水平。2014年,上海市共發生道路外農機事故5起,受傷1人,連續兩年無人員死亡,安全生產形勢繼續保持平穩可控狀態。

江蘇省

【概況】

2014年,江蘇省各級農機部門圍繞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目標,堅持把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作為保證糧食生產安全的首要任務,突出服務主體培育,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機械化在全國率先實現由中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跨越,為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貢獻。

【農業機械化投入大幅增長】

2014年,中央和省級財政用于江蘇省農機購置補貼投入超過15億元,補貼各類農業機械超過15萬臺(套)。同時,省級財政大幅提高秸稈機械化還田的作業補助力度,省級財政投入將超過8億元。在中央和省級財政增加投入的同時,各地也結合實際,投入農業機械化發展資金超過3億元,進一步激發農民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積極性。

【農機裝備結構不斷優化】

2014年,江蘇省新增大中拖拉機2.47萬臺,其中55.125千瓦以上的占85%,保有量達到12萬臺,大中型拖拉機所配套的還田、施肥、播種、施藥等配套農具保有量達到30.5萬臺(套),配套比1∶2.5。新增聯合收割機1.47萬臺,保有量超過13萬臺;新增插秧機1.76萬臺,保有量達11萬臺以上,其中乘坐式2.5萬臺。新增各類設施農業機械近10萬臺(套),投入使用的新型設施農業機械裝備超過60萬臺(套)。

【農機作業水平穩步提高】

2014年,江蘇省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整體推進步伐進一步加快,耕種收植保等主要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江蘇省機插秧總面積達1 620千公頃,機插率達到75%。玉米機播、機收分別為223.33千公頃、204千公頃,玉米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到82%、75%,較2013年均提高7個百分點。秸稈機械化還田加速推進,全省夏秋稻麥秸稈還田面積超過2 333.33千公頃。

【農機管理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2014年,江蘇省農機合作社快速增長,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已經成為糧食生產的中堅力量。全省農機合作社總數達到5 006個,比2013年增加438個,入社成員46萬人,機具總數49.8萬臺(套)。農機合作社水稻機插秧、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面積分別占機械化作業面積的68%、63%以上。全省農機試驗鑒定、技術推廣、質量監督、安全監理、農機維修、教育培訓、信息化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裝備手段明顯改善,隊伍素質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農機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推進】

2014年,江蘇省積極實施農機“361”人才計劃,突出加強以基層農機管理、科技推廣人員為主的農機管理、科技人才培訓,以農機駕駛、維修、操作、經營管理人員為重點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農機實用技術培訓,參訓人員超過20萬人。扎實開展農機行業職業技能獲證獎補工作,全省完成各類農機職業技能培訓3.6萬人次以上,鑒定合格3.3萬人次,超額完成全年培訓任務。

【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2014年,江蘇省實施中央、省級以上財政補貼資金超過15億元。一是突出發展重點。各地圍繞糧食生產、秸稈機械化還田等工作重點,引導農民購買大功率拖拉機及配套秸稈還田機2.47萬臺、聯合收割機1.47萬臺、插秧機1.76萬臺、烘干機1 500臺,確保補貼機具投入到農業生產。二是完善補貼政策。按照簡化程序、方便農民的要求,全省進一步完善“全價購機、縣級結算、列入補貼品目機具實行敞開補貼”的操作辦法,進一步優化購機補貼辦理手續,減少農民往返奔波,降低小額補貼機具的核查比例,減輕基層核查工作的負擔。三是強化監督管理。全省各級農機、財政部門密切配合,層層簽訂工作目標責任狀,圍繞“補貼產品推廣目錄制、補貼經銷商生產企業自主選擇制、管理過程監督制、受益對象公示制、實施成效考核制”為主要內容的操作程序,做到按制度辦事,按程序操作,按紀律行動,進一步強化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規范陽光操作,嚴格監督管理,確保這項好政策發揮最大效應。

【加快秸稈機械化還田和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

2014年,江蘇省各級農機部門繼續將水稻機插秧推廣、秸稈機械化還田擺在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組織協調,強化監督管理,取得顯著成效。一是加大作業補助投入。在省級財政加大投入的基礎上,各市、縣財政用于秸稈機械化還田和機插秧作業補助等綜合補貼投入超過2億元,為秸稈機械化還田及機插秧持續發展提供動力。二是強化技術培訓示范。各地按照要求,堅持早動員、早部署、早宣傳、早培訓,為開展好秸稈機械化還田和水稻機插秧工作奠定基礎。2014年以來,全省共組織開展秸稈機械化還田和機插秧技術培訓超過2 000期,召開現場演示會近500場次,發放宣傳培訓材料100多萬份,觀摩培訓達5萬多人次。三是狠抓作業質量。各地積極探索“規?;?、商品化供秧”工作模式,加快基質、無紡布、硬盤、育秧流水線等裝備的應用,提高育秧質量。為提高秸稈機械化還田和水稻機插秧作業質量,省局組織開展“水稻機插秧整體推進百日行動”和暗訪檢查,各地抓住機收、切碎(斷)、勻拋、旋埋、機插(包括育秧)、灌水等關鍵技術環節,督促機手按照技術路線和作業標準開展作業,提高技術到位率。四是創新工作考核。在總結各地作業補助核查工作經驗的基礎上,2014年省級秸稈還田作業繼續實行直補政策,并首次試行第三方核查機制,省級印發第三方核查工作指導意見,舉辦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補助第三方核查培訓。同時,由縣級人民政府牽頭制定并公布年度實施方案、技術路線和第三方核查工作方案,組織簽訂第三方核查委托協議,確保作業補助政策監督落實到位。

【積極開展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創建工作】

2014年11月8日,由中國工程院、農業部等部門專家組成的論證委員會對江蘇省農業機械化水平進行論證,江蘇農業機械化在全國率先實現由中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跨越。省級30個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創建縣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扶持政策,加快發展速度,提升發展質量,確保農業機械化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特別是蘇南各市縣根據國家制定的《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高標準,嚴要求,抓發展,促提高,農業機械化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態勢。7月10日,江蘇省農業機械管理局組織有關專家對江陰市、武進區進行農業機械化水平評價,確認江陰市和武進區已達到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標準,進入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的歷史階段。前三季度,江蘇省開展農業機械化水平監測,通過市縣自評、省級審核的方法,完成全省及13個省轄市、76個縣(市、區)的農業機械化水平監測。各級農機部門對照農業部制定的畜牧業、林果業、漁業、設施農業及農產品初加工五項產業機械化水平評價標準,認真收集數據,科學匯總分析,加強高效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評價,推動高效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

【全力提升農機公共服務能力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2014年,江蘇省農機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強化主體培育,加快服務載體建設,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和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一是加強合作社培育。進一步加大農機合作社基礎建設投入,提高農機合作社服務能力。2014年,省級機庫和維修點建設項目資金分別達2 004萬元、480萬元,分別扶持169個合作社建設機庫、48個合作社建設農機維修點。加強與民生銀行合作,將“惠農貸”項目20個試點縣(市、區)拓展到全省,幫助合作社緩解貸款難問題。二是強化公共服務。加強農機公共服務體系項目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能力。2014年,江蘇省財政安排2 000萬元,安排項目42個,扶持農機安全監理裝備、農機教育培訓、農機推廣能力建設和農機信息化建設。各級農機部門圍繞工作職責,認真做好政策實施、信息宣傳、技術培訓、機務管理等方面工作,保障農業機械化健康發展。三是深化人才培訓。圍繞農機“361”人才計劃,大力加強農機管理、科技和技能人才三支隊伍建設,全省相繼組織開展基層農機人員、市縣農機局長、農機系統青年管理干部、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師資等系列培訓,參訓人員超過1 500人。扎實開展農機行業職業技能獲證獎補工作,大力實施農機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技能人才隊伍素質。

【狠抓農機安全和質量監管】

2014年,江蘇省農機系統貫徹《江蘇省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推進各項農機安全監管責任和措施的落實,全省農機安全生產形勢繼續保持總體穩定。一是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在強化常態監管的同時,全省農機部門按照省人民政府統一部署,認真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檢查整改專項行動,為南京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行營造良好氛圍。在推進無掛車手扶拖拉機“三同時”備案管理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研究改進純農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及駕駛人安全管理的試行辦法。二是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通過組織開展送檢下鄉活動,加快“平安農機通”和農機“雙優”加油卡推廣應用,推動公安農機信息互通與建立執法協作機制,開展免費監理等便民惠民工作,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切實提高監理工作成效。三是進一步提高創建成效。調整合并“平安農機”創建內容和方法,努力構建農機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

【繼續抓好農機安全生產】

2014年,江蘇省共上報道路外農機事故129起,死亡38人,死亡人數占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和省人民政府下達的年度安全生產控制考核指標的57.5%。繼續在全省組織開展農機質量投訴監督“3·15”、送農機下鄉、組織開展補貼機具質量督導和質量調查工作、農機打假、農機放心消費創建等一系列活動,努力維護農民和企業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質量環境。

浙江省

【概況】

2014年,浙江省貫徹《浙江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堅持“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加快推進農業領域“機器換人”、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為總方向,以“優結構、提能力、增活力”為主線,扎實有序推進農業機械化各項工作,取得成效,繼續保持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態勢。

【深化農機購置補貼改革創新試點】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繼續深化農機購置補貼改革創新試點。按照“擴大對象、調整范圍、提高標準、簡化程序”的總體思路,突出重點導向、生態導向、績效導向、公正導向和市場導向“五個導向”,進一步完善政策頂層設計。比如實行“就近辦理”辦法,允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由縣農機部門或鄉鎮受理補貼申請,切實方便購機農戶。

【落實農業機械化扶持政策】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落實農業機械化扶持政策。進一步細化責任落實,深化陽光行動,強化績效管理,優化為農服務,確保農機購置補貼、作業環節補貼等政策的有效落實。截至11月底,浙江省共實施購機補貼資金5.21億元,其中中央資金4.45億元,省級資金0.32億元,市(縣)配套0.44億元,新增各類農業機械裝備8.53萬臺(套),實施農機作業環節省級補貼資金2 676.87萬元。

【深入推進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建設】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深入推進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建設。堅持走區域整體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路子,結合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省、市、縣三級聯動推進農業機械化示范縣、示范鎮、示范園區建設。新建省級農業機械化示范縣2個、示范鎮12個、示范村(基地)88個,已形成17個省級以上示范縣、123個示范鎮和774個示范村(基地)的示范輻射面。以農業機械化示范區為載體,以農業機械化扶持政策為推動力,有效促進農業機械化新裝備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農業“機器換人”步伐。

【農業機械化生產更好發展】

2014年,浙江省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2.5%,比2013年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水稻機械化栽植面積突破200千公頃,達到200.67千公頃,比2013年增加6.67千公頃;新增糧食烘干機1 125臺,批次糧食烘干能力達到5.4萬噸,全年機烘稻麥超過250萬噸,機烘率達到40%;農用無人機起步發展,全省擁有量已達到18架。

【壯大新型農機服務主體】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培育壯大新型農機服務主體。堅持量質并重、以質為先,繼續培育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聯社等新型主體,深入推進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引導拓展服務內容、延伸服務鏈條,建設區域性水稻育秧、糧食烘干等服務中心,開展農業生產環節外包性服務,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2014年新增農機合作社91個、育秧中心151個、烘干中心204個,總數分別達1 400個、1 115個和972個。

【切實加強農業機械化生產管理】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切實加強農業機械化生產管理。圍繞春耕備耕、夏收夏種、秋收冬種等重要農時季節,強化農業機械化生產組織調度和技術服務,引導有序開展農機跨區作業,確保農業機械化生產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浙江省共發放跨區作業證3 500張,發布各類作業信息12.4萬余條,組織1.35萬人次技術人員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同時,聯合中石化浙江分公司推行農機作業用油“三優一免”(即優惠供應、優先加油、優質服務、免費辦理)惠農便民服務措施,落實農機作業專項用油3.6萬噸,進一步健全農機用油保障機制,強化機械化生產作業用油供應。

【編制農業機械化生產月歷】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研究編制農業機械化生產月歷。以機械化作業主要項目、生產組織和管理主要措施為內容,分省、市、縣三級,組織編制農業機械化生產月歷,為農業機械化生產管理提供依據,提高重點作物、關鍵環節和主要農時季節農機作業的組織化、規范化水平。

【深化“平安農機”建設】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重點,深化“平安農機”建設,推進“平安農機”示范社創建,切實強化農機合作社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落實,進一步夯實農機安全生產基礎。全年共新建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3個、省級示范縣2個、示范鄉鎮24個、示范合作社70個,全國農機安全監理示范崗位標兵8人。

【強化農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堅持農田作業機械監管與上道路拖拉機監管并重,依托公安駐農機警務聯絡室,緊盯春耕備耕、“雙夏”等重點時節以及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等重點對象,認真組織開展農機安全生產較大事故防控專項行動、外省籍拖拉機專項治理行動和“農機安全生產月”活動,繼續深化農機安全生產領域“打非治違”,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農機生產作業安全。截至11月底,浙江省共開展執法檢查10 521次,檢查各類農業機械87 214臺(次),糾正違章行為26 924起;排查安全隱患12 257個,整改12 225個,整改率達99.7%。

【推進農機安全管理創新】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扎實推進農業機械報廢補貼工作,及時淘汰老舊、安全性能差的農業機械。2014年,浙江省共落實財政補貼資金2 149萬元,報廢拖拉機7 688臺、聯合收割機308臺。扎實推進危及人身財產安全農業機械免費安全檢驗工作,臨安、蕭山、金華等地還積極探索政府向社會購買農機安全檢測服務的新模式。

【農機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好轉】

2014年,在一系列措施的保障下,浙江省農機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好轉態勢。截至11月底,浙江省共發生拖拉機道路交通事故278起,死亡99人,與2013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27.42%和35.71%,未發生較大以上拖拉機道路交通事故;發生道路外農機事故15起,死亡9人,同比分別增加7起和1人。

【規范做好農機產品推廣鑒定工作】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制(修)訂《浙江省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實施辦法》《浙江省農業機械推廣鑒定申請細則》《浙江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省級鑒定能力認定辦法》和《浙江省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大綱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農機產品推廣鑒定工作,嚴把農機產品質量關。2014年共完成30家企業75個產品的省級推廣鑒定任務、2家企業4個產品的部級推廣鑒定任務以及88項委托檢驗任務,并幫助57家企業230個農機產品到外省申請農機產品推廣鑒定。

【扎實開展農機產品質量調查工作】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以水稻插秧機、糧食烘干機和農業設施大棚為重點,采取實地查看、集中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結合農時開展農機產品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務等調查。調查活動共收回插秧機用戶有效調查問卷901份、烘干機調查問卷711份、設施大棚調查問卷348份。據調查,近年浙江省水稻插秧機質量總體較好,安全可靠性高,作業質量、適用性、方便性、可靠性、安全性、售后服務滿意率分別達到94.0%、95.8%、94.5%、95.8%、100%和79.1%,加權綜合滿意度達到94.3%。

【建立健全農機質量監督管理體系】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進一步明確農機質量工作職能機構,落實農機質量監督員,建立健全農機質量監管體系,確保農機質量監管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目前,浙江省已有58個市、縣設立農機消費維權監督投訴分站,其余地區明確分管領導和職能科室,并建立起一支150余人的農機質量監督員隊伍。

【開展農機保險支持農業機械化工作】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探索開展農機保險工作。致力于提升農業機械及其所有人抗風險保障能力,與安信農業保險公司簽訂農機保險戰略合作協議,有針對性地推出農業機械及設施設備財產險、駕駛操作人員人身意外險及第三方責任險等險種,填補浙江省專業性農機保險的空白。在此基礎上,采取強化農機保險知識宣傳、引導產銷企業推行“購機送保險”服務、設立保險代理點等綜合措施,大力推進農機保險工作,逐步擴大農機保險覆蓋面。2014年,浙江省已設立農機保險代理點49個,其中杭州、紹興、舟山等市除個別縣外基本實現全覆蓋,已投保農機具1 528臺,保額達3.42億元。蕭山、桐廬、義烏等地還爭取地方財政支持,對農機保險進行補貼。

【深化信貸支持農業機械化工作】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繼續落實與郵儲銀行金融戰略合作協議,因地制宜推行農機抵押貸款、信用貸款、擔保貸款等業務,進一步加大信貸支持農業機械化力度,幫助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解決融資難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各地聯合郵儲銀行、信用社、民生銀行等金融機構共落實農機信貸資金1.2億元(其中郵儲銀行發放貸款1 668萬元)。

【深入推進農機農藝融合】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深入推進農機農藝融合。進一步健全并發揮農機農(牧)藝融合工作機制,聯合省種植業局、省農技推廣中心召開水稻機械化穴直播觀摩會,印發《浙江省水稻機械化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制訂《機插水稻盤式育秧技術操作規程》和《機插水稻大田栽培技術操作規程》,共同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工作。大力推進農機農(牧)藝融合示范區(片區、點)建設,目前浙江省已建立各產業融合示范區(片區、點)305個,其中糧油產業163個、畜牧產業42個、茶葉產業24個、果蔬產業56個、其他產業20個。

【籌備建立浙江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會】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致力于搭建農機產學研用相互溝通與合作的有效平臺,由省農機鑒定推廣總站、省農業工程學會、省農機學會、省農機工業行業協會、省農機研究院和《現代農機》雜志等6家單位聯合發起成立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會,并于2014年9月30日經省民政廳批復準予成立。

【組織編制農機產品需求與科研導向目錄】

2014年,浙江省農機部門以應用需求為導向,根據全省農業機械化發展和農業領域“機器換人”實際需求,按照填補空白、拓展功能(提升性能)兩個層次,組織編制《浙江省農業機械產品需求與科研導向目錄》,提出未來一段時期的農機產品研發方向。

安徽省

【概況】

2014年,安徽省農機部門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深入實施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農業機械化工作取得長足發展。

【農機裝備進一步優化】

2014年,安徽省農機總動力達6 365萬千瓦,同比增長3.6%。大功率、復式作業機械增長加快,全省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保有量達到19.9萬臺、15.9萬臺、2.35萬臺,同比分別增長10.6%、9.6%和11.9%。

【農機作業水平進一步提高】

2014年,安徽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9%以上,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薄弱環節機械化快速發展,玉米機收水平達到67%以上,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達到38.1%,同比提高6.3個百分點。

【農機社會化服務進一步發展】

2014年,安徽省農機專業合作社數量達到2 810家,增加442家。2014年農業機械化經營服務總收入可達500億元,同比增長8.7%。

【農機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穩定】

截至2014年10月底,安徽省共發生農機事故70起,死亡3人,傷18人,直接經濟損失153.5萬元,無重特大農機事故發生,農機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組織重要農時農業機械化生產】

2014年,安徽省農機部門制定生產方案和應急預案,主動做好信息發布、機手培訓、機具維修、后勤保障、應急調度等各項服務,開展跨區作業,充分發揮農機主力軍作用,指導和推進農業機械化生產?!叭摹逼陂g,全省投入聯合收割機13.5萬臺,機收小麥2 756.67千公頃,機收率98.4%?!叭铩逼陂g,狠抓機械化跨區耕整地、跨區機播玉米、水稻跨區機收。全年機收水稻2 143.33千公頃,機收率94.5%;機收玉米770千公頃,機收率67%;機播小麥2 535.33千公頃,機播率89.7%;開展深松整地作業面積221.33千公頃。

【創新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2014年,安徽省農機部門全面推行“自主購機、帶機申請、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戶”操作模式,加強政策宣傳,推進信息公開,實行“一站式”服務,嚴格監督檢查,強化績效管理。全省實施中央財政補貼資金13.3億元,共補貼機具14.2萬臺,受益農戶10.2萬戶,拉動農民投入29.7億元。補貼資金實施進度、結算進度均居全國首位。同時,加快推進農機報廢更新試點工作,共報廢老舊農機1 045臺,補貼資金674萬元。

【著力推進農機農藝融合】

201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召開農機農藝融合推進會,省委書記張寶順到現場指導并發表講話,副省長梁衛國出席會議并做出具體安排部署。工作中,以農業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推廣為抓手,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應用,主攻水稻機插和玉米、油菜機收等關鍵環節。印發《關于做好2014年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的通知》,發布8大類18項農業機械化主推技術,開展水稻機械化生產萬千百示范工程,以消除空白村為目標,實施整建制推進。全省建立水稻機插秧示范點821個,新建水稻育秧工廠180家(總數763家),水稻機械化種植面積856.67千公頃,機械化種植水平38.1%。機收油菜150千公頃,機收率29.3%。

【組織實施秸稈機械化還田】

2014年,安徽省實行最嚴格的秸稈禁燒措施。為配合秸稈禁燒,制定機械化秸稈全量還田工作方案和技術路線、作業標準,印發《關于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于推進秸稈機械化還田工作的通知》,測算秸稈還田作業成本,進行各種還田方式比較分析,大力推廣秸稈機械化還田。2014年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面積突破2 666.67千公頃。

【加快發展山區機械化】

2014年,安徽省啟動山區特色農業機械化試驗示范項目,選擇10個山區縣實施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項目和優勢特色農產品薄弱環節機械化試驗示范項目。開展山區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調研,初步形成評價指標體系框架。舉辦山區機械化發展大家談征文活動,理清思路,凝聚共識。

【積極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

2014年,安徽省農機部門著力加快農機大戶、合作社發展,舉辦省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長培訓班,培訓200余人。與省財政廳合作,獎勵2013年度10個農機大戶標兵每戶1臺大型拖拉機。繼續開展合作社示范社評選活動,新創建省級示范社101個,總數達292個。推進信息化在農業機械化生產中的應用,搭建全省農業機械化生產指揮調度平臺。將農機合作社納入“農機通”信息服務系統,用戶達6萬多人。開展農業部大田農業物聯網項目“農業機械化生產指揮調度與作業質量監控系統”試點,在亳州、宿州兩市率先建成農業機械化生產指揮調度網絡,實現市、縣兩級互聯互通。

【切實加強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

2014年,安徽省農機部門整合培訓資源,成立“農業機械化發展講師團”,巡回開展培訓活動74次。依托省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基地和安徽農業大學,舉辦農機校教師和技術推廣人員培訓班、基層農機推廣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班、秋季農業機械化生產培訓班。組織廣大農機技術人員,開展面向廣大農民和農機手、農機合作社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作業操作、機具維修等技能。同時,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省局舉辦黨風廉政建設專題培訓班。編印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人員警示教育手冊,組織農機鑒定人員業務輪訓,提高廉政風險防控意識。

【進一步強化農機安全生產和質量監管】

2014年,安徽省農機部門深入推進“平安農機”創建,已創建示范縣31個,其中國家級19個(2014年申報國家級5個)。加強牌證管理,嚴格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注冊登記,“三率”水平平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建立健全農機安全監理機構與公安交警部門聯合執法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強化事故應急處置,首次舉辦全省農機事故應急處置演練。認真落實農機試驗鑒定和推廣目錄管理各項規定,推進農機試驗鑒定規范化建設,印發省級農機推廣鑒定產品種類指南,發布省級農機推廣鑒定產品種類指南及大米色選機等9項省農機推廣鑒定大綱。

【農業機械化發展有利因素】

2014年,安徽省各級黨委人民政府對農業機械化重視程度、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社會各界對農業機械化地位作用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以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為核心的農業機械化法律法規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經濟發展,政府財力增強,農民收入增加,工商業資本加入,農機投入加大;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勞動力轉移,農民和農業生產對農業機械化的依賴性增加,發展的市場需求增大;機插秧及玉米油菜機收獲等薄弱環節的突破,發展的起點提高;農機產品研發、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發展的空間更加廣闊。特別是隨著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辦公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中辦發〔2014〕19號)的頒布實施,土地流轉集中,規模經營加速,必將進一步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

【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問題】

2014年,安徽省農機裝備結構布局優化的步子慢、任務仍然艱巨,大功率、復式作業機具仍相對緊缺;區域不平衡,即南北不同步,領域不平衡,即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巨大差距;農機運用條件較差,機耕道、機庫棚等基礎設施薄弱,建設落后;農機金融信貸、政策保險等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特別是農機融資困難;基層安全監理、技術推廣等機構體系不健全,質量檢測、安全檢驗、機具維修等缺乏投入,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不強;正在進行的機構改革對農業機械化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

福建省

【概況】

2014年,福建省各級農機管理部門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有關精神,按照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推進會議的部署要求,落實完善扶持政策,主攻薄弱環節機械化,加強農機農藝融合和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發揮農業機械集成技術、節本增效和推動規模經營的重要作用,推動農業機械化“全面、全程、高質、高效”發展,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裝備支撐。

【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加】

2014年,福建省農業機械總動力1 370萬千瓦,同比增長1.48%;大中型拖拉機3 420臺,同比增長11.4%;聯合收割機8 010臺,同比增長11.2%;機動插秧機6 714臺,烘干機815臺。裝備結構不斷優化,水稻關鍵環節機械大型化、配套化趨勢明顯,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發展提速。

【農機作業水平持續提高】

2014年,福建省機耕、機插、機收面積分別達到1 040 千公頃、136.67千公頃和363.33千公頃,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0%以上,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水稻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到50%以上,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

【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持續增強】

2014年,福建省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機專業合作社503家,其中,16家列入全國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67家列入省級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34家列入福建省首批農民合作社規范社名錄。農機專業合作社逐步實現從數量上的增長向規范化發展提升。

【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2014年,福建省共排查生產經營單位12 141家,覆蓋率達100%;排查一般事故隱患3 363起,整改率99.61%,全省上道路拖拉機上牌率95.33%,持證率91.38%,檢驗率65.37%。

【農機購置補貼產品市場化改革】

2014年,福建省作為全國唯一農機購置補貼產品市場化改革試點省,經充分調研、討論和征求意見,目前已形成改革實施方案初稿,改革主要內容為:取消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產品推廣鑒定、進入支持推廣目錄等兩項前置審批環節,放寬享受購機補貼政策的農機產品市場準入條件,實行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登記制度。

【廢止《福建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管理辦法》】

2014年,福建省農機部門為進一步推動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和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促進農業機械科技創新,根據農業部、財政部關于補貼產品市場化改革試點的有關精神,經研究廢止《福建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管理辦法》,并從2015年起不再編制福建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

【推動金融支持農業機械化發展】

2014年,福建省各地落實2013年印發《關于金融支持農業機械化的指導意見》精神,與當地金融機構積極協商,漳州、泉州、寧德、永春、安溪、沙縣、永安等地分別出臺實施細則。2014年進一步加大與金融機構合作,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福建省分行三農金融部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農業機械化的通知》,對符合貸款條件的購機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在購機補貼額內給予貸款支持,享受郵儲銀行正常貸款執行利率優惠10~30個百分點的政策。

【下放拖拉機駕駛培訓許可證核發行政審批事項】

2014年,福建省農機部門根據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小組辦公室相關文件精神,將拖拉機駕駛培訓許可證核發行政審批事項完全下放到區市農機管理部門。為確保下放事項銜接落實到位和行政審批的規范高效運作,組織舉辦拖拉機駕駛培訓行政審批事項業務培訓班。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利好】

2014年,中央安排福建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5億元,省級財政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0.43億元,補貼機具種類范圍為12大類32個小類64個品目。截至12月2日,福建省已申請中央補貼資金1.07億元、省級補貼資金0.26億元,補貼機具5.42萬臺(套),受益農戶3.8萬戶。

【薄弱環節機具累加補貼】

2014年,福建省為提升全省糧食生產薄弱環節耕種收綜合水平,對薄弱環節機具及水稻、馬鈴薯、花生、油菜等糧油作物耕種收環節機具給予省級累加補貼。為加大對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對符合條件農機合作社購買部分重點推廣機具時可享受省級二次累加補貼。為加強對二次累加補貼監管,要求在購買二次累加補貼機具時,要與縣級農機管理部門簽訂補貼機具購置使用承諾書,每年年底要向當地農機管理部門提供補貼機具在用情況表。

【強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調研】

2014年,福建省農機部門與駐廳監察室、廳政法處聯合深入基層,圍繞進一步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開展調研。與財政廳農業處聯合赴2個區市、4個縣(市)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地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并形成調研報告。

【強化廉政風險防控】

2014年,福建省農機部門召開2次全省農機購置補貼廉政風險防控研討暨警示座談會,開展警示教育,交流廉政風險防控的做法。各級農機管理部門也先后組織召開廉政風險警示教育會。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全省開展廉潔農機建設,要求各級農機管理部門把廉潔農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列入黨組織專題民主(組織)生活會重要內容。與駐廳監察室聯合深入基層,圍繞健全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建設開展調研。8月,莆田市農機具補貼廉政風險網上公開平臺暨莆田市購機補貼監控平臺投入試運行,通過平臺把購機補貼工作流程和進度在網上公開,設置機具核實、結算撥付兩個電子監察節點,用科技手段加強廉政風險防控。

【強化農機購置補貼督導檢查】

2014年,福建省分4個組赴8個區市、16個縣(區)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情況督導,重點圍繞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組織實施等方面開展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強化農機市場監管】

2014年,福建省農機部門加大對涉嫌違法違規企業、合作社的查處力度,取消2家企業所有產品在福建省農機購置補貼資格,暫停24家經銷商和生產企業補貼產品的經銷和補貼資格,暫停5家專業合作社補貼產品補貼資格。針對補貼實施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7月取消油菜籽收獲機省級補貼,8月暫停部分山地田園作業(管理)機違規企業補貼資格,并調整相應分檔設置。為規范企業行為,印發《關于規范農機產銷企業系統操作和經營行為的通知》,對企業在系統中資料的完整性、上傳的相片、產品名牌、企業的市場責任等進一步提出要求。

【引導農機合作社規范化發展】

2014年,福建省農機部門出臺《福建省農機合作社規范建設指南》,促進和引導全省農機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組織農機專業合作社積極申報省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和規范社。

【扶持農機合作社建設機庫棚】

2014年,福建省級財政安排2 060萬元專項資金,采取先建后補方式,對全省94家農機合作社建設的三類機庫分別給予25萬元、20萬元、15萬元的補助,目前各項目點正按照項目建設內容認真實施。

【重點推廣機具給予累加補貼】

2014年,福建省農機部門對農機合作社購置部分重點推廣機具給予累加補貼。農機專業合作社在購置水稻插秧機、糧食烘干機械等薄弱環節機具時,在享受中央補貼的基礎上,給予不超過10%的省級累加補貼,對部、省級農機專業合作社和列入省農業廳規范社名錄的合作社給予不超過20%的累加補貼。目前全省已有247家農機專業合作社購置累加補貼農機具1 779臺(套),享受累加補貼資金0.18億元。

【組織重點農時農業機械化生產】

2014年,福建省各級農機管理部門積極組織開展農業機械化生產,從政策扶持、機具檢修、物資準備、機手培訓、技術推廣等方面齊抓共促,全省檢修農機具10.59萬臺(套),投入農機具11.87萬臺,組織321臺聯合收割機、插秧機外出跨區作業,推動全省農業機械化生產順利進行。

【加強領導,落實生產任務】

2014年初,福建省將農機總動力、機耕面積、機插面積、機收面積等全年農業機械化發展重大目標任務進行層層分解下達,各地結合實際,抓住關鍵農時,突出重點地區,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業機械化生產方案,做到早計劃、早部署、早行動。在農忙期間,各地及時上報農機務農進度,統計數據真實可靠,有效反映農業機械化生產作業進度,為指導全省農業機械化生產工作提供有效依據。

【加強引導,做好跨區作業】

2014年,福建省各級農機管理部門積極組織引導各類農機服務組織、專業合作社開展跨區機耕、機插等作業,做好協調服務,引導供需雙方簽訂作業合同,拓展農機社會化服務領域。加強信息引導,通過“福建農業信息網”“農機跨區作業服務直通車”發布機具供需、作業進度等市場信息,引導機具有序流動。

【做好保障,服務農機手】

2014年,福建省各級農機管理部門積極組織農機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幫助和指導農民機手保養、調試和檢修各類農機具,了解農機務農工作的落實情況,協調做好各類農機具、零配件和油料的儲備與供應,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凈化農機市場,維護機手的合法權益,確保機具保質保量按時投入到農業機械化生產。開展水稻機插秧技術培訓,全省220多人參加莆田市荔城區農機總站和吉峰農機公司聯合舉辦的全省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培訓班。

【開展旱地糧油作物機械化生產工作】

2014年,福建省農機部門開展旱地糧油作物機械化生產調研。為選擇引進旱地糧油作物的種植、收獲機械開展適應性試驗和改進,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和相關技術與裝備的集成配套,福建省組織有關專家及種植大戶前往廣東化州、長樂、漳浦、南安、惠安、龍海、平潭等地開展旱地糧油作物機械化生產調研。

【開展旱地作物機械化示范點建設】

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組織開展旱地作物機械化示范點建設。為了解決胡蘿卜、馬鈴薯及花生等旱地作物種植需要大量人工成本以及勞動強度大的問題以及農機與農藝配合的難題,泉州市建立了胡蘿卜、馬鈴薯、花生3個品種4個旱地作物機械化示范點,經過建設,示范點基本實現了主要旱地作物的作業機械化,解決制約當地特色旱地作物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技術和生產關鍵環節的機械化問題。

【組織國家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推薦工作】

2014年,福建省農機部門按照農業部辦公廳《〈2015—2017年國家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申報指南》要求,經企業申報、材料審查、會議研究和公示等環節,向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推薦福建省26家企業的125款產品。

【扎實做好農機安全生產月工作】

2014年,福建省農機部門開展送農機安全知識下鄉活動,向廣大農民群眾及農機手進行安全專題宣講。開展全省統一農機安全生產宣傳咨詢日活動,定制農機安全操作掛圖9 000冊與農機安全生產知識宣傳畫冊發放給農機手。組織開展農機事故模擬應急演練活動,提高農機事故應急救援能力。

【加強農機安全監理隊伍建設】

2014年,福建省農機部門加大培訓,健全省、市、縣、鄉鎮農機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對申請農機安全監理人員資格的人員進行培訓、考核,175人考試合格,加強農機檢驗員、考試員資格管理,187人通過農機檢驗員審驗、121人通過農機考試員審驗。

【推動支持政策落實】

2014年,福建省農機部門深入基層開展便民活動,大力推行拖拉機年檢下鄉設點,全省38個縣(市、區)在拖拉機集中鄉鎮(區域)設點開展拖拉機年檢工作。推行拖拉機免費檢驗和拖拉機報廢補貼政策,全省34個縣(市、區)實行拖拉機免費檢驗,16個縣(市、區)實行報廢補貼。

【加大農機安全綜合整治力度】

2014年,福建省農機部門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全省共組織執法檢查組647個,開展安全檢查824次,糾正違章1 266起,排查隱患1 465起,整改率達99.39%。開展農機“三年行動”,與安全生產監督、公安交警、鄉(鎮)政府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截至10月,福建省上道路拖拉機上牌率95.33%,持證率91.38%,檢驗率65.37%。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對農機安全薄弱環節加強監控,查隱患、查漏洞、查死角、查整改,截至11月,福建省共排查生產經營單位12 141 家,覆蓋率達100%,排查一般事故隱患3 363起,整改率99.61%。

【推進農機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2014年,福建省農機部門制定《福建省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修改拖拉機駕校安全標準化考評指標,推進拖拉機駕駛培訓機構的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

【存在問題】

2014年,福建省農機領域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實施進度緩慢。近年來,由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頂層設計存在缺陷,部分農機干部落實政策不夠規范,造成部分農機干部因涉嫌失職瀆職違法案件被查處,導致目前農機部門人手緊張且普遍存在不作為、不想為、不敢為的思想觀念,嚴重影響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正常開展,2014年全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實施進度處于全國倒數位置。二是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不力,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未能實現跨越式增長。近年來,基層農機推廣體系建設基本上處于停滯狀態,基層農機推廣體系薄弱,工作經費嚴重不足,出現“線斷、網破、人散”的現實困難,導致水稻機插秧、旱地作物機械化等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不力,使福建省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未能實現跨越式增長,在全國排名比較靠后。

江西省

【概況】

2014年,江西省農機系統圍繞“改革創新服務”的主題,全省農業機械化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實現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和質量雙提升。

【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實際使用額創新高】

2014年,江西省進一步深化農機購置補貼改革,最大限度地簡政放權,切實發揮市場作用,推行“自主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補貼入卡”模式,農民購機積極性空前高漲、社會反映良好,沒有接到一起對農機系統干部的投訴。截至2014年11月30日,全省已使用補貼資金7.75億元,超歷史最高年。全年將突破8億元,達到8.2億元。全省補貼大中型拖拉機5 389臺、插秧機2 703臺、烘干機724臺,分別比2013年增長96.9%、214.6%、265.6%。

【農機購置補貼方式改革】

一是自主購機,取消申請。將“全價購機”改為“自主購機”,實行“先購機后補貼,先到先補、補完為止”的辦法,購機不需審批,由購機者自主決定,允許帶機申請補貼。二是不設門檻,取消備案。按照“誰確定、誰負責”的原則,省農機補貼產品經銷商由農機生產企業自主確定,并取消到農機部門備案,改由企業自主在網上備案。三是合并驗機、簡化手續。將牌證辦理和補貼辦理中的驗機合并,一次性驗機,使農民申請補貼更便捷。四是穩定政策、全年補貼。在全國率先將一年一度的購機補貼實施方案相對穩定下來,成為常態化、長效性政策,在國家政策無重大改變情況下,一直有效。農民不再因方案沒下來,而影響春耕備耕。五是逐級監督、交叉檢查。結合農機購置補貼績效考核,對各地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情況分上、下半年進行二次專項檢查,并組織11個設區市檢查組交叉檢查。六是公開信息、有案必查。江西省省級財政拿出300萬元作為補貼信息專欄建設經費,支持各地建立補貼信息公開專欄。同時,對舉報投訴的問題和線索,堅持凡報必查,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應。共對5家企業產品價格虛高的問題進行查處,暫停相關企業補貼資格,調低補貼定額。

【農機作業達到新水平】

2014年,江西省農機部門堅持一手抓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創建,一手抓薄弱環節機械化突破,全省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穩步提升。江西省機耕、機插、機收水平分別達到92%、13%、88%。其中機插水平比2013年提高3.5個百分點。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7.1%,比2013年提高2個百分點。

【抓好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創建】

2014年,江西省建立39個水稻全程機械化示范區,示范面積73.33千公頃,取得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果。其中,由江西農業大學、江西農業科學院等在鄱陽縣開展的百畝連片雙季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示范,晚稻平均產量達10 122千克/公頃,早稻平均產量達9 339千克/公頃,雙季稻產量達19 461千克/公頃,創造我國雙季稻全程機械化示范新紀錄。

【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得到突破】

2014年,江西省加大對機插育秧的補助力度,提升機插水平。江西省集中育秧補助政策對機插秧育秧“降低起點、提高標準”,補助起點低,補助標準是常規育秧的5倍,達到37 500元/公頃。全省機插新建育秧大棚近10萬平方米,全年共完成機插433.93千公頃。強力突破油菜生產機械化。建立9個油菜全程機械化示范區,示范面積9千公頃,在示范區重點推廣油菜免耕直播機開溝、機植保和機械收獲技術。全省油菜機收水平達28%,比2013年提高7個百分點;油菜免耕直播機開溝120千公頃,比2013年增加30千公頃。

【組織好重要農時農業機械化生產】

2014年,江西省農機部門抓早動快,提前謀劃,掀起“百萬農機鬧春耕”“農機雙搶大會戰”和“農機助力秋收冬種”的熱潮。江西省共組織152.1萬臺(套)拖拉機、耕整機、1.4萬臺插秧機、7.3萬臺聯合收割機(引機入贛近2萬臺)投入到農業生產一線,機耕3 191.13千公頃、機收3 052.4千公頃,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主力軍作用。同時,組織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對75萬臺(套)農機具進行檢修保養;舉辦1 500余期培訓班,培訓農機手9.5萬人次;發送作業信息近20萬條。

【農機合作社迅速發展】

2014年,江西省農機部門努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體制機制創新,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著力點,在全省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財政補助試點項目,引導農機跨區作業,帶動其他農機服務組織發展。2014年新增農機合作社120個,全省農機合作社突破700個,達到707個。

【實施農機社會化服務試點項目】

2014年,江西省在10個糧食主產縣實施農機社會化服務試點項目,每個縣投入500萬元,對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機耕、機插、機收、機植保、機烘干作業給予補助。項目的實施創新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模式。項目實施區內,機耕、機插、機收分別比非項目區高2個、6個、3個百分點;特別是水稻烘干率達到15%,比全省烘干率高近7個百分點;減少使用化學農藥1~2次,減少用量35%,水稻病蟲害損失控制在3.5%以下。

【積極引導機手開展跨區作業】

2014年,江西省開辟農機跨區作業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綠色通道”,全省跨區作業的機具突破1萬臺,其中聯合收割機突破3 000臺;作業領域以過去的贛機北上擴大到贛機西征和贛機南下;跨區作業種類以小麥和水稻機收為主到現在涵蓋小麥機收、水稻機耕、機插以及機收;跨區作業面積達到257.27千公頃,作業總收入達到2.5億元。其中,跨區機收作業面積232.33千公頃,作業純收入8 400萬元,臺均純收入2.8萬元。

【農機維修網點建設取得新跨越】

2014年,江西省農機部門繼續利用省財政安排的2 000萬元,以“以獎代補”形式,新扶持143個農機維修網點,其中建設一級點6個、二級點102個、三級點35個。全省農機維修服務網絡已經織出“粗線條”,農機維修服務基礎條件明顯改善,改變以往農機維修“一片黑、一灘油”的形象,農機維修應急響應和經營服務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初步緩解農機“看病難”的問題。

【強化項目管理,促進規范化建設】

2014年,江西省農機部門制定《江西省農機維修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標準》。項目只對達到農業部頒布的農機維修等級標準的維修網點進行補助?!耙元劥a”的農機維修網點健全內部檔案管理,強化門店形象和基礎設施建設,廣告牌、服務車上統一噴繪“江西農機維修”圖標,技術人員持證上崗、統一著裝,為進一步規范全省農機維修業發展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強化技能培訓,提升服務水平】

2014年,江西省農機部門對2013年實施項目的138個農機維修點負責人和技術人員再次培訓,進一步提升規范化建設水平;對2014年實施項目的農機維修點的負責人和技術人員,結合農機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按高、中、初級舉辦三期修理工培訓,共培訓農機修理工509人,進一步提升全省農機維修技術水平。

【探索“企社共建”,延伸售后服務鏈】

2014年,江西省農機部門邀請國內6家農機企業現場開展“企社共建”對接服務活動,為農機生產企業與全省農機合作社、維修網點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共同探索合作服務共建模式。其中,永修縣梅棠農機維修服務中心通過規范化建設和服務能力提升,在做好農機維修業務的同時,還受企業委托負責附近鄉鎮機具的維修保養任務和部分品牌機具及零部件的代銷,大大方便農機手;2014年春耕,黎川縣金華農機維修中心累計為農戶維修各類機械468臺(套),并成功與黎川縣新莊烤煙專業合作社簽訂“社點共建”維修服務協議,為烤煙合作社610臺農機具提供維修保養服務。

【農機安全監理工作取得新進步】

2014年,江西省農機部門全面落實農機生產安全責任制,加大“平安農機”創建力度,集中開展“打非治違”等專項整治,有力地保障農機安全生產。全省共核發農機牌證66 480副,核換發駕駛證47 808本,檢驗拖拉機246 018臺。

【多措并舉,著力提高農機“三率”】

2014年,江西省拖拉機掛牌率為87.7%,檢驗率為77.8%,持證率為57.6%。創新方式,抓好年檢。把年檢審工作現場搬到村鎮,現場檢測,當場發證。強化源頭監管,抓好注冊登記。凡享受購機補貼的,應依法納入牌證管理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憑農機監理機構核發的行駛證才給予辦理補貼,做到一臺不落、一人不漏。同時,在南昌市開展農機免費監理試點,減免農民牌證費、檢驗費等共計130余萬元。新機注冊率達到100%。嚴格考試,抓好駕駛證核發。開展送考下鄉試點活動,推進考試與培訓相結合,提高持證率。

【服務前移,著力規范業務管理】

2014年,江西省農機部門行政審批權下放。從2014年開始,陸續將純農田作業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牌證辦理由過去設區市審批下放給各縣(市、區)審批,方便群眾辦理牌證。規范業務檔案管理。對農機注冊登記實行目錄管理,建立《江西省農業機械登記品牌型號庫》;全面清理歷年機車檔案和駕駛人檔案,對已達報廢年限、多年未檢、多年未審、多年未管的機車及駕駛人檔案依法依規注銷。規范辦證流程。按“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嚴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注冊登記關、檢驗關。

【專項治理,著力提高安全水平】

2014年,江西省農機部門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機安全生產目標責任體系。省、市、縣與機手層層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書,明確各主體職責和目標。江西省共與農機手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書15萬余份。全面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月”活動,活動期間,全省共舉辦培訓班117期,培訓2萬余人次,印發農機安全生產科普知識宣傳手冊5萬份,送農機安全文化下鄉78場次,發送農機安全知識短信近10萬條。強力推進農機牌證專項治理。年初下發《關于集中開展農機牌證專項治理的通知》,堅決查處拖拉機無牌行駛、無證駕駛、脫檢脫審以及使用偽造、變造牌證的違法行為。2014年,江西省共出動執法人員4 814人次,檢查機車18 972臺,補發牌證3 412副。

【農機科學發展的輿論環境越來越好】

2014年,江西省農業機械化宣傳工作圍繞農業機械化工作大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準確把握宣傳重點,不斷創新宣傳形式,增強新聞宣傳的針對性、實效性,在中央電視臺發稿2條;在省電臺發稿10條;在省電視臺發稿12條;在江西日報發稿12篇、農民日報6篇、中國農機化導報13篇;新華網、人民網、大江網等發稿33條;在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發稿1 009條。特別是中央電視臺連續兩年分別以“糧食烘干之惑”和“農機‘看病難’”為題進行專題報道,是近年來媒體報道級別最高的,為推動江西省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持。

【農機干部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

2014年,江西省各級政府對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重視程度普遍提高,市、縣主要領導親自過問,分管領導真抓實干,促進基層農業機械化管理部門職能轉變,服務意識和廉潔從政水平不斷提升。江西省人民政府下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贛府發〔2014〕22號),進一步堅定農機干部隊伍發展農業機械化的信心。結合全省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培訓,舉辦農機購置補貼和農機安全監理2期(每期5天)基層農業機械化技術人員專題業務培訓班,共培訓農機購置補貼、技術推廣、安全監理業務骨干200名;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轉變工作方式方法,開設“流動教室”,設立“流動檢修”點,主動入村入戶,上門服務,切實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與此同時,全省農機系統以反思農機購置補貼腐敗案件為切入點,開展“學雷鋒、轉作風、促服務”為主題的作風整頓活動和廉政建設警示教育活動,讓每個人明白底線在哪兒,越過底線,后果又是什么,引導大家增強廉潔自律意識,提高拒腐防變能力,不斷夯實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

【存在問題】

2014年,江西省農業機械化各項工作都取得較大進步,全省農機系統進一步樹立心系農民、服務農民、造福農民的新形象。但是,在農機購置補貼實施過程中,少數縣(市)對經銷商和市場的管理措施不力,影響補貼效果;有些地方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農業機械化切入不夠、抓得不緊,致使農機部門職能作用尚未發揮出來;農機技術培訓跟不上農機快速發展的問題仍十分突出;農機安全監理工作與其他省比差距明顯,影響農機安全監理業務工作的正常開展;農機信息宣傳工作有待加強,特別是有些統計數據和匯報材料不能按時快速上報,影響到上下信息暢通和工作高效運轉。

山東省

【概況】

2014年,山東省圍繞“強裝備、提水平、增效益、保安全、促增收”的主線,務實創新,扎實工作,全省農業機械化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農機裝備水平提升,裝備結構優化】

2014年,山東省農機總動力將達1.31億千瓦,增長3.15%;拖拉機255.9萬臺,增長2.44%,其中大中型拖拉機51.9萬臺,增長3.8%,新增的大中型拖拉機中,73.5千瓦以上的7 126臺,占11.5%;聯合收獲機25.5萬臺,增長8.97%,其中,小麥聯合收割機15.93萬臺,增長5.22%,新增小麥聯合收割機中,喂入量在5千克以上的高效自走式機械占90%;玉米聯合收獲機9.54萬臺,增長15.5%,新增玉米聯合收獲機中,具有剝皮功能的占95%。糧食干燥機械成為發展新亮點,全年新增糧食烘干機445臺(套),增長率高達61%,農機裝備大型化、高新化趨勢進一步顯現。

【農機作業水平提升,經濟作物機械化加速】

2014年,山東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0%,比2013年提高了0.91個百分點,其中玉米適宜機收率達83%,提高了1個百分點。大宗優勢經濟作物關鍵生產環節整體機械化水平均比2013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按機采棉模式種植的棉花面積、馬鈴薯機播率和大蒜機收率都比2013年翻了一番;棉花機采面積1.12千公頃,比2013年增長97.6%;花生機收面積500千公頃,比2013年增長3.8%,其中,聯合收獲面積19.33千公頃,比2013年增長41.9%。

【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提升,規模效益增強】

2014年,山東省以農機合作社為重點,注重新型農機經營服務主體的培育和發展。山東省農機作業服務組織達到2.3萬個,維修網點1.15萬個,實現農業機械化經營總收入490億元。其中,農機合作社已發展到5 480家,比2013年增加609家,合作社社員11.7萬戶,擁有農機具41.5萬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8萬臺、聯合收獲機6.5萬臺,分別占全省保有量的六分之一、四分之一。服務農戶500萬戶,作業面積5 632千公頃,作業量占到全省總量的40%,在“誰來種田”方面發揮顯著作用。全省各類農機服務組織通過農機合作社服務實現收入58億元,其中田間作業收入53億元,維修服務收入3.5億元,機手通過合作社聯合作業比單機分散作業純收入增加30%以上,規模經營效益進一步顯現。

【農機安全水平提升,監管裝備改善】

截至2014年9月,山東省共頒發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號牌7.28萬副,拖拉機駕駛員證3.75萬個,農機掛牌率、持證率、檢驗率分別達到54.1%、45.6%、35.9%,均比2013年同期有所提高。全年新頒發駕駛培訓許可證4個,換發教師資格證760個,核發農機維修技術合格證1 300個,錄入新版農機維修管理信息系統的網點達5 449個。截至11月底,山東省發生農機事故131起,死亡16人,傷86人,直接經濟損失32.37萬元,沒有發生較大以上農機責任事故,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按照農機監理總站行業標識標準要求,全省統一農機監理執法車輛標識,實施農機事故勘察新技術新裝備應用示范推廣項目,投入1 500多萬元配備農機事故勘察設備,農機安全監理裝備水平顯著提高。

【著力抓好糧食生產機械化工作】

2014年,山東省把糧食生產機械化提質升級作為全省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首要任務,年初山東省農業機械管理局就下發通知安排部署,從3月7日至5月20日每周調度春季農機作業進展情況,全省春季共完成機耕1 714.67千公頃、機播1 291.33千公頃,機械澆灌3 006.67千公頃、施肥1 534千公頃、植保1 980千公頃,為夏糧豐收奠定基礎。2014年“三夏”期間,及早準備,科學調度,配套服務,山東省15天時間就基本完成搶收搶種任務,比2013年快5天,是歷年來小麥收獲和玉米播種速度最快、收播同步結合最好的一年。小麥機收率、玉米機播率分別達到98%、95%以上?!叭铩逼陂g,全省共上陣各類農業機械200多萬臺(套),其中玉米聯合收獲機9.5萬臺、小麥播種機33萬臺,大力推行玉米聯合收獲、秸稈粉碎還田、小麥免耕播種“一條龍”作業和玉米適期晚收、秸稈粉碎還田、小麥深耕深松、規范化播種、寬幅精播、播后鎮壓等關鍵技術,全省共機播小麥3 630千公頃,機播率達99.2%,玉米秸稈粉碎還田2 656千公頃,還田率86%,機播和秸稈還田質量均好于往年。

【推進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

2014年,山東省根據全省經濟作物生產布局和機械化技術特點,研究提出種收結合、從種入手、以種促收的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思路,聯合省農業廳、供銷社、農業科學院、農機院等單位,成立機采棉聯合推進辦公室,定期研究分析棉花機采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抓住春秋關鍵農時,對棉花、花生等作物機械播種、田間管理和機械收獲等環節,進行重點檢查督導。在不斷鞏固提升棉花、花生等大宗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的基礎上,把露天蔬菜、中藥材生產機械化納入工作范疇。利用省農業機械化創新示范項目和農業部示范項目,建設經濟作物機械化創新示范基地46處,依托創新示范基地,組織召開全省棉花、花生、大蒜、中藥材機收等觀摩會、現場會,收到較好的示范推廣效果。

【強力扶持農機合作社建設】

2014年,山東省農機部門把農機合作社作為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好地”的重要主體和發展方向,與省財政廳聯合實施農機規?;鳂I推進工程,投入資金700萬元,對全省63個農機合作社進行獎勵扶持。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重點投向農機合作社。召開全省農機合作社建設推進會,進一步明確今后一個時期農機合作社建設的思路和措施。注重發揮農機合作社優勢,積極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全省農機合作社流轉托管土地486.67千公頃,比2013年增加53.33千公頃。同時,通過專家授課、典型交流、參觀展會、觀摩學習等方式,對全省300多名農機合作社理事長進行專題培訓,人員素質進一步提高,合作社運轉更加規范,在省農業廳等11部門聯合開展的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評比活動中,有34家農機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范社,另有11家農機合作社被推薦為國家級示范社。

【大力提升依法管機水平】

2014年,山東省農機部門深入開展農機安全生產資質檢查專項行動以及農機“三率”整治、“打非治違”“平安行·你我他”等安全整治和示范創建、農機事故應急處置演練、執法管理知識競賽等活動,全年共排查各類農機安全隱患1.8萬起,查處各類農機違法行為1.7萬起,取締各類違規維修網點360個,受理處理農機投訴案件48起,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6萬元。對82名新任農機駕校教學人員進行考試考核,對11家企業22種產品的部級鑒定和74家企業884種產品的省級鑒定進行監督檢查。制定發布《山東省2014年度農機推廣鑒定產品種類指南》,修訂鑒定工作規范,全年共發布鑒定公告3批次,發放推廣鑒定證書133個。調整發布2014年度省級推廣目錄,推薦上報部級推廣目錄,并對新一輪省級推廣目錄進行受理審核,全省將有2 500個產品分別進入部省級目錄,數量之多創歷年之最。

【全力開展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

2014年,山東省農機部門加大基層農機推廣體系建設補助項目實施力度,實施范圍由2013年的13個市20個縣擴大到16個市40個縣。開展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大行動,全年共培訓各類農機人員60萬人次,完成職業技能鑒定2萬多人次。組織實施31項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示范推廣,共推廣新機具1萬臺(套),新技術應用面積穩定增加,其中,機械化保護性耕作及緩控釋肥面積超過1 333.33千公頃。完成“玉米生產技術集成與全程機械化試驗與示范”“根莖類作物機械化播種收獲農藝技術與作業模式研究”2項國家公益性行業科技課題并通過驗收,組織實施“山東省棉花機械化生產技術集成示范”國家行業科技課題和“4YZP—3/4型自走式玉米收獲機技術成果轉化”省科技轉化項目。認真開展農業機械化生產信息管理試點工作,4個試點縣共錄入、維護基本信息6 000多條,發布各類信息400多條。

【傾力確保強機惠農政策落實廉潔高效】

2014年,山東省農業機械管理局黨組把落實好強機惠農政策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重點,結合系統內發生的違法違紀案例,逢會必講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內容,組織黨員干部到省監獄接受警示教育、參觀廉政展覽、觀看警示教育片等。專門制定《山東省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監督檢查工作方案》,先后兩次組織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專項督導檢查,采取電話抽查、實地查訪、案件核查、專項整治等多種方式,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及時依規取消違規企業補貼資格。這些措施的實施,使補貼政策實施更加規范高效,導向作用進一步增強。山東省17.3億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玉米聯合收獲機、拖拉機以及經濟作物和烘干機械占用80%以上,補貼的21.1萬臺各類機械中,玉米收獲機械1.56萬臺、大型采棉機5臺、花生聯合機械968臺、糧食干燥機械445臺,受益農戶達16.2萬戶。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工作扎實推進,全省30個試點縣共完成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資金1.55億元,報廢拖拉機12 317臺、聯合收割機1 108臺;更新拖拉機10 367臺、聯合收割機2 355臺、微耕機等其他動力機械597臺,受益農戶13 227戶。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全省共完成農機深松整地431.33千公頃,其中春夏季深松作業96.67千公頃、秋季深松作業334.67千公頃。

【深入開展調查研究】

2014年,山東省農機部門重點開展糧食晾曬與儲存問題專題調研。先后走訪7個省直部門、3個科研單位,10個糧食主產市縣,對解決糧食干燥與儲存問題的思路和辦法進行詳細了解和深入調研,研究提出《關于我省糧食干燥與儲存問題的對策建議》,為省委、省人民政府科學決策和指導工作提供重要依據。省人民政府專門召開糧食干燥機械設備研發推廣工作會議,對加快糧食干燥機械研發推廣工作作出部署。同時,圍繞丘陵山區機械化、經濟作物機械化和農機補貼政策、農機農藝融合、農機牌證管理、農機培訓、農機維修、服務體系建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等重點工作,組織力量,深入調研,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厚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為全年農業機械化工作目標的順利實現和全省農業機械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河南省

【概況】

2014年,河南省農機部門貫徹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現代農業為目標,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組織重要農時機械化生產,主攻秋糧生產機械化,強力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不斷提高農機管理工作水平,實現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

【農機裝備水平持續提升】

2014年,河南省農機固定資產總值達到810億元,較2013年增加30億元;農機總動力達到1.16億千瓦,增加400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發展到37.5萬臺,增加1.8萬臺;收獲機械達到22.1萬臺,增加2.1萬臺,其中玉米聯合收獲機達到5.6萬臺,增長24%。大中型農業機械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農機裝備結構不斷優化。

【農機作業水平穩固提高】

2014年,河南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6.3%,比2013年提高1.3個百分點。機耕整地做到應耕盡耕,機耕面積達到5 333.33千公頃,其中深耕3 038千公頃,深松整地511.33千公頃。小麥機播、機收水平均穩定在95%以上;玉米機播水平達89%,機收水平達69%,提高4個百分點;水稻機插率達26%,提高4個百分點,機收率達85.7%。農業機械化生產方式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

【重點工作推進效果明顯】

2014年,河南省在提升玉米機收水平方面,成效突出。河南省新增玉米收獲機10 452臺,保有量達到5.6萬臺,機收能力顯著增強;共完成玉米機收面積達到2 264千公頃,比2013年增加174千公頃,超額完成2 200千公頃計劃機收任務。在推動關鍵、薄弱環節機具發展方面,效果明顯。全省共發展66.15千瓦以上大功率拖拉機7 432臺,為進一步提升農機作業質量奠定基礎。首次啟動推廣農用航空器,年新增143架。加大糧食烘干機推廣力度,新增糧食烘干機422臺。高效農業植保和糧食干燥機械化起步發展。

【農機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

2014年,河南省農機管理、農機培訓、農機產品質量鑒定、安全監理、新技術推廣、農機購置補貼、農機作業組織等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積極組織實施農機教育培訓活動,全省共培訓各類農機人員45.4萬人次。深入推進“平安農機”建設,全省共創建國家級“平安農機”示范縣28個、省級示范縣33個、示范鄉鎮641個、示范村4 268個、示范戶6萬多戶、示范農機合作社630個。萬臺拖拉機死亡率控制在0.175以內。未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較大農機事故,農機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

【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2014年,中央和河南省財政共安排河南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到17.2億元。按照農業部統一部署,河南省開展農民“全價購機、直補到卡(折)”的資金結算方式,進一步方便農民購機。從整體實施情況來看,啟動早、進展快、效果好。截至11月12日,全省共補貼農機具106 995臺(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7 912臺,手扶拖拉機3 956臺,小麥收割機10 629臺,玉米收獲機10 452臺,其他農機具64 046臺(套),受益農戶82 241戶。特別是省級財政安排1.1億元對特定農業機械購置實行獎補政策,發揮對新機具快速推廣的重要作用,有效促進高效植保機械、糧食干燥機械、打捆機械、66.15千瓦以上拖拉機等特定農業機械的發展,有力推進關鍵、薄弱環節機械的突破。

【精心組織重要農時農業機械化生產】

2014年,河南省農機部門精心組織重要農時農業機械化生產。一是認真組織春耕生產。冬春季節,共組織檢修各類機械130萬多臺,完成春季耕整面積613.33千公頃,春播面積340千公頃,機械化植保3 333.33千公頃次,組織機械90萬臺投入抗旱,完成抗旱面積2 066.67千公頃。二是扎實組織“三夏”機收會戰。全省共組織各種農業機械420多萬臺投入“三夏”生產,其中聯合收割機超過17萬臺,玉米播種機械60多萬臺,拖拉機280萬臺,秸稈還田機9.8萬臺。全省共完成小麥機收面積5 292.67千公頃,機收率達到98%。小麥秸稈粉碎還田、秸稈打捆收集、玉米鐵茬滅茬播種等綜合機械化技術大面積應用,為小麥顆粒歸倉和秋作物及時播種提供有力的支撐。三是主攻秋糧生產機械化?!叭铩逼陂g,共組織500多萬臺農業機械投入生產,完成5 333.33千公頃的機耕任務,小麥機播率達98%。全省玉米機收水平提高4個百分點。機收水稻507.33千公頃,機收率達到85.7%。機收花生306千公頃,花生機收率提高5個百分點。

【持續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

2014年,針對全省農機合作社發展實際,河南省農機部門繼續把發展農機合作社作為農機工作的總抓手,按照在扶持發展中促管理規范,在規范引導中謀良性發展的思路,積極推動農機合作社建設上檔升級,實現由數量發展到質量提升的轉變。一是加大服務組織扶持力度,不斷提高農機作業組織化程度。進一步爭取和擴大對農機服務組織的投入,落實稅費減免、信貸支持、機庫棚建設用地等扶持政策。二是加強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建設。重點圍繞1 030個全國示范社創建活動,帶動全省“五有”農機合作社建設,對50個農機合作社進行扶持。三是積極引導農業、畜牧業龍頭企業領辦農機合作社,發揮融資、管理、市場、利益聯接等優勢,推動農機合作社上規模,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四是推動農機合作社與“工商資本下鄉”對接,與其他實體開展橫向聯合與縱向協作,成立合作社聯社,探索發展農機作業公司。五是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社與糧食核心區建設、高標準糧田建設對接,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焦作市現有農機合作社均承擔高標準糧田建設任務。

【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蓬勃發展】

2014年,河南省農機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5 568家,比2013年增加206家。全省農機合作社社員達到11.46萬戶,資產總額突破122億元,社均近220萬余元。擁有農機具34.89萬多臺(套),社均62臺(套)。經營土地面積960千公頃,年作業面積達到4 933.33千公頃以上。在小麥機收、玉米機收、水稻機收、深松整地等重點作業環節,農機合作社承擔和組織開展的跨區作業量均在80%左右。農機合作社日益成為土地流轉的新主力、集成應用農業技術的新載體、現代農業經營的新主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新基地。

【積極推進農機農藝融合】

一是河南省農機部門認真做好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工作,確?!昂}卜收獲技術、裝備提升與試驗示范”“胡蘿卜機械化生產農藝規范研究”和“玉米生產技術集成與全程機械化試驗與示范”等項目順利通過課題驗收。二是分別在長垣縣和寧陵縣建立兩個試驗示范基地,開展花生聯合收獲技術裝備優化提升與試驗示范。三是在黃泛區農場建立6.67公頃棉花生產機械化技術集成研究試驗基地,繼續開展棉花生產機械化技術集成研究。四是繼續開展沿黃稻區小麥、水稻全程機械化技術集成研究,初步形成適宜農藝要求的小麥、水稻耕種收全程機械化作業模式。五是繼續推進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河南省共有8個縣實施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項目,建成保護性耕作示范基地13千公頃。30個縣繼續實施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項目,新增保護性耕作面積63.33千公頃,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面積達到559.33千公頃。

【努力提高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

一是切實抓好農機信息化建設??鐓^作業調度智能平臺建設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督查的建設項目。2014年,河南省農機部門重點對18個省轄市分中心、147個縣級調度室進行建設,并開展業務技術培訓,進一步完善信息平臺功能。二是繼續抓好省級檢測中心建設,提升農機檢測鑒定能力。三是重點抓好農機推廣體系建設。在總結2013年實施基層農機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的基礎上,重點抓好2014年105個縣的農機推廣體系建設補助項目的實施。四是加強農機市場監管。各地農機管理部門會同有關職能部門,整頓和規范農機市場秩序,凈化農機市場。同時各地設立農機質量投訴電話,及時接受農民投訴,幫助農民協調解決農機質量糾紛。五是抓好農機安全生產。深入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年”、農機“打非治違”、專項整治、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農機突擊暗訪抽查等系列活動,確保農機安全生產。

【切實加強黨建工作】

一是堅持黨要管黨原則,認真履行一崗雙責,黨委管黨風主體責任,切實加強農機系統政風行風建設。按照“管行業必須管行風”“誰主管誰負責”的糾風工作原則和“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的工作要求,圍繞群眾所思、所盼,強化服務,著力為基層和群眾辦實事、做好事,《2014年河南省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實施意見》落到實處,取得較好成效。二是持續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認真抓好整改落實,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在健全完善各項制度的同時,重點抓制度落實。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問題研究措施,推進工作開展。如重點圍繞開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農機農藝融合、構建新型農機服務體系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推動工作開展。

湖北省

【概況】

2014年,湖北省農機部門貫徹黨和國家以及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決策部署,搶抓機遇,克難奮進,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省農業機械化工作保持又好又快發展的態勢。

【農機裝備總量穩定增長】

截至2014年11月底,湖北省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已實施8.9億元,拉動農民投資31.7億元,共補貼各類農機具41.7萬臺,受益農戶達13萬戶。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4 280.01萬千瓦,比2013年底增加198.97萬千瓦。拖拉機達到131.08萬臺,比2013年底新增2萬多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達到16萬多臺,小型拖拉機達到114萬多臺。聯合收割機達到82 216臺,插秧機達到53 867臺,分別比2013年底新增8 408臺和8 778臺。農機裝備覆蓋農、林、牧、漁業,涉及產前、產中、產后等各個環節,保持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好勢頭。

【農機作業水平穩步提升】

2014年,湖北省完成機耕面積5 533.33千公頃,機械栽插水稻872.67千公頃,比2013年增加65.33千公頃,機械栽插水平達40.5%,比2013年提高3個百分點。其中機插水稻806千公頃(早稻122千公頃、中稻626.67千公頃、晚稻57.33千公頃),比2013年增加87.33千公頃,機插水平達37.4%;機播油菜408千公頃,機播水平達33.3%;機播小麥498.67千公頃,機播水平達45.6%;機收水稻1 973.33千公頃,機收水平達93.9%;機收小麥1 026.67千公頃,比2013年增加25.33千公頃,機收水平達91.5%;機收油菜524千公頃,比2013年增加14千公頃,機收水平達到42.7%,在全國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玉米、馬鈴薯、花生、大豆、棉花等5種作物關鍵環節機械作業加大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力度。主要農作物(水稻、油菜和小麥)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3%。

【農機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2014年,湖北省各地積極培育發展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農機維修網點等服務組織,通過開展機械作業服務、維修服務、流轉土地等社會化服務,顯著提升湖北省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2014年,湖北省農機局安排4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建設20家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帶動53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具備完善的基礎設施、良好的運行機制、健全的財務制度、較大的服務規模、顯著的綜合效益等“五有”省級農機合作示范社。2014年,湖北省現有農機戶165萬戶,其中農機原值20萬元以上農機大戶1.1萬個;農機專業服務組織7 600個,農機合作社1 630家,比2013年增加54家,合作社資產總額達30.8億元,擁有各類機具12.8萬臺,承擔全省1/3以上的農機作業量,服務農戶152萬戶,服務總收入達27.4億元。農機合作社積極開展跨區作業、訂單服務、租賃服務、承包服務、“耕、種、收一條龍服務”、代耕代種等服務形式,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和土地的合理流轉,較好地滿足廣大農民的需要。

【農機科技水平逐漸提高】

2014年,湖北省各地著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新型農機裝備和技術,動力機械大型化,配套農機具種類增多,機具適用性不斷增強,拖拉機配套比逐年提高。高性能聯合收割機、拖拉機、插秧機發展迅速,旋耕施肥播種復式作業機;新型植保、施肥、播種和農林特產品生產及加工機械;新型養殖機械、設施農業裝備等不斷推向市場,正在取代落后傳統產品。2014年湖北省共舉辦各類農機技術培訓班4 256次,共培訓農機技術人員10.3萬人,培訓農機操作人員125.7萬人次,有效提升湖北省農機管理、技術和實用人才三支隊伍的科技素質。同時,湖北省農機工業呈現重振雄風的發展態勢,生產企業已達183家,農機工業總產值達63億元,在全省農機購置補貼所占的份額中不斷攀升。

【農機安全形勢保持平穩】

2014年,湖北省農機部門通過開展農機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平安農機”創建等活動,使農機的持證率、掛牌率、年檢率等“三率”水平顯著提升,有效的控制農機重特大事故的發生。1—10月,湖北省農機事故死亡9人,受傷61人,同比分別下降31%和8%;死亡人數控制在省人民政府下達控制指標以內,全省沒有發生較大以上農機死亡事故,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全省核發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號牌5.87萬副,同比增長36.2%;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人考證4.47萬人,同比增長40.6%;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安全技術檢驗22.4萬臺,同比增長15.6%。到年底核發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號牌6萬副,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人考證4.1萬人,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安全技術檢驗24萬臺。2014年全省已有83個縣(市、區)會員服務站開展農機安全互助保險工作,共發展農機互助保險會員2.77萬名,籌集安全互助保險會費699萬元,理賠665起。充分發揮“集千家之力解一家之難”的互助功效。

【農機裝備水平提高和結構優化】

2014年,湖北省農機部門在全省范圍內實行“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購機補貼操作方式。2014年中央財政分兩批共安排湖北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1.318億元,實施范圍覆蓋全省所有農業縣(市、區)和墾區農場。在購機補貼實施過程中,全省采取加強風險防控、大力宣傳新政、細化監管要求、加大督查力度、認真受理投訴等工作措施,重點將水稻插秧、油菜機播機收、秸稈還田及綜合利用和糧食烘干等機械作為重點補貼機具;把農民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重點補貼對象。一些高性能、高效率的機械得到推廣與運用,大中型拖拉機、高速插秧機、半喂入聯合收割機、油菜直播機等增長迅速,有效優化裝備結構,提升裝備水平。

【重要農時機械化生產】

2014年,湖北省各級農機部門以“百萬機手大培訓、百萬機具大檢修和百萬農機鬧春耕”等農機“三個百萬”活動為抓手,立足早動員、早部署、早培訓、早檢修的工作要求,加強信息引導、科學調配機具、協調柴油供應,著力提高作業水平,全省共組織500多萬臺(套)機械服務春耕、“三夏”“雙搶”和秋冬播生產,縮短作業時間,加快作業進度,確保農業生產順利進行。

【重點作物和環節機械化水平提高】

2014年,湖北省農機部門繼續把水稻機械化育插秧、小麥油菜機播機收和秸稈機械化還田作為省農業機械化主推技術,在水稻主產區推廣工廠化育秧和機插秧,在小麥和油菜主產區重點推廣機播機收及秸稈還田機械化技術。機收期間,要求各地執行機收留茬限高標準,大力推廣秸稈切碎機、打捆機和粉碎還田機,最大限度遏制秸稈留茬過高和焚燒現象。先后舉辦6次大型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現場活動。隨縣舉辦農機“三個百萬”活動啟動儀式;監利縣組織舉辦水稻機插秧作業大比武活動;武穴市舉辦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現場會;京山縣舉辦秸稈綜合利用及晚稻機插秧現場會;天門市組織觀摩全省花生生產機械化活動;武漢市舉辦秋季農業機械化生產座談會。各市縣結合當地實際舉辦形式多樣的培訓推廣活動。如荊州、荊門等地建立棉花生產機械化示范區、召開棉花機收現場會,嘉魚縣組織召開玉米機收現場會等。通過技術宣傳、培訓、展示、演示,有力地促進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

【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

2014年,湖北省農機部門著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繼續大力扶持發展農機合作社,在項目安排、購機補貼、技術服務上予以優惠、優先服務,促進農機合作社健康發展,投入1 900萬元用于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安全監理、質量投訴、信息服務、農機合作社、維修網點等公共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有效提升湖北省農機公共和社會化服務能力。全省農機合作社積極開展跨區作業、訂單服務、租賃服務、承包服務、代耕代種等形式,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和土地有序流轉。農機合作社由少到多,由點到面,組織化、規?;?、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已逐步成為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力量。

【農機安全監管能力提高】

2014年,湖北省各級農機監理機構通過層層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書,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和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及對“變拖”整治和管理,加強微耕機安全管理,加大為民服務宣傳教育,推進“平安農機”創建,充分發揮農機互助保險“集千家之力,解一家之難”的作用,進一步加大農機生產監管力度,提升農機安全生產水平。

【存在問題】

雖然湖北省農業機械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農業機械化發展需求迫切與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突出。二是平原地區與丘陵山區機械化進程不平衡,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不平衡,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機械化發展不平衡。三是在農業機械化資金投入、人才隊伍培養以及農機農藝深度融合上還有待加強。

湖南省

【概況】

2014年,湖南省農機系統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秉承“遵紀守法、熱情服務、高效履職、創新發展”的工作理念,切實履行“用農機、管農機、造農機”三項職能,務實創新抓好購機補貼、合作社建設、科技教育、質量標準、安全生產、產業發展等各項工作,取得一定成績。

【完善農機購置補貼制度】

2014年,湖南省農機部門不斷鞏固“政府統籌、農機主抓、部門參與”的領導體制,創新建立“職責明確、協調配合、操作有序、相互監督”的內控工作機制和“用戶授權、實名操作、操作留痕、責任到人”的“三員制”操作機制,同時健全“補什么”的決策機制、“補多少”的測算機制、“怎么核”的核查機制,實行產品質量追溯制和企業承諾制,并出臺投訴處理、廉政風險防控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辦法。

【簡化農機購置補貼操作流程】

2014年,湖南省農機部門在進一步優化補貼管理軟件、確保補貼全程可視、可查、可糾、可控的基礎上,簡化五個方面的操作環節,全面推行補貼指標就近申報、網絡審核,授權鄉鎮農機站和一站式服務點直接辦理補貼,機具核查實行核查員負責制,補貼審批實行逐個實時審批,補貼發放實行按月滾動結算,極大方便農民群眾購買農機。

【加強農機購置補貼監督檢查】

2014年,湖南省農機部門進一步完善農機購置補貼監督管理辦法,著重加強重點督查和案件查處,共取消2家企業的產品補貼資格,取消4家經銷商的補貼產品經銷資格,給3家生產企業和3家經銷商予以警告并責令限期整改,有效保障新辦法的良性運行,確保補貼資金和干部廉政“兩個安全”。截至11月15日,湖南省完成補貼資金11.5億元,比2013年增加1.3億元,補貼機具44.51萬臺,受益農戶19.31萬戶。

【突出水稻機插,整體提升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

2014年,湖南省農業機械管理局緊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重點,抓實“為機育秧”“大戶購機”“辦點示范”“技術指導”四個環節;尤其是在為機育秧方面,分批對各縣鄉骨干技術指導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局領導班子成員分片負責督促并向70個重點縣市區派駐機插秧技術指導員,同時建立機插秧技術指導短信平臺并適時向全省農機大戶、合作組織發布注意事項及工作要求,為全省各地抓好機插秧提供強力保障。2014年湖南省新增推廣插秧機5 900余臺,完成機插面積848.67千公頃,同比增加181.33千公頃;機插率達到21%,較2013年增長4.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著眼水稻全程機械化,通過召開植保飛機產品定型鑒定會、水稻烘干暨糧食安全技術研討會、大規模的秸稈還田現場演示會,著力抓實“把遙控飛機運用于病蟲害防治、鼓勵購置谷物烘干機并逐步建成烘干中心、研究推廣水田運輸機械和秸稈處理機械”三項工作,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加速推進。2014年,湖南省農機總動力同比增加300萬千瓦,達到5 735萬千瓦;機耕率達92%、機收率達75%,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達到65%。

【快速推進經濟作物及林果業生產機械化】

2014年,湖南省油菜生產機械化推廣工作按照“增點擴面、提高水平”的要求,在原有15個示范縣的基礎上增加15個省級示范點,并繼續依托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扎實推廣以機播和機收為重點的油菜生產機械化技術,共推廣油菜直播機215臺,完成油菜機械直播133.33千公頃,較2013年增長80%;油菜機收400千公頃,湖南省油菜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8%,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為找準加快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工作路徑和推進措施,湖南省農業機械管理局調研組深入市、縣、鄉、村一線扎實開展調查研究,形成較為系統的調研報告,同時切實抓好調研成果轉化運用。此外,立足于推動農業機械化覆蓋農業生產的主要環節,緊緊盯住蔬菜、棉花等經濟作物和山地林果業,積極突破秸稈還田、山地果園收集輸送等關鍵技術,經濟作物和林果業生產機械化快速發展,機械化生產水平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其中煙草生產機械化朝著公司化作業方向快速發展。2014年,全省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達到42%。

【依托財政扶持,大力發展現代農機專業合作】

2014年,湖南省農機部門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兩個“百千萬”工程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意見》精神,把發展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業機械化的重要組織形式和建設新型經營主體的主攻方向。一年來,積極協調省農村工作委員會、財政廳,制定下發《關于支持現代農機合作社發展的實施意見》,決定兩年內投資3億元,扶持建設1 000個集中經營水稻33.33公頃以上,按照耕、種、收、植保、運輸、烘干六個環節全程機械化要求配置先進適用機具的現代化農機合作社,2014年第一批扶持建設500家。各市縣農機、財政部門非常重視,一方面積極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以爭取扶持資金預算安排,另一方面切實加大宣傳發動力度,再次掀起農機合作社的組建熱潮。為確保農機合作社組建有標準、有規模,并通過先建成一部分形成不間斷的牽引力,嚴格按照省人民政府要求,扎實抓好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項目縣市區申報、市州資質初查和省級專家評審等各個環節的工作,確定500家名單,做到程序到位,確保公開、公平、公正。目前,全省經工商注冊登記的農機合作社已達1 405個,較2013年增加550個,同比增長64%;全省農機合作社從業人員6.68萬人,作業服務面積1 124千公頃,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扎實抓好農機安全監理工作】

2014年,湖南省農機部門加強監理業務規范化管理,全面清理和完善拖拉機、收割機上戶目錄,扎實開展外掛拖拉機和超標準上戶拖拉機專項清理,試行啟動機車駕駛人市州范圍內異地考試改革。首次舉辦湖南省農機監理崗位技能大比武活動,全省農機監理隊伍業務知識素養和監理崗位技能整體提升。扎實開展“平安農機”和示范窗口兩項創建工作,積極爭取財政支持推進免費監理工作,全省創建“平安農機”示范縣市區6個,創建農機監理“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示范窗口12個,推選表彰為民服務示范崗位14人,已有11個縣市實行免費監理或牌證發放、檢驗等部分項目的免費服務。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和隱患排查治理,全省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大力推進農機互助保險,截至10月底,湖南省117縣市區共發展農機互助保險會員51 635人,其中參保拖拉機34 775臺,聯合收割機10 313臺,其他農業機械6 547臺,互助保險會費達1 424.5萬元。全省共受理農機互保事故657起,已解決理賠事故529起,理賠滿意率達100%。

【抓實科教推廣與標準化建設】

2014年,湖南省農機部門組織對省內110所拖拉機駕駛培訓機構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到位,強化培訓機構能力建設。積極抓好農機技術培訓,全年落實農機新型職業農民培訓2.5萬人,實際培訓2.7萬人;完成兩批拖拉機駕駛培訓教員培訓,共培訓近300人;組織3批人員參加全國農機維修高技能人才及師資培訓,共培訓32人,有效提高農機人員的整體素質。進一步規范農機試驗鑒定工作,共完成產品定型鑒定及委托檢驗173項,可靠性試驗48項,部級推廣鑒定111項,省級推廣鑒定檢驗99項,完成檢測儀器送檢150余件,湖南省農機鑒定站在全國農機推廣鑒定工作檢查中排名第一。認真抓實農機標準化工作,確定并上報本年度湖南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其中7個標準項目的申報已獲批準;完成《履帶自走式旋耕機》《高標準農田建設田間道路》等標準的制定發布,基本完成國家標準《三輪船式拖拉機》和地方標準《油茶園耕整地作業技術規程》《苗盤播種流水線》的編制起草工作。特別是繼2013年率先全國制定《超低空遙控飛行植保機》標準后,2014年又組織召開高規格的植保飛機產品定型鑒定會,邀請國內農機、航空、控制、通信、動力等領域頂級專家參與評審,在國內外產生積極反響。

【積極促進農機產業發展】

2014年,湖南省農機部門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部門協調,組織有關專家研究論證并反復修改,成功編制和發布《湖南省農業機械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積極協調推動湖南農機產業園區項目用地交易,保質保量抓好園區國際展示交易中心建設,并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南農機機電展示交易會,簽訂交易合同、合作項目近2億余元,現場交易額超過6 000萬元。與此同時,全面實施“引入高端企業、嫁接適用科技、整合上市融資、拓展國外市場、收編機電友軍”五大戰略,取得初步成效,農機成全省特色制造業的一大亮點。2014年8月,中聯重科積極拓展農業機械業務板塊并成功競購奇瑞重工。2014年初開展“湖南農機十大科技創新產品”評選活動,有效激發農機生產企業的科技創新熱情,全年共研制農機新產品132個,研發制造石灰播撒、耕地深耕翻、秸稈移除等一批先進適用的農機具。努力促成省內拖拉機生產企業整合發展,10家拖拉機生產企業聯合組建湖南拖拉機產業戰略聯盟、成立湘拖集團,目前運作良好初顯成效。積極推動“俄羅斯伏爾加河—瀟湘農機產業園”項目建設,項目得到俄羅斯方面的積極響應,部分伏爾加河流域聯邦共和國對建設“瀟湘農機產業園”也表現極大的興趣。切實加強交流與合作,推動湖南農機“走出去”,2014年與俄羅斯、馬達加斯加、薩摩亞等國達成農機合作意向,目前已與近40個國家建立聯系,湖南農機在東盟多國及非洲大陸多地推廣使用。據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統計,截至8月底,湖南省農機工業產值達到114.9億元,同比增長8.3%,實現利稅11.2億元,同比增長42.5%;實現利潤7.5億元,同比增長13.6%。2014年全省農機工業產值達到212.8億元,同比增加20億元。

廣東省

【概況】

2014年,廣東省農業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到2050年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在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推進全省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物化和載體,扮演的角色必將越來越重要、地位作用也越來越突出。目前,全省農機管理、科研推廣和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園藝作物生產機械化、畜牧養殖機械化和農產品加工機械化水平穩步提升。

【農業機械化工作舉措與成效】

2014年,廣東省農機總動力達2 586萬千瓦,新增農機總動力21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為43.3%,比2013年提高2個百分點;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預測達65.8%,比2013年提高2.1個百分點。畜牧水產養殖業機械化持續保持良好趨勢,設施農業、林果業、農產品初加工業等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機安全生產情況良好。

【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流程簡單化】

2014年,廣東省農機部門聯合省財政廳印發《廣東省2014年中央財政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方案》,在2013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改革的基礎上,推出一系列的便民措施,對插秧機、收割機和谷物烘干機三個產品敞開補貼;簡化核機手續,對于申請補貼資金額度在3 000元以下的機具,不再組織人員逐臺核實;明確因補貼資金規模所限當年未能享受到補貼的申購者,可在下一年度優先補貼。先后召開全省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視頻會議、舉辦兩期全省農機購置補貼軟件操作培訓班和廣東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解讀班。

【加強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監督檢查】

2014年5月和10—11月,廣東省農機部門組織兩次全省范圍的農機購置補貼監督檢查,共派出10個檢查組對28個縣級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強化農機質量跟蹤調查】

2014年,廣東省農機部門制定并印發《2014年廣東省補貼機具質量跟蹤調查工作實施方案》,以2012年農民購買政府補貼的增氧機、潛水泵為督查對象,2014年派出質量跟蹤調查組,選取9個市300多個農機用戶開展質量跟蹤調查處理。在全國農機銷售總體遇冷的情況下,全省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穩步推進。截至11月28日,全省各地共受理農機購置補貼申請2.345億元,補貼各類機具15萬臺(套),其中手扶拖拉機6 709臺,輪式拖拉機974臺,插秧機236臺,微耕機23 859臺,谷物聯合收割機1 780臺;受益農戶42 640戶,帶動農戶直接投入約8.38億元。與2013年同期相比,實施進度提高13.6%。

【農機作業維修能力切實增強】

2014年,廣東省注重發展各種農機經營服務主體,大力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截至2014年11月,農機專業合作社達到892家,比2013年新增100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6家,省級示范社32家。涌現出仁化霞豐、新會皓陽、惠東中惠等一大批發展速度快、作業能力強、發展理念好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加大維修培訓力度,舉辦區域性農機維修人員培訓班,2014年各地共組織培訓機手、修理工近3萬人次,檢修各類農業機械超33萬臺(套)。指導各地做好農機跨區作業管理和服務工作,及時發放農機跨區作業證900多張。

【農機作業服務人員素質不斷提升】

一是突出重點,推進農機農藝農時相結合。2014年3月、7月等農忙時節,廣東省農機部門聯合種植業部門分別在雷州市、茂南區等組織召開水稻生產機械化技術現場會及技術培訓班,示范推廣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烘干及縱軸流收獲等新技術。全省共組織召開水稻機械化現場會及技術培訓班近250場,培訓人員超過2萬人次。二是圍繞特色,加大對先進適用的新型特色農機的推廣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推廣活動,有針對性地舉辦蔬菜種植、花生收獲、茶葉加工等環節機械化的現場會,召開廣東省花生、蔬菜生產機械化技術培訓班,引進推廣山地采收運輸機械化技術,開展植保飛行器統防統治作業演示和技術培訓。全省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機技術培訓達500多次,培訓人數4.1萬人次,其中技術人員1.5萬人次,派發技術資料4萬多份。

【農業機械化項目管理和資金扶持同步加強,示范帶動效應凸顯】

2014年,廣東省農機部門不斷加強農業機械化項目管理,爭取財政對農業機械化工作的支持。認真組織對2012—2013年度部級主要農作物(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實施,取得較好成效,被農業部評為“優秀”。加強對2014年新會區農業機械推廣站承擔的部級項目指導檢查,目前項目進展順利,有望達到預期的成效。組織五個督導組對15個省級農業機械化示范縣進行專項檢查,召開示范項目工作交流會,總結經驗,加強管理,對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就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具體的要求,示范項目的帶動效應逐步顯現。省級財政對農業機械化發展支持明顯加強,2014年廣東省實施現代農業裝備工程專項資金達5 500萬元,對水稻育插秧和烘干機械化、設施農業、農機安全生產、農機科研鑒定推廣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扶持。加大對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力度,投放資金2 000萬元,推動區域性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按區域布局在粵東西北和珠三角扶持大型區域性農機合作社。在項目實施完成后,通過項目的示范帶動,全省的農業機械化水平有明顯提升,農機總動力接近2 700萬千瓦,水稻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水平接近68%。

【農機“三率”水平明顯提高】

2014年,廣東省市縣農業(農機)部門與公安交警部門的合作日趨緊密,聯合整治行動趨于常態化,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三率”水平明顯提高,截至2014年11月,廣東省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注冊率為74.71%、檢驗率為55.27%、持證率為97.17%。農機安全形勢趨于穩定,到目前為止,全省仍未接到重大農機事故報告。

【加強農機安全教育與宣傳】

2014年,廣東省農機部門加強農機安全教育與宣傳,扎實推進“平安農機”示范縣區、示范鎮和示范村的創建活動。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送安全下鄉、送服務上門,營造良好的農機安全生產氛圍。全省共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活動380多場次,張貼懸掛標語橫幅2 650條(幅),發放宣傳資料13萬份(冊),發出手機安全宣傳信息55 000多條,營造良好和諧的安全生產氛圍。

【開展“打非治違”,排除農機安全隱患】

2014年8—12月,廣東省廳主管領導帶領有關工作人員,分赴珠海等6個地級市開展農機“打非治違”安全生產督查工作。廣東省組織執法檢查組315次,參加執法人員3 130人次。

【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加強監管服務能力】

2014年6月,經廣東省農業廳、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聯合組成的省“平安農機”考評小組的考評和推薦,叢化區等四縣(區、市)被農業部、國家安監總局評為2014年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區、市),馬珣等5人被評為“全國農機安全監理示范崗位標兵”。廣東省現有“平安農機”示范縣(區、市)15家,“平安農機”示范鄉(鎮)200多家,“平安農機”示范村800多家。

【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推出】

2014年,廣東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廣聯”縱軸流聯合收割機技術已完全成熟、穩定;稻谷熱泵干燥設備節能環保,烘干保鮮聯用優勢明顯;畜禽無害化處理設備技術提升和改造進入攻堅階段;智能型母豬群養管理系統推廣應用效果顯著;植保農用飛機研發、應用正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

【農業機械化推廣鑒定工作穩步推進】

2014年10月,廣東省農機部門組織制定并頒布《2014年廣東省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大綱及適應性(選型)試驗大綱》和廣東省《2015—2017年國家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協助省農機試驗鑒定站鑒定項目擴項和能力提升工作,省農機試驗鑒定機構通過相關認證,12大類61類產品1 107個參數獲得省級資質認定。截至11月底,廣東省農機試驗鑒定站受理農機試驗檢測項目共148項,其中,適應性檢驗5項,部級推廣鑒定24項,省級推廣鑒定14項,新產品鑒定2項,委托檢驗79項,其他檢驗24項。

【拓寬政學研試推的合作領域】

2014年,廣東省農機部門不斷加強與農機同行的交流合作,工作上互為支持,開展各種交流研討活動,深化合作,農業裝備所與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共建研究生培養基地、博士后工作站進入實質階段;圍繞農業機械化發展主題的交流日益頻繁,在12月初召開的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實施十周年暨廣東農機發展十三五規劃研討會上,全省農機政、學、研、產、試各方面代表歡聚一堂,共商廣東農機發展大計,為下一步做好廣東省“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開個好頭。

廣西壯族自治區

【概況】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化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一是農機裝備總量穩步增長。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原值達276億元,增長4.5%,農機總動力3 612萬千瓦,增長6.8%,大中型拖拉機擁有量達到3.7萬臺,增長8.2%;水稻聯合收割機擁有量2.6萬臺,增長7.4%;水稻插秧機擁有量1.56萬臺,增長7.6%。二是農機作業水平穩步提高。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6%,比2013年提高3個百分點。全自治區完成水稻機耕面積197.9萬公頃、機插面積44.5萬公頃、機收面積157.1萬公頃。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7.6%,比2013年提高3.3個百分點;甘蔗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6.6%,比2013年提高3.4個百分點。

【農機社會化服務穩步發展】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擁有農機作業服務組織達3 200個。在工商部門正式注冊登記的農機合作社達到1 650個,入社成員1.75萬人,擁有農機具4.6萬臺(套),服務農戶數總量70萬戶,服務面積366.67千公頃,服務總收入6.5億元。初步形成以農機合作組織為龍頭,農機大戶為主體,農機戶為基礎,農機中介組織為紐帶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全年農業機械化服務經營收入達到350億元,增長5.1%。

【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穩步推進】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購買機具24.58萬臺(套),受益農戶20.15萬戶。累計使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4.84億元,占國家安排資金的96.78%;使用自治區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 247.4萬元,占自治區安排資金的116.6%。全自治區農機購置補貼拉動農民投資約20億元,拉動農機戶經營作業服務收入增長40億元。

【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推廣農機新機具24.58萬臺(套);農機鑒定質量體系建設和產品質量管理進一步加強,完成農機鑒定《生產條件審查》等6個產品鑒定通則、《手扶拖拉機》等38個技術鑒定大綱和《技術鑒定樣機委托檢驗程序》等3個工作程序的制定與完善。截至11月,已完成技術鑒定27項;完成推廣鑒定26項;完成可靠性試驗18項。

【農機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完成拖拉機年檢157 533臺,辦理新機入戶23 631臺,新增駕駛人考試合格15 581人;發生拖拉機道路交通事故191起,造成117人死亡,182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達到101萬元,同比分別下降28%、35%、26%、53%;發生農機事故3起,死亡5人,受傷12人,農機事故死亡人數控制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下達的控制指標范圍內。

【加強監管和服務,高效規范廉潔推進農機購置補貼工作】

一是做好基礎性工作。廣西壯族自治區及時制定補貼實施方案印發各地執行。按規定程序匯總公布900家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經銷商。二是明確補貼重點。補貼資金向50個糧食基地縣(區)和30個甘蔗主產縣(區)傾斜、向水稻全程機械化項目縣和甘蔗“雙高”基地項目縣(區)傾斜。三是加強信息公開。堅持使用全國統一的省級農機購置補貼信息管理系統,建立補貼農機具電子臺賬。農機、財政部門通過該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實現購機申請、審核、結算、檔案管理等信息化網絡化。四是加強服務。全自治區各級農機部門努力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改變工作作風,積極采取農機、財政部門聯合辦公辦理業務,服務窗口下移等便民服務措施,縮短審批時限,提高補貼工作滿意度。五是加強督查指導。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督促指導,及時了解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加強對補貼機具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管,發現違規,嚴肅處理。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專項督查和抽查工作,加強對重點機型、高風險機型補貼的監管。六是加強培訓。分別舉辦2期全自治區農機購置補貼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及業務培訓班,對市、縣農機局領導及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人員進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培訓。七是加大工作經費投入。加強溝通協調,爭取市、縣兩級落實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經費,有效保證補貼工作順利推進。2014年市、縣兩級已落實工作經費1 670萬元。

【十大甘蔗生產機械化示范區充分發揮示范作用】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力推進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突破工程,著力突破甘蔗機種、機收環節,探索符合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從2010年以來,共投入1 714萬元,在崇左、來賓、南寧、防城港建設4個省級“萬畝甘蔗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在柳州、河池、貴港、百色、欽州、北海等建設6個市級“千畝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項目實施效果良好,甘蔗機械化關鍵生產環節特別是甘蔗機種、機收取得新突破。2013—2014年榨季,全自治區共組織364臺甘蔗種植機完成機種12.93千公頃,組織70多臺甘蔗聯合收割機完成機收4.6千公頃、35.9萬噸;完成機械中耕培土作業61.03千公頃,破壟覆膜作業79.49千公頃(含農墾系統)。

【“雙高”甘蔗基地建設機械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部門圍繞區黨委、區人民政府33.33千公頃高產高糖糖料蔗示范基地建設的工作部署,加強組織領導,組織精干力量深入蔗區,開展調查研究,科學制定《廣西500萬畝甘蔗生產機械化重大工程實施方案》并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申請立項,積極配合農業部做好《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推進方案》的基礎性工作。加大資金投入,投入720萬元繼續用于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的建設;投入480萬元支持聯合五菱桂花等8家農機生產企業對甘蔗機械化種植、中耕培土、田間收集轉運等環節的機械進行研發攻關,為示范基地建設提供必要的機械保障。編寫《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要求》《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導手冊》《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主要配套機具》等技術標準手冊,在全自治區進行技術培訓,引導甘蔗標準化生產。

【加大甘蔗生產機械化政策扶持力度】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部門出臺扶持政策,引導有經濟實力和經營管理能力的農機經營服務組織來承擔甘蔗機收作業,有效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的發展。如扶持廣西收獲、中鑫、思源等甘蔗機收服務公司,在有關甘蔗主產區建立示范基地,開展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尤其是收獲機械化作業示范,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大力度、全過程、高標準推進水稻全程機械化】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領導對水稻機械化工作高度重視,自治區人民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全自治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有關問題,印發會議《備忘錄》,在2014—2015年每年安排財政資金3 000萬元,在全自治區建設一批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點。為抓好項目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機械化管理局科學謀劃,積極爭取各級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重要抓手,在區、市、縣農機部門共同努力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據統計,全自治區共建立27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項目和100個庭園式育秧推動機插秧示范項目,核心試驗區40千公頃,輻射面積超過200千公頃,拉動社會投資1.5億元。通過項目推動,2014年,全自治區水稻耕種收機械化水平快速發展,達到67.6%,基本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加強扶持和引導,積極培育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

一是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繼續向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傾斜,對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申請購置補貼農機具不設數量限制,由縣級農機主管部門(農機購置補貼領導小組)根據實際情況具體確定享受補貼的機具數量。二是加強國家和自治區農機合作社示范社的建設,指導各地認真組織符合條件的合作社申報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三是把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為實施各類農業、農機財政專項和基本建設項目、科技研究推廣項目的重要主體。全自治區27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項目全部由農機合作社承建,內容包括機耕、工廠化育秧、機插秧、機收、烘干五位一體的全程機械化。同時,有36家農機合作社獲得自治區財政廳以獎代補、直接補助、先建后補、貸款貼息的方式發放發展資金。四是積極協助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搞好信貸,落實跨區機收免費通行、作業服務減免稅費等優惠政策。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農機安全生產態勢平穩】

一是加強領導,狠抓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全自治區各級政府逐級簽訂、政府與農機部門簽訂、農機部門逐級簽訂、農機部門與駕駛人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狀達17.6萬多份。二是深入開展大檢查大整治活動,消除事故隱患。全自治區開展農機安全生產隱患大檢查大整治執法行動1 063多次,列入治理計劃的重大隱患約150項,累計落實治理資金30多萬元。三是加強節假日和重點時段執法監管,集中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嚴厲查處違法違章行為,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四是積極開展應急救援演練,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全自治區各級農機部門廣泛開展不同層級的農機事故應急演練活動,進一步提升農機事故科學施救、事故應急處置和自救互救能力。五是加強隊伍素質建設,提高行業管理水平。分別舉辦全自治區農機事故處理員培訓班和全自治區農業機械考驗員培訓班,加快全自治區農機安全監理業務規范化建設進程。六是深化“平安農機”建設,建立完善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在鞏固“平安農機”創建成果的基礎上,2014年推薦7個縣(市、區)為2014年全國“平安農機” 示范縣(市、區),推薦10位同志為2014年全國“平安農機”示范崗位標兵。

【農機鑒定推廣和教育培訓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一是加強農機質量體系建設。修訂《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機械推廣鑒定管理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機械鑒定大綱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簡化農機產品鑒定、檢測流程,加強推廣鑒定證書和證章的管理,有效推動農機鑒定工作規范化。二是加強農機產品質量管理。開展農機產品定期檢驗抽查、打假專項治理工作、“3·15”活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等活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機和農機配件的違法行為,確保農業生產和農機產品質量安全。三是農機教育培訓工作再上新臺階。圍繞全自治區糧食、甘蔗兩大主要產業,落實陽光工程培訓經費765萬元,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機科技大培訓活動。調動各級農機學校積極性,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社會技術服務工作。廣西機電工程學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改革,順利通過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示范校驗收;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全自治區職業技能比賽和風采比賽成績突出,保持全自治區同類學校名列前茅地位;成功承辦教育部、中央文明辦、團中央等六部委聯合舉辦的全國中等職校文明風采競賽總結座談會暨頒獎典禮,得到教育部和自治區領導肯定。

【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建廉潔高效的工作機制】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部門以“便民、高效、廉潔、規范”為原則扎實開展政務服務工作,審批事項辦結率99%,群眾滿意率100%,實現零投訴、零超時辦結。加強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項目后監管和服務體系建設,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和自治區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做好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落實和銜接工作。扎實開展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摸底和清理規范工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事項由原來的17項減少到13項。扎實開展政務公開和信息報送工作,長期公開行政審批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將行政審批事項辦事指南及辦理結果在農機局門戶網站及窗口柜臺上公開,按時向政務中心報送政務服務有關信息。行政審批工作多次得到自治區政務中心領導肯定。

【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

2014年,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的工作部署,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部門認真抓好干部的理論學習和政策法規學習,積極組織開展黨風廉政和反腐倡廉、“廉潔從政”主題教育學習活動,不斷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認真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回頭看”,鞏固和深化教育活動取得的成果。認真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建設節約型機關。

【存在主要問題】

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稻和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存在薄弱環節。受機插育秧跟不上、作業條件等因素制約,水稻機插率還比較低。受作業條件、部門配合和機械適用性等因素制約,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甘蔗收獲基本上是依靠人工砍收,全自治區甘蔗聯合機收率不足1%,嚴重制約蔗糖產業的發展。二是農業機械作業條件較差。廣西壯族自治區屬丘陵山區,山多地少,坡度大,石頭多,不平整,不規則,機耕道路不完善;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責任制以后,農戶承包經營的土地分散,田塊較小而且不規則;年降水量較多,雨季土質疏松,道路泥濘。這些都嚴重影響大功率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作業,制約大型、高性能、高效率農機推廣應用。三是基層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有待加強。全自治區完成獨立設置鄉鎮農業機械化推廣機構的只有4個市,部分獨立設置鄉鎮農業機械化推廣機構的有5個市,完全沒有獨立設置鄉鎮農業機械化推廣機構的有4個市。全自治區共508個鄉鎮獨立設置鄉鎮農業機械化推廣機構,約占全自治區1 150個鄉鎮的44%。而且,獨立設置的鄉鎮農業機械化推廣機構普遍存在無辦公場地、無辦公設備、人才短缺、業務經費短缺等問題,鄉鎮農業機械化服務能力較薄弱。四是農機合作社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當前全自治區農機合作社多數存在資金少、規模小,機型單一、服務內容單一現象,服務能力不夠強。多數農機合作社屬于松散型組織,合作社內部管理機構不夠健全,運作不夠規范,服務質量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五是農業機械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機維修網點、農機場庫棚和灌溉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機下田難、停放難、維修難等問題較嚴重,大部分農機沒有機具庫,尤其是大型農機,只能露天停放,任憑風吹雨打。

海南省

【概況】

2014年,在海南省農業廳黨組的領導下,海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圍繞省農業廳2014年工作要點,以推進海南省現代農業建設為核心,明確工作思路,強化工作措施,創新工作方法,大力改善農機裝備結構,努力提高全省農機作業水平。

【農業機械化發展成效】

2014年,海南省農機總動力達到517.3萬千瓦,比2013年增長3.03%;拖拉機擁有量達到10.3萬臺,比2013年增長6%;農用排灌機械動力達到113.9萬千瓦,比2013年增長3.6%;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40%,比2013年提高3.2個百分點;海南省農業機械化經營總收入達34.45億元,比2013年增長5.2%,海南省鄉村農機從業人員人均農機經營收入達1.4萬元,比2013年增長5.2%。農業機械化的持續健康發展,對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保持農產品價格總體水平基本穩定等發揮積極作用。

【簡化農機購置補貼辦事流程】

2014年,海南省已落實中央和省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45億元。與往年相比,2014年按照“完善機制、強化監管、減少行政權力、加強社會監督”的總體思路,在總結近年來農機購置補貼經驗基礎上,繼續實行“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補貼資金兌付方式。認真開展便民服務,在確保資金安全的情況下探索簡化農機購置補貼辦事流程,在《海南省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中,減少鄉鎮農機管理部門對申請人的資格條件等的審查和公示。即操作流程由2013年的“申請→審查→公示→確認→購機→驗機→結算→建檔”簡化為2014年的“申請和確認→購機→驗機(驗收)→結算”。

【突出補貼重點和優先支持方向】

2014年,海南省農機部門突出補貼重點和優先支持方向,優先重點支持瓜菜、水稻的育苗和移栽機械,谷物烘干機械等農業裝備,推動農機裝備結構調整優化,進一步提升農業機械化發展質量。

【強化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工作】

2014年,海南省農機部門把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情況列入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目錄,分類整理、主動公開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方案、補貼額一覽表、支持推廣目錄、補貼經銷商名單、操作程序、舉報電話、資金規模等內容,有關文件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并將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信息公開到村。

【大力推動農機購置補貼“一站式”服務窗口建設】

2014年,海南省農機部門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施活動,以便民服務為出發點,創新工作思路,大力推動農機購置補貼“一站式”服務窗口建設,實行“六上墻、一動態顯示、一舉報箱”,即制度上墻,管理流程上墻,公示上墻,舉報電話號碼公布上墻,領導機構、監督機構上墻,補貼工作人員的名字、照片上墻,補貼資金動態顯示,設立舉報箱。改“暗補”為“明補”,讓購機補貼工作更加公開透明。

【建設農機購置補貼便民服務窗口】

2014年,海南省農機部門安排項目資金180萬元,支持18個市縣建設農機購置補貼便民服務窗口。在澄邁召開農機購置補貼便民服務窗口建設現場會,推動服務窗口建設在全省范圍內全面啟動。全省18個市縣(三沙市除外)已有12個市縣完成農機服務窗口建設,6個市縣基本完成(完成比例達80%以上)建設工作。

【大力加強農機購置補貼監督檢查工作】

2014年,海南省農機部門要求各市縣農機管理部門、農機經銷商開展自糾自查工作,并對自糾自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認真的整改;約談各市縣農機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噴灌機械設備補貼經銷商法人代表;兩次召開全省農機購置補貼會議,研究部署農機購置補貼廉政風險防控工作;聘請會計事務所對2012、2013年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專項審計,并對審計查找出的八個方面的問題進行認真扎實的整改;成立3個督導組對全省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情況進行重點督導檢查,實地查看各市縣的補貼手續辦理現場,調查購機農戶1 772戶(含入戶調查、電話調查等形式開展的調查核實情況),督促市縣農機管理部門加強對轄區內經銷商、享受補貼的機具、購機農戶進行監督檢查和調查核對。通過自糾自查、約談、專項審計、問題整改和專項督查等措施,糾正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偏差,保證惠農資金的安全和使用效果。截至11月20日,全省補貼各類農機具46 340臺,受益農戶13 594萬戶,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 444.1萬元,實施進度為37.55%。

【以保障安全為落腳點,大力抓好農機安全生產】

2014年,海南省各級農機安全管理部門多次開展聯合執法專項整治行動。在2013年獲得省直部門安全生產考核第三名成績的基礎上,2014年更加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先后組織???、澄邁、定安、屯昌、文昌、瓊海、樂東、東方等8個市縣聯合公安交警部門在澄邁和屯昌開展聯合執法檢查,重點查處拖拉機違法載人、人貨混載、超載超速、改裝拼裝、酒后駕駛、無年檢、無牌無證行駛等違法違規行為,通過聯合執法行動的開展,有效的降低重大農機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農機安全生產。2014年以來海南省農機部門組織開展農機安全檢查1 725天次,參與排查的農機執法人員有10 350人次;排查出一般隱患5 320項,已整改5 320項,整改率達100%。拖拉機牌證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截至11月全省共辦理農機牌證3 522臺,其中新辦農機登記371臺,辦理機車車牌證轉移登記3 151臺。年檢農機34 481臺,辦理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4 250本,組織全省4 341名駕駛人參加考試,合格辦證3 837人。

【大力抓好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2014年,海南省農機部門做好冬種瓜菜和早稻生產農機作業服務工作,通過科技下鄉、科技入戶等形式,積極組織廣大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廣大農民應用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提升科技水平。加強跨區作業組織協調,拓展農機跨區作業的范圍和領域,提高農業機械的作業效益和利用率,促進農民增收。組織和指導農民機手保養、調試和檢修各類農機,把修理服務工作做到田間地頭,確保關鍵農時農業生產順利、安全進行。積極組織農機手參加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工作。組織開展機械化深松整地、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等農業機械化生產服務,加強農機農藝結合,積極開展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示范、香蕉采摘秸稈還田和甘蔗收獲試驗,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年內累計投入耕作、栽植、植保、灌溉、收獲等各類農業機械約45萬臺(套),檢修各類農業機械18.5萬臺(次),完成機耕面積563.33千公頃(其中機械化深松整地面積34.53千公頃)、機插水稻面積6.65千公頃、機械收獲水稻面積255.33千公頃(其中機械化秸稈還田面積約102千公頃),有力地保障海南省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

【大力抓好農機自身能力建設】

2014年,海南省農機部門積極爭取省農業廳部門預算項目資金510萬元,繼續實施現代農業機械化促進工程,扶持省農機安全監理所建設6個固定式農機安全遠程實時監控點,開展4個市縣“平安農機”示范縣(市)創建以及組織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和安全執法檢查;扶持省農機鑒定推廣站建設水稻機插秧(陵水廣陵)、旱作機械化生產(澄邁大拉)示范基地,開展省級農機鑒定推廣能力和農機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建設。認真組織農機企業參加中國(海南)冬季農產品交易會,展示、宣傳新型農機具。測試及驗收“海南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申報系統”和“海南省農業機械推廣鑒定申報系統”等2個系統,推進便民服務,提高辦事效率,目前兩個系統均已投入使用,且運行狀況良好。

【認真開展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

2014年,海南省農機部門認真抓好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工作,2014年全省培訓農機人員2萬人次。組織對全省拖拉機駕駛培訓機構進行檢查指導,積極實施陽光工程農機培訓計劃,重點加強農機駕駛操作和農機維修人員技能培訓,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基層農機服務隊伍,目前全省鄉村擁有各類農機從業人員25萬人。

【存在問題】

一是全面暫停海南省2014年噴灌機械設備補貼的申請受理后,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實施進度慢,部分市縣存在項目資金結余較多的情況。二是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不強,不能適應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的需要。三是農機安全監管難度大。暫停發放運輸型拖拉機牌證后,道路上無牌無證、掛外省牌證的拖拉機呈現上升趨勢,導致監管過程中出現管理盲區,使安全監管難度加大。

重慶市

【概況】

2014年,重慶市按照“融入產業、重點突出、統籌兼顧、注重實效”工作思路,以提高綜合機械化水平為目標,著力加強人員和技術培訓,著力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加強新機具新技術推廣,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工作取得新進展。

【抓培訓,夯實工作基礎】

2014年,重慶市農機系統收集整理2004年以來國家和重慶市有關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形成《農業機械化政策法規選編》,結合丘陵山區實際、組織編寫《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工作應知應會每日一問》,兩書由中國農業大學正式出版,作為重慶市農機系統干部職工學習教材。市級先后開展農機購置補貼管理培訓班、農機管理科長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農機推廣機構負責人知識更新培訓班、基層農機人員知識更新培訓班、重點班農機維修高技能人才培訓班、農機安全管理培訓班、農機管理領導干部高級研修班等近20期次,培訓總人數達1 000人次。通過培訓,更新知識,拓寬視野,夯實基礎,不斷提升系統干部職工履職能力。

【加強農機新產品研發和試驗鑒定】

2014年,重慶市加快研發制造適宜丘陵山區的農機新產品,提升重慶農機工業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提高農機新產品開發及試驗鑒定公共服務能力。2014年核發農業機械產品推廣鑒定證書7批、累計79家企業169個產品獲得農業機械推廣鑒定證書,核發農機產品推廣鑒定變更證書5批、累計9家企業30個產品變更推廣鑒定證書,促進先進適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節能環保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

【組織實施創新型生產獎補項目】

2014年,重慶市農機部門采取公開、公平競爭,實施“鼓勵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創新型生產獎補項目”,支持農機生產企業加快適宜丘陵山地農機新產品的開發、生產和制造,優化重慶市農機裝備結構、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經企業申報、區縣審查、專家評審,以及獎補產品銷量區縣統計核實、市農機推廣總站審核和擬獎補項目公示等工作,已確定對7家企業9款產品進行獎補。

【制定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措施】

2014年,重慶市農機部門結合重慶丘陵山區自然資源稟賦和農機作業客觀條件,會同財政部門確定重慶市2014年中央財政補貼機具種類范圍(共11大類34個小類73個品目),完成歸類歸檔9 660個型號的補貼機具,拓寬自主選擇補貼機具的空間。同時,簡化購機流程,對單機補貼額3 000元以下的機具,由原來到鄉鎮農服中心申請調整為在經銷商處申請辦理購機手續,方便購機,提高效率。全年共推廣各類補貼農機具38.7萬臺(套),較2013年增長66%;實施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17億元,受益農戶數達24.9萬余戶。

【加快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

2014年,重慶市農機部門組織編制推廣《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新型水田耕整地機械化技術》《稻谷和油菜籽烘干機械化技術》《“稻—油”連作機械化輕簡生產技術》和《“稻—薯”連作機械化輕簡生產技術》等農業機械化技術,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進一步加快農機與農藝融合、加速農業高產穩產和節本增效。編制《機械化果園規劃設計規范》,規范機械化作業或借助機械裝備進行輕簡高效作業的柑橘園的農業機械作業參數及選型等技術要求。組織開發“重慶市農機化信息網”手機APP網站及相關農機服務,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機具二維碼試點工程建設。將設施農業發展作為農業機械化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提上議事日程,研究出臺發展目標、建設內容、推進措施。市級財政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先期在10個區縣開展試點示范。以此為抓手,在鞏固耕種收全程機械化作業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農機、農藝和信息化技術融合,拓寬農機工作領域,推進全面機械化發展。

【農機合作社和農機維修網點建設不斷推進】

2014年,重慶市農機部門在積極開展市級示范社建設的基礎上,繼續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生產能力提升工程”項目,對24個合作社給予支持,累計投入資金530余萬元。合作社所購項目機具,在享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基礎上,由市級補助10萬~30萬元。通過扶持合作社購置生產急需的大中型農機具,并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升其服務能力和水平,從而切實提升其示范帶動效應。為解決當前困擾農機戶的維修難、耗時長、配件貴、技術水平低等問題,在18個區縣開展農機維修網點建設項目,每個維修網點由市級補助10萬元,用于購置必備的維修設備和儲備機具維修所需的零配件;并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升其服務能力和水平,從而切實緩解農機維修中面臨的諸多問題。

【機械化作業示范項目順利完成】

2014年,潼南縣承擔的農業部“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通過落實責任和措施,制定考核標準,實行獎勵激進機制,集中連片全程機械化示范面積達1.65千公頃,涉及5個鎮街共計18個村3 072戶,中央投入資金主要用于商品及服務性支出、機械植保作業補貼,超出部分由地方配套補貼。堅持技術、設備、人員優化配置,科學選點,發動鎮街、農戶、農機大戶積極性,認真實施并超額完成部級下達的1.33千公頃任務,示范片內水稻生產在耕、種、植保、機收、加工實行全程機械化作業,作業水平達98.5%。水稻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工作取得明顯的成效,平均產量達9 867千克/公頃,全程機械化示范片的糧食產量達到16 253.4噸,全程機械化可讓每公頃節本10 155元(其中:機耕節本1 350元/公頃,機插節本2 055元/公頃,機械播種育苗節本1 500元/公頃,機收節本5 250 元/公頃),增產1 218千克/公頃,共節本增效2 154.3萬元。

【農機作業面積不斷提高】

2014年,重慶市共完成水稻機插秧作業補貼試點示范面積20千公頃,作業補貼資金904萬元,推廣水稻機插秧124千公頃,投入插秧機12 299臺,新增370臺。重慶市共組織市內外聯合收割機超過15 000多臺,其中市內7 159臺,新增1 411臺。水稻機收作業面積再創歷史新高,共完成機收作業280千公頃,機收比例達40.6%,比2013年增長20千公頃,同比增幅為7.7%,超額完成預定目標,為農民節本增收超11億元;增收節支效果明顯,實現農戶與機手“雙贏”。

【重慶市加大補貼監管督導檢查力度】

2014年,重慶市各區縣成立由人民政府領導牽頭,人大、政協、農業(農機)、財政、紀檢監察、公安、工商等相關部門參加的縣級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領導小組;派出專項督查組,分別于4月、7月、11月對重慶市所有涉農區縣進行督導檢查;安排農機購置補貼監管工作經費630萬元,保障補貼監管工作順利開展;印制《重慶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廉政風險防控手冊》3 000份,分發到每個區縣及鄉鎮。

【加大舉報投訴受理及查處力度】

2014年,在重慶農業機械化信息網站上設立農機質量在線投訴受理窗口和農機咨詢專欄,委托相關單位負責全市補貼違法違規方面和補貼機具質量方面的投訴受理工作,并要求區縣確定相應的受理部門和崗位及人員;對涉嫌違法違規情節較重的,成立聯合調查組進行調查核實后再進行處理。

【積極推進“平安農機”建設】

2014年,重慶市共印制和發放宣傳資料19萬多份,出動宣傳車800多輛次,發送手機安全警示短信10萬余條,安全培訓近萬人次,深入基層鄉村(學校)開展咨詢宣教活動,接受群眾咨詢數萬人次。創建達標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1個;創建達到部頒標準的“平安農機”示范鎮(鄉)29個,“平安農機”示范村(居)171個,超額完成市人民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備案登記管理農業機械新增120 696臺,達到726 827臺;農機駕駛操作員新增40 814人,達到394 050人。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三率”繼續保持高水平,上牌率達到97.8%,同比增長0.2%;檢驗率83.2%,同比增長1.64%;駕駛員持證率96.8%,同比增長0.2%。共發生一般農機事故2起,受傷4人,直接經濟損失0.3萬元;發生拖拉機上道路交通事故111起,死亡人數42人、受傷人數129人,直接經濟損失19.2931萬元。全市農機事故起數、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較2013年都有較大下降,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保持穩定并向好的方向發展。

四川省

【概況】

2014年以來,四川省各級農業(農機)部門圍繞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調整,以服務大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能力為根本任務,以實施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抓手,實現農機裝備結構持續優化、農機作業水平大幅提升、農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的發展目標,農業機械化對發展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和增加農民收入的貢獻份額日益增大。

【裝備總量穩步增加,結構不斷優化】

2014年,四川省農機總動力達到4 100萬千瓦。裝備總量增加促進結構不斷優化,大功率、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環節農業機械增長加快。特別是糧食烘干機械爆發性增長,2014年新增糧食烘干設備222臺(套),比2013年增長1.8倍。

【作業水平大幅提升,薄弱環節明顯突破】

2014年,四川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0%,比2013年提高5個百分點。建成全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150個,其中萬畝農業機械化示范區110個。薄弱環節加快突破,油菜機收面積突破138.67千公頃,機播達到66.67千公頃,分別比2013年提高3倍和2倍,成為四川省農業機械化工作新亮點。

【合作社規模不斷壯大,服務能力明顯提高】

2014年,四川省擁有各類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含農機大戶)1.9萬個,其中,農機合作社1 100個,新增150個,比2013年增長15 %,入社成員3.2萬余人,服務農戶156萬戶。農機合作社完成水稻機插秧、油菜機播等薄弱環節機械化作業面積占全省總量的85%以上,成為全省農機薄弱環節加快突破的重要推動力量。

【基礎配套不斷增強,作業條件不斷改善】

2014年,四川省以“農業機械化推進項目”為依托,積極整合各類涉農項目和資金,大力推進農機提灌站和農業機械化生產道路建設。2014年度,全省修復提灌機械8.85萬臺(次)91.86萬千瓦,改造提灌站2 835座7.83萬千瓦;新建提灌站739座2.85萬千瓦。新增提水控灌設備2.31萬臺14.69萬千瓦,新增提水控灌面積23.33千公頃。新建設農村機耕道35 048千米,現代農業園區農機作業生產道路通達率達85%以上。

【依法監管不斷推進,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2014年,四川省深入貫徹落實《四川省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法規,積極參與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攻堅年行動,強化責任落實、嚴控源頭規范監管、深入檢查專項整治、加強宣傳提升意識,抓體系建設夯基礎,攻堅克難,扎實工作,取得較好成效。截至11月底,四川省農機事故5起、死亡0人、受傷1人、經濟損失5.04萬元,未發生較大以上農機事故。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減少7起、2人,分別下降58.3%和100%??刂圃谒拇ㄊ∪嗣裾繕丝己朔秶鷥?,四川省農機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深入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2014年,四川省穩步推行“自主購機、直補到卡”的補貼方式,強化資金監管,狠抓風險防控,優化制度設計,完善運行機制,推進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規范廉潔高效實施。2014年中央財政下達四川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0億元。2014年,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已實施近4億元,帶動農戶(專合組織)投入資金5億元,受益農戶17余萬戶,補貼各類機具近24多萬臺(套)。

【扎實抓好農業機械化生產作業】

2014年,四川省突出重點農時季節,主攻薄弱機械化環節突破,狠抓全程農業機械化生產示范。2014年,全省調度各類農機具150萬余臺(套),組織農機技術人員130萬人次,投入春耕、“三夏”“雙搶”生產第一線,完成機耕4 000.67千公頃、機播(插)606.67千公頃、機收1 886.67 千公頃。加大作業市場調控引導,科學調度機具,扎實搞好農機跨區作業服務。

【大力培育新型農機服務主體】

2014年,四川省通過宣傳引導、示范帶動、政策幫扶、服務指導等措施,加快推進本省農機合作社發展壯大。深入開展“平安農機”規范化建設,重點扶持23個農機合作社購置糧食烘干機、建設烘干場和機庫棚、添置辦公及培訓設施等。大力推行農機大戶和種糧大戶“雙向發展、機農兼融”的經營模式,積極鼓勵農機合作開展土地托管、訂單作業等農機服務。

【大力開展新機具推廣示范】

2014年,四川省以農業機械化示范縣建設工程為抓手,組織全省開展“放心農機下鄉進村宣傳周”“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推廣示范活動。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媒體,積極向農民宣傳、推廣先進適用的機械化育秧設施、育秧盤和插秧機等新機具、新技術示范推廣。扎實抓好農業部水稻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項目建設、管理和驗收工作,總結提煉水稻全程機械化推廣技術路線。

【依法開展農機安全監管】

一是四川省農機部門嚴控源頭規范監管。重點把好核發關、證照關和檢驗關,年檢審拖拉機15.7萬臺,拖拉機“上牌率”和“檢驗率”較2013年分別提高4個和6個百分點。二是深入落實農機安全責任。以啟動實施新修訂的《四川省農機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為契機,強化農機安全宣傳,樹立安全生產意識,全面落實“一崗雙責”“黨政同責”責任制度,將農機事故、“三率”、監理業務規范性等三項指標列入整體考核指標,簽訂各類農機安全生產責任書17.5萬份。強化基層基礎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培訓各類人員近1.6萬人次。落實24小時值班制和節假日領導帶班制。三是深入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與工商、技監等部門合作,積極開展拖拉機改拼裝專項整治行動;抓好“共享信息平臺”建設,制定全省《拖拉機及駕駛人“黑名單”管理暫行規定》,將全省34萬條拖拉機、26萬條拖拉機駕駛人數據導入“共享平臺”。集中7—9月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9—12月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專項行動。認真做好聯合收割機跨區機收作業安全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

【扎實抓好質量監督工作】

2014年,四川省以農機維修工、駕駛操作工為重點,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完成各類農機工種(級別)職業技能鑒定2 067人。開展全國農機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和鑒定示范基地創建,推薦瀘州等4個縣級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站申報第二批全國農機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示范基地。全面啟動證后監督檢查工作,對省內16個地區76家農機生產企業及其生產的517個產品進行監督檢查。積極開展農機質量投訴監管工作,接到投訴16例,受理16例、結案16例,挽回經濟損失2.6萬元。組織省農機鑒定站對2013年享受財政資金補貼的微耕機開展質量調查,共收到調查表格519份,完成8個市的重點跟蹤調查工作。

【依法行使各項行政權力】

2014年,四川省認真清理規范各項行政權力,對《四川農業機械化管理條例》行政處罰條款的自由裁量權進行細化規范。依法制定《2014年四川省農業機械推廣鑒定產品種類指南》及《2014年四川省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大綱目錄》及《2015—2017年四川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認真做好《2015—2017年國家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推薦工作。規范開展農機推廣鑒定工作,完成推廣鑒定產品140項。建立四川省農機購置補貼及支持推廣目錄專家庫。

【持續推進農機基礎設施建設】

2014年,四川省以配套完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和現代農業千億增收工程產業核心區域為重點,積極探索機電提灌與現代農業結合的服務模式,有序推進提灌站規劃布局及建設工作。扎實推進新技術、新能源泵站建設,在多個區縣推廣應用潛水泵集成技術、遠程智能控制技術、泵管渠一體化技術等新技術,積極探索太陽能、水能、風能等新能源提灌站建設,特別是太陽能提灌站建設取得明顯突破,得到分管副省長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議”原則,在19個市(州)的37個項目縣(市、區)規范推進農業機械化推進項目建設。召開2014年農業機械化推進示范工程項目建設培訓會,制定下發《關于做好2014年農機化推進示范工程的實施意見》《關于開展2014年農機化推進示范工程項目績效考評的通知》,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協調推進“4·20”蘆山地震災后重建機耕道項目。

【強化農機重大問題調研】

2014年,四川省重點圍繞創新農機經營機制、擴大農機規?;洜I、突破農機發展薄弱環節、開展農機作業補貼、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等課題,深入省內外開展大規??疾煺{研,全年調研達300余人次,撰寫調研材料30篇。

【扎實做好農業機械化統計評價】

2014年,四川省成立農業機械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課題組,已完成農業機械化指標體系建立、測算及論證工作。以35個監測點為重點,加強農業機械化信息監測。全面完成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生產信息和年報報送任務。

【深入開展信息宣傳工作】

2014年,四川省利用省電視臺、廣播電臺、四川日報三大媒體重點宣傳報道10余次,向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省黨政政網、四川省廳農業信息網三個信息網提供信息60余條,向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廳信息中心、宣傳中心、《農業與農機》雜志提交政務信息40多篇,宣傳農機政策、安全生產等。各地農業(農機)部門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農業機械化,在縣級以上報刊、電視共發表新聞稿件5 000余篇,印發農機宣傳資料500萬余份。

貴州省

【概況】

2014年,貴州省農機工作圍繞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目標,結合貴州特點,以發展農民農機服務組織和建設農業機械化示范區為主,提升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機械化裝備和技術,精心組織主要作物、重要農時、關鍵環節的農業機械化生產,不斷拓展農業機械化服務領域。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繼續加強農機安全監理、農機質量監督和農機從業人員培訓,全面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務水平,全省農業機械化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利好】

2014年是全面實施“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補貼新政策的第一年,貴州省結合2014年開展試點摸索出的經驗,根據農業部《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的部署,精心組織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實施范圍覆蓋全省所有農業縣,補貼機具種類有12大類42個小類145個品目和省自選的11個品目。農業部安排貴州省中央資金3.8億元,5月13日全面啟動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截至12月15日,共實施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7 527 萬元(實施比例為46.12%),縣級補貼資金550萬元,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投入42 970萬元,購置各類補貼農機具11.1萬臺,受益農戶10.6萬戶。通過實施購機補貼,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2 428萬千瓦,新增各類農機具26.33萬臺(套)。

【深入研究,制定補貼新政策】

2014年,貴州省農村工作委員會聯合省財政廳制定《貴州省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方案》,并制定《貴州省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機具補貼額一覽表》《貴州省2014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產品(非通用類、自選類)歸檔情況表》。確定“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補貼新政策。

【精心組織,全面部署補貼工作】

2014年3月6日,貴州省農村工作委員會在安順市召開全省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會議,與各市(州)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簽訂《貴州省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責任書》,明確雙方職責,強化監管責任,確保補貼政策高效規范廉潔實施。

【多措并舉,廣泛宣傳補貼新政策】

2014年4月25日,在貴州日報第四版正版刊登省農村工作委員會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徐成高的特別報道,全面解讀補貼新政,詳細介紹農戶辦理購機補貼手續的流程,并公開補貼政策咨詢、投訴和舉報電話。同時,省農村工作委員會還通過“貴州希望網”宣傳補貼政策,讓廣大農民知曉補貼政策。

【立足網絡,推動信息全面公開】

2014年,貴州省為規范補貼信息公開,進一步宣傳補貼新政策,促使補貼陽光實施、透明操作,接受社會監督,貴州省農村工作委員會及時將實施方案、補貼額一覽表、國家支持推廣目錄、補貼申請流程、經銷商名單、實施進度及所有不涉密的補貼文件通過貴州農業信息網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專欄予以公布。并要求市、縣農機主管部門必須在農業(農機)或政府網站上設置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專欄(已設置的,須及時完善),及時公布補貼信息。

【大膽放權,鼓勵嘗試】

2014年,貴州省農機部門鼓勵有條件的縣深入研究后,依托鄉鎮農機、財政部門辦理購機補貼申請、審核、核查和公告等工作,具體辦法由各縣自行確定,在實施方案中明確,并報市(州)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審核備案。

【密切跟蹤,督查實施】

2014年,貴州省為督促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公開、規范、高效、廉潔實施,保障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安全使用,省農村工作委員會成立督查組,于8月份分別到9個市(州)、1個新區、2個省直管縣開展督導檢查工作。通過深入的督導檢查,強調規范廉潔高效實施補貼政策的重要性,分析掌握大部分縣補貼實施進度緩慢的原因,聽取各地對補貼政策實施的意見和建議。

【精心組織重點農時農業機械化生產】

一是精心謀劃,安排部署春耕、“三夏”“三秋”農機生產和跨區作業服務,切實做好督促指導、信息引導。據統計,截至12月10日貴州省共培訓農機操作手6.28萬人次,檢修各類農機具22.7萬臺(套);組織農機具133萬臺(套)投入農機生產作業。完成機播84.67千公頃,機耕1 371.33千公頃,機械灌溉230千公頃,機收291.33千公頃。發放跨區作業證580份。秋冬種結束時將全面完成年度農機生產目標任務,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穩步提高。貴州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將達到22%。二是做好農業機械化作業信息進度統計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組織開展農機生產信息報送培訓工作。分解落實全年目標任務,強化督導和農機生產作業信息統計報送,促進農機作業有序開展。

【抓好農業機械化項目工作】

一是貴州省農機部門做好2014年度省級農民農機合作組織發展資金項目工作。組織制定《2014年省級農民農機合作組織發展資金項目申報指南》;審定批復項目225個,涉及資金4 957萬元,其中,直接服務和輻射帶動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的項目涉及資金2 910萬元。二是貴州省農機部門組織開展2013年度140個省級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項目的督導檢查工作。并組織對已驗收的124個項目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進行抽查,及時采取切實措施糾正偏差,妥善解決存在的問題,保障項目資金安全高效使用。三是貴州省農機部門組織完成2012—2013年度農業部部級水稻、油菜、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示范項目的驗收。做好2014年度項目的督促指導和2015年度項目的申報工作。

【加強合作,推進農機科技創新】

2014年,貴州省農機部門為落實貴州省農業委員會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南方農業機械化與裝備關鍵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羅錫文教授團隊簽訂為期5年的水稻全程機械化技術應用開發合作協議,農機辦牽頭組織建設西秀、平壩、銅仁、惠水4個水稻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主要引進水稻水穴直播機具試驗示范,通過年度驗收,取得預期成效。對貴州省水稻全程機械化發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全面提升科技支撐與服務能力】

2014年,貴州省著力抓好大型科研項目工作,貴州省山地農機研究所實施的《貴州省山地小型農機具研發創新能力建設》項目已完成計劃任務指標的90%,年底準備結題驗收;依托該創新項目建成省內先進的“貴州省山地小型農機具研發實驗室”,填補貴州省農機研究的一大試驗空白,為下一步開展貴州山地小型農機具的研發提供基礎試驗條件;完成《農業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組建,啟動創新研究、成果轉化推廣項目和試驗等,內容包括建設計算機視覺排種器試驗平臺,開展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院士先進的水稻精量直播技術的示范推廣,研發山地小苗高速移栽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小型農村生活污水及家畜糞便處理水肥一體化裝置,自走式雙壟移栽機和精整地機的成果轉化;與中國農業機械研究院和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高水平研發團隊開展技術合作,提升研發水平。繼續實施好9個省農業公關、工業公關項目和科技部成果轉化項目,建設貴州現代農業油菜體系貴陽綜合試驗站。

【著力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

2014年,貴州省農機部門為貫徹落實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戰略部署,著力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的精神,根據《貴州省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組建“貴州省茶葉機械研究所”,人員由省茶辦、省山地研究所、省農機推廣站、省農機校及茶葉生產企業抽出骨干技術人員以及特邀專家等組成。成功試制出第一代3種型號茶園中耕除草機,型號分別為3TG—5.5DQ型、1WG4.0型和SRS1.8型茶園中耕除草機。

【農機安全形勢良好】

截至2014年10月1日,貴州省擁有拖拉機、聯合收割機145 000臺,上牌率88.5%,檢驗率為93%。在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員168 539人,持證率為91.8%。貴州省共發生農機事故1起。未發生較大以上農機安全生產事故。

【落實農機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

2014年,貴州省農機部門采取“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層層簽訂的方式,使貴州省各基層農機監理機構與農機安全聯組、農機安全聯組與參加聯組學習的拖拉機駕駛人員100%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做到職責明確、考核有據、重心下沉、防線前移、不留死角。切實強化各級農機監理機構的服務管理職責和農機生產、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

【嚴把農機關】

2014年,貴州省農機部門嚴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登記入戶、檢驗關和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員考試、辦證、審驗關。各地(縣)農機安全監理所(站)在2014年度拖拉機及駕駛人檢審驗中,嚴格按《農業機械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和《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安全監理檢驗技術規范》的要求,調動一切力量,提高拖拉機年度檢驗率。

【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

2014年,貴州省農機安全監理總站共組織4次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重點檢查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等制度建設情況,農機安全生產工作責任書落實情況,特別是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和其他農機服務組織責任書簽訂情況;農機安全生產“三項行動”“三項建設”“三個加強”和“三個突出”工作部署、落實情況;基層農機安全組織建設及“平安農機”創建活動情況;拖拉機注冊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等拖拉機準入情況;拖拉機駕駛員培訓、考試、辦證、學習等情況;拖拉機及拖拉機駕駛員年度檢審驗工作情況;涉及人身財產安全的農業機械管理情況;拖拉機“打非治違”專項整治落實情況;貫徹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情況等。

【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月”活動】

2014年,貴州省各級農機監理機構緊緊圍繞“安全生產年”工作的各項重點任務,大力開展以“安全責任、重在落實”為主題的“安全生產月”活動。面向職工、面向基層、面向企業,普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常識,把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安全法律知識和安全常識送到廣大農機安全生產參與人的手中,使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思想觀念更加深入人心。貴州省各級農機監理機構采取廣播、電視、播放錄像、黑板報、懸掛橫幅、宣傳畫、宣傳噴繪、拱門等形式,通過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農機事故案例警示資料匯編》等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大力宣傳農業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和安全生產安全操作規程和注意事項等,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安全生產觀念,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

【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

2014年,根據貴州省安全生產委員會的統一安排,結合省農機安全生產的實際情況,省農機安全監理總站在全省農機監理系統開展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未按照規定辦理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登記手續辦理的證書和牌照,擅自將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投入使用的行為;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證書和牌照的,或者使用其他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證書和牌照的行為;未依法取得相應駕駛操作證件而操作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行為;操作與本人操作證件規定不相符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行為,或者操作檢驗不合格、安全設施不齊全、機件失效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行為;瞞報、遲報、漏報事故的行為等,從源頭上預防農機事故的發生。

【抓好農業機械化工作人員的培訓】

2014年,貴州省農機部門抓好省各市州農業機械化工作人員的培訓。12月,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和農業委員會聯合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舉辦中國南方山區農業機械化問題與解決途徑高級研修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局)、各有關單位的中高級職稱及農機管理人員90余人參加培訓。組織召開全省農機管理暨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培訓會,各市(州)農村工作委員會(農牧局、農機局、農機中心)分管領導和項目管理科長,合作社理事長和財務人員15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主要針對農業項目管理、項目資金管理進行培訓。還組織各市州農業機械化統計培訓和農機跨區作業數據統計培訓。

【開展培訓機構檢查】

2014年,貴州省農機部門根據省農村工作委員會《關于加強貴州省拖拉機駕駛培訓學校管理的通知》(黔農辦發〔2012〕205號),將拖拉機駕駛培訓學校培訓資格許可審批由省農村工作委員會下放至各市(州)農機行政主管部門,省農村工作委員會僅開展監督管理以及對全省拖拉機駕駛培訓機構教員進行考核發證。根據農村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培訓考試工作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黔農辦發〔2014〕118號)文件部署,對全省拖拉機駕駛培訓學校的教學場所、教學人員、教學設備、管理制度等情況進行檢查,并對檢查結果進行通報,對辦學條件不合格的培訓機構,提出整改要求,勒令于2014年12月31日前整改完畢。

【以農機購置補貼為契機開展操作培訓】

2014年,《貴州省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方案》明確規定,農民購買農機具時,農機補貼產品經銷商要對農民詳細培訓有關機具的規范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項和日常保養事項等內容。經調查,經銷商均對購機農戶開展機具操作保養等培訓(實行牌證管理的機具除外),并保留培訓記錄。經銷商的培訓,填補小型農機具培訓的管理真空,解決農民用機難題,保障農機安全使用。

【開展農機工作技術培訓】

2014年,貴州省農機部門在清鎮市舉辦一期農機技術推廣培訓班,培訓新型稻麥聯合收割機、茶葉機械知識及操作技能;舉辦稻麥聯合收割機、茶葉機械現場展示,有100多名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參加。

【加強農機安全監理人員培訓】

2014年,貴州省農機部門為貫徹落實農業部《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建設規范》《農機安全監理人員管理規范》,加強貴州省農機安全監理人員的從業水平和對機構改革后新加入農機監理隊伍人員進行上崗訓練及資格認定,舉辦全省農機監理人員業務暨執法能力培訓班。對貴州省各級農機監理機構人員共300人次進行培訓。通過培訓,參訓人員掌握相關知識、技能和方法,能夠履行相關崗位工作職責。全面完成省人民政府下達省農村工作委員會2014年的安全培訓目標。

【貴州省農機部門優化重組】

2014年,貴州省完成貴州省農業機械化促進中心整體劃轉到貴州理工學院管理的前期準備工作,省農村工作委員會已與貴州理工學院聯合向省編委報審。農業機械化促進中心2014年完成《貴州農機化》雜志全年6期的編輯、出版、發行工作。

【高度重視人才建設工作】

2014年,貴州省農機部門組織力量參加“第二屆中國貴州人才博覽會”。與中國農業機械研究院和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高水平研發團隊簽訂30萬元的農機高水平研究人才培訓合同,把山地所青年科技人員送到2個研究基地進行理論和實際操作培訓。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參加華南農業大學主辦的“水稻生產機械化新技術與新機具現場演示會”和“國際農業與生物系統工程學會第十八屆世界大會”等學術會議。發表高水平農機研究論文10篇,內容涉及農機設計、示范推廣、合作社建設等。獲得實用新型專利3項。

云南省

【概況】

一是裝備水平持續提升。2014年,云南省農機總動力達3 150萬千瓦,同比增長3.3%;農機總值達200億元,同比增長3.1%;農機具總量達550萬臺(套),大中型拖拉機、小型拖拉機、水稻插秧機、聯合收獲機擁有量穩步增長,小型耕整地機械快速發展,特色機械持續推進,配套機具擁有量大幅度增長,農機裝備水平持續提升,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二是作業水平持續提高。2014年,云南省農機作業面積達5 660千公頃,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46%,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主要農作物薄弱環節機械化生產快速推進,機械深松367.33千公頃,免耕播種8.18千公頃,保護性耕作30.09千公頃,精少量播種23.64千公頃,秸稈還田129.7千公頃。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57個,合作組織數量超過260個。

【購機補貼成效明顯】

2014年,中央財政下達云南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4.2億元。采取“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補貼方式,簡政放權,簡化程序,規范操作,成效明顯。截至12月16日,云南省共完成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87億元,實施進度達92%,結算補貼資金1.62億元,結算進度為39%,補貼各類農機具21.86萬臺(套),受益農戶19.13萬戶,12月底能全面完成補貼任務。

【技術推廣創新推進】

2014年,云南省農機部門完成云南高原特色農業裝備水平提升研究課題,組織召開水稻機插秧、玉米、馬鈴薯生產機械化現場會,推進“一園”“兩區”“三基地”建設,組織開展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現場演示會56場;培訓農機科技人員和農機戶1 070名;水稻機插秧面積27.33千公頃,馬鈴薯、玉米收獲機械化取得重大突破,新增節水灌溉技術推廣面積4.33千公頃;規范編制農機購置補貼額一覽表。

【質量監督規范開展】

2014年,云南省完善農業機械鑒定系列規章制度,規范開展農機推廣鑒定,對3家企業的3個機型發放推廣鑒定證,編制2014年省級支持推廣目錄,納入379個產品,推薦31個產品申報國家支持推廣目錄,完成《2015—2017年云南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454個產品的初審工作。完成農機職業技能培訓鑒定659人次,強化培訓鑒定示范基地建設指導和維修網點管理。深入開展農機質量投訴監督工作。

【教育培訓成績突出】

2014年,云南省級共舉辦培訓班16期,培訓1 502人,對象包括農業農機管理及專業技術干部、新型職業農民、購機補貼相關人員、農機合作社成員等,特色鮮明、形式多樣、成效明顯。組織完成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大行動10萬人次的農業機械化管理、科技和實用人才培訓任務。依法規范拖拉機駕駛培訓許可和教學人員資格管理,換發教學人員資格證書209個,推進農機培訓機構規范化建設。

【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截至2014年11月30日,云南省共接報農業機械事故25起,死亡10人,受傷20人,直接經濟損失26.34萬元,死亡人數明顯下降,安全生產指標控制在國家、省安全生產委員會下達指標范圍內,無重特大農機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機管駕管依法推進,農機“三率”分別達到82%、78%、83%。農機供油站(點)、修理站(點)、加工站(點)無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全省農機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轉變補貼方式,完善相關制度】

2014年,云南省全面推行“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補貼方式,制定完善實施方案和相關制度,修改完善系統功能,簡化操作程序,簡化用表和部門蓋章,提出“先購機、后申請,結算前公示”方式,推進“常態申請、順序確定、市場購機、靜態核實、按月結算、滾動使用”模式。根據各地補貼資金需求測算情況,將補貼資金及時下達到縣級財政。

【科學編制目錄,市場選擇經銷商】

2014年,云南省規范編制《2014年云南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確定產品368個;科學確定補貼機具范圍、分類分檔測算補貼額一覽表、編制產品信息表,將補貼產品信息導入補貼信息管理系統;由企業自主選擇經銷商,系統導出經銷商名單并在網上公布;組織對系統操作員進行培訓,及時開通系統,嚴格規范操作。

【提升隊伍素質,強化資金保障】

2014年,云南省農機部門在元謀縣召開云南省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培訓會,對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先后舉辦5期培訓班,對農機購置補貼管理干部、工作人員、操作人員、企業職工等進行分類培訓,由市、縣農機部門組織對經銷商進行全面培訓。積極爭取云南省級財政投入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經費1 200萬元,合理分配下達到各市縣農業部門和縣級財政部門。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監督檢查】

2014年,云南省農機分級補貼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人員及職責分工,層層簽訂工作責任書。制定三項工作制度和補貼產品經營行為規范,進一步規范部門工作和補貼產品經營行為。下發警示教育活動通知,深入開展廉政警示教育和廉政風險防控。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群眾舉報投訴處理機制,認真做好群眾舉報投訴工作。2014年組織7個檢查組進行調研和檢查督導,年底將組織3個檢查組,對實施進度和結算進度緩慢的縣進行重點督導,年終將下發通知加快推進補貼工作并積極進行補貼資金調控。

【強化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2014年,云南省規范建立“云南省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網”專欄,公開政策咨詢、質量投訴、紀檢監察3部電話,要求市縣兩級農業部門規范設置農機購補貼專欄,對應公開3部電話,及時有效公開有關信息,主動接受部門和社會監督,確保陽光操作,同時,通過QQ群、短信平臺、信息網絡、電話等進行咨詢解答和業務指導。

【強化績效管理,確保政策實效】

2014年,云南省農機部門總結經驗,下發延伸績效管理工作通知,提出“定什么人、做什么事、建什么檔、得什么分”工作思路,明確市級對縣級的考核主體責任,將績效考核工作延伸至縣,貫穿于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全過程,強化培訓和檔案資料管理,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監測與評價機制,確保補貼工作實效。

【抓組織促生產】

一是全力抓好云南省春耕生產暨水利建設工作現場會農機作業現場的演示和展示,展現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領導的高度評價,掀起農機春耕生產熱潮。二是根據農時節令要求,積極組織各地農機部門和農機手開展好春耕、“三夏”“三秋”農機作業服務,做好農機作業市場需求信息宣傳和機具調度、機具維修、零配件供應、油料供應、維修服務等組織協調工作,提升農機作業服務水平。三是圍繞農機作業服務直通車網上直報系統,及時上報有關數量和信息,全面發放跨區作業證書,搞好跨區作業組織協調工作。四是組織開展云南省農機生產信息統計業務培訓,提升全省各級農機部門對農機生產的組織、管理、服務、宣傳水平。五是魯甸、景谷發生地震期間,全力組織農機開展生產自救,充分發揮農機在災區恢復重建中的重要作用,統計農機具損失情況,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優惠政策扶持。六是省級財政投入1 800萬元,根據“圍繞產業、突出重點、扶優扶強、示范帶動、整體推進”的總體要求,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57個,推進農機合作組織發展,構建新型農機經營體系,提升農機作業服務的組織化、市場化、規范化水平。

【抓推廣促發展】

一是云南省農機部門與云南省農業大學聯合完成《提升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機械裝備水平研究》課題并通過專家評審,向省人民政府提交決策咨詢報告,為云南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決策參考。二是在曲靖市沾益縣組織召開全省玉米、馬鈴薯生產機械化現場暨培訓會,在祿豐縣聯合舉辦云南省水稻農機農藝融合現場培訓會議,組織召開云南省農機推廣站長會議。三是著力推進“一園”“兩區”“三基地”創建,在沾益縣大坡鄉土橋村創建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園,在德宏和西雙版納建立兩個水稻生產機械化重點區,在師宗、易門、盈江等縣創建玉米、小麥、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推廣示范基地。四是把機插秧技術作為對各州、市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指標,抓好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與師宗聯合創建玉米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積極開展玉米生產機械技術示范推廣;在宣威、沾益、馬龍建立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園區和示范基地,穩步推進馬鈴薯生產機械示范推廣。五是圍繞烤煙、甘蔗、果蔬、花卉、油菜、茶葉等特色經作開展農機技術推廣,探索適合云南特色農業發展的農機作業路子。六是創新農機推廣機制,推行部門聯運、技術驅動、市場拉動、示范帶動新機制,初步構建“站所合作、站站合作、站企合作、站社合作”推廣新模式。

【抓監管保安全】

一是強化云南省農業廳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職能,制定完善6項制度,推進“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強化“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明確部門及使用者責任,強化責任目標管理。二是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分工,廳領導高度重視,兩次帶隊到西雙版納州督導安全生產,得到省安全生產委員會和西雙版納州政府的充分肯定。三是規范開展拖拉機登記管理、年度審驗和考試發證工作,培訓崗位人員143人次,提高隊伍素質,確保農機掛牌率、持證率、檢驗率持續提高,強化農機安全生產源頭管理。四是繼續推進“三項行動”“三項建設”活動,深入有效開展安全執法、宣傳教育、隱患排查等工作,強化制度建設、規范建設和裝備建設,組織7個檢查組對云南省農業安全生產進行檢查監督,強化檔案和痕跡管理,全力預防和遏制農機事故。五是深入推進“平安農機”示范縣和農機安全監理示范崗位創建活動,隆陽區、昌寧縣、鎮沅縣、祥云縣、洱源縣、鶴慶縣6個縣(區)被評為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聶云飛、李亞雄、楊東波、熊兆炳、趙執軍、吳國旗、魯世舉、余楊州等8位同志被評為農機安全監理示范崗位標兵。六是根據依法行政要求,與省公安廳聯合行文停止委托農機監理部門對上道路的拖拉機實施安全監管工作,與省法制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省公安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等部門協調,廢止《云南省運輸型拖拉機行業管理規范(暫行)》。

【抓培訓強隊伍】

2014年,云南省農機部門以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大行動為主要抓手,通過政策推動、項目帶動、上下聯動,全面深入開展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強化農機隊伍素質建設,為農業機械化各項工作的扎實有效開展提供保障。一是舉辦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教學人員培訓班2期,培訓141人,換發拖拉機教學人員資格證書209個,積極做好拖拉機駕駛培訓的資格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全面做好云南省農機培訓工作的指導、監督、咨詢和服務工作,推進全省農業機械化學校規范化建設。二是舉辦農機購置補貼相關業務培訓班5期,培訓農機購置補貼管理及信息操作員300人、生產企業負責人183人、系統操作員33人、管理人員42人。三是積極承擔農村勞動力培訓項目,聯合舉辦農機操作手培訓班3期,培訓人員250人;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1期,培訓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及骨干成員80人;舉辦云南省農業管理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1期,培訓干部63人。四與玉溪市農機培訓推廣站、臨滄市農機推廣站、大理白族自治州農機校、昆明市農機校和西盟縣茶辦聯合舉辦培訓班4期,培訓410人,積極探索一條省、州、市、縣聯合辦學的新路子。五積極組織開展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大行動,超額完成全省10萬人次的農業機械化管理、科技和實用人才培訓任務。

【抓鑒定保質量】

2014年,云南省農機部門強化源頭管理,把農機質量監督工作貫穿于農業機械化發展全過程,扎實做好農機推廣鑒定、支持推廣目錄制定、職業技能鑒定、質量投訴監督、農機修理網點管理等工作,確保農機裝備的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先進性,提升農業機械化發展質量。一是制定《云南省農業機械鑒定機構省級能力認定實施細則》《云南省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實施細則》和《云南省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大綱管理辦法》等系列規章制度,規范開展農機推廣鑒定工作。二是組織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和“3·15”農機質量宣傳咨詢活動,組織開展微耕機安全生產培訓,扎實有效開展農機質量投訴監督工作。三是抓好臨翔區初等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農機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示范基地創建活動,全面深入開展農機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免費為基層農機部門開展農機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四是對全省農機維修服務體系建設現狀進行摸底調查,規范發放維修技術合格證書,強化農機維修網點管理。五是認真做好《2014年云南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編制和《2015—2017年國家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的材料初審和推薦上報工作,完成《2015—2017年云南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初審工作。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是云南省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不強。云南省農業廳農機處編制僅5人,工作多、人員少、任務重。農機鑒定能力不足,鑒定大綱和相應的工作規范需要加強。農機推廣手段不足,資金不足,示范基地建設滯后。農機監理失去委托執法和變型拖拉機落戶業務,開拓和推進工作的難度較大。農機培訓職能職責不強,培育新型農機經營主體工作滯后。二是購機補貼制度仍需完善。補貼產品與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結合得還不夠緊密,補貼與推廣工作結合得還不夠緊密,補貼標準相對偏低,補貼對象還需要進一步放開,操作程序上還需要進一步優化,補貼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補貼工作發展不平衡,部門、企業和農民積極性差別較大,部分地方資金不夠用和部分地方資金用不完的情況同時存在。三是農業機械化發展問題突出。高原、特色、小型、高效農業機械研發和推廣工作滯后,農機裝備存在“三多,三少”問題,即耕作機械多、特色機械少,小型機具多、大中型機具少,常規機械多、高性能機具少,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較低,低于全國14個百分點。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滯后,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水平不高。機耕道路、機具停放場庫棚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不能適應農業機械化發展要求。

西藏自治區

【概況】

2014年,在西藏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領導和農業部的支持下,全自治區各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有效促進全自治區農業機械化依法、科學、健康發展。

【農業機械化惠農政策力度持續加大】

2014年,西藏自治區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規模達到2.8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資1.8億元;自治區財政配套1.05億元),比2013年增加1.05億元,增長58.3%(其中:自治區財政配套資金增加0.59億元,增長99%)。補貼范圍覆蓋西藏自治區74個縣(市、區)的350多個鄉鎮(街道、居委會),截至2014年11月底,已落實到戶的補貼資金約2.45億元,占資金總額的86%,補貼購置各類農業機械5.7萬臺(套),拉動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投入4.5億元,受益農戶4.2萬多戶。2014年,西藏自治區新購置補貼機具可達6萬臺(套)。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2014年,西藏自治區各級主管部門及時成立購機補貼政策落實領導小組,縣級領導小組一般由縣分管領導牽頭,縣財政、紀檢等有關部門參與,對補貼工作全過程開展集體研究、進行聯合監管;在年初召開的各級農牧工作會議上,按規定逐級簽訂購機補貼工作責任書,在補貼各個環節切實建立“誰辦理、誰負責,誰核實、誰負責”的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人。

【轉變思路、科學布局】

2014年,西藏自治區按照《西藏自治區農業機械購置補貼項目規劃(2014—2020年)》相關要求,全自治區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要在全面完成好規定任務的基礎上,將“提升質量”作為重要任務,按照這一思路,2014年西藏自治區購機補貼繼續在優化投入結構方面下工夫,2014年對農機社會化服務、農戶科學儲糧等重點領域的投資達到4 783.9萬元,占到2014年投資總量的18.9%。2014年,西藏自治區將有36個合作組織直接受益,有6.7萬多戶群眾使用上符合國家相關技術標準的糧食科學貯存設備。

【科學評價、提升績效】

2014年,西藏自治區按照《農業部年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延伸績效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有關要求,2014年繼續在全自治區延伸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績效管理和考核工作,在2013年實施自治區級延伸績效管理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以結果為導向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監測與評價體系,并將績效管理工作向政策管理全過程延伸,向地(市)、縣基層政策落實管理部門延伸,建立覆蓋全自治區各級主管部門、以結果為導向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監測與評價體系。

【推進公開、嚴肅紀律】

2014年,西藏自治區按照《西藏自治區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和投訴處理制度》有關要求,在西藏農牧信息網設置農機購置補貼專欄,嚴格執行相關文件簽發5個工作日內向社會公布的政策規定,對補貼實施方案、支持推廣目錄、檢查監督方案、投訴聯系方式、經銷商信息等進行及時、全面的公開;通過逐縣開展系統建設和培訓,建立覆蓋西藏自治區的農機購置補貼信息管理系統,為推進西藏自治區項目實施信息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提供有效保障,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工作效率進一步提升;認真開展政策落實監督檢查工作,在各地已經開展的自查基礎上,組織工作組陸續對西藏自治區4個地(市)的30多個縣、11家經銷企業開展購機補貼政策落實專項督查工作,對政策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予以及時反饋和專項整治。

【狠抓關鍵環節,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繼續加快】

2014年,西藏自治區農機具保有量較2013年繼續較大幅度增長,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穩中有升。到2014年11月中旬,西藏自治區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563萬千瓦,較2013年底增長8.9%;拖拉機擁有量23萬臺,較2013年底增長12.2%;各類拖拉機配套農具16.8萬臺(套),較2013年底增長19.1%。2014年底可完成機械化耕、播、收面積共391千公頃,其中完成機耕面積141千公頃,完成機播面積136千公頃,完成機收面積114千公頃,三項作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可達到57.5%。

【抓好農機科技產品的推廣和應用】

2014年,西藏自治區更加注重引進性能好、效率高、功能復合、配套性好、科技含量高的農機產品,更加注重推廣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農業機械,逐步淘汰老舊、高耗能、功能單一的作業機具,加快結構優化升級。

【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2014年,西藏自治區進一步傾斜扶持政策,積極鼓勵和引導群眾采取各種形式開展土地置換、流轉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幫助農牧民群眾和相關實體興辦多元化、多類型的經營性農業機械化合作組織。西藏自治區經工商部門注冊登記、運轉規范的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總數將達到56個,參與農戶達到11 000多戶,年農田服務面積可達30.67千公頃,服務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升,輻射帶動范圍進一步擴大。

【加大農業機械化技術服務力度】

2014年,西藏自治區利用近年來中央和自治區各類技術培訓資金不斷增加的有利時機,千方百計為農機手和農機維修技術人員創造培訓機會,全年整合農業機械化培訓資金55萬元(含示范建設培訓資金10萬元),共培訓農牧民2 900多人次,發放各類培訓教材(宣傳材料)7 000余份;同時,積極鼓勵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聯合農機專合組織、經銷企業共同參與到技術推廣和培訓工作中來,發揮民間、企業網絡優勢,大力開展技術示范和培訓,不斷豐富內容,創新手段,一定程度上緩解西藏自治區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服務與培訓技術力量較弱、覆蓋面不足的問題,2014年由農機購置補貼供貨企業和農機專合組織開展的新機具使用前培訓人數將超過2萬人次。

【狠抓安全生產,農機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農機安全生產工作是關系農業機械化持續健康發展和農牧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2014年以來,西藏自治區各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按照《西藏自治區2014年“安全生產月”和“安全生產西藏行”活動方案》有關精神,始終將農業機械化安全生產工作作為農機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截至11月初,西藏自治區農機沒有發生道路外安全生產事故,農機安全生產基本保持總體平穩、趨向好轉的態勢。

【開展農機安全培訓工作】

2014年,西藏自治區為確保農機安全生產工作不出差漏,自治區各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充分利用農業機械化實用技術培訓等各類培訓機會,開展一系列涉及農機安全操作規程、道路交通安全知識等內容的培訓活動,切實提升群眾安全生產技能,增強安全生產意識。在8月9日尼木縣特大交通事故發生后,及時印發《區農牧廳關于切實加強2014年下半年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藏農廳發〔2014〕179號),就各地安全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措施落實、督導檢查等各項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開展農機安全生產監管工作】

2014年,西藏自治區按照自治區安全生產委員會統一安排,農機處全程參與全自治區道路交通安全大檢查工作,2014年,已對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昌都5地(市)開展督導檢查,就本行業內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及時整改,同時開展那曲、阿里2地區督導檢查工作。另外,針對西藏自治區農機安全監理體系不健全、監管力量不足的現實情況,繼續強化與自治區公安交警部門間的會商和協調機制,進一步明晰農機安全監管職責,貫徹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由自治區公安廳牽頭,共同開展農機安全生產監管工作。

【存在的問題】

西藏自治區農業機械化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有三點。一是西藏自治區農業機械化機構隊伍建設不能滿足當前農業機械化發展需要。目前西藏自治區農業機械化監管體系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工作能力弱、服務水平低,農機行政管理體制機制不夠健全,農機技術推廣和安全監管力度嚴重不足,隨著西藏自治區農機保有量的不斷增加,農機安全生產形勢仍然不容樂觀。二是農業機械化惠農政策體系急需進一步擴充和完善。雖然近年來西藏自治區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補貼范圍不斷擴展,但惠農政策體系仍比較單一,沒有建立與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相適應的配套政策體系,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基礎建設等普遍缺乏資金渠道,制約惠農政策效益的充分發揮。三是作物、區域、各環節間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極不平衡。在當前西藏自治區麥類作物機耕、機播生產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受到技術條件限制,一些關鍵環節和重點作物機械化生產水平沒有取得顯著提升,西藏自治區農業機械化呈現極不平衡的發展特點,財政資金在農業機械化示范推廣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

陜西省

【概況】

2014年,陜西省各級農機管理部門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精神為指針,落實全國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助推現代農業發展為目標,搶抓機遇,改革創新,攻堅克難,扎實工作,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農機購置補貼改革創新取得實效】

2014年,中央下達陜西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9億元。為確保農戶得到實惠,陜西省農業機械管理局廣泛調研,大膽創新:一是簡化程序。將2013年六步操作流程簡化為“申請購機、全價購機、核實兌付”三步,方便群眾購機。二是明確職責。重新界定各級農機(農業)、財政部門工作職責,防止推諉扯皮現象的發生。三是優化服務。探索創新“一廳式”辦公、提前摸底、電話預約申領指標、延伸服務到村組、聯合金融機構發放小額擔保貸款等新途徑,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四是公開信息。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及時向社會公開補貼工作信息,自覺接受監督。五是嚴格監管。加大違規違紀問題查處力度,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確保經銷資格審批不“越位”,企業監管不“缺位”。六是加強考核。提早安排考核工作,積極組織開展階段性督查和季度自評自查,實現延伸績效考核常態化。

【農業機械化形勢發展良好】

2014年,陜西省實施中央補貼資金6.9億元,全面完成年度任務。帶動地方財政投入補貼資金3 087萬元,帶動農民群眾投資12.2億元,補貼各類農機具23.2萬臺,受益農戶11萬余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落實拉動農機裝備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機總動力達2 550萬千瓦,較2013年增加100萬千瓦;農機經營總收入達110億元,較2013年增加10億元;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0%,其中玉米機收水平達48.5%,較2013年分別增長1.5%和5.8%,全面完成年度任務。裝備結構向大功率、多功能、高性能方向發展,擁有拖拉機33多萬臺,較2013年增長13.8%,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1萬臺,較2013年增長11.1%。擁有聯合收割機4萬臺,較2013年增長14.3%。

【農業機械化水平全面提升】

2014年,陜西省農業機械化水平全面提升。一是十大農業全程機械化模式創建進展良好。各實施單位按照方案要求,廣泛征求各方意見,開展新機具、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目前已初步形成技術模式、裝備配套模式和生產經營模式,全面完成年度任務。二是薄弱環節農業機械化不斷加快。圍繞區域主導產業,主推玉米收獲和水稻、油菜收種機械,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在陜西省分區域建設4個農業機械化新機具試驗示范基地,積極引進適合當地的新機具、新技術,開展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加快薄弱環節農業機械化發展。三是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水平穩步提升。舉辦2014中國寶雞丘陵山區暨高新農業機械演示會,邀請國內91家農機企業參展,48臺適合丘陵山區的新機具進行現場演示;同時,加大對丘陵山區適用機具的補貼力度,助推丘陵山區機械化加快發展。

【重要農時農業機械化生產有序進行】

2014年,陜西省農機部門針對“三夏”和“三秋”收種農時緊張的情況,提早準備,精心安排,狠抓落實,保障農業機械化生產安全有序運行。一是提早備戰。提早安排,督促各地做好機具檢修、物料儲備等工作,確保農業機械化生產有序推進。二是加強協作。加強與交通、石油、氣象等部門的聯合協作,免費向機手發放《跨區作業證》和《跨區機收服務手冊》1.5萬多冊,實行農機用油“兩優一送”政策,及時發送氣象信息,形成齊心合力抓生產的良好氛圍。三是強化服務。設立跨區作業服務站,開通熱線電話,強化信息服務、技術服務、供需銜接服務和農機維修服務,提高農機作業效率。四是加強督導。成立督導組深入一線督查,解決突出問題,推進生產有序運行。全省共完成小麥、玉米和水稻機播(機插)面積1 814.67千公頃,機收面積1 560千公頃,全面完成年度任務。

【農業機械化重大項目實施成效顯著】

2014年,陜西省農業機械化項目有成效。一是保護性耕作項目。新增保護性耕作示范面積54.67千公頃以上,陜西省突破400千公頃,超額完成年度任務。二是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引進玉米莖穗兼收等技術7項,新建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56個,建設萬(千)畝示范田各29個。秸稈飼草加工達1 000萬噸,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面積達1 786.67千公頃,利用率達74%,禁燒區和重點區利用率達到96%,超額完成年度任務。三是“百庫工程”項目。及時開展竣工驗收和資金兌付,組織實施2013年項目,保障工作順利推進。2013年“百庫工程”竣工95個,新增貯藏能力約10萬噸。2014年審批立項169個,項目進展順利。四是支持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建設。投入100萬元支持咸陽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建設,扶持寶雞、西安、渭南、榆林等市積極申報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

【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發展壯大】

一是陜西省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快速發展。全省新增農機合作社130多個,總量達740多個,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建設機具庫棚4 000多平方米、維修及培訓用房500多平方米、硬化地面2 000多平方米。實施農機裝備能力提升試點項目,新購置農機總值達160萬元,拉動地方及合作社配套投資110多萬元。在15個農機合作社、10個農機大戶和10個家庭農場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試點,舉辦以“推進農機合作社土地規模經營”為主題的合作社建設培訓班,推進工作順利進行。二是農機維修體系日趨完善。新(續)建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6個,實地檢查農機維修廠(點)1 760個,核發(換發)《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330張,打造一批“農機4S店”。組織農機維修人員參加全國培訓10人次,農機維修體系日趨完善。三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不斷壯大。2014年舉辦各類培訓2 200 多期,培訓各類農機人員14.6萬人次,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平安農機”創建效果良好】

2014年,陜西省農機部門強力推進警監聯合執法,開展在冊農機專項清理,“平安農機”創建效果良好。陜西省35個縣區成立農機監理、公安交警聯合執法中隊或建立聯合執法長效機制。陜西省共清查注銷拖拉機、聯合收割機29 154臺,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登記率達77.8%,檢驗率達80.2%,駕駛員持證率達57.1%,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創建“平安農機”示范縣32個,示范鄉鎮236個,示范村1 568個,示范戶15 345戶,全國農機安全監理“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示范窗口單位8個,崗位示范標兵16個。2014年發生農機事故425起,較2013年減少84起;死亡人數12人,較2013年減少1人;受傷人數84人,較2013年減少28人;直接經濟損失130.7萬元,較2013年減少20.7萬元。未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農機事故,事故死亡人數在陜西省人民政府下達的控制指數之內。

【農機質量管理和試驗鑒定不斷強化】

一是陜西省農機質量管理不斷加強?!叭摹薄叭铩逼陂g分赴各地進行督導檢查,并對重點機具進行質量跟蹤調查,現場檢查作業機具300余臺(套)。對產品質量存在問題的企業要求限期整改,農機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水平不斷提高。2014年,接到投訴案件84起,其中陜西省農機鑒定站受理27起,妥善處理群體性投訴、上訪案件4起,為農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00余萬元。二是試驗鑒定能力逐步提升。陜西省農機鑒定站產品鑒定檢驗授權范圍由19個增加為26個,停止多年的農機產品鑒定檢驗職能得到恢復,鑒定能力進一步提升。2014年,陜西省共受理推廣鑒定產品申請65個,定型鑒定產品2個,推廣鑒定報告40份,檢驗報告40份,核發推廣鑒定證書40個。

【農機行業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一是陜西省農機部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到位。精心部署安排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年初與各地市農機管理部門、省局各處(室、站)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明確目標,夯實責任。積極開展一系列廉政警示教育,增強干部職工防腐意識。二是機關正規化建設不斷加強。加強支部建設,局機關支部、老干處支部被廳機關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堅持民主集中制,提高領導班子科學決策水平。加強法律法規學習,完善規章制度,加強考核督辦,改進工作作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機關管理邁上新臺階。三是陜西省農機信息化網絡體系日趨完善。全力打造省、市、縣三級農業機械化信息網絡,目前省級農業機械化信息網絡平臺1個,地市農業機械化信息網絡平臺6個,2014年共在各級新聞媒體發布農業機械化新聞2 600余條,較2013年增長300條。四是行業文化建設得到加強。積極創建省級“文明單位”,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體娛樂活動,增強系統的凝聚力、向心力、親和力。完成調研報告10余篇,為科學指導決策工作提供依據。五是提升離退休人員的服務水平。不斷強化服務保障意識,認真落實老干部待遇,營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圍。

【存在問題】

2014年,陜西省農機系統很多工作實現歷史性突破,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農機作業燃油補貼、省級農機購置補貼專項資金以及機耕道建設投入等政策措施還未落到實處;農機工業基礎薄弱,農機制造、新產品研發、新技術推廣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一些增產增效、節能環保的適用技術普及速度不夠快,一些適宜陜西省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生產的關鍵環節和丘陵山區機具研發、生產、推廣不足;農機農藝融合度不高,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緩慢,機耕道等農機應用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仍比較滯后。

甘肅省

【概況】

2014年,甘肅省各級農機部門切實貫徹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緊緊圍繞全省農業工作的總體部署,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在農機購置補貼惠民政策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下,農業機械化重點工作進展順利,發展態勢良好。

【2014年農業機械化工作成效】

2014年,甘肅省農業機械化保持持續發展的好形勢。農機總動力達到2 520萬千瓦,比2013年增長4.2%;拖拉機擁有量達到73萬臺,增長3.4%;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4%,增長2個百分點;農機經營服務總收入、純收入分別達到100億元、37億元,分別增長4.4%、3.2%。

【農業機械化加快發展取得新成效】

2014年,甘肅省使用中央和省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35億元,連續8年甘肅省農機總動力年增長超過100萬千瓦,連續5年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年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農業機械化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撐。

【農業機械化發展政策進一步完善】

2014年,甘肅省人民政府第47次常務會審議通過《現代大型農機發展規劃》和《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方案》,決定從2015年開始增加1 000萬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這是繼2011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出臺《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后,又一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舉措,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政策進一步完善,發展的環境進一步好轉。

【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開始啟動】

2014年,甘肅省適應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形勢,省農牧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意見》,并召開甘肅省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會,對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小麥、玉米、馬鈴薯、油菜、中藥材、棉花、果菜等七大類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思路、目標、布局、主攻方向和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農機安全和質量監管有新舉措】

2014年,甘肅省以央視焦點訪談報道永登縣微耕機致傷農民事件為契機,全面加強農機安全和質量監管工作。省質監局、省工商局、省農牧廳聯合下發《關于開展農機具產品專項整治的通知》,對農機生產環節、流通環節和在用農業機械進行全面檢查整治。各級農機管理部門制訂工作方案,落實工作措施,深入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教育培訓、隱患排查等工作,有效防止各類農機事故的發生。全省范圍內開展微耕機、玉米聯合收割機質量調查,針對微耕機、玉米聯合收割機產品質量問題還啟動部、省微耕機產品質量專項調查工作。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高效規范實施】

2014年,甘肅省全面推行“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兌付方式,科學、規范、高效、廉潔實施補貼政策,共落實專項資金5.35億元,補貼購置農機具19.56萬臺,受益農戶13.36萬戶。一是3月13日,召開甘肅省農機購置補貼暨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專題部署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二是省、市、縣層層制訂實施方案并簽訂工作責任書,將政策落實、信息公開、廉政風險防控等納入績效考核范圍。三是通過各級媒體廣泛宣傳,公開補貼范圍、流程、對象、標準、咨詢電話等信息。四是對甘肅省基層農機管理和補貼產品生產經銷企業有關人員進行政策和操作培訓。五是改革創新,不再規定補貼產品經銷商資質條件,開展“先購后補”試點,鼓勵有條件市(縣)確定敞開補貼目錄,對重點產業急需機具敞開或優先補貼并進行省級累加補貼,岷縣等13個地震災區縣的補貼比例提高到50%。六是強化督查,甘肅省農牧廳先后開展惠農政策落實和農機補貼大檢查行動,甘肅省農業機械管理局加強補貼產品價格監管,對4類6檔產品調低補貼額度。七是重拳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取消1家企業的補貼經銷商資格、暫停1家企業的補貼產品資格,對7家相關生產企業提出整改要求。

【農田機械化作業扎實開展】

2014年,甘肅省農機部門充分發揮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對重點農時季節、重點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的組織領導,狠抓機具投放檢修、宣傳培訓、跨區作業組織、信息引導和安全保障,切實提高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一是春耕期間投入143.51萬臺(件)的農機具,完成機耕1 188.57千公頃、機播757.95千公頃、機械鎮壓671.53千公頃、機械深施化肥596.61千公頃、機械覆膜573.14千公頃、機械深松201.29千公頃。二是“三夏”期間著力抓好跨區機收組織工作,完成甘肅省小麥機收457.13千公頃,機收比例達到56.66%。其中,河西走廊、隴東川塬及沿黃灌區等小麥主產區機收比例超過80%。組織3 079臺聯合收割機完成省外小麥跨區機收133.33千公頃,直接經濟收入超過7 000萬元。三是秋冬季投入75.5萬臺農機具,完成機耕1 250.37千公頃、機械深松302.47千公頃、機播冬小麥325.59千公頃、機收玉米201.45千公頃、機收馬鈴薯123.49千公頃。四是在武威市召開全省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會,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進行安排部署,推動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及油菜、中藥材、棉花、果菜等特色產業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提升。

【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培訓有效開展、裝備研發取得新進展】

2014年,甘肅省共示范推廣各類先進適用農機具7萬多臺,完成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推廣面積900千公頃。一是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建立一批技術集成創新示范點。其中,甘肅省建立馬鈴薯主產區農機農藝技術融合示范點5個、不同區域玉米全膜雙壟溝播等行距試驗點1個、保護性耕作長效監測點1個。二是組織研發馬鈴薯起壟覆膜播種一體機、玉米旋耕起壟全覆膜雙壟溝播機等生產急需機械,召開農田廢舊地膜機械化撿拾回收、旱作地區深松耕地機械作業、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等專題現場會,編印專題材料,加大重點技術和機具推廣力度。三是繼續開展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大行動,舉辦各類現場培訓會660多場次、培訓班450多期,發放資料63萬份,落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補助資金197萬元,培訓各類農機人員21.8萬人次。積極開展農機職業技能鑒定,舉辦職業技能鑒定18期,頒發證書1 102人。四是甘肅省農業機械管理局與省財政廳聯合下達農業機械化科技示范推廣及體系建設項目資金335萬元,實施項目27個。五是落實保護性耕作項目27個,落實資金4 786萬元,實施面積233.33千公頃,購置投放項目專用農機具及儀器設備4 236臺,配備項目專用車19輛,新建機庫棚1.25萬平方米、機具停放場3.08萬平方米、機耕道387.6千米。

【農機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好轉】

2014年,甘肅省共發生農機事故15起,死亡1人,受傷14人,農機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一是全面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省市縣鄉各級農機監理部門、市縣鄉級政府分別層層簽訂農機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二是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系列活動,印發宣傳材料93.28萬份,制作固定宣傳欄、圖板2 418個,電視、報刊、廣播宣傳1 475次。三是開展農機安全生產“三項行動”“平安農機”創建、“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示范窗口創建等活動,檢查農機30.52萬臺(次),查處違章1.4萬臺(次),下發整改通知5 037份,查處安全隱患8 937條,整改率99.5%。四是落實甘肅省人民政府取消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下放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核發權限到縣(市、區)。檢驗農機29.69萬臺(次),檢驗率90.22%;新登記入戶農機3.66萬臺,新增駕駛人2.84萬人。五是甘肅省省市縣農機部門積極應對2013年永登縣兩起微耕機傷人事件,督促協調生產銷售企業賠償受傷農民36.8萬元,處理相關企業及責任人,進一步加強對微耕機等危及人身安全農業機械的監管。六是在張掖市高臺縣舉行全省農機事故應急處置聯合演練活動,提高農機管理、監理部門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農機質量監督檢驗工作進一步加強】

一是甘肅省農機部門報請省農牧廳出臺《關于加強農機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制定《甘肅省農業機械產品定型鑒定辦法(試行)》,進一步加強農機鑒定和質量監管工作。二是受理205個農機產品的推廣鑒定申請,頒發農機推廣鑒定證書157個。三是開展農機產品質量監督,對玉米收獲機和微耕機進行質量調查,對省內生產企業的微耕機產品進行證后督查,對補貼機具進行質量督導。四是受理農機產品質量投訴8起,結案率87.5%,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50.5萬元。五是調整2014年度甘肅省支持的農業機械化推廣目錄,開展2015—2017年國家目錄的推薦上報和省級目錄的申報工作。

【農機社會化服務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一是甘肅省農機部門把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年初在全省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上對這項工作全面安排部署,在全省范圍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特別是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報送有關部門。二是甘肅省人民政府出臺《甘肅省現代大型農機發展規劃》和《甘肅省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方案》,甘肅省農業機械管理局與省財政廳聯合印發《甘肅省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實施細則》,為現代大型農機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三是各級農機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全省各類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和農機戶達到112.15萬個,農機專業合作社達到460個,均比2013年增長10%以上。

【機關效能建設取得新成效】

一是為進一步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切實加強機關制度建設和提高機關工作效能,甘肅省農機部門修訂印發8項機關管理和黨建工作制度,健全完善制度管人管事的長效機制。二是2014年初對涉及全面工作的25項重點工作做部署安排,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形成農機合作社建設、深松整地、報廢更新、免費管理、燃油補貼、尾菜撿拾地膜、機具研發等一批專題報告并積極銜接落實成效明顯。三是每月定期召開以甘肅省局各辦和局屬三站領導及業務骨干為主講人的省級農機系統專題業務工作報告會,省直農機系統干部職工服務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能力和行政的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存在問題】

2014年,甘肅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態勢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甘肅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缺口大,資金缺口達3億元;二是農業機械化隊伍建設與農業機械化發展需要不相適應,特別是農機公益性體系建設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人員結構不合理,知識更新緩慢,實用人才缺乏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三是農機實用人才培訓、機具研發經費不足。

青海省

【概況】

2014年,在青海省農業廳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農業部有關司局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農牧機械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農村牧區工作會議和全省農牧業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制定2014年的工作目標,并積極組織實施,各項工作取得較好的效果。

【農業機械化工作成效】

2014年,青海省完成機耕面積334.67千公頃,機播面積376.67千公頃,機收面積203.33千公頃。機械化全膜覆蓋雙壟栽培應用面積超過20千公頃,完成機械化深松5.48千公頃,保護性耕作面積24.55千公頃。馬鈴薯機械種植12千公頃,蠶豆機械點播12千公頃。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1.07億元(其中:中央資金1億元,省級資金700萬元)。2014年12月底完成購置補貼資金8 500萬元。青海省非道路農機事故死亡2人,控制在下達指標44人以內。創建“平安農機”示范縣1個,示范鄉(鎮)28個,示范村90個。

【認真實施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

2014年,中央下達青海省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1億元,省財政配套資金700萬元。補貼農業機械共11大類38個小類139個品目機具。2014年在青海省實行“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兌付方式。

【采取措施規范農機購置補貼工作】

一是嚴格審定青海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1月份,組織有關專家對青海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進行審定,剔除不符合申報要求的產品200多種,確定《青海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2014—2016年度)》;二是制定《青海省2014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使用方案》;三是根據農業部的有關要求,青海省農牧機械管理局對縣(市)農機管理部門、財政部門、各農機生產銷售企業的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管理系統操作人員進行培訓,在培訓中講解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系統中的工作流程和具體操作步驟,宣傳補貼惠農政策,強調工作人員要嚴格遵守“三個嚴禁”“八個不得”“四個嚴禁收費”等工作紀律;四是強化廉政風險防范機制。印發《農機購置補貼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嚴明紀律,杜絕違規,陽光操作,提高效率,規范運行;五是青海省農牧機械管理局與各市、州農牧局簽訂《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目標責任書》;六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省農牧廳、省財政廳組成工作組,對19個縣的購機補貼工作進行督導檢查。2014年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也派工作組對樂都縣、共和縣的購機補貼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推動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

2014年,農業部、青海省兩級推動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2013年都蘭縣被農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確定為保護性耕作項目縣,項目投資為300萬元,按照項目要求,當年進行留茬。2014年實施免耕播種,并完成保護性耕作示范面積2千公頃;農業部保護性耕作項目2014年在大通縣和湟中縣2個縣實施。投入中央資金40萬元,任務13.33千公頃。實際完成保護性耕作面積15.18千公頃,經布點測產,實現節支增收2 468.28萬元。省級保護性耕作項目共投入資金100萬元,任務面積4.43千公頃。分別安排在海西州、互助縣、湟中縣、都蘭縣、烏蘭縣、循化縣、海晏縣、同仁縣8個地區實施,現已完成保護性耕作面積7.37千公頃。青海省共完成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24.55千公頃。

【機械化深松整地技術穩步推進】

2014年,青海省財政安排資金175萬元,實施規模為5.39千公頃。實施地區為西寧市、湟源縣、互助縣、民和縣、化隆縣、共和縣、同德縣、貴德縣、貴南縣、海西州等11個地區和單位。完成機械化深松5.48千公頃。據測算,開展深松整地的地塊,表土耕層每加深1厘米,就可以多存儲3毫米降雨,深松達到30厘米,每公頃地塊可增加蓄水30%左右,相當于建立一個“土壤水庫”。

【小型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全面完成】

2014年,青海省財政下達省農機推廣站資金25萬元,重點研究馬鈴薯平作、壟作和起壟鋪膜三種模式下的全程機械化技術。研制開發和引進更為適用可靠的種植、中耕扶壟、滅秧、收獲及殘膜撿拾回收機械。

【枸杞生產機械化技術得到推廣應用】

近年來,青海省相繼研制出實用性較強的枸杞收獲機械、追肥機械、除草機械和植保機械等,這些機械都已在2014年投放青海枸杞產區。經測算,一公頃枸杞的人工成本為34 500元,使用這些機械后,每公頃可降低人工成本15 000元以上。青海省研制的枸杞收獲機械,11月6日在中央電視臺10頻道“我愛發明”欄目播出后,受到寧夏、甘肅、新疆等地農民群眾的青睞,該機具可收獲枸杞、花椒等作物,1臺機具可代替3個人工作業。

【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推廣快速發展】

2014年,青海省根據畜牧業發展的要求,草產業建設速度明顯加快。在民和縣以玉米秸稈機械化加工利用為主的飼草料產業蓬勃發展。在半農半牧區以青燕麥為主的牧草播種、收獲和加工機械化技術得到廣泛認同和廣泛使用,大中型牧草免耕播種、割草壓扁、捆草、牧草加工等先進適用的機械,在國家購機補貼政策的支持下購買量大幅增加,2014年僅新購牧草收獲機械和飼料(草)加工機械2 007臺,有力的促進草產業的發展。

【強化農機安全生產監管】

一是青海省農機部門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2014年爭取90萬元專項資金,新創建“平安農機”示范縣1個、示范鄉鎮28個、示范村90個。二是抓好重點農時季節及節假日期間農機安全生產監管。開展農機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特別是對農機事故易發地段和管理薄弱環節采取有針對性地防范措施。青海省各地在重要農時季節和節假日期間,均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和領導帶班制度,設立事故救急電話,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預防和處置準備工作。三是加強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制定面向社會、面向農村、面向廣大農牧民群眾宣傳教育計劃,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發放宣傳畫、宣傳教材等方式,加大農機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認真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月”活動。

【存在問題】

2014年,青海省的農機工作還有一些不足:一是農機購置補貼比例較低,增加貧困地區農牧民的購機成本,影響農牧民的購機積極性;二是省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量偏低,使得累加補貼的聯合收割機、飼草加工機械等產品滿足不農牧民的實際需求;三是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發展滯后,農機服務社會化程度低;四是農機維修管理工作滯后。

寧夏回族自治區

【概況】

2014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在農業部的大力支持下,全自治區各級農機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關于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做出積極貢獻。

【重規范、嚴監管,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機部門科學制訂實施方案。加大對馬鈴薯、玉米等重點農作物和植保、移栽、牧草收獲等機械設備補貼力度,發揮購機補貼政策引導、激勵作用,優化農機裝備結構。二是積極推進操作方式創新。在全自治區全面推行“全價購機、縣級結算、直補到卡”運行模式,資金結算由省級變為縣級,補貼方式由“廠商結算”變為“直補到卡”,使補貼責任更加明確,補貼資金更加安全,補貼工作更加高效。三是強化責任落實。3月份,組織召開全自治區農機購置補貼管理暨勤政警示教育工作會,與各市、縣(區)農機部門簽訂農機購置補貼責任書,與供貨企業簽訂“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生產經銷企業承諾書”,細化任務,明確責任,做到目標到崗、責任到人。四是強化制度規范。嚴格落實購機補貼廉政風險防范、績效延伸考核等工作制度,就購機補貼初審、協議、驗貨、監管、驗收、考核等關鍵環節細化措施,完善辦法,堵塞工作疏漏,使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確保補貼政策高效、規范、廉潔實施。

【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落實情況】

201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實施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63億元。其中,中央資金2.5億元,自治區資金1 300萬元。全自治區共補貼各類農業機械5.79萬臺(套),全年完成購機補貼資金2.02億元,占下達資金的76.8%,購機總額達7.8億元,帶動農民直接投資5.78億元。受益農戶2.4萬戶。全年農機總動力達到800萬千瓦,比2013年增加21.8萬千瓦,有力提升全自治區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和農機作業能力。

【建設示范園區】

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搭建開放的示范園區平臺,推進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集成配套。201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新建、續建6個農業機械化示范縣、40個農業機械化示范園區。二是研究制定示范園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園區建設內容、技術規范、驗收標準、考評辦法,使園區規劃建設與考核驗收標準相一致,高起點、高標準推進示范園區建設。三是加強技術指導和督導檢查。安排專業技術人員蹲點指導示范園區建設,注重數據采集和平時考核,年中召開觀摩交流會,年底逐縣(區)進行園區建設考核、驗收。

【建立農機農藝協作機制】

201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整合糧食創高產、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適水產業池塘標準化養殖基地、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等各類財政項目,形成合力推動園區建設,促進農機農藝融合配套技術推廣應用,園區內機械化生產水平達到100%。

【大力開展試驗示范工作】

201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在平羅縣、利通區、靈武市、原州區開展麥后玉米、蔬菜育苗機械化移栽試驗示范;在平羅縣、永寧縣、沙坡頭區開展水稻精量穴直播試驗示范;在平羅縣、青銅峽市開展水稻、玉米烘干儲藏試驗;在中南部縣區開展殘膜機械化回收試驗示范;在中衛市開展枸杞機械化植保試驗示范等。適時召開現場觀摩會,推進農業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試驗、示范、推廣工作。

【提高農機作業水平】

201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主要糧食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7%,提高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灌區小麥、水稻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中南部地區馬鈴薯種植與收獲機械化達到43%,提高3個百分點;全自治區玉米收獲機械化水平達到55%,提高11個百分點。

【積極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

201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按照“建設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經營企業化、作業規?;钡慕ㄔO目標,積極培育、扶持以農機作業公司、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機合作社為主體的新型農機服務組織,2014年新建13個農機作業公司,全自治區農機作業公司總量達到64個,農機合作社達到275個。

【抓發展重扶持】

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建立完善聯系幫扶制度,幫助作業公司在工商登記、稅收減免、信貸支持、建設用地、培訓服務等方面爭取優惠和便利,優先安排農機服務組織承擔實施農機推廣項目,通過扶持引導,促使資金、技術、信息和服務向農機服務組織傾斜,推動農機作業服務公司做大做強。二是探索創新金融擔保機制,與寧夏黃河農村商業銀行達成農機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在“權屬清晰、風險可控”條件下,支持以“大中型農機具抵押”形式為農機服務組織提供融資貸款,農機作業公司融資擔保有新突破。三是研究修訂《農機作業服務公司建設規范》,積極引導農機作業公司參與土地流轉,積極推行“一條龍”作業和合同訂單作業服務,支持引導農機作業公司從機耕、機收作業服務向育秧、播種、機耕、植保、機收、烘干、初加工等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拓展,全自治區農機合作組織年作業服務面積達到333.33千公頃以上,農機合作組織社會化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四是加強作業公司的日常管理,繼續開展作業公司年度考核和“評星定級”,確保作業公司規范運行,持續發揮作用。

【保進度、重質量,精心組織關鍵農時機械化生產】

201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充分發揮農機的主力軍作用,精心安排部署,科學組織調度,全力投入春耕、“三夏”“三秋”機械化生產。一是針對灌區春小麥適播期短,機播任務較重的現狀,及時督促各市、縣(區)農機部門在做好春播機具檢修工作的同時,組織機具搶時播種。寧夏回族自治區先后出動農機人員6 500人次,投入農機具4.5萬臺(套),組織召開春播現場會10余場次,確保春播工作適時順利完成。二是針對水稻育插秧、玉米機收、馬鈴薯機種機收機械化作業水平不高的現狀,適時召開械化種植現場觀摩會,通過現場展示、示范帶動、媒體宣傳等有效措施,全自治區主要農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水平明顯提升。三是積極組織農機跨區作業。組織近千臺聯合收割機參加區內外小麥、水稻、玉米機收大會戰,平均單機年創收可達3萬元以上?!叭摹薄叭铩逼陂g,全自治區共有3 000多臺聯合收割機參加跨區作業,提高機械使用效率,提升主要作物機械化收獲水平,為農民增收做出積極貢獻。

【盡職責、重成效,全面加強農機安全監督管理】

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機部門研究制定農機質量投訴監督管理辦法,組織開展補貼機具市場監督、質量調查和質量保障督導工作,重點對微耕機、卷簾機、玉米收獲機、馬鈴薯種植機等事故率高、群眾投訴較多的農機產品開展質量督查工作。二是深化農機免費管理,嚴把農機的登記關、檢驗關和農機手的培考關、審核關,享受購機補貼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及駕駛人100%納入牌證管理。三是組織開展農機裝備和農機操作人員普查工作,進一步核查清楚全自治區各類農業機械裝備數量、結構、使用狀態及分布情況,摸清農機駕駛操作人員持證、審驗、技術水平及從業情況,建立完善裝備管理臺賬,夯實農機安全監管基礎。四是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和農機安全專項整治活動,以農機作業公司、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和鄉(鎮)農機專干為主要成員單位,建立農機安全聯組,落實安全聯組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形成“政府負責、農機主抓、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的農機安全監管體系,確保農機安全生產。201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沒有發生重特大農機安全事故,農機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建體系、重督查,扎實開展農用殘膜治理專項整治】

201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研究制定《農用殘膜污染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配合召開全自治區農用殘膜專項整治活動啟動儀式暨座談會,配合政府督查室、財政廳對各地殘膜回收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協調財政廳、環保廳對殘膜回收工作進行考核驗收。協調落實殘膜專項資金1 390萬元,落實考核獎勵資金480萬元。各市、縣(區)按照“政府引導支持、企業市場運作、群眾自覺參與”的工作思路,以強化政府推動、壯大加工龍頭、完善回收網絡、促動農戶參與為重點,創新運行機制,扎實推進農用殘膜專項整治工作,初步建立形成農戶積極撿拾、網點應收盡收、企業提升加工的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體系。寧夏回族自治區共扶持建立殘膜加工企業24個,殘膜回收網點194個,組建機械回收服務隊55個,購置使用殘膜回收機械1 260余臺?;厥諝埬?00.67千公頃,回收殘膜12 960噸?;鞠迩f、道路、溝渠、林帶、田間地頭裸露、飄掛殘膜和隨意焚燒、隨地填埋二次污染現象。計劃完成秋季覆膜68千公頃,2014年,實際完成秋覆膜39.8千公頃,完成任務的58.3%。

【存在問題】

201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機械化工作按照年度計劃有序地推進,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一是農機裝備總量不夠。2014年全自治區農機總動力達到800萬千瓦,每0.67千公頃耕地平均擁有農機動力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 000千瓦。二是農機裝備存量結構不優。全自治區農機裝備結構雖然有較大調整,但總體上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機械化還處在較低的發展層次,不能適應農業機械化全面發展提升的需要。三是農機作業領域不寬。種植業機械化水平較高,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業機械化水平較低,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較高,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作業水平較低。四是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不高。寧夏回族自治區大部分農機作業公司、農機合作社農機總值不足300萬元,普遍還存在著建設規模小、機械種類不全、配套程度不高、技術力量薄弱、管理制度不規范、服務形式單一等問題,不能滿足規?;a的需要。五是山川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南部山區農機裝備不夠和小型、輕便、適用機械少等突出問題還沒得到有效解決,優先加快發展南部山區機械化仍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自治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戰略任務。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概況】

2014年,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在自治區農業廳的精心指導下,全自治區農機系統大力弘揚新疆精神,踐行新疆效率、提升新疆能力、樹立新疆形象,堅持“民生優先、群眾第一、基層重要”,深化改革創新,聚力長治久安,著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為自治區農牧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裝備和技術支撐。

【農業機械化各項工作情況】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機總動力1 827.29萬千瓦、同比增長7.56%;在冊各類拖拉機、聯合收割機66.69萬臺,同比增加3.61%;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9.02萬臺,增長11.94%;拖拉機配套農具127.75萬臺(套),同比增長7.04%。全自治區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3.5%,農林牧漁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3.9%,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務水平又上新臺階。

【改革創新農業機械化管理機制取得新進展】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機部門制定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及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地州市年度農機化主要業務工作評價標準》。積極推進簡政放權,停止核發“農業機械推廣許可證”“農業機械經營服務技術合格證”兩項行政許可事項,做好調整后的銜接工作,確保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停止,下放到位、監督到位、接管到位、服務到位。完善“好人讓基層干部當、好事讓基層組織辦”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機制,實施“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農民)”的辦法,把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到實處。改革創新自治區支持推廣農機產品目錄管理機制,實行“自愿申報、日常受理、集中審定、定期公布、寬進嚴管”的動態管理方式。強化對納入目錄農機產品市場行為和質量的跟蹤管理,對違規產品嚴肅查處,直至取消目錄資格。改革扶持農業機械化發展專項管理運行機制,推行“資金切塊下達、地州確定項目、縣鄉實施項目”的新辦法,規定地州市確定項目后,其實施管理、檢查驗收也由地州市農機和財政部門負責,自治區層面履行指導服務和備案、監督職能。辦理自治區人大議案6件,辦理自治區政協提案8件。

【全程機械化取得新成效】

2014年,春耕備耕、“三夏”“三秋”期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機部門發揮農機作業主力軍作用,搶農時、爭進度、保質量,及時做好服務保障工作,保證機具以良好的技術狀態投入生產。制定自治區2014年農業機械化生產實施方案、工作考核辦法,全面落實2015年全自治區866.67千公頃冬小麥播種任務,積極開展小麥“井字型”播種高產試驗示范,為小麥豐產豐收奠定基礎。

【小麥玉米全程機械化水平提高】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圍繞“一千萬畝小麥、一千萬畝玉米”發展,制定高產創建工作方案,加快老舊糧食生產機械更新換代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精少量播種2 268.39千公頃、新增289.73千公頃,增幅14.64%。小麥全程機械化水平達90%以上。玉米機械化收獲作業面積487.03千公頃、新增42.03千公頃,增幅9.45%,玉米機械化收獲水平達58%。

【棉花全程機械化水平提高】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圍繞“一千萬畝棉花”高產創建,制定加快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實施方案和技術規范。將歷年補貼結余資金2 280萬元用于采棉機專項補貼,共補貼采棉機57臺,以耕種收為主的棉花全程機械化水平達71%。全自治區棉花機采作業面積172.07千公頃,新增88.85千公頃,增幅達106%;采棉機保有量450臺(不含兵團),增幅達58.45%。

【其他領域機械化水平均有所提高】

一是圍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一千萬只肉羊出欄”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畜牧業機械化水平達31%,水產養殖業機械化水平達34%。二是加快推廣果樹施肥、病蟲害防治、果產品貯運等機械,林果業機械化水平達44%。三是穩步擴大設施農業機械覆蓋面,重點推廣設施農業生產機械化技術、設施養殖機械化技術、高效節水灌溉機械化技術、溫室加熱技術,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達32%。四是大力推廣番茄、辣椒、打瓜、馬鈴薯、甜菜等區域特色作物移栽機械化技術和機械化收獲技術,不斷提升特色產業機械化水平。五是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全自治區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水平達30%。全面配合落實自治區建設南疆三地州杏熱風烘干房制干項目,拿出3 150萬元(每座烘干房2.1萬元)中央農機補貼用于杏熱風烘干房專項補貼,共補貼杏熱風烘干房1 500座。

【落實“好人讓基層干部當、好事讓基層組織辦”的農機購置補貼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工作機制取得新成效】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繼續實行“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農民)”的辦法,各地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三到位”“把好五道關”的要求,做到責任到位、宣傳培訓到位、監管到位,認真把好宣傳申報關、補貼對象確定確認關、自主購機關、機具核實關、資金兌付關。結合實際,分重點、分階段選擇部分農業生產急需的機械化生產薄弱環節機具品目在區域內敞開補貼,滿足所有農民申購需求。實行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責任制,將農機購置補貼延伸績效考核標準列入地州市農業機械化主要業務工作評價體系。實行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生產企業自主設定經銷商資質,631家生產企業自主推薦經銷商網絡及售后服務和投訴處理網絡,均在新疆農機網向社會公布。全自治區開展6次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督查活動,發現問題、及時指出,查找原因、限時整改。2014年,中央安排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共計12.1億元,較2013年增加13%,帶動地方各級政府投入3 600萬元,購置機具13萬臺(套),受益戶達9萬戶。

【強化農機推廣,農業機械化科技進步邁上新臺階】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審查列入自治區支持推廣目錄的1 164個產品,對符合要求的25家企業234個產品推薦申報國家支持推廣目錄。通過實施“農機促農增收行動”,農機促進全自治區農民人均增收48.5元以上。發布自治區六大產業14項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農業機械化主推技術,使“現代農業靠科技、科技運用靠農機”成為共識。創新“2014新疆農業機械博覽會”辦會方式,一大批棉花收獲、精量播種、玉米去雄、番茄收獲、甜菜收獲等增產增效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機械得到推廣和應用。組織召開自治區農機作業質量經驗交流現場會、機采棉現場會,從技術手段和裝備配置方面雙管齊下,提高農機標準化作業和棉花機械化收獲水平。組織農機手參加由農民日報社主辦的2014中國農機手大賽總決賽,安剛勇奪首屆中國農機手大賽桂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牧業機械管理局獲最佳組織獎。

【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

2014年,推薦上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機地方標準項目39項,批準立項12項。組織制定《溫室用燃煤熱風爐》等24項自治區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大綱。進一步完善農機、農藝融合發展的協調推進機制,分級建立不同層次的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示范區、示范點。開展4種“機采棉花種植模式對比試驗”,探索新疆棉區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和作業規程。加大節水灌溉設備的投入,加快節水灌溉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農田機械節水灌溉1 394.17千公頃、新增213.57千公頃,增幅18.09%,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召開殘膜回收技術推廣應用推進會,制定殘膜回收機作業質量標準,對生產中應用的殘膜回收機具選型后,列入支持推廣的農機產品目錄,大力推廣應用殘膜機械化回收技術,保護生態環境。據不完全統計,機械深耕作業2161.19千公頃、新增171.9千公頃、增幅達8.64%;機械深施化肥作業1 583.96千公頃、新增254.51千公頃,增幅19.14%;機械化秸稈還田作業1 062.41千公頃、新增202.4千公頃,增幅達23.53%;機械植保作業2 155.19千公頃、新增82.49千公頃,增幅達3.98%。各地立足優勢產區,加大農業機械化成熟技術的集成和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

【農業機械化人才隊伍建設進入新階段】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鞏固區、地、縣、鄉的四級培訓網絡的基礎上,農業機械化人才培養培訓向網絡化、平臺化、常態化方向發展。制定2014年農業機械化培訓工作方案,分級打造農機高級、中級、初級及農機實用人才培養培訓基礎和平臺。自治區層面重點打造新疆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機械交通學院)、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新疆農業機械化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兩個自治區農業機械化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地州市重點集中整合松、散、亂的培訓,整合當地農業職業技術大專、中專、職業高中、培訓中心等資源,聯合就地就近辦學,為基層一線輸送專業化人才。2014年各級農機部門共開展各級各類培訓60.75萬人次(其中:農機管理人員1.43萬人次,專業技術人員3.88萬人次,農機操作人員55.43萬人次)。組織開展遠程教育集中輪訓基層農機干部186期,培訓6 626人。培訓35名農機推廣高級人才,培訓農機實用人才25期,培訓3 400人。繼續實施好《自治區農業實用科技知識進村入戶工程》,組織編印《怎樣犁好地》等十一本科普手冊,翻譯錄制《林果業生產機械化技術》等DVD光碟(維、漢雙語種)。出版《小麥生產機械化技術》等八本農機科普“最后一公里”系列叢書。

【農機合作組織取得新發展】

2014年,結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機部門制定出臺自治區關于加快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意見、規范化社基本要求、建設方案和考核辦法。推薦申報6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為國家級示范社。2014年,在博樂市舉辦自治區農機專業合作社經驗交流現場會,發揮示范引領輻射作用。目前,全自治區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機專業合作社446個,合作社社員1.14萬個,服務農戶49.6萬戶;擁有機具2.54萬臺(套),資產總值達27.77億元;實現作業面積3 165.11千公頃,合作社年度總收入7.85億元,社均實現收入176.21萬元。

【扎實推進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農機行業管理的新途徑】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制定自治區財政扶持農業機械化發展專項管理暫行辦法,規范項目申報、實施、管理、驗收、績效評價、監督檢查等工作,做到權責一致,進一步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益。2014年,自治區5 000萬元農業機械化財政專項的85.4%均投入到基層農機部門,其中: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服務能力建設涵蓋40個鄉(鎮)農機管理站;農機安全監理能力建設涵蓋20個縣(市)農機監理站的標準化建設;基層農業機械化培訓能力建設涵蓋10所縣(市)農業機械化學校建設;農業機械化質量及購置補貼監管工作能力提升涵蓋16個縣(市)農業機械化質量及購置補貼監管工作能力建設;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研發涵蓋13家科研院所和農機制造企業;現代農業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與示范區建設涵蓋50個縣市的農業機械化示范推廣示范區建設;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涵蓋30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切實提高農機管理、推廣、監理、培訓、信息服務等環節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完善服務設施,改善服務手段,增強服務功能。

【開啟依法行政、依法治機新征程】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標本兼治”,以建設“平安農機”為主線,嚴格落實農機安全監管主體責任制,層層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書,確保措施落實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嚴厲打擊各類農機安全違法行為,有效防范農機安全事故,提高農機安全監管水平,構建農機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擴大監管范圍,制定自治區危及人身財產安全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免費實地檢驗農業機械11.2萬臺。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結合創建“平安農機”活動,積極開展農機安全知識“三進”(進鄉村、進學校、進農戶)活動。

【農機安全生產穩中向好】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已命名國家級“平安農機”示范縣(市)27個,自治區級“平安農機”示范縣(市)68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掛牌率達到93.9%、檢驗率89.6%、持證率94.5%。截至11月底,全自治區發生農機事故64起,死亡21人,受傷46人,直接經濟損失11.526萬元。同比分別下降25%、19%、27%。全自治區未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農機事故。2014年,調解處理群眾投訴農機案件227起,結案224起,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378.29萬元。查處騙取套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違規參與購置補貼經營活動等違法違規案件5起,均依法嚴肅處理。與質監、工商等部門聯合執法打假89次,出動聯合執法人員350人,查辦農機違法違規案件49起,挽回農業生產損失398.97萬元,責令66處非法拼裝農業機械及農用掛車的維修點立即停止加工生產、限期整改。修改、審定24個省級鑒定大綱,發布新疆第四批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大綱;為確保農機產品質量,完成自治區級推廣鑒定176項,完成部級推廣鑒定23項,與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及進出口檢驗檢疫等部門合作進行農機產品檢驗57項。

【深入推進“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機部門深入推進“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先后選派15名同志到策勒縣駐村開展工作。深入推進定點扶貧工作,2014年,自籌及協調引進扶貧資金投入達93.15萬元,同比增幅達13.3%。在全國第一個扶貧日期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牧業機械管理局干部職工捐款用于喀然丹村建設。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反恐維穩思想防線】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先后召開黨建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會議、第32個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動員會議、深入揭批“7·28”“7·30”暴力恐怖犯罪活動報告會、“與法同行萬人宣講”報告會等,編印《農機學習園地》23期。堅持“一反兩講”,開展“十項活動”,“民族團結從我做起”蔚然成風,使干部職工真正成為正能量的捍衛者、執行者。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建立構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組織召開機關黨建暨黨風廉政建設會議,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全面落實“一崗雙責”。

【加強機關干部隊伍建設】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加強機關干部隊伍建設。嚴格用人標準,嚴明用人程序,嚴肅用人紀律,不斷完善民主推薦、測評、評議等制度。2014年,選拔任用5名正處級、6名副處級和8名科級干部,進一步優化干部結構、增添活力、促進工作。選派1名處級干部到霍城縣掛職鍛煉,接收農業部選派的1名援疆干部來局掛職。

【增強服務意識,改進會風文風】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召開自治區性專業會議2次,同比減少1次、減幅達33%;共發文94件,同比降低12%;對外編發《新疆農機化簡報》11期,同比減少8.3%;赴內地省區市開會學習考察10次,同比減少16.67%;公務接待0.2萬元,同比減少90%。目前,保留制度10項,修訂完善規范權力運行、嚴明工作紀律、改進工作作風的五批34項制度。

【加強督查,提升績效管理水平】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堅持“基礎工作抓規范、重點工作抓創新、整體工作抓推進”的績效管理工作思路,全面推行責任追究制,實行動態化管理。

【做好機關綜合治理基礎性工作】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不斷完善機關應急處突預案和值班制度,做好機關綜合治理基礎性工作。新建標準化內網機房,確保網絡安全;新增辦公樓安全通道,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農機系統步入辦公自動化管理的新階段】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版《新疆農機網》暨農機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上線運行,農機系統步入辦公自動化管理的新階段。發布政務微博174條。新疆農機綜合信息服務已正式啟用,為推進農機系統電子政務奠定基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牧業機械管理局被評為2013—2014年度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信息宣傳工作先進單位,王瑛獲先進信息員二等獎。

【存在問題】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也存在發展不平衡、裝備結構不合理、發展效益不高等問題,集中表現在:農機裝備結構不協調,動力機械多、配套農具少,小型機具多、大中型機具少,低檔次機具多、高性能機具少的“三多三少”的問題;機械化作業應用不平衡,種植業機械化發展較快、總體水平較高,而畜牧養殖業、林果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發展相對滯后,種植業中的糧食作物機械化程度較高、經濟作物較低,北疆的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南疆農業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部分機具利用率有降低的趨勢,有些農業生產環節機具正趨于飽和或已經飽和,局部存在保有量過剩;農機服務水平不高,農機作業標準不完善,農機手素質參差不齊,作業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單家單戶農機使用得多,組織化、規?;潭炔桓?,農機作業的社會化服務配套不足,零配件供應、用油供給、機具維修、信息服務等不到位。

大連市

【概況】

2014年,大連市各級農機系統干部職工貫徹中央、省、市有關會議精神,圍繞市委、市人民政府都市型農業現代化建設,積極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快推廣主要糧食作物生產重點環節機械和技術應用,強化農機安全生產,農業機械化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農業機械保有量穩步增長】

2014年,大連市總動力達到378萬千瓦,比2013年增長2.7%。新增農業機械7 300臺(套),農機總值達到29億元,比2013年增長3.5%。

【農機作業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2014年,大連市完成機械耕整地253.33千公頃、機播種203.33千公頃、機械收獲48千公頃。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2.2%,較2013年有所增加。水田機耕達到95%,機插秧達到80%、機收達到75%,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玉米機耕達到95%,機播達到90%、機收12.5%。

【農機安全形勢良好】

2014年,大連市農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全市涉及農機生產事故明顯下降,全市未發生重特大農機事故,各項指標均低于控制指標。農機質量監管工作扎實開展,上半年無質量投訴和上訪事件發生。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2014年,大連市組織召開全市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全面部署2014年工作任務,同各區、市、縣農機主管部門簽訂《2014年農機化工作責任狀》和《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責任狀》。通過簽訂責任狀,細化工作指標,明確工作責任,合理分解任務,有效地調動各級農機部門農業機械化生產工作的積極性,為農業機械化生產工作有序進行,實現2014年農業機械化工作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加強宣傳培訓,注重技術推廣】

2014年,大連市組織新聞媒體宣傳報道本市農業機械化工作。一是錄制卷簾機治理專題節目——警惕大棚卷簾機“咬人”;二是錄制農機春耕生產和保護性耕作農機作業,宣傳農機新技術應用;三是以農機市場購銷兩旺為題,宣傳報道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四是錄制拖拉機耕整地作業鏡頭,在《大連新聞》開頭片花中每日播放;五是錄制蔬菜育苗播種機和移栽機作業現場,報道農機具示范推廣情況;六是報道農機保險啟動儀式,宣傳農機保險政策;七是以《農機購置補貼4.2萬戶受益》為題,報道全市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來取得的成效和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八是錄制普蘭店市億豐農機合作社玉米機收現場,宣傳報道農機“三秋”生產情況。

【農機現場會收效良好】

2014年,大連市組織召開“2014年深松整地技術應用現場會”“全市玉米免耕播種技術應用現場會”“全市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現場會”“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現場會”等多場農機具推廣和技術應用現場會。農機現場會的召開對開展農業機械和農機技術推廣應用起到積極的宣傳示范作用,2014年通過農機現場會、深入鄉村農戶、舉辦技術培訓班等形式開展農機從業人員培訓工作,累計培訓6 680人次,共檢修農機具2萬余臺,成立維修網點共84家,為全市農業機械化生產提供充分的人員和機具保障。

【制定補貼政策,嚴格督辦落實】

一是大連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2014年大連市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方案》《大連市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責任制度》《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制度》《農機購置補貼信訪投訴制度》和《農機購置補貼機具核實規范》;二是督辦落實。依據制定的《大連市農機購置補貼延伸績效考核辦法》,完成農機購置補貼績效考核工作,下發《關于2014年第一次農機購置補貼督導檢查情況的通報》,通報督導檢查結果,督促各區市縣加快補貼實施和結算進度;三是加強網絡管理。下發《關于公布2014年大連市農機購置補貼信息管理系統的通知》,召開農機購置補貼系統網絡操作培訓班,在農業信息網上為各區市縣設立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專欄。

【加強農機調度,配合青貯機收】

2014年,大連市農機部門組織農機春耕備耕與秋季生產。下發《關于做好2014年農機春耕春播工作的通知》,確保各級農機部門高標準、高質量完成2014年農業機械化春耕春播生產各項任務;向各區市縣農機主管部門轉發《遼寧省農委做好2014年秋季農機化生產工作》的通知,組織開展跨區作業,為農機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畜牧養殖企業牽線搭橋,保障大連市機車的合理流動,提供玉米機收和青黃儲機收作業信息和機具市場供求信息,加快“三秋”作業進度。小麥跨區機收作業完成1.13千公頃,創收80余萬元。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先后下發《關于做好農機春季生產的通知》和《關于做好水稻生產機械化工作的通知》,各級農機部門圍繞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落實,建立起責任追究制度。配合青貯機收工作。為做好抗旱減災自救工作,下發《關于轉發農業部關于組織開展農機防汛抗旱準備工作的通知》,積極協調各區市縣農機部門調配青貯等相關農業機械,將其全部投入到青貯飼料搶收的作業中,發揮巨大的抗旱減災自救作用,共有4家農機合作社和10家農機大戶參與青貯玉米收獲,投入青貯收獲機20余臺,共收獲青貯玉米2.67千公頃,收獲青貯飼料11萬噸。

【加大安全整治,確保生產安全】

2014年,大連市農機部門召開全市農機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同區市縣農機部門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下發《關于在全市開展春季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的通知》和《大連市農機“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在大連市范圍內開展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打非治違”專項行動、農機監理主體責任檢查工作,共開展安全檢查87次,檢查農業機械3 108臺,糾正違章42起,排查農機安全隱患67個。開展以“強化紅線意識,促進安全發展”為主題的“農機安全生產月”和宣傳日活動,共發放農機安全宣傳材料15 000 份,光盤450張,接受農機手農機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安全知識咨詢400余人次。聯合中華保險公司召開大連市農機政策性保險工作會議,舉辦啟動儀式,還對農機監理人員進行農機保險理賠業務和操作程序培訓。

【開展調研活動,規劃2015年項目】

2014年,大連市農業機械化辦公室副主任邢芳帶隊到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農機維修和農機生產經銷企業調研農業機械化工作,在調研的基礎上,起草《大連市農機深松整地發展規劃》《大連市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項目實施方案》《大連市保護性耕作發展規劃》《大連市保護性耕作作業補助項目實施方案》?!俄椖繉嵤┓桨浮酚媱澰?015年實施,正在就有關細則問題征求各縣區及相關部門意見。

寧波市

【概況】

2014年,寧波市農機部門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農機“七大行動”為抓手,改進作風、提能增效,農業機械化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為發展現代農業、保障糧食安全、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穩步提升】

2014年,寧波市大力實施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新增插秧機310臺,完成水稻機插面積48.27千公頃,機插率57%,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88.4%,保持浙江省第一。新增糧食烘干機176臺,總數達到913臺,批次烘干能力約11 500噸位,位列浙江省第一。

【狠抓機插育秧技術,優化育插秧裝備】

2014年,寧波市加強規?;?、工廠化育秧中心建設,建設季供秧能力33.33公頃以上規?;碇行?70個,比2013年增加50多個,規?;碚?5%以上;推廣育秧基質約3 571噸,培育出的秧苗可供3.53千公頃水稻機插,早稻商品化秧苗20萬盤,散戶育秧點大幅減少,秧苗質量明顯提高。優化育插秧機械裝備,新增對雙熟制水稻具有更好適應性的25厘米行距插秧機70臺,育秧流水線138條,浸種、催芽、脫芒等種子處理設備16臺(套)。

【狠抓糧食烘干機械化發展,增強抵御風險能力】

2014年,寧波市繼續扶持、鼓勵農機合作組織、糧食收儲生產加工企業引進烘干機械,新增對塔式烘干機、熱泵型谷物干燥機的市級財政補貼,繼續扶持糧食烘干中心建設,新增糧食烘干機械176臺,新增批次烘干能力約2 000噸位,糧食機械化烘干率達80%左右達浙江省最高,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抵御自然風險能力。

【農機社會化經營服務機制創新有新突破】

2014年,寧波市大力實施農機服務組織提質行動,積極創新農機社會化經營服務機制,培育和提升農機專業服務組織。2014年新增農機合作社20家,總數382家,創新培育3家按現代企業制度運行、按市場經濟需求和資源配置的農機作業服務公司。農機服務組織數量、服務水平和效益列浙江省第一。

【抓服務機制創新】

2014年,寧波市農機部門根據歐美發達國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體制機制及經驗、做法,在對寧波市各類農機服務組織服務能力、發展現狀、市場需求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基礎上,指導各地在自愿組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前提下組建農機作業服務公司。培育浙江省首家農機作業服務公司——寧波市鄞州與時農機作業服務有限公司,隨后相繼培育成立余姚田螺山、奉化寧紹農機作業服務有限公司,進一步提高農機利用率、社會化服務能力、經營服務效益和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化程度,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2014年3家農機作業公司作業服務面積達到9.69千公頃次,產值約為1 460萬元。

【抓服務功能培育】

2014年,寧波市農機部門開展農機合作組織提質工程建設,按照系統示范和市級示范要求對14家合作社開展提質工程建設,并對8家合作社進行功能培育建設。繼續加快區域性農機服務中心建設,推進農機合作社之間的聯合與合作,新建區域性農機服務中心1家,農機合作社聯合社3家。

【抓重要農時季節服務】

2014年,寧波市農機部門切實抓好春備春耕、“雙夏”、秋收冬種生產農業機械化服務工作,充分發揮農機服務組織主力軍作用,全力以赴做好新技術、新機具培訓、機力機具調度、農機物資及配件供應保障、農機維修保養、打假保農等工作,加強技術指導與服務,聯合石化部門推行農機作業用油(柴油)“三優一免”惠民服務,保障重要農時生產順利開展。

【特色農機推廣有新突破】

2014年,寧波市以“機器換人”為導向,加大特色、高性能產業機械化推廣力度。完善寧波市特色農機購置扶持政策,對特色產業農機和高效旋翼施藥機等高性能農機購置進行市級補貼。全年共補貼購置鮮大豆收割機、大糧倉大功率聯合收割機等特色、高性能農業機械30臺(套),市級補貼資金180余萬元,其中高效旋翼施藥機5臺;努力提高經濟作物、水產和畜禽養殖等機械化水平。新增采茶機25臺、修剪機103臺、茶葉炒干機、揉捻機、殺青機等加工機械208臺。畜牧養殖喂料機393臺、鍘草機48臺、投餌機240臺、水簾降溫設備88套、增氧機10 661臺。

【高性能設施裝備有新突破】

2014年,寧波市以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為目標,大力開展設施農業建設。大力發展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高技術、高品質的設施農業,對設施農業(鋼架大棚、玻璃溫室)補貼實行項目管理,重點扶持蔬果、養殖、林特等產業設施農業建設。2014年共安排三批設施農業補貼資金2 053萬元,補貼建設94個設施農業補貼項目,搭建鋼架設施大棚、玻璃溫室112.05萬平方米。同時,進一步加強對設施農業補貼項目監管,開展設施農業補貼專項檢查,加強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管理、檢查,并實行違法違規行為責任追究制度。

【加快“智慧農機”建設,構建農機自主創新體系平臺】

2014年,寧波市農機部門初步建成集網絡視頻感知系統、GPS農機定位系統、GIS農機綜合地理信息系統、設施農業物聯網智能化控制系統、數字精準農業(農田溫度光照濕度氣體、土壤等環境監測、智能調控)于一體的智慧農機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寧波市農業機械化管理局與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博士團隊協作,聯合開展無人駕駛拖拉機、插秧機的攻關,目前前期樣機已研制成功。

【拓展農機科技項目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2014年,寧波市加強對項目的規范化管理,新立項實施農機科技項目11個。目前正在實施的農機項目20個,其中農機科技推廣項目13個,智慧農機項目6個,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1個。寧??h全國主要農作物(水稻)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順利通過農業部的驗收。繼續做好寧波市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基地)認定工作,2014年新認定市級示范基地15家。

【創新購置補貼操作方式,推進簡政放權】

2014年,寧波市農機部門把補貼資金結算下放到縣(市)區,市級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和跟蹤督查。創新性實行“自主購機、帶機申請、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戶”的購機補貼操作方式,新模式更加高效、便捷、公平、公開、廉潔,購機農戶可享受一站式服務,農機生產企業、經銷商不再直接接觸補貼資金,購機者可與農機銷售企業按照市場規律競價,最大限度保護購機者利益。

【規范農機作業補貼程序,強化實施監管】

2014年,寧波市實行“補貼對象申請、鎮村審查、縣級結算”的補貼方式,進一步簡化農機作業補貼辦理手續。簡化補貼資金結算發放形式,減少審批環節和發放層級,提高發放效率。同時,落實基層責任,加強監督檢查,做到“四簽字”,設置“四道關”,增加作業補貼公示次數,并開展農機作業補貼政策實施專項檢查,確保農機作業補貼政策落實到位。實施市縣兩級農機作業補貼資金約4 350萬元。

【創新開展農業機械設備抵押貸款】

2014年,寧波市為使農民買得起、用得好農業機械,進一步解決農業生產經營資金不足的困難,拓展農民融資渠道,寧波市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在慈溪、象山等地創新開展農業機械設備抵押貸款工作。慈溪市農機局還與郵儲銀行慈溪市支行聯合推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慈溪市支行支持農業機械化實施方案(試行)》,明確郵儲銀行慈溪市支行有計劃地向慈溪市農機生產經營服務主體和農機產銷企業提供專項涉農類貸款資金5億元。

【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

2014年,寧波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圍繞實現“三個繼續下降”總體目標,完善農機安全監管機制,促進寧波市農機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據統計,1—10月寧波市轄區內拖拉機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寧波市拖拉機有責事故死亡人數分別占省農業廳、市人民政府下達全年控制指標的22.5%、21.5%,指標控制均創造歷史最好水平。

【認真落實農機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

2014年,寧波市、縣兩級農機部門分別將農機安全監管主體責任、考核指標落實到縣、鄉兩級政府,并分解落實到鄉鎮、村、農機合作社及農機手。深化農機全員安全培訓工程,安全培訓9 190人。扎實推進農機政策性保險工作,共辦理7 578臺。扎實推進拖拉機報廢補償和農機報廢更新工作,辦理拖拉機報廢補償1 072臺,農機報廢更新99臺。

【大力實施外省籍拖拉機等專項治理行動】

2014年,寧波市農機部門針對外省籍拖拉機及駕駛人數量不明、信息不清、真假不分造成執法難、管理難、處罰難的情況,開展外籍拖拉機及駕駛人信息調查,并根據調查信息到發證機關核對信息,發現涉及假行駛證、假牌照、套牌等拖拉機206臺,假駕駛證、失效駕駛證103本。聯合寧波市交通警察局開展外省籍拖拉機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追查到115人,收繳假牌假證82副、扣車82臺(次)。同時,深入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和“四打四治”農機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確保農機生產安全。

【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和“安全生產月”活動】

2014年,寧波市開展1個全國“平安農機”示范區、3個省級“平安農機”示范鄉(鎮)、市級“平安農機”示范村、示范合作社創建工作,并開展省級“平安農機”示范鎮的“回頭看”試點。扎實開展全國第13個“安全生產月”有關工作,以安全生產咨詢日為載體,開展宣教活動。

【加大農機源頭管理和日常監管力度】

2014年,寧波市農機部門組織開展規范牌證管理、免費實地安全檢驗、駕駛操作人培訓考試等源頭管理工作,著力提升“三率”水平。推進公安駐農機警務室規范化建設,完善警農聯合執法機制。2014年以來,市、縣兩級公安駐農機警務室共開展聯合執法1 380次,共檢查各類拖拉機20 856臺(次)。

【農機干部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2014年,寧波市大力開展高素質農機隊伍建設行動,繼續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農機隊伍的自身建設,加強農機教育培訓工作,農機公共服務水平和隊伍素質進一步提升。一是抓好干部隊伍作風建設。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狠抓干部隊伍作風建設,按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制訂和完善相應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靠制度規范行政行為的良好機制。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確保廉政責任制有效落實。進一步加強反腐倡廉教育、重點領域防控、執紀檢查力度和干部監督管理,始終把權力置于有效監督制約之下,確保干部廉潔從政。二是扎實開展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大行動。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大力開展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大行動,2014年寧波市共培訓各類農業機械化管理、技術、服務人員22 579人次,創建全國農機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示范基地1家,培訓鑒定農機職業技能人員310人次,為寧波市建設現代農業和推動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青島市

【概況】

2014年,青島市充分發揮農業機械集成技術、節本增效、促進規模經營的重要作用,用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路和辦法,全面加強和推進農機工作。全年共爭取市級以上財政性資金1.57億元,比2013年增加5 000多萬元,農機總動力達到820萬千瓦,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綜合水平超過87%。

【啟動購機補貼工作改革】

2014年,青島市農機部門農機部門共爭取市級以上購機補貼資金1.3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1.2億元,為改革工作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實行“自主購機、全價交易、帶機核實、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操作模式,減少行政干預,確保農民選機購機的自主權,農機部門回歸到監管者本位。對深松機、免耕播種機、花生收獲機和糧食烘干機等8個品目實行敞開補貼;切實加強監督檢查,要求做到帶機審核、逐臺核實。全年共補貼各類機具9 860多臺(套)、受益農戶8 130多戶。

【加快推廣保護性耕作】

2014年,青島市農機部門在黃島區六汪、寶山2個鎮和全市178個村,以整村整鎮為單位推進保護性耕作,受到農業機械化管理司領導和全國保護性耕作首席專家的充分肯定。充分發揮農業部保護性耕作中心第一個基層專家工作站和部級保護性耕作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首次對影響玉米產量的因素進行全面探索。從青島農業大學的測產情況來看,保護性耕作小麥產量達到7 429.95千克/公頃,比傳統耕作增產9.8%以上。

【突出探索創新,積極推進秋季農機深松整地試點】

2014年,青島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13家深松整地試點單位之一。青島市農機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從調查研究入手,對在全市開展這項工作提出具體建議,市委主要領導及有關的3位市領導對調研報告做出批示,同意安排財政資金1.2億元,用3年時間把400千公頃耕地全部深松一遍。9月初,在全國深松現場會上作經驗介紹。為確保這項工作順利開展、打好基礎,2014年青島市農機部門會同財政局出臺秋季深松整地實施意見,成立專家組,建立市級核心試驗示范區,并與糧食高產創建、保護性耕作、深松機具研發改進相結合,進一步放大技術集成優勢。成立質檢員隊伍,落實工作報酬,并引進哈爾濱工業大學深松檢測設備5套,建立村級作業、鎮級審核、縣級驗收、市級督查的工作機制。全年爭取中央資金500萬元,完成深松作業面積13.33千公頃。

【突出規范完善,全力推進農機報廢更新試點】

2014年,青島市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11家深松整地試點單位之一。根據農機數量和監管能力,在全市科學布局設點,共設置13家農機報廢點。重點從市場準入、報廢監管和補貼流程等環節上進一步規范、優化,嚴格監督檢查。全年安排農機報廢補貼資金400多萬元,完成農機報廢1 200多臺,進一步改善農機裝備結構、促進節能減排。

【全年農機作業任務圓滿完成】

2014年,“三夏”期間,針對小麥成熟早、南北收獲期相對集中、降雨較往年偏多的實際,青島市農機部門制定《“三夏”農機生產應急預案》,共組織小麥聯合收割機1.2萬多臺,玉米播種機2萬多臺搶收搶種,確保夏糧豐產豐收、玉米適時播種。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的有效途徑,膠州市落實財政資金1 800多萬元,免費安裝秸稈切碎拋灑器1 000臺,在全省率先實行普惠性的作業補貼,每公頃小麥秸稈還田補助375元;即墨市引進推廣小麥聯合收獲、秸稈打捆一體機,使大面積秸稈收集利用成為現實?!叭铩逼陂g,把30%的購機補貼資金用于補貼玉米聯合收獲機,新增1 780多臺,總量達到7 500多臺,機收率達到89%;新增花生收獲機76臺,機收率達到70.1%;加快推廣應用經濟作物新機具新技術,青島市花生、馬鈴薯、胡蘿卜等六大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達到65.3%。

【農機經營服務主體加快壯大】

2014年,青島市加大扶持力度,發展起農機合作社450多個,資產總額達到9.2億元,服務農戶56萬多戶,作業面積853.33千公頃,承擔全市70%以上的大田農機作業量,有效地緩解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短缺的不利影響,提高農業集約化和組織化程度。其中,作業面積過2千公頃的合作社100多家。開展“十鎮百社千戶”創建活動,培養農業機械化服務和經營的“雙主體”,80多個農機合作社成為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主力軍,共流轉土地5.67千公頃,托管土地24千公頃。

【農機安全監管措施不斷強化】

2014年,青島市成立農機安全生產委員會,進一步深化網格化管理,開展兩輪安全生產大檢查,共出動督查組13個97人次,檢查各類單位101家,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27份,查處農機違章、違法行為970多起。召開現場會推廣萊西市的做法,進一步落實好考前申報和考試督導制度,規范農機培訓考試,從源頭上提高安全監管水平。組織開展6次農機安全生產應急演練,檢驗農機事故處置的應急處理能力。2014年沒有發生較大以上農機事故,繼續保持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定。在山東省農機安全生產電視會議上,青島市做完善農機監管體系、加強安全監管的經驗介紹。

【農機科技推廣提速升級】

2014年,青島市農機部門實施“雙十”推廣計劃,重點推廣經濟作物機械等10類新機具,以及保護性耕作、深松等10項新技術,召開機具演示會、現場推進會12次,建設9處部、市級示范基地,推進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普及應用。引進國際品牌農業機械,爭取財政資金1 000萬元建設藍莓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探索促進藍莓收獲機械化。德國雷肯翻轉犁、圓盤耙,意大利馬斯奇奧深松機、驅動耙,日本久保田玉米收獲機和價值280萬元的德國克拉斯玉米等國際品牌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成為秋季農業機械化生產的一大亮點。實施農機推廣人才素質提升計劃,連續3年實施基層農機推廣體系項目,共培訓農機技術骨干260多人,提高基層農機推廣水平。更加注重農機農藝的融合,探索推動糧經作物全程機械化、標準化作業。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切實加強】

2014年,青島市農機部門堅持“貼近農民,貼近生產,貼近需求”,新建基層農機實用技術培訓基地10處,其中市級教練員培訓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全面開展農機教育培訓創新管理年活動,因地制宜地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農機農藝培訓”“農機培訓進社區”等培訓班50多期,培訓各類農機人才6 100多人次。一大批懂技術、會操作、善經營的農機手,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優秀代表,其中兩名農機手分別獲得“山東機王”和全國農機手大賽第五名的好成績。

【農業機械化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

2014年,青島市實施農機“安居工程”,新建綜合性農機“安居工程”15處。完善農機維修服務網絡,新建5處區域化農機維修中心,累計建成20個區域化農機維修中心和190個星級維修點,逐步實現“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鎮”。山東省農機維修現場觀摩會在即墨市召開,推廣青島市建設區域化農機維修中心的做法。改善安全監管條件。啟動“農機監理進社區”三年規劃,把監管體系向社區和村莊延伸,新建成17個社區服務中心和示范窗口。加快農機信息化建設,計劃用3年時間,投入700多萬元,建成農業機械化管理平臺和視頻會議系統。一期工程已實現市縣兩級農機部門聯網運行,多次召開視頻會議,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會議效率。

【存在問題】

2014年,青島市農業機械化各項工作進展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一是政策落實、項目資金和安全生產的監管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二是農機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還需要進一步扶持、壯大;三是農機農藝的融合要進一步加強,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科技水平。

廈門市

【概況】

2014年,廈門市農業機械化工作貫徹中央“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全國、福建省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以及廈門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強化農機監理與平安農機建設,扎實開展農機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與農機“打非治違”專項整治,重點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積極參與福建省第七屆農業系統文明行業創建活動,農業機械化工作取得良好業績。

【農業機械化發展成效】

2014年,廈門市通過實施現代農業設施和高標準農田工程及國家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加大對農田機械、農田灌溉、田間道路、大棚等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提升都市農業現代化水平。2014年農機總動力為42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254臺,比2013年增加69臺,增長27.16%;耕整機(微耕機)3 374臺,比2013年增加514臺,增長17.97%;動力噴霧機796臺,比2013年增加170臺,增長21.36%。2014年完成機耕面積7.33千公頃,機收面積1.07千公頃,機播面積160公頃,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4%。

【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2014年,廈門市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總額450萬元(其中中央補貼資金300萬元,市級配套累加補貼資金150萬元),廈門市采取“全價購機、定額補貼、區級結算、直補到卡”的方式實施。截至11月30日廈門市完成農機購置補貼:449.9萬元(其中國補:299.93萬元,市補:149.97萬元),國補資金完成中央下達資金的99.9%,受益戶數1 017戶,機具數量1 947臺(套),廈門市結算中央補貼資金299.93萬元,結算比例99.9%。廈門市廣大農戶申請購置的機具種類涉及8個大類8個小類12個品目。其中:輪式拖拉機69臺、手扶拖拉機34臺、微耕機510臺、旋耕機74臺、耕整機4臺、動力噴霧機170臺、薯類收獲機8臺、挖坑機8臺、茶葉炒(烘)干機21臺、潛水泵(含離心泵)112臺、增氧機937臺。

【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2014年,廈門市繼續加大對現代農業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提高現代農業的裝備水平,推動全市傳統農業逐漸向科學化、現代化、高效化的都市型現代農業方向發展。2014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共下達五批27個項目,市級財政補助資金1 995.81萬元,建設一批居于福建省領先水平的智能化溫室、鋼架大棚及節水噴灌等現代農業設施。

【繼續推進農機安全創新管理工作】

2014年,廈門市農業(農機)部門依法加強農機安全生產監管,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組織農機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專項行動,農機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三年行動,加強農機執法和安全生產隱患的綜合治理,有力地遏制農機安全事故的發生,繼續鞏固和推進廈門市農機安全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截至11月30日,廈門市無發生一起農機事故,農業機械事故死亡人數為0人,農機安全生產形勢繼續保持平穩。廈門市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三率”水平為上牌率100%、持證率100%、年檢率88.91%,超額完成省、市下達“三率”指標。為進一步提高拖拉機“三率”水平,消除拖拉機駕駛人無證駕駛現象,確保農機安全生產,2014年繼續落實《廈門市農業局關于下達廈門市拖拉機駕駛人員培訓補貼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廈農〔2012〕55號),開展有機無證拖拉機駕駛人培訓補貼,廈門市下達培訓計劃218人,截至11月30日,廈門市已報名培訓人員123人,其中:考試發證106人。

【積極開展文明行業創建工作】

2014年,廈門市農機監理所和同安區農機監理站分別為市、省農業系統文明行業創建示范點,全市農機監理系統以示范點建設為契機,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思想境界、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塑造窗口的滿意形象,推動農機監理系統文明和諧,扎扎實實推進各項工作開展。廈門市農機監理所農機管理科和同安區農機管理站于2014年9月被市總工會命名表彰為廈門市“工人先鋒號”。

【認真制定補貼資金使用實施意見】

2014年,廈門市農業局與市財政局聯合制定《2014年廈門市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使用實施方案》,經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產業處專家組審核,廈門市法制局進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后,下發各區農業(農機)部門執行。

【科學編制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目錄】

2014年,廈門市農機部門按照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關于農機購置補貼機具補貼額的相關要求和福建省農業機械管理局《關于公布福建省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額一覽表的通知》,結合廈門市實際,制定《廈門市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機具補貼額一覽表》,確定2014年廈門市補貼機具共12大類30個小類58個品目。

【完善農機購置補貼產品信息】

2014年,廈門市農機部門按照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關于農機購置補貼產品信息的相關要求和福建省農業機械管理局《關于公布2014年福建省農機購置補貼產品信息(第一批)的通知》,結合廈門市實際,對外公布廈門市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產品信息。

【認真抓好廉政風險防控工作】

2014年4月15日,廈門市農業局召開全市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要求各級農機管理部門嚴格按照2014年的購機補貼資金實施方案,嚴格執行國務院“三個嚴禁”、農業部“四個禁止”“八個不得”,把防腐倡廉貫穿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全過程,廈門市農業局與各區農業主管部門簽訂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責任書。

【加強農機購置補貼風險警示教育】

2014年4月15日和8月8日,廈門市農業局舉辦農機購置補貼風險警示教育會,并印發農機購置補貼風險警示教育手冊到區、鎮(街)等相關單位,通報國內、省內發生的農機購置補貼警示案例。通過案例分析、學習,深刻汲取教訓,做到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嚴格紀律,廉潔從政。

【做好補貼信息公開工作】

2014年,廈門市農機部門建立“廈門市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專欄”,并與“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廈門三農網”“廈門農業科研推廣網”鏈接,實時將補貼相關信息向社會公開。

【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2014年,廈門市農業局于年初召開“廈門市2014年度農機安全生產工作會議”,部署年度農機安全生產工作,制定下發《2014年廈門市農機化工作要點》(廈農〔2014〕40號)和《2014年農機安全工作計劃》(廈農機監〔2014〕9號),明確年度農機安全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同時,積極爭取農機安全的資金投入,與市財政局聯合下達創建“平安農機”等業務經費40萬元,主要用于保障農機安全、農機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工作。

【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

2014年,廈門市農業局下發《關于下達2014年農機安全生產目標責任的通知》(廈農〔2014〕86號),將農機安全目標責任分解落實到各區,確保廈門市農業機械事故死亡人數不突破1人控制目標,不發生較大事故。市農機監理所分別與各區農機管理部門簽訂2014年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書,同時要求各區農機管理部門與所轄鎮(街、場)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書,把安全生產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各負其責,確保各項農機安全生產目標的貫徹落實。各區農機部門與農機手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1 315份。

【集中開展農機打非治違專項行動】

2014年,廈門市農業局印發《關于集中開展農機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的通知》(廈農〔2014〕120號),要求廈門市農機部門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履行“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體要求,集中打擊、整治一批農機非法違法、違規違章突出行為,進一步規范農機安全生產法治秩序。廈門市各級農業農機部門組織執法力量集中開展執法檢查,突出對無牌行駛、無證駕駛、未檢驗作業、違規發放牌證、瞞報謊報事故等的打擊和治理,大力排除安全隱患。集中整治期間共開展安全檢查38次,檢查農業機械及駕駛操作人127臺人次,糾正違章7起,排查隱患17起。

【強化拖拉機道路交通安全聯合執法】

2014年,廈門市繼續強化農機道路交通綜合整治“三年行動”,市農業局印發《2014年農機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三年行動”工作意見》(廈農〔2014〕74號)、《關于開展全市農機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百日會戰”的通知》(廈農〔2014〕153號),各級農業(農機)部門積極與交警、安監等部門配合,加強安全聯合巡查管控,強化鎮村道路拖拉機交通安全監管執法,嚴厲打擊拖拉機非法載人、無牌證行駛等違法行為。截至11月底,廈門市農機部門共開展農機執法79次,出動執法人員368人次,查處拖拉機違法行為105臺(次),補辦檢驗54臺,補上牌3臺。

【強化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機制】

2014年,廈門市農業局印發《廈門市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機制建設工作方案》(廈農〔2014〕109號)。各區農業農機部門結合農機“打非治違”、拖拉機專項整治行動等工作,組織力量深入鎮村、田間場院等拖拉機作業場所,對逾期未年檢、未報廢與無牌證拖拉機進行摸排,排查治理安全隱患,確保參與作業的拖拉機處于安全狀態。截至11月底,廈門市農機部門排查治理隱患單位835個,排查一般隱患70項,其中已整改70項,整改率100%。

【采取多種形式、強化安全宣傳教育】

2014年,廈門市、區農機部門加強對拖拉機駕駛人的安全宣傳教育工作。開展以“強化紅線意識、促進安全發展”為主題的農機“安全生產月”宣傳咨詢日活動,通過互聯網、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廣泛開展宣傳,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為提高社會各界人士對農機安全工作的認知度,3月中旬,市農機部門主動聯絡廈門電視臺、廈門日報等主要媒體,從農機駕駛人員考試、農機牌證核發、農機年度檢驗,農機田間作業行駛等多方面進行詳細介紹,并對廈門市出臺的農機報廢補貼、有機無證拖拉機駕駛人員培訓補貼進行宣傳報道。截至11月底,廈門市共發送宣傳短信10 314條,出動宣傳車12次,發放各類宣傳材料4 353多份,給機手發放倡議信1 840份。舉辦農機道路交通安全知識培訓班7期,參訓人員368人。

【強化拖拉機及駕駛人的規范管理】

2014年,廈門市嚴把準入關。對新購拖拉機注冊登記時,嚴格按照省農業廳下發的準報目錄及技術參數,遵照農業部第43號令《拖拉機登記規定》和《拖拉機登記工作規范》執行,對不符合規定的堅決不予上牌,根據農業部的規定,全面禁止多功能拖拉機的新車掛牌;嚴把年檢關。對拖拉機進行年度檢驗時,嚴格按照《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福建省多功能拖拉機通用技術條件》標準執行;嚴把考試關。農機駕駛人員的考試按照考試標準執行,考試順序按照科目依次進行,直至全部科目通過。集美區、海滄區落實便民措施,推行預約服務、組織相關人員到各村進行下鄉集中年檢,提高年檢率。截至11月底,廈門市拖拉機發牌證數3 523臺,其中有效在冊數1 726臺;拖拉機駕駛人在冊數2 728人。1—11月,辦理拖拉機年檢1 167臺,轉移登記47臺,核發拖拉機駕駛證173本,換證172本。

【組織開展農機事故應急救援演練】

2014年,廈門市農業局聯合海滄區農林水利局舉行2014年廈門市農機事故應急救援演練。邀請海滄區交警大隊領導現場指導,從接到事故報案、啟動應急預案、實施傷員救護、現場秩序維持、勘查拍攝、繪制現場圖,做好詢問筆錄、責任認定和按規定逐級上報事故信息等各個環節進行模擬演練。整個演練過程貼近實戰,市、區農機監理、交警大隊等部門迅速行動、措施到位、處置得當、取得較好的演練效果。

【農業機械化發展目前存在問題】

一是廈門市拖拉機非法載人現象未能全面杜絕。特別是農村地區和城鄉結合部的建筑工地周邊道路上仍時有發現,存在安全隱患。二是隨著輪式拖拉機和微耕機保有量的快速增長,一部分新購機農民未經過安全技術培訓,田間作業時不注意操作規程和安全防護,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引起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加強農機田間作業的安全監管刻不容緩。三是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不足。連續幾年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激發農民購買和使用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農民對農機裝備的需求呈現剛性增長的態勢,2014年翔安區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缺口達到220萬元。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概況】

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提高兵團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為重點,充分發揮農機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較好地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

【農機裝備總量穩步增長、結構優化】

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機總動力達到480萬千瓦,同比增長4.8%。全年大中型拖拉機和配套農具保有量同比分別增長5%和2.5%。農機裝備結構持續優化,全年更新大中型拖拉機5 200臺,畜牧、園藝機械數量分別新增650臺、1 100臺。當前兵團73.5千瓦以上的拖拉機已達到9 000余臺,采棉機1 720臺,聯合收割機1 450臺,農用飛機32架,大型裝備能力繼續加強,效率成倍提升。

【機械化作業水平穩步提高】

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機耕面積1 093.33千公頃,機播面積1 185.33千公頃,機收面積908千公頃,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到100%、99.8%、76.6%,種植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3%,比2013年增加近1個百分點。飛機作業面積274千公頃。全年機械作業達到31 333.33千公頃。番茄,甜菜,棉花機收面積大幅度提高,比2013年增加73.33千公頃。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規范高效】

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享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9億元,購置農業機械2.3萬臺(架),其中,拖拉機5 200余臺,收獲機械1 480余臺;配套農具和其他機械1.63萬余臺(架/套)。有近1.3萬余戶職工和農機服務組織直接受益,直接帶動購機資金12億元以上。通過積極籌劃、組織,按程序和步驟環環相扣實施購機補貼政策,促進兵團農業機械裝備的更新換代,提高大農業生產能力和效率,為農業豐收打下良好的機械化生產基礎。

【棉花收獲工程取得新的進展】

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種植機采棉模式面積600千公頃,棉花脫落葉劑噴施機具改制3 300臺,改制率70%以上,采棉機保有和使用量1 720余臺,完成機采面積453.33千公頃,比2013年增長63.33千公頃,機采面積占植棉面積的70%以上。機采率突破80%的師有一師、五師、六師、七師、八師,分別為86.67千公頃、40千公頃、49.33千公頃、60.67千公頃和153.33千公頃,為兵團棉花全程機械化作出新的貢獻。

【農機新技術推廣扎實推進】

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面積推廣秸稈還田733.33千公頃、殘膜回收800千公頃、土壤深松233.33千公頃和機械植保933.33千公頃。機械移栽、高架精量噴霧、土壤深翻、葡萄埋藤和保護性耕作、節能降耗等農業機械化新技術得到進一步示范應用。馬鈴薯、甜菜、打瓜、油菜、辣椒、番茄等作物聯合收獲機械1 000余臺,全面實現機械化作業。畜牧園藝業機械化生產進展較快,牧草收割機、飼草料打捆機、儲奶罐、擠奶器等畜牧機械2014年新增650臺(套)。新增葡萄埋藤機、挖坑機、微耕機、彌霧機等園藝機械1 100臺。衛星導航技術發展迅速,新購置導航儀391臺,較2013年大幅度增加。

【農機社會化服務深入發展】

一是新疆各師團農機專業化服務組織發展較為迅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農機合作社60余家。二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型機采棉收獲公司運行情況良好,機采棉花266.67千公頃,占機采總面積的70%以上。三是農機標準化服務基地建設取得良好成效,初步統計,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級財務用于農業機械化基地及棚庫建設投入約4 400余萬元,已開工建設11個團場級農業機械化服務基地。

【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

截至2014年11月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報告農機事故6起,比2013年減少3起;死亡2人,比2013年減少2人,受傷4人,與2013年持平,直接經濟損失0.3萬元,比2013年增加4.7萬元。千臺事故起數0.084,千臺死亡人數0.028,千臺受傷人數0.055,均在行業控制指標范圍之內。

【加強農機管理,提升農機作業水平】

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針對部分師團在推動農業機械化工作中存在重補貼輕管理,與建設全國農機推廣示范基地要求不相適應的現象,根據農業部農墾局關于在全國創建農機標準化示范農場的要求,結合兵團實際,2014年繼續在兵團選擇條件好、示范帶動作用強的10個團場開展創建達標工作。為積極推進創建活動,培養兵團農機標準化示范農場技術骨干,組織專家到創建團場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指導相關技術資料準備工作。10個創建團場已通過農業部農墾局專家組驗收。通過達標創建活動進一步提高團場的農業機械化管理水平,提高團場農機庫區建設水平和農機新型服務組織管理水平,為穩定提高兵團農機作業質量水平奠定良好基礎。

【全面扎實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級農機部門把落實購機補貼政策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對待,不斷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突出重點,陽光操作。2014年兵團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9億元,拉動購機資金12億元以上,共有1.3萬名職工(或直接從事農機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受益。年初,積極與財務等有關部門溝通,加快有關方案措施的制定,確保政策落實及早開展。召開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及警示教育座談會,邀請兵團檢察院對各級農機主管部門開展警示教育。通過各種宣傳媒體和形式讓購機戶了解購置補貼政策。全年共發放宣傳掛圖2 000余張、補貼政策資料匯編等500余冊。在政策落實中,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安排專人對2013—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執行情況進行電話抽查,并組織檢查組赴基層進行多次監督檢查,確保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健康、平穩運行。

【積極組織關鍵農時機械化生產】

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各個重要農時時節,科學謀劃、精心安排、合理調度農業機械,全力投入春耕、“三夏”“三秋”機械化農業生產,克服大風、寒潮、干旱等惡劣天氣,保證農業機械化生產的順利進行,為全年糧棉等作物豐產豐收做出突出貢獻。各級農機主管部門積極協調關鍵農時跨區機耕、機種、機收作業。2014年,小麥、水稻、玉米、甜菜、番茄、棉花等作物跨區機收的規模不斷擴大,已達到313.33千公頃。農機作業市場有序穩定,運行機制趨于合理,農機服務組織生產服務形式不斷拓展,各級農業機械化服務組織運行情況良好,各機收服務公司之間引入競爭機制,實現進度快,質量好,問題少,效果好的工作狀態。

【穩步推進機采棉工作】

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為貫徹落實兵團《關于進一步提高兵團棉花質量的建議》文件精神,做好機采棉生產組織管理工作,及時深入基層解掌握各植棉師團脫落葉劑噴施機具、采棉機配置情況,檢查指導采棉機檢修、脫落葉劑噴施機具改制等工作。切實加強采棉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制定兵團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規范農機安全事故監控預防機制及應急處理程序,確保2014年機采棉工作有序開展,取得較2013年增加63.33千公頃面積的好成績。

【棉花植保機械技術提升】

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為著重解決影響棉花質量的落葉環節,進一步提高棉花脫葉劑噴施質量,確保棉花落葉效果,在總結2013年兵團機具改制及推廣使用的基礎上,重點開展一系列的措施。一是制定兵團植保機具改造升級方案。經有關專家論證,制定棉花植保機械技術改造升級方案,對今后做好棉花脫落葉劑噴施機具改制示范推廣工作提出15項具體要求;二是積極引導企業參與脫落葉劑噴施機具改裝工作。舉辦機采棉脫葉劑高效噴施機械現場觀摩培訓班。通過現場觀摩,技術交流等形式總結機采棉脫葉劑噴施技術和機具改制經驗,展示新機具的功效,使企業進一步了解用戶及農藝要求,引導機具生產企業和團場規范機具改制方案,明確機具完善的內容和方向;三是邀請研究院所參與脫落葉劑噴施機具優化工作。針對兵團現有噴施機具不能完全適應脫落葉劑噴施作業質量要求的情況,主動邀請國家級植保機械專業技術團隊,對兵團現有噴施機具改裝參數及新型噴施機具進行技術評估等工作,以優化機具技術參數,提出符合兵團脫落葉劑噴施技術要求的新型機具;四是引導團場機具選型定型工作。為引導各植棉團場棉花噴施機具選型定型工作,在市場調研、專家評估及各師反饋意見的基礎上,選擇北京豐茂公司生產的3W—1800型吊桿式噴霧機作為成熟機具獎勵給開展機采棉質量提升綜合試驗的13個重點團場,以加快統一規范的新型棉花脫葉劑噴施機械推廣進程。

【著力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健康發展,是農機行業不斷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和經營機制創新的內在要求,是建設全國農業機械化推廣示范基地的外在需求。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一是積極引導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建設及時掌握農機服務組織建設現狀,幫助和指導各類農機新型組織完善組織構架、運行機制、分配機制和民主管理等內容,有力地促進各類農機合作組織有序的發展。目前兵團已注冊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60余家。二是積極推進農機標準化庫區建設步伐。配合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加快農機標準化服務區建設。通過調研,及時掌握農機棚庫區建設現狀,并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截至2014年9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利用各類投資共建設農機標準化庫區81個,其中利用中央投資建設52個,團場自籌資金建設29個。

【轉變工作作風,加強農機產品市場監管】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施10年來,累計落實補貼資金19億余元,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機裝備結構優化、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的提高及職工持續增收等方面發揮顯著的作用。然而由于市場監管不到位等原因也出現農機產品質量差、售后服務不到位等情況,為此2014年各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轉變“重補貼輕監管”的工作作風,加大對農機產品的市場監管,一是加大與相關部門協作,針對市場出現的農機質量事故,及時進行查處,按照有關規定采取負面清單管理。2014年查處泰科拖拉機制造企業等重大產品質量和購置補貼違規行為3起,為團場職工挽回經濟損失130余萬元,追回補貼資金60余萬元,違規生產企業的部分型號產品補貼資格被取消。二是聯合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機局在新疆轄區開展進口農業機械質量安全排查工作,共排查各類進口農業機械324臺,對有重大質量事故的約翰迪爾采棉機企業進行約談,經過努力迪爾公司認可重大質量事故屬設計缺陷,并要求其限期整改。通過加大農機市場監管力度,維護農機市場秩序,保護農機職工的合法權益。

【存在問題】

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機械化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和經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行政管理和服務體系弱化,集約化管理的優勢難以發揮;農機裝備結構有待于進一步調整,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還需加強;農機企業缺乏宏觀調控管理機制,不利于可持續發展;農業機械化維修及服務體系發展亟待加強等。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

【概況】

2014年,黑龍江墾區農業機械化工作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政府工作報告和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擴大)會議精神,圍繞“加快農機換代更新步伐,優化升級農機裝備結構,確保農業機械化率98%以上”及“充分發揮墾區農用航空特色優勢,提高航化作業對兩大平原的覆蓋能力”的目標,重點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全面加強農機科技創新與推廣,全力推動農業航空發展,進一步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一個轉變、六個延伸”,為實現“建設現代化大農業,確保糧食總產217.5億千克”做出新貢獻。

【認真組織實施農機購機補貼政策】

2014年,按照農業部要求,黑龍江省墾區貫徹落實全國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會議精神,狠抓各項政策落實,完成全年補貼工作。全年實現農機更新總投入達21.2億元,新增國內外各類機械3.5萬余臺件,其中:爭取和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5.8億元,比2013年增加0.8億元;繼續從國外引進先進大型、特大型農業機械320臺件;投資3.3億元,引進國際先進的農用飛機27架。黑龍江省墾區旱田動力機械、收獲機械裝備力量進一步增強,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裝備質量進一步提高,畜牧業機械化快速發展。全年田間綜合機械化率達98%,與2013年持平,其中,旱田水田均達到98%。

【落實購機補貼主要工作】

2014年,黑龍江墾區購機補貼工作呈現出三方面工作重點。一是開展全價購機試點。按照國家購機補貼指導意見精神,黑龍江省墾區積極開展全價購機補貼試點工作,選擇普陽等20個農場,積極組織開展“全價購機、定額補貼、農場結算、直補到卡”的全價購機試點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積累經驗,并計劃在2015年全面推開。二是認真落實農機深松整地補助資金。根據農業部農機深松整地工作要求,繼續在紅興隆、牡丹江、北安、九三四個管理局36個農場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試點工作,完成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任務試點任務266.91千公頃,落實各級財政深松補助資金2 046萬元,累計投入農機具1.1萬臺(套),實現平均產量增加10%左右,對農業增收、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效果明顯。三是嚴格執行補貼落實績效考核。各級農機部門認真組織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延伸績效考核工作,制訂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農機補貼的監督檢查工作,規范補貼程序,全年檢查面達到30%以上。

【農機農藝融合,全面加強農機科技創新與推廣】

2014年,黑龍江省墾區農機部門緊緊圍繞種植業結構調整,堅持農機農藝融合,重點推廣應用十大農機新技術和新機具:一是大功率深松技術;二是保護性耕作技術,重點是玉米、大豆免耕精量播種技術;三是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關鍵環節技術;四是衛星導航和農機信息化管理技術;五是節水灌溉技術;六是青貯玉米收獲和飼料攪拌飼喂(TMR)技術,機械化榨乳技術;七是經濟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八是農作物秸稈處理技術;九是植保機械化和農業航化作業技術;十是糧食烘干和倉儲技術與設施等新技術、新機具,成效顯著。其中:共推廣大功率拖拉機138臺,大型免耕精量播種機210臺,衛星定位、自動導航設備285臺(套),水稻高性能插秧機1 000臺,大型智能化浸種催芽設備66套,大型水稻收割機2 000 臺等新機具,并積極研制和裝備抗澇災防陷半履帶裝置、后驅動裝置、水稻側深施肥裝置等,為農業豐產豐收提供堅強物質基礎,發揮重要的保障作用。2014年實現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械推廣應用節本增效達10億元以上。

【優化農機結構,提升裝備水平】

2014年,作為利用美貸購置農用飛機和農機具項目收尾的關鍵時期,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要求,各農機部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實施,完成全部飛機和農機具的購置并投入使用。按照美貸購機項目,共購置34架農用飛機,農業機械226臺件。農用飛機包括:從美國進口32架、國產2架,從美國進口的飛機機型包括:固定翼農用飛機26架,R66型農用直升機4架,貝爾407型農用直升機2架;國產Y5B型農用飛機2架。該項目所購買的飛機已于2014年8月全部引進到位,并在農業航空作業中發揮重要作用。2014年,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擁有飛機總數已達到87架,為墾區68個農(牧)場進行航化作業服務,全年實現農業航化作業面積1 496千公頃,為糧食豐產豐收提供有力的保障。

【發揮農航優勢,提高服務能力,加快肇東機場建設步伐】

2014年,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提出“全力推進肇東航空站建設,提高航化作業對兩大平原的覆蓋能力”的要求,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肇東機場建設項目得到快速推進。肇東機場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24 371萬元,工程已落實投資12 500萬元,完成一期工程建設90%。飛機跑道、滑行道、聯絡道、停機坪主體已完成,航管指揮樓、航材庫、機庫、車庫、飛行培訓教學樓、職工食堂等項目正在進行內部裝修的收尾工作。2014年10月22日,肇東機場驗證飛行儀式在肇東市成功舉辦,取得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各級黨政機關的一致好評。目前,工程正在籌備航油儲備庫,二號機庫,機場內道路、跑道燈光及照明系統、場內綠化等配套設施建設,2015年三季度之前投入使用,進一步提高墾區航化作業覆蓋能力。

【強化跨區作業,加大共建力度,實現墾地共繁榮】

2014年,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統一部署和要求,各管局、農場認真落實跨區作業任務,完成2014年度跨區作業實現3 666.67千公頃的工作目標。堅持《跨區作業證》的免費發放,并做好發放管理,全年共有1 710名機手申領《2014年度跨區作業證》,實現跨區作業3 850千公頃,再次突破歷史,比2013年增加126千公頃,其中:代耕1 372千公頃,代種566.67千公頃,代收1 330.67千公頃,其他作業580.67千公頃,出動機械2.88萬臺件,實現職工增收74 822萬元,為農民增效82 414萬元。同時,各管局加大局市共建和場縣共建的力度,積極推進場縣共建農機合作社的制度建設和場庫棚基礎設施建設。2014年,黑龍江省墾區共有農機專業合作社234個,農機合作社農機具臺數達4.16萬臺件,農機原值為26.16億元。農機合作社的發展有力地促進場縣區域經濟協調化,充分發揮農墾在全省農業現代化和城鄉經濟發展一體化中的示范帶動作用。

【堅持強工戰略,發揮載體作用,全力推動墾區農機制造產業園區建設】

2014年,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提出“三年強工攻堅戰”及墾區重點工作會議提出“高標準起步,全方位開局,快節奏推進”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黑龍江省墾區農機制造業的發展。2014年,黑龍江省墾區的兩個省級農機產業園區(松花江園區和賓西產業園)主要農機制造企業完成銷售收入5.43億元,其中:松花江園區實現銷售收入4.8億元,賓西產業園區實現銷售收入6 329萬元,園區建設投產運行良好,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對制造產業引領效果顯著,紅興隆機械有限公司異地新建項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已完成投資額1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 300萬元。黑龍江省墾區農機骨干企業26家,全年實現農機制造業銷售總收入達到12.3億元,其中,雷沃北大荒公司、紅興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北大荒眾榮公司、牡丹江興凱湖機械有限公司被列入統計局規模以上企業名錄,總體產業結構和布局趨向合理,充分發揮墾區先進農機裝備的示范引領作用。

【著力創新管理,強化標準建設,全面提升農機管理標準化水平】

2014年,按照《全國農墾農機標準化示范農場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和《全國農墾農機標準化示范農場培訓材料》的安排部署,黑龍江省墾區各級農機部門繼續開展全國農墾農機標準化示范農場創建活動。2014年,黑龍江省墾區共投入5億余元用于農機基礎設施建設,擴建、新建“農機管理服務中心”。新建設的農機管理服務中心多數具備現代農機數字管理系統和指揮調度平臺。2013年,黑龍江省墾區14個參與全國農墾農機標準化示范農場創建的單位全部通過創建驗收,其中七星、勝利、嫩北、八五三、紅星等五個農場獲得最高級別“AAAA”級。2014年,墾區繼續加大標準化建設力度,參與全國農墾農機標準化示范農場創建工作的農場達到17個。各創建單位都能夠高度重視創建工作,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落實責任,及時對全場創建活動進行安排和部署。一方面提高農機技術標準化水平,以農機服務中心為載體,實現農機裝備設施展示、示范、技術培訓功能,同時嚴格農機管理,利用GPS導航自動駕駛基站、3S車輛管理系統、3G可視語音監控系統,對機車進行全作物、全過程、全天候作業監控;另一方面加強農機具標準化建設,在設備管理上,堅持農機管理“六統一”的管理措施,對機具的作業狀態分階段進行驗收,保證全部機械作業狀態良好。2014年,17個參與全國農墾農機標準化示范農場創建的單位已全部通過農業部驗收。

【積極扶持引導,提升服務質量,推進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

2014年,黑龍江省墾區整合農業機械化項目和資源,深入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示范建設活動,引導規范內部管理、完善運行機制,鼓勵和引導有機戶走農機聯合投資、聯合經營和農機合作社經營發展之路,培育一批規模大、機制活、能力強的農機服務組織。在農機購置補貼和各級農業機械化推廣財政補助資金項目中,以農業機械化作業合作組織作為實施主體,給予建設資金、技術指導、培訓等方面重點支持。同時,堅持開展“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活動”,涌現出勝利農場好山河農機合作社、前鋒農場農機合作社、紅星農場農機合作社、引龍河農場圣達農機合作社、嘉蔭農場嘉蔭高新農機合作社等一批取得較好效益,有較強帶動作用的典型。2014年,黑龍江省墾區新建農機專業合作社105個,新增農機具7 000余臺件,農機具原值增加約3.1億元。

【加強農機監理,深化多方合作,切實提高農機安全管理水平】

2014年,黑龍江省墾區農機部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全面落實農機安全生產政策法規,加強農機監理隊伍建設,完善農機監理體系,推進“免費監理”工作,實現拖拉機、收獲機登記率96%以上,駕駛員持證率96%以上。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平安農機”示范窗口創建等活動,各級農機監理人員深入農機生產第一線田查路檢,深入管理區、作業站宣傳安全生產、講解法律法規,加大隱患排查,全年現場宣傳1 951次,印發農機宣傳單12.4萬份,下發安全手冊36 646份,電視講座172次,張貼標語2 371條,直接受教育群眾達到17.8萬人次。深化多方合作,與交警、安全監督部門通力協作,深入農機作業場所和重點路段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檢查,聯合執法。加大督導檢查力度,保障農機安全生產,全年無重特大農機事故。

【注重農機質量,狠抓農機鑒定,努力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2014年,黑龍江省墾區農機部門共受理農機推廣鑒定項目110項,進一步加強組織管理和領導監督,規范農機鑒定程序,與省農村工作委員會協調進行鑒定能力認定,推廣鑒定的產品范圍進一步擴大。積極完成黑龍江省墾區農機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復查工作,監督農墾鑒定站在能力認定的范圍內工作,并聯系申報企業對鑒定站工作情況進行反饋,定期組織開展對鑒定站的監督檢查。對農墾鑒定站報送的鑒定報告和有關材料,嚴格按照鑒定站能力認定范圍進行審查,發放《推廣鑒定證書》。加強法規宣傳教育,各管理局、農場通過電視、廣播、標語、板報、講座等多種形式,對參加農業生產的廣大職工和農機生產企業進行貫徹“兩法一例”加強農機質量監管的宣傳活動。全年各農場共計出版報1 400余期,張貼宣傳條幅2 946件,出動宣傳車361臺。舉辦各類農機人員培訓班,對農機產品質量如何鑒別等有關知識進行講座,提高農機戶的自我管理能力。

【存在問題】

雖然黑龍江省墾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但按照科學發展要求以及建設現代化大農業還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不足。一是農業機械化發展還不夠平衡,管局之間、農場之間在機械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上差距較大,個別農場標準化作業水平較低;二是農機具更新任務大,經特作物機械化程度不高,水田機械缺口大;三是農機專業技術人員配備不足,農機隊伍整體素質亟待提高;四是安全監管人員工作經費不足,安全監理站屬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按國家要求已取消監理收費,依靠管局農場自行承擔人員經費,辦公經費,證照工本費,缺少專項經費支持;五是玉米銷售市場和糧食烘干處理能力制約機械效率發揮,影響玉米收獲、整地的進度和種植戶、有機戶的效益;六是農機基礎設施科技含量亟待提高,場庫棚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需要進一步提高建設水平。

猜你喜歡
機械化農機補貼
沃得農機
春來好時節 農機備耕忙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大棚有了機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關于水稻一種兩收機械化栽培技術要點探討
不一樣的農機展
“三清一改”農民能得到哪些補貼?
“二孩補貼”難抵養娃成本
晏平要補貼有多難
如何加強農機管理發揮農機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