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幼兒教師TPACK發展路徑審視*

2015-01-31 04:01張建欣
中小學電教 2015年11期
關鍵詞:幼兒教師政策體系

☆張建欣

(川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計算機教研室,四川廣元628017)

新時期幼兒教師TPACK發展路徑審視*

☆張建欣

(川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計算機教研室,四川廣元628017)

針對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的不健全、幼兒教師TPACK評價體系的匱乏、幼兒教師TPACK培訓體系的欠缺以及幼兒教師TPACK實踐體系的缺乏的現實,本文從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評價體系、培訓體系、實踐體系四個層面審視幼兒教師TPACK發展路徑,旨在滿足幼兒園對幼兒教師知識體系的需求,進而實現全社會對幼兒園教師“質”的要求。

幼兒教師;TPACK;路徑

隨著我國學前教育系列政策的頒布和有效實施,我國學前教育體系獲得長足發展,尤其是幼兒園教師師資得到了較大的補充。學前教育本科生的擴招、新成立近30所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學前教育??粕娜雽W和畢業以及不計其數的各縣市中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中專生的培養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幼兒園對幼兒教師的需求,為學前教育適齡兒童接受到正規的學前教育提供了保障。然而,“幼兒園教學小學化”現象突顯、“幼兒園虐童事件”頻發[1]、幼兒園教學活動導向目標迷失、幼兒培育目標偏離等問題從側面反映出幼兒園教師知識的匱乏及其知識體系的不健全。為及時彌補幼兒教師知識匱乏及其知識體系不健全的缺憾,并有效結合信息技術時代的教學特點,筆者運用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縮寫為TPACK)理論體系[2]構建了“有關如何使用信息技術硬件、軟件及其相關設備進行教學的知識(技術知識),有關學習方式、教學方式、教育理念等關于教育目的、價值觀方面的通用知識(教學法知識)、育兒知識等概念、理念、觀點、框架知識(內容知識),描述與育兒知識、恰當的教學策略相匹配的知識旨在易于學生學習(學科教學知識)、能夠運用現有的或特殊的技術設施進行教學的知識(整合技術的教學法知識)、采用不同的方式運用技術研究育兒知識(整合技術的學科內容知識)、采用不同的技術、運用靈活的教學法有效傳遞育兒知識(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3]的知識模型進而指導和幫助數字化時代幼兒教師專業知識的掌握,以確保幼兒教師教學質量。幼兒教師TPACK知識的內化和外顯離不開幼兒教師教學課堂、學校教學平臺、各級各類教育政策的支撐。然而,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的不健全、評價體系的匱乏、培訓體系的欠缺以及實踐體系的缺乏等現實問題迫切要求學前教育界從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評價體系、培訓體系、實踐體系四個層面審視幼兒教師TPACK水平發展路徑,滿足幼兒園對幼兒教師知識體系的要求,進而實現全社會對幼兒園教師“質”的要求。

一、基于教育政策發展理論確立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

幼兒教師TPACK是信息技術幼兒教師知識體系的新表征,能夠充分體現信息技術時代幼兒教師的數字化素養、信息技術意識、教學設計能力以及信息技術與幼兒課程的整合能力,系統地指導信息技術時代幼兒教師向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發展。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是指由國家各級政府制定的,針對職前和在職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法令、措施、綱領、決議、指示、宣言、條例、聲明、會議紀要、工作要點、黨報社論、領導人講話、行動計劃等”[4],以權威、標準化形式,采取一定的步驟、遵循規定的行動指南而實現一定歷史時期內幼兒教師TPACK政策所達到的奮斗目標。然而,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的不健全、不完善迫切需要國家地方各級政策制定部門以及學前教育學界確立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教育政策發展理論要求我們從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政策執行、教育政策評價、教育政策分析等維度研究教育政策問題。

基于此,完善和健全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可以將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政策執行、教育政策評價和教育政策分析作為設計框架,結合幼兒教師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TPACK理論的動態性特征形成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模型,即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制定設計(制定各級層面的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政策、培訓政策、準入和退出政策、待遇政策等),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執行設計(明確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執行主體、執行內容、執行路徑、執行效果等),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評價設計(明確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的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效果和效益等),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分析設計(對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制定信息、內容、過程、產出、評價等的分析)。該模型為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提供了實施方案、實施機制、實施路徑的框架和方向,具有適切性特征,遵循了“充分與必要、過程與結果、事實與價值以及政策文本與現實需求相統一”[5]的原則,能夠有效踐行幼兒教師TPACK政策的制定初衷、明顯提高幼兒教師TPACK政策的執行成效且有力規避幼兒教師TPACK政策負面效應的滋生。

幼兒教師TPACK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其理念和內容涉及到幼兒教師的準入、培訓、評價、退出等環節,滿足了當下幼兒教師知識體系以及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為幼兒教師TPACK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政策保障,優化了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政策體系。

二、基于形成性評價和多元評價理論構建幼兒教師TPACK評價體系的指標模型

幼兒教師教學內容相對滯后、知識體系仍不健全、知識形式仍不完善及其角色認知模糊的現實迫切需要構建幼兒教師TPACK評價體系的指標模型。然而,隨著評價主體、評價客體、評價對象、評價形式的多元化發展,教師評價理論實現了由一元向多元、由結果向過程、由形式向內容、由思辯向實證的轉變,形成了以多元評價理論為框架,以形成性評價為原則,以質化和量化評價相結合為執行模式的新評價體系。

基于以上評價理論,筆者參照TPACK框架、結合幼兒教師育兒特點、融入幼兒教育區域化特點和幼兒園個性化特征,構建了幼兒教師TPACK三級指標體系模型。該評價模型包含7個一級指標、25個二級指標和78個三級指標。其中,一級指標包括幼兒教師的技術知識、教學法知識、內容知識、學科教學知識、整合技術的教學法知識、整合技術的學科內容知識以及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二級指標分別由7個一級指標下屬的25個二級指標組成。如以幼兒教師教學法知識為例,幼兒教師采用何種方式學習有效、幼兒教師運用何種手段進行教學有利、幼兒教師執行什么育人理念進行教學恰當、幼兒教師使用什么教學工具合適等4個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分別由25個二級指標下屬的78個三級指標組成。如以“幼兒教師教學法知識”一級指標下的“幼兒教師采用何種方式學習有效”為例,包括幼兒教師使用個案法效果是否明顯、幼兒教師是否將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幼兒教師是否有效執行采用的學習方式等3個三級指標組成。

該指標模型以TPACK理論為設計框架,以幼兒健康成長為根本理念,以形成性評價和多元評價為靈魂,以幼兒教師育兒知識理論與實踐為主要內容,以幼兒教師職業化和專業化為目標,進而全面提升幼兒園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該指標模型不僅關注了幼兒教師的主體性特征,結合了學前教育教學對象特點,兼顧到幼兒教師職業化和專家化訴求,滿足幼兒教師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有助于實現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尤其是職前幼兒教師和在職幼兒教師的知識體系的完善。

三、基于線上和線下培訓模式搭建幼兒教師TPACK培訓體系的運行平臺

隨著《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教師〔2011〕5號)、《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教師〔2013〕13號)、《教育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4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教師廳〔2014〕1號)等政策的頒布和實施,我國幼兒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育兒知識、學科教學能力以及專業發展能力得到有效保障。然而,“國培計劃”的“示范性項目”是試點式培訓、遴選式培訓,缺乏全面式培訓和隨機式培訓的優勢;“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是自主式探索教師培訓模式,缺乏統一性和示范性;各地或各校缺乏統一的或共同的幼兒教師培訓體系運行平臺。為實現教師培訓資源共享并結合各地教師培訓實際,各幼兒師范高?;蛴變簣@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模式開展幼兒教師培訓。線下模式比較成熟,可以采用面授式、小組討論式、實踐觀摩、情景體驗等;而線上模式需要搭建幼兒教師TPACK培訓體系運行平臺,滿足幼兒教師進行在線實踐和網絡研修的需求,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課程的培訓。在幼兒教師TPACK培訓體系的運行平臺上,幼兒教師可以注冊賬號、選擇課程、開通個人空間、加入幼兒教師工作坊,進入培訓BBS平臺等滿足自己的培訓需求。鑒于線上培訓優勢和線下培訓的可操作性,幼兒教師在線上培訓過程中可以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式學習、建立培訓檔案袋,提升培訓質量?;诰€上和線下培訓模式搭建幼兒教師TPACK培訓體系的運行平臺,注重培養幼兒教師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學科思想的感悟,滿足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訴求,幫助幼兒教師有效掌握技術知識、育兒知識、教學法知識以及三者互動衍生的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法知識,進而提高幼兒教師TPACK培訓效果,最終實現“幼兒園教師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學時的全員培訓”[6]的目標?;诰€上和線下培訓模式搭建幼兒教師TPACK培訓體系的運行平臺,優化了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滿足了國家、省、市、縣、校五級幼兒教師培訓的需求,彌補了集中培訓、遠程培訓和校本培訓的不足,有助于全員培訓目標的落實和培訓質量的提升。

四、基于政用產學研理念創建幼兒教師TPACK實踐體系的孵化基地

幼兒教育的差異性教育思路以及TPACK的情境性動態性特點共同決定著幼兒教師TPACK實踐的重要性。幼兒教師TPACK實踐性包括基于技術設計的課堂計劃、微格教學、整合技術的教學實踐以及同事或專家的評價反饋等。它是從“鑲嵌在一個個具體而生動的案例之中,由無數此時此地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構筑而成,他們是無數瑣碎的經驗、常識與智慧火花的匯集”[7]中體現出來。而幼兒教師TPACK實踐性需要政府、學校、培訓基地、幼兒園提供幼兒教師TPACK實踐場所和創建幼兒教師TPACK實踐體系。而政用產學研理念滿足了幼兒教師TPACK實踐性需求,該理念是通過技術創新上、中、下游及創新環境與最終用戶對接和耦合的方式,建立用戶創新導向的管理技術創新體系,應對技術社會、圖譜社會的機遇和挑戰。政用產學研理念是一個系統化思維的創新理念,綜合考慮了影響研究對象的所有因素,抓住了國家政府、用戶、市場、高校、科研機構五個重要入口或出口,符合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兩點論思想。幼兒教師TPACK需要政府及高校的政策支持、學前教育科研機構的關注、幼兒園的選拔評價以及社會認可。因此,基于政用產學研理念創建幼兒教師TPACK實踐體系的孵化基地,通過設立研究項目、評選TPACK發展獎項等方式“使幼兒教師TPACK在實踐中生產,是關于教學實踐的,是指向實踐的”[8],進而激發幼兒教師的實踐興趣、提高幼兒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形成幼兒教師TPACK教學體驗、直覺、感悟和反思,最終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

五、結束語

幼兒教師TPACK發展路徑是信息技術時代學前教育領域無法回避的問題。政策體系、評價體系、培訓體系以及實踐體系的支撐和協調為幼兒教師TPACK營造了良性發展環境。唯物主義辯證法認為: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幼兒教師TPACK發展需要經過幼兒教師的“獲知、接納、適應、探索、提升”[9]五個階段的發展過程,繼而內化為幼兒教師知識。因此,在關注幼兒教師TPACK發展問題時,我們不僅需要關注外部政策體系、評價指標、培訓平臺、實踐基地等外部環境,還要關注幼兒教師TPACK內化的過程。

[1]張建欣.“虐童事件”發生原因芻議[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14).

[2]任友群,詹藝譯.全美教師教育學院協會創新與技術委員會.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教育者手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3]張建欣.論TPACK融入幼師生專業知識培養體系的迫切性及優勢[J].教師教育論壇,2014,(11):75.

[4]張建欣,羅江華,王輝.“5.12地震”災區教育信息化發展相關政策分析及其意義探討[J].現代教育技術,2011,(02):28.

[5]吳曉蓉.適切:我國教育政策評價新取向[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03):62-63.

[6]教育部,中央編辦,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師(2012)11號)[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735 /201212/145541.html.

[7]邵光華.教師專業知識發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20.

[8]張靜.三重視角下融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之內涵與特征[J].遠程教育雜志,2014,(01):94.

[9]Niess,M.L.Teacher Knowledge for Teaching with Technology:A TPACK Lens[A].Ronau,R.N.,Rakes,C.R.,&Niess,M. L.Educational Technology,Teacher Knowledge,and Classroom Impact:A Research Handbook on Frameworks and Approaches[M].Pennsylvania:InformationScienceReferenceofIGI Global,2011:1-15.

[編輯:鄭方林;實習編輯:阮士桂]

G434

A

1671-7503(2015)21-0011-03

本文為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一般項目“提升幼師生TPACK水平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4SB0377)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幼兒教師政策體系
政策
政策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幼兒教師能力提升策略
助企政策
政策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維度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三位一體”建體系 長治久安防哮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