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耆宿”鄭元祐考論

2015-02-13 18:20趙治中
天中學刊 2015年6期
關鍵詞:遂昌平江

趙治中

(麗水學院 文學院,浙江 麗水 323000)

鄭元祐,字明德,生于元代至元二十九年壬辰(1292年)閏六月六日午時,卒于元代至正二十四年甲辰(136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未時,存年 73歲。他身患殘疾,一生僅兩任學官,且為時只一年余,其余時間多為流離與隱居,窮困潦倒??伤碜u學界與文壇,被譽為“一時耆宿”“吳中碩儒”,是“一代之偉人”“天地之全人”,值得今人學習和研究。

關于元祐的鄉貫,祖籍遂昌,應是沒有爭議的,而出生地,則有生于杭州的說法,如謝徽在《僑吳集·序》稱“其生于杭,于書無不讀”[1]384。但元祐一貫自稱“遂昌山人”“遂昌山樵”,文末也常署“遂昌鄭某”,好友王逢《故遂昌先生鄭提學挽詞》亦有“處士星夜明,先生生處州(遂昌隸屬處州)”[1]398的說法??磥碓v真正的出生地,還應是遂昌。其里居為航川,今屬城關鎮二都街。元祐在《古墻行·序》里曾憶及:“某童時,侍先人到杭,訪諸故家?!庇纱丝磥?,他生活在遂昌的時間極短,出生沒多久就徙家錢塘(今杭州),中年流寓平江(今蘇州)。

元祐的祖輩,向為遂昌高門望族,世代簪纓,并以鴻儒彰顯。遠祖鄭絪,為晚唐德宗時的宰相;曾祖克崇,曾任宋代西川(今成都市)經略使;祖名開先,曾任朝奉郎,后赴道州永明(今屬湖南)任知縣;父名希遠,高蹈不仕,人稱“石門高士”,一直隱居避世,家道開始衰落。母親蔣氏,育有二子,元祐為其次子。

元祐一生的經歷,應該說比較簡單,大體可以分為兩段:一為徙家錢塘;二為流寓平江。其行蹤范圍不廣:“生長錢塘湖上,南游止于婺,北游止于揚?!盵1]196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元祐兩歲即“徙家錢塘,結屋湖上,以耕釣自樂”?!敖Y屋湖上”,實際是家住西湖邊,與岳墳為鄰,與和靖祠相對。岳飛的民族氣節和林和靖的恬淡孤高品性,都給幼年的元祐以深刻影響。元祐童年,保姆提攜右臂,一時疏忽失手,竟致骨節脫臼,帶來他終身殘疾。但他手殘志堅,成年以后只得以左手練字與做事。

(元祐)天資穎悟過人。垂髻(童年)入鄉校,日能盡記同坐諸生所授書,鄉[校]先生大異之。年十五,輒弄筆墨、作詩賦,往往出奇語驚人。[2]614

元祐自小聰敏,童年入鄉學,“日能盡記同坐諸生所授書”。其記憶力過人,為師生所驚異;少年時,超然特異,弄墨舞文,賦詩作文,常?!捌嬲Z驚人”。

石門君篤意教君,樹樓聚書,恣其披閱。君不出戶庭者十年,于書無所不讀。作為文章,滂沛豪宕,有古作者風。[2]614

更由于父親重視對兒子的培養,曾專門造樓集書,任憑兒子口不絕吟、手不停披各種經籍;又經過10年閉門泛讀博覽,元祐學業大有精進,寫成的文章波瀾壯闊,豪放流動,頗有古代作者的風范。在鄭元祐求學生涯中,受永康的胡長儒和四明的戴表元影響甚大。胡長儒學問精深,著述宏富,人品上“抗直不撓,以斯文自任”,為學者和門徒所敬仰,也曾給幼年元祐的人格以深刻影響。戴表元以文章名世,曾任建康府教授,后輾轉杭州等地,以授徒賣文為生。元祐師承他,在學問和文章方面受他影響甚巨。

在徙家錢塘期間,元祐還遍訪前朝遺老,請人解疑答難,考核隱微,因而學問更有長進,使得遺老都放下身段、自降身份而厚待他。江浙行中書省郎中趙天錫,為人剛正嚴謹,本來慎于交際。約泰定元年(1324年),他唯獨延請元祐在家,對其兒子期頤進行講學與輔導。事后,趙期頤考上進士,還當上副宰相。廣交朋友后,元祐更加刻苦自學,夜以繼日,兀兀窮年,終于歷練成才,享譽當世。德高望重的大學士、宰相廉希貢公,以朝廷宿望退居錢塘,與元祐時相過從,竟成了忘年交。

年輕時的鄭元祐,熟讀儒家經典,確立雄心壯志,愿為報國而犧牲自己。他在《出塞七首效少陵》中說:“轉戰圖報國,寧慮骨枯槁。人生無百年,一斃不待老。但愿土境富,微軀奚足道?!盵1]6他為“圖報國”而決心轉戰沙場,哪里還顧慮身死“骨枯”?為“土境富”,他甘獻“微軀”。

在徙家錢塘的后期,元祐執經授業,教授生徒?!皯敉庵某M”,他傳道授業解惑的聲譽極佳,因而引起當政者的注意。浙江省廉訪使斡玉倫徒、紹興路總管泰不華曾以其德行高尚,或奉幣禮請,或交章薦舉。但是,元祐對從政為官似乎并不熱衷。其原因應是多方面的:

安知征斂急,田禍死不休。膏腴不論值,低洼寧望酬。賣田復有獻,惟恐不見收。日覺鄉胥肥,吏臺起高樓。坐令力本農,命輕波上漚……愿侯登廊廟,一洗蒼生憂。[1]12

歲除風雪苦陰寒,民庶逋租悉系官。破蕩未充虎狼欲,系累只作馬???。[1]96

元祐不滿元朝鄉胥、吏臺的橫征暴斂與肆意盤剝,同情農民身受的田禍與疾苦,敬仰南宋忠臣的以死節昭日,因而,他不愿去元廷為官,替統治者賣力,“從之游者甚眾,省臺宣閫憲府(一省行政長官)交章以潛德薦,自以臂疾不愿仕”[3]卷一九。

元朝是以蒙古族入主中原而建立王朝的,科舉制曾被中斷數十年之久。直到延祐二年(1315年),科舉才得以恢復,儒學又漸漸上升為官學。此后,曾有不少士人科舉入仕,但元祐對科舉入仕并不感興趣,就借口“臂疾”而多次婉言拒絕。他寧愿像父親一樣,過隱士般的生活。

約在不惑之年,元祐父親過世,其與長兄介甫移居姑蘇。元祐移居的原因,在王逢的《故遂昌先生鄭提學挽詞》中有所透露:“隅覽姑蘇臺,遂成賈胡留?!奔磁既坏囊淮喂锰K游,對姑蘇留有良好的印象,元祐就像做生意的胡人那樣留下,與兄介甫僑居平江(今蘇州)。元祐在平江繼續執經授業,教授生徒,不為富貴名利所動,無意于政治上的進取。他自言:

我家東吳城,翠竹森若葆。力耕輸王稅,妻子亦溫飽。詩成每獨詠,觴至或共倒。富貴將焉如,歲晏聊自?!泄俟坍敋w,無官歸亦好。[1]17

元祐因手殘而不便力耕,又沒有俸祿,維持生計主要靠做家庭教師,以生徒的束脩與潤筆之資為生:“月得脯金,以資養親”。移居吳中后,元祐讀書撰文,吟詩醉酒,心不外役,曾悠閑自得地過著遠離官場的名士生活。但由于家境破落,生活窮苦,他的生活非常艱難:“行無完履,臥無完衾?!苯洕讚?,加上殘疾,元祐直至壯年未能娶妻。后來,在一“知愛”的幫助下,他才和吳下貧醫之女而成婚。

元代社會的種族歧視十分厲害,漢族讀書人更被視為末等“十丐”之前的“九儒”。到后來,元祐頗為潦倒,生活十分艱難,困苦異常:

僑吳三十載,惟余此心在。豈惟讀書老無成,但覺出門俱有礙。三兒兩病一凡劣,四體三完百崩敗。貸粟方炊薪水艱,僦屋屢遷家具壞。文章出售有誰收,書籍縱沽無可賣。[1]66

予生六十有四年,貧病憂郁,蓋無斯須之樂也。[1]247

奇窮百憂,莫之能遂,其不幸孰有甚于元祐者![1]185

元代至正十四年(1354年),鹽販出身的張士誠舉旗自稱誠王,建國號“大周”,改元“天祐”。次年二月,張士誠先攻陷平江,并定都平江,開始統治吳地,后又兵陷杭州。面對張士誠對士人的各種禮遇和“佑文”政策,吳中對元廷感到失望的部分士人似乎重新產生希望,或積極參與,或依違其間,或消極遁逃。元祐年高而素有德望與學識,卻遲遲不肯隨便依附,只是在“老無成”、兒病體?。?1歲時幼子病故、63歲時長子又去世)、貸粟租屋的窘境下,元祐才接受張吳政權的儒學教授、儒學提舉等職:

至正十七年,大府授將仕郎平江路儒學教授,君欣然不辭,曰:“講學,我素志也?!本右粴q,即移疾去。后七年,升江浙儒學提舉,君亦不辭,曰:“文臺也,儒者之職也?!盵1]390

元祐僅在66歲任過平江路儒學教授,73歲任過儒學提舉。雖已入花甲、古稀之年,他對講學卻欣喜接受,認為是自己長期志向所在;而提舉為儒學長官,是讀書人義不容辭的職責。實際上,這些都是為生活所迫的無奈之舉。元祐任儒學教授僅一年時間,第二年就因病辭去教職。任儒學提舉時間更短,三月上任,十一月就感微疾而卒,于任上還不足 9個月。

次年正月二月二十六日,元祐葬于平江路吳縣太平鄉橫山之原[4]卷三四。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鄭元祐被鄉人入祀遂昌鄉賢祠。

古代賢哲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贝思粗庞枴叭恍唷?。鄭元祐作為元代士子,又自幼熟讀儒家經典,一生都重視進德修業,在道德方面頗有建樹?!疤嫌辛⒌隆?,在“三不朽”古訓中,又以“立德”為最上位。鄭元祐在立身行事中,處處表現出他道德高尚,超出同輩。

儒家祖師孔子在《論語·學而篇》倡導:“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痹v仰儒家學說,積極踐行儒道,故能以“孝悌”為根本,以“親親”為立腳點:

君既以儒業起家,仰承石門君夙志,而奉養之禮無所不至。石門君卒,君偕其兄介甫先生移居蘇州。兄歿,喪之如父……晚涉世變,骨肉竟相保無虞。[2]615

元祐父親希遠,一生“高尚不仕。國初,徙家錢塘,結屋湖上,以耕釣自樂”,被人稱為“石門高士”。元祐仰承父親“夙志”,以講經授徒為職業,“優游吳中者三四十年,富貴聲利一不動其心”,被人譽為有“隱德”“潛德”“碩德”。在封建社會,“孝乃百行之原,萬善之首。上足以感天,下足以感地,明足以感生人,幽足以感鬼神”[5]130,被封建統治者尊奉為“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德之本也,民之行也”。對于雙親,元祐“奉養之禮,無所不至”,可謂事親至孝。對于兄長,儒家倡導“出則弟”。元祐平日敬愛長兄,感情至深,介甫中年早逝,他才會有“喪之如父”的深哀劇痛。對于子女,元祐舐犢情深。因為家境貧困,生活艱難,沒能給兒女以必要的保障,他經常深深自責:

貧家夜有轢釜聲,十年飄泊吳王城。安知節序兒女情,不眠坐數長短更。[1]56

迫于生計,元祐欲為長子謀個差事,無奈而違心去疏通關系,卻又為吳中富戶之子程丙所調包。為此,他曾屈身向監察御史泰不華求助,卻毫無結果。

元祐晚年正處在元朝后期,當時政治極端腐敗,經濟陷入嚴重危機,加上連年水旱蝗災,老百姓難以生存,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迅速激化,貧苦農民與漢族地主紛紛舉旗起義。元祐僑居的吳中,是蒙古軍鎮壓起義軍和起義軍之間激烈爭奪之地。雖然身處動亂的旋渦,元祐與親人竟相自保,終于能相安而無憂患,能安享10年之福后壽終正寢。

在交友方面,元祐對前朝遺老既尊崇又不卑屈;對同輩文人則真誠直率,平易近人;對后進生徒能積極引導,幫助成才;對生活有困難者,想方設法加以幫扶。

時咸淳諸遺老猶在,君遍游其門,質疑稽隱,充然有得,侃侃以奇氣自負,諸老皆折節下之……遍交當世之士,聲名籍盡,四方慕君者識與不識,皆稱“明德先生”。[2]614

對于前朝遺老,元祐心存敬畏,“遍游其門,質疑稽隱”?!耙云鏆庾载摗?,表明他識見不凡,在官紳面前不亢不卑,還以“奇語驚人”,使諸老放下身段,折節屈己,尊他為上賓。元祐還“遍交”當世東南沿海一帶知名文人,虞集、柳貫、黃縉、危素、陳基、楊維楨、顧瑛、陶宗儀等,都是他詩文中經常出現的名字。元祐雖人微位卑,但在朋友中則“聲名籍盡”,四方都有仰慕者,原因是他才秀多藝,更由于他有“碩德”高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元祐與昆山玉山草堂主人顧瑛的交誼。顧瑛家饒于貲,風流文雅,曾筑堂于玉山,匾其讀書處為“玉山草堂”。一段時間,玉山草堂成為吳中文人、南來北往士子聚會吟唱的大本營。鄭元祐成為玉山草堂的座上賓,為草堂及其景點賦詩作記至10余篇,這表現出他與顧瑛交誼的親密和深厚。

性平易真率,不為矯激之行,與人交亦然。汲引后進,常如不及……吳人敬佩風裁,罔弗敬禮之者,雖小夫賤隸,亦能知君姓名。[2]615

元祐質性自然,不造作勉強。對待后進,則關心備至,積極疏導點撥,經常唯恐自己對他們有所不周。他的風度與才氣,深得東吳一帶文人學士的尊重與敬佩,甚至在小夫平民中也享有好名聲。

人有患難,拯拔之如救水火。士友或貧,不能自存無有以相給,則遍告諸有力者赒其困阨。[2]615

元祐對于有患難者,不僅極有同情憐憫之心,而且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主動伸出援手,奮力拯救。遇上士友貧困,元祐自己生活艱難窘迫而拿不出東西資助時,就把情況遍告有能力資助的朋友,讓他們去接濟,幫助解決困難。

自曹丕《典論·論文》提出“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以后,文學就被提高到與事功并立的地位。后代的文人學者,紛紛“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鄭元祐雖人微位卑,對文章卻也樂此不疲,一生致力于文學,創作態度相當嚴謹:

素不喜著書,嘗謂學者曰:“經則經也,史則緯也,義理淵藪在焉也。學者能盡得古人之意者鮮矣,況敢私有所論乎!”識者稱其有見于道。[2]615

元祐認為經史是“義理淵源”,因而對它們十分重視和敬畏,之所以“不喜著書”,就是怕不能“盡得古人之意”,曲解古人所著的經史。

因為創作態度頗為嚴謹,元祐一生著述不多,僅有兩種:一為《僑吳集》;一為《遂昌雜錄》。此兩種書均收入《四庫全書》,前者在《集部·別集類》,后者在《子部·小說家類》。

《僑吳集》是元祐晚年自匯其所作之詩文而編成的集子,今有明弘治張習刻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和清抄本三大系統。取書名為《僑吳集》,其緣由是:

元祐家本遂昌,徙于錢塘,而流寓平江凡四十年,為時最久,故其集名以《僑吳》。實則杭州所作亦在其內,蓋從其多者言之也。集本其晚年所定,以授謝徽。[6]385

《僑吳集》的內容,既反映元代社會賦稅繁重、經濟凋敝、城鄉殘破、富民破產、農民貧困的現實,也反映吳中一帶的民風和習俗;而更多的是表現自身的生活經歷與心路歷程?!秲S吳集》共有12卷,其中詩6卷,有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長短句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排律詩,五言絕句、六言絕句;文6卷,有銘、箴、贊、題、跋、書、疏、序、記、碑志、行狀、哀辭、墓志銘。另有《僑吳集補遺》一卷附錄于后。體制方面,可謂眾體兼備?!秲S吳集》雖出于教職、學官之手,但成就頗高,因而士人對它評價甚好。張翥在《刊僑吳集錄》中稱其:“用梓以傳先生履歷之詳,德學之盛?!彼膸烊珪尽秲S吳集》卷首中稱:“蓋元祐生于至元之末,猶及見咸淳遺老。中間又得見虞集諸人,得其緒論。末年所與游者,亦皆顧阿英、倪瓚、張與之流,互相熏染。其氣韻不同,固亦有自來矣?!敝x徽在《僑吳集·序》中言:“作為文章,抑揚頓挫,反復開辟,一主乎理而氣以攄之。若長江大河,流衍旁沛,汩汩數千百里而終歸之溟渤,綽有古作者風?!眳鞘篮兑藞@筆記》書:“元人詩多失之文,到鐵崖(楊維楨)錯彩鏤金,尤以濃艷尖巧蕩人耳目,一時學者從風而靡。尚左生與老鐵為友,聯吟談藝,而其遠宗韓、杜,近學蘇、黃。古體諸作,往往色正芒寒,風格遒正;近體,亦清峭拔俗。在元人中,幾乎并伯生而軼曼碩,與老鐵諸人雅正迥別。卷中諸作,一一可按,非鄉曲私言也?!边@些評述對元祐詩文的表述內容、淵源所自及其風格特點,均作了極其簡明而深刻的分析。

《遂昌雜錄》,一作《遂昌山人雜錄》,或《遂昌山樵雜錄》,有商氏《稗?!繁?、虞山錢遵王家影元抄本、《四庫全書》本等不同的版本系統。古人對它也多有評論:

敘事較詳:如末卷記青溪方臘事,于縣令陳光之玩寇,提刑張苑、通判葉中之失,撫知州趙霆之棄城,皆詳著之,而別本諱而不書。其他亦多類此者。[7]卷首

元祐生于有元中葉,本遂昌人,寓家平江,見聞最廣,所述宋季軼聞頗足征信。[7]卷末

其錄宋季元初遺聞軼事,亦因寄所托,非漫然自儕說部也?!烙腥缦壬銎淇膳d可觀可泣可歌以遺來者,雖載筆者失之,奚憾焉!是錄可采史官者,非一二數矣。[8]

元祐原籍遂昌,因其不忘其所自,才特意取名《遂昌雜錄》?!端觳s錄》所記多為宋代、元初的逸聞軼事,體裁當屬敘事性雜記文。因直言無隱,不為賢者諱飾,更“因有所托”,融入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感受,所以價值更高,可以起到補史、證史的作用。

2010年5月,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徐永明點校的《鄭元祐集》,收錄了《僑吳集》和《遂昌雜錄》兩書,前者加補遺,共13卷;后者僅1卷。另附有序、跋、提要、傳記資料、友朋贈和之作、鄭元祐年表,可供讀者閱讀與學者研究之用。

元祐還擅長書法,并精于書畫鑒賞:

左手寫楷書,規矩備盡,世稱一絕。又自名為“尚左生”……君之書嚴謹而端麗……[2]615

“規矩備盡”,表明元祐楷書功夫到家;“世稱一絕”反映士人對他楷書的推崇,以及影響的深遠;“嚴謹而端麗”,指明元祐楷書的鮮明特點。也正因為元祐的楷書譽滿書壇,當時東南一帶著名的書畫家與文友,經常請他題詩、作跋、寫帖;一些書法愛好者向他索要墨寶,并加以珍藏。

韓愈在《進學解》中,曾告誡國子生:“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泵鞔_提出精進學業、德行的目標和方法。后代的文人學士都以此為標準,在學、文、言、行方面對自己提出嚴格要求,并且努力加以實踐。鄭元祐在各個方面也嚴格要求自己,并且做得相當出色:行業素無愧于造物,而造物報君亦厚矣。

君天地之全人也。生長承平,晚涉世變,骨肉竟相保無虞……君之學淹貫而博洽,君之行純誠而篤實,君之見高明而正大,君之文雄深而雅健,君之詩清峻而蒼古,君之書嚴勁而端麗。其見其緒余,如清淡雅韻,依稀晉人。如君者,蓋一代不數人也……銘曰:世之人全于人者,未必全于天,全于天斯可謂之歸全。君雄文奧學,碩德高年,著名當世,追蹤昔賢,生榮死哀,有德有言,謂之全歸,孰曰不然?[2]616

銘文不僅對鄭元祐的學、行、見、言作了精辟的評論,而且對其文、詩、書的特點進行精辟概括,還贊譽元祐是“一代不數人”的偉人,不僅“行業素無愧于造物,而造物報君亦厚”,即“全于人”而且“全于天”的“天地之全人”。

《遂昌先生鄭君墓志銘》,是應元祐次子鄭起的懇請,由翰林兼國史編修蘇大年寫成。蘇大年(1296―1364年),字昌齡,真定(今屬河北)人,晚年因避兵亂而移居揚州,能詩,善行書,擅長畫竹石、松木,是著名書畫家。張士誠鎮蘇州,用為參謀,對他特別禮敬,恭稱之“蘇學士”。蘇大年寫的墓志銘,對鄭元祐褒揚頌贊,評價雖高卻是客觀的,不屬于“諛墓”之作的“諛詞”。這是基于蘇大年國史編修的身份,有著史家“實錄”存真的精神與嚴謹客觀的態度;相同的流寓經歷,詩書畫的共同愛好與特長,使他對元祐有深刻的認知與充分的理解。

元代后期,平江為路治所在,吳中學者文人云集,南來北往的騷人墨客也多在此駐足滯留。在東吳學界與文壇,鄭元祐聲望極高:

吳中碩儒,致聲前元。[9]

書無不讀,肆意詩文,前不讓古,雖在隱德,與館閣虞(集)、馬(祖常)并稱于時。[10]卷三

時玉山主人草堂文酒之會,名輩畢集,記序之作,多推屬焉。東吳碑碣有不貴館閣而貴其所著者……當張士誠據平江,東南文士多依之者,明德最為一時耆宿云。[11]1832

“吳中碩儒”,表明元祐在吳中在學界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甚至是吳中學人的杰出代表?!芭c館閣虞、馬并稱于時”,則反映元祐在文壇的崇高地位。虞集是元代古文兩大家之一,元詩四大家之一。馬祖常是元代前期以才富健而享譽詩壇的著名詩人。元祐與虞、馬“并稱于時”,反映其在詩壇聲望的崇高。元祐的文章更是頗負盛名,記序之作為文士所推選矚目,其中碑碣“不貴館閣而貴其所著”,更是擅名于世,為東南文士所推崇。在元代中、后期文壇上,鄭元祐堪稱東吳士人的領袖。

[1]鄭元祐集[M].徐永明,校點.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2]蘇大年.遂昌先生鄭君墓志銘[M]//僑吳集·附錄.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盧熊.儒林傳//處州府志.清光緒藏本.

[4]王鏊.姑蘇志[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曹端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3.

[6]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僑吳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7]鄭元祐.遂昌山人雜錄[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8]劉耀東.栝蒼叢書:第二集之六[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

[9]張翥.刊僑吳集錄[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0]顧瑛.草堂雅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1]顧嗣立.元詩選:初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7.

猜你喜歡
遂昌平江
核酸檢測點上,有最可愛的平江人
打造紅色旅游小鎮 老區遂昌 風景正好
鷹巖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何鶴
2018中國(杭州)國際少兒漫畫大賽遂昌展
你是否還會為家鄉熱淚盈眶
五行遂昌 一諾千金 綠色崛起新遂昌
平江老街上的一抹風情
平江龍門人民奮斗不息的光榮歷史
紀念平江起義70周年大會在平江隆重舉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