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讀者對大眾文化審美心理下的公共文化需求

2015-02-13 19:26林德義
圖書館學刊 2015年5期
關鍵詞:大眾文化表現形式現實生活

林德義

(雞西市圖書館,黑龍江雞西 158100)

?

探析讀者對大眾文化審美心理下的公共文化需求

林德義

(雞西市圖書館,黑龍江雞西 158100)

大眾文化;文化;讀者;審美

人們在接受文化的同時便對文化產生了審視和評判的心理,也就在理性和感性的意義上對文化做出了一種審視, 通過對文化的審視,增加了人們閱讀的興趣,形成了對文化的審美與訴求。

1 從讀者的視角來評判大眾文化審美的探求

大眾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體,發展之迅猛,已成為當下中國社會最主要的文化現象之一,一般的讀者或大眾能否接受這種文化所提供的思想,則是要通過自己對這種文化的審視而決定的。文化在發展,而讀者的興趣和愛好也是發展著的,每個人對文化的欣賞和鑒別都由自己的個性所決定,對不同的文化接受者來說,大眾文化吸引人的程度也會不同,對于一種文化的欣賞,即有它的普遍適應性,又有其相對穩定性。讀者對文化審視的重點是現實生活中對文化的感受所形成的。人們可以接受不同的文化形式,它們所表現出來的審美觀點也是截然不同的。大眾文化的寬泛性,使它包羅了一切形式的文化,使讀者在選擇文化上出現了盲點。每一種文化形式的產生和發展,不僅僅要有形象的認識作用和認識的啟發作用,更需要有一種美的文化形式,有一種能夠被審美需要的特性。不管是哪個層次的人們都要通過閱讀、理解與欣賞來豐富自己對文化的審美能力,更需要通過一種自己能夠理解的文化形式,來填充和豐富自己內心的精神世界。

1.1 從讀者的審美心理來感知大眾文化的美與丑

讀者對大眾文化中所體現出來的美與丑不一樣,都帶有主觀性的審美差異。每一種文化的產生和興起,它所要表現的內容都應該是積極向上的,同時它也是為了迎合受眾者和社會大眾文化潮流的需要。讀者在接受一種文化時,它所產生的厭煩和憎惡感,完全源于現實生活里真實的思想感情,只是在相應的文化現象里找到與之相映的對象,便界定了文化中美與丑的界限。大眾文化里所反映的美和丑與現實社會的美與丑一樣,它只是所表現的形式不一樣。大眾文化所表現出來的美與丑都是相互對立,缺一不可。文化作為人類發展的精神文化產品,它不僅能幫助讀者更直觀、更自覺、更獨立、更深刻地認識真與偽、善與惡、更能讓人們在閱讀和欣賞文化的同時獲取精神上的快樂。

1.2 讀者對大眾文化的理解與欣賞

大多數的讀者在對待大眾文化的理解上需要有雙重性的認識,一是讀者自覺地對大眾文化的需要;二是讀者不一定自覺卻又是在根本上迎合大眾文化的發展。讀者對大眾文化的主觀性審美感受會受審美對象的客觀性的約束。大眾文化不僅僅是表現在形式美,娛樂性和歡愉的作用上,人們還需要把它作為一種流行文化對待。作為大眾讀者的審美對象,它對大眾讀者要有認識和啟發作用。大眾文化首先要適應讀者的審美需要,讀者群體對大眾文化的興趣與愛好即是發展的,也是有個性的。對個性不同的文化接受者來說,對大眾文化所表現的被喜愛的程度也不同,喜愛的著重點也不同。雖然大眾文化有著普遍適應性的特質,例如每個人都會做夢,這是人類所共有的特性,但每個人的夢境確是不同的,人們對一種文化的喜愛也同樣是這個道理。人們閱讀、欣賞和思想交流方式有所差異。在某一種程度上說是合情理的,人的思想和感情可以交流 ,大眾文化中所蘊含的思想同樣可以影響到別人。但它影響人的過程是復雜的,要經過受眾者在自己大腦里進行催化,從審美關系的角度看是說服與被說服的過程。每一種文化的表現形式,都有自己的核心的思想,人們對大眾文化的敏感度和判斷的能力,也是在對文化的閱讀和欣賞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1.3 讀者對大眾文化的認同感

人們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對于審美的對象所表現的出來的各種表象作出判斷。在讀者的思維空間上對文化的發展也會有一種認同感。人們的文化存儲空間也會存在空白期,人們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從心靈上去感受它和填補它。大眾文化以它多姿多彩的形式,使人們沉迷已久的心,又泛起了騷動,使讀者對大眾文化的“瞬間的審美體驗,其重要趨向便是將時間切換成視覺形象,并進一步使得直觀性的圖像取代想象性文學成為當代文化轉換的大趨勢”。人們在享受文化盛宴以后,便進入到了理性思維的消化空間。經過了二十幾年的文化發展,使人們對這種文化的發展又進入到了理性的思考期。對于一種新的文化形式的出現,讀者首先不是為了研究這種文化現象的審美價值和它所產生的社會意義才去接受它,而是為了享受這種文化給人們帶來的娛樂和愉悅。但人們享受文化娛樂的同時也會有所思考,不論人們思考的結果正確與否,都會形成千差萬別的審美觀。

2 讀者從內心去感同大眾文化獨特的思想內涵

2.1 讀者對大眾文化情感的體驗

不管人們去圖書館閱讀文學作品還是觀賞其他形式的文化,人們所產生的情感體驗,都源于生活和文化的結合所產生的共鳴和同感。大眾文化這種寬泛的文化表現形式,能夠更多地引起讀者的情感體驗,這也正是大眾文化得以作用于人們主觀精神世界的原因,把它作為一種社會流行文化的效果來考量。只有這種情感充沛的文化表現形式,才能喚起讀者相對應的體驗。讀者對于大眾文化所表現出來的這種心理體驗活動,不僅僅局限于讀者對一種文化的深入感受和體驗,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文化,能表現出讀者內心的情感世界。情感體驗作為一種心理現象,它是讀者對大眾文化欣賞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特征,沒有讀者的情感體驗,就沒有大眾文化的兼容性,沒有這種對大眾文化的情感體驗,大眾文化也就沒有了生存的空間。

2.2 讀者的真實感受與文化上的傾向性

大眾文化的真實性和大眾生活中的真實性是有區別的。作為大眾文化的反應對象,現實是生活的真實反映,是不會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的。大眾文化作為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它不能帶有任何主觀隨意性。因此,大眾文化的真實性對現實生活來講,不能說它本身來源于生活的真實性而否認它自己的獨立性。大眾文化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是有所選擇和有所概括的,大眾文化擁有自己的獨立性和相對獨立的文化性。雖然現實生活的真實性不能也不應該代替大眾文化的真實性,但前者是后者文化的基礎和依據。因此,讀者要辯證地理解大眾文化和現實生活的真實性。大眾文化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比自然想象的表現要復雜得多,讀者也更傾向于大眾文化在感觀上的真實性。

2.3 讀者對大眾文化的理解

人們在接受各種文化模式的同時,也更加在乎現實生活的感受和文化再創作的表現形式,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帶著這種情感去體驗和接觸這類文化,從真實的生活中去感同這種文化給人們帶來的快感。如果人們對一種文化現象在審美和欣賞上表現出了疲勞感,人們就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開,轉向另一個文化上面。人們對于文化的情感以及對文化的體驗是相互存在,相互作用的關系。但就人們對文化的具體變化來說,對文化的這種移情是正常的一個表現。

3 大眾文化的創造性和表現形式

3.1 大眾文化的創造性

大眾文化在創造更新的過程中,無論它的創造模擬對象是自然的或是社會的對象,在它的整體創作活動中,它的主體發展方向總會有一定的傾向性。無論它的主體表現模擬對象形態是多么的復雜,但它所表現的文化思想也會有一定的愛憎分明的傾向性。這種愛憎分明的文化所表現的形式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這種復雜情感所表現的多樣性也正是大眾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形式。大眾文化的創新不僅會給生產者帶來創作靈感上的愉悅和快感,更重要的是對于文化的接受者來說更能引起對文化審美的快感,它不可能預見其他的行為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不可能預見它能對社會所產生的責任感。就大眾文化創造性而言,娛樂性和荒誕性的表現形式更能引起讀者感觀上的興趣。大眾文化就是把現實生活中的原型進行放大和二次加工,盡管不能用原有的實際生活作為尺度來衡量它潛在的真實性,但也不能否認它的廣義的娛樂性背后也存在有嚴肅性的一面,作為一種具有流行文化特質的大眾文化,不在于這種文化有何種表現形式,而更加注重這種文化是否真正地反映出適合這種文化群體的心理特性,并能引起深思,能不能引起文化接受者在感受上的認同和心靈上的共鳴。

3.2 大眾文化的表現形式

任何一種文化的客觀表現形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讀者作為審美的主體存在,那么他對任何一種文化形式的存在,在判斷上都不免地存在主觀性。 當它對一種文化的審美感受,不論內容是多么的豐富或形式是多么的完美,它的文化表現形式能直接給讀者提供的東西總是有限的。 只有當一種文化具有潛在的、內容豐富的表現形式,他才有可能喚起讀者潛在的興趣,才能從內心接受這種文化。

[1] 徐鷹.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審美探索[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2] 弗·詹姆遜.王逢振等譯.快感.文化與政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3] 管寧,魏然.時間的空間變化:小說藝術方式的轉換[J].社會科學戰線.2006,6.

[4] 李立.糾結與斷裂——大眾文化審美時間體驗的現代性內涵與及其困境[J].湖北大學學報,2010(1).

(編校:嚴 真)

2015-02-03

林德義(1966—), 雞西市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G25

A

1003-1588(2015)05-0122-02

猜你喜歡
大眾文化表現形式現實生活
洋場·小報·《紅樓夢》——媒介建構下的大眾文化(1912—1949)
函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石材產品設計中幾種錯誤的表現形式
煤層氣井排采管理異常表現形式及處理對策研究
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的觀察與反思
中國社會現代轉型與大眾文化的內在邏輯
卷首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漢語動結式在維吾爾語中的表現形式
假期歸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