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物主義歷史觀視野中的“資本”〔*〕

2015-02-25 10:35戴圣鵬
學術界 2015年12期
關鍵詞:資本主義馬克思資本

○戴圣鵬

(華中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在時下,對于資本的理解與認識,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一定的誤解與濫用,對于如何看待資本的歷史地位與作用,特別是如何看待資本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或說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地位與作用,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些是是非非的觀點與思想在這種混亂的社會認識中獲得了更多的關注與認同。在眾多魚龍混雜的思想與觀點中,我們如何才能看清資本的本質,如何才能歷史地辯證地把握資本及其歷史地位、作用,就顯得十分的緊迫與必要。

一、馬克思對資本實質的三重認識

資本是如何產生的,資本的實質又是什么,它在什么條件下才能存在并獲得發展?這既是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奠基人的馬克思要回答的問題,也是當前我們建設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回避的問題。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與資本觀看來,資本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資本并不存在于人類社會的任何階段,也不是一經產生就一成不變、永恒存在的東西。資本作為歷史存在物有其誕生與存在的條件,條件不存在了,其也必然走向消亡。從資本的誕生與存在條件來看,資本與私有制存在密切的關系,資本與私有制的發展,資本與雇傭勞動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從資本范疇的性質講,資本屬于經濟范疇,而不屬于其它范疇。作為經濟范疇,資本是一種私有制形式,并且是私有制的最發達形式和最高形態,從而也可以說,資本是一種生產關系,是私有制社會最發達的生產關系。

在唯物主義歷史觀的視野中,對于資本的把握,我們至少可以從三個維度或角度來把握與理解。第一個維度就是從資本的歷史生成的維度。從這個維度來講,資本最初的形式或借以表現的物的形式是“積累起來的勞動”,但并不是所有積累起來的勞動或說死的勞動,都是資本。在馬克思看來,積累起來的勞動要完成資本這個華麗的轉身或說要質變為資本,需要一定的歷史條件,需要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才能發生。從根本上講,沒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沒有社會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的歷史變革,就不會有資本的誕生。從誕生的條件的角度講,“只是由于積累起來的、過去的、對象化的勞動支配直接的、活的勞動、積累起來的勞動才變為資本?!薄?〕馬克思的這個關于資本誕生歷史條件的論斷,并不是馬克思關于資本實質的一個表述,對于如何把握資本的實質,馬克思的另一個論述告訴了我們答案。馬克思認為:“資本的實質并不在于積累起來的勞動是替活勞動充當進行新生產的手段。它的實質在于活勞動是替積累起來的勞動充當保存并增加其交換價值的手段?!薄?〕由此可見,在馬克思的視域中,資本是積累起來的勞動,是剝削雇傭勞動的財產,是資本家保值與增值其財產的手段。這種積累起來的勞動,既是工人階級所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也是資產階級用來支配與剝削無產階級的工具與手段。

從資本的歷史生成的維度講,資本是一種積累起來的勞動。但僅僅居于這樣一種理解,我們也只能解釋資本的前世是什么以及資本是如何產生的,而不能解釋資本為何會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取得統治與支配地位。從資本的歷史生成的維度來把握與理解資本,實質上是從生產方式的角度來把握與理解資本,即把資本理解為是一種生產剩余價值的生產方式或工具。但這種把握與理解對于我們理解資本實質的全貌與深度還是不夠的。因此,為了能更好的把握與認識資本的實質,另一個維度的理解就顯得十分必要,這就是生產關系的維度。馬克思認為:“資本也是一種生產關系,這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資產階級社會的生產關系?!薄?〕馬克思把資本理解為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這是對資本這種特殊的社會生產關系的階級定性和歷史定位,也是馬克思對資本的本質的另一層把握與認識。馬克思從生產關系的角度來把握資本的實質與階級屬性,是對資本理解的一種變革性認識,這種認識突破了傳統的把資本理解為是一種單純的實物的認識與把握,這是馬克思對資本理解與認識的一種創新與發展。如果把資本僅僅理解為是一種物,就必然會淡化與掩蓋資本所具有的階級色彩與階級屬性。馬克思賦予資本特殊的資產階級屬性的理解,對于我們把握與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實質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與思想啟示。正如馬克思所認為的那樣,“資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于一定歷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它體現在一個物上,并賦予這個物以特有的社會性質?!薄?〕

從生產關系的維度來把握與理解資本,對于把握資本的階級屬性與性質是十分必然的,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但對于了解資本的全貌、把握與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現象,以及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會滅亡,共產主義社會必然會產生還是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惑的。因此,另一個維度的理解與認識,就顯得十分必然。這個維度就是從資本的社會屬性與歷史地位的維度來把握與認識。從資本的社會屬性與歷史地位的維度講,資本是一種社會力量,而不是某一個個人的力量。從資本生成的角度看,資本作為一種積累起來的勞動,并不是由資本家自身所創造的,而是由社會許多成員集體創造的,“資本是集體的產物,它只有通過社會許多成員的共同活動,而且歸根到底只有通過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活動,才能運動起來?!薄?〕正是因為資本是社會全體成員共同活動的結果,所以,“資本不是一種個人力量,而是一種社會力量”〔6〕。這種社會力量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最為集中的表現就是它是資本主義社會占統治地位與支配地位的社會力量。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任何物和人,即便是資本家(資本的人格化)也要屈從于資本,附屬于資本。資本作為一種社會力量,雖然是集體的產物,但這個集體的產物,對于它的主要創造者——工人階級而言,卻是一種支配與壓迫的力量,是自身本質力量的一種喪失與異化。這種支配與壓迫工人階級的社會力量,它是資本主義社會“普照的光”。資本在資產階級社會中所處的這種地位與作用,決定著“資本是資產階級社會的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7〕。在馬克思的歷史觀與資本觀中,把資本作為一種社會力量,而不是一種個人的力量,對于我們科學地理解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意義與理論價值。資本是集體的產物,而不是個人勞動的產物,資本是社會力量,而不是個人的力量,這是對資本的社會性與集體性的一種本質規定,為資本的歷史定位與歷史使命以及資本主義必然會滅亡奠定了理論前提。把資本看作是一種集體勞動的產物,看作是一種社會力量,就必然打破把資本看作是資本家個人勞動的產物,是資本家個人力量的體現的這樣一種傳統的理解與把握。既然資本不是資本家個人勞動的產物,而是集體勞動的產物,資本不是資本家的個人力量,而是社會力量,那么這就從某種意義上告訴我們,在人類歷史的前進道路上,一切個人對資本的長期占有與支配都必將是非正義的。只有社會的共同占有與支配才是合理與合法的。因此,馬克思對資本本質的這種理解與把握,對于我們理解為什么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會滅亡,共產主義社會必然會出現提供了重要的理論鋪墊和科學解釋。這是我們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把理論鑰匙。

二、資本與資本主義社會各自存在的歷史條件

在馬克思的資本觀中,資本與資本主義社會的存在,雖具有共同的歷史條件,但二者在具體的存在條件上還是有些區別的。這些區別,對于我們把握與理解當前存在的現實問題以及理論困惑是有重大理論啟示與現實意義的。

在馬克思的歷史觀與資本觀中,資本是離不開雇傭勞動的,雇傭勞動是資本生成、保存與增殖的前提條件。對于資本而言,“如果沒有雇傭勞動、價值、貨幣、價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薄?〕不僅雇傭勞動是資本的前提條件,資本也同樣是雇傭勞動的存在前提,“資本以雇傭勞動為前提,而雇傭勞動又以資本為前提。兩者相互制約;兩者相互產生?!薄?〕資本的存在不僅離不開雇傭勞動,同樣也離不開商品經濟。資本的產生與商品經濟或者說私有制經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商品經濟,就沒有資本,商品經濟是資本生長與存在的土壤。但資本作為一種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并不存在于任何階段的商品經濟社會中,例如,在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并不是資本,而是地租。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是一種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資產階級社會之所以被稱之為資本主義社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資本是資本主義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資本作為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支配著資本主義社會其他一切生產關系,并決定著它們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所占的比重及其色彩??梢?,資本是資產階級社會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也正是因為資本是資本主義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是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所以,馬克思才把資本看作是資本主義社會“普照的光”與“特殊的以太”。由此可知,對于一個社會而言,判斷其是不是資本主義社會,就看資本是否是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如果資本是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其必然是資本主義社會,相反,如果在一個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并不是資本,那么這個社會也必然不是資本主義社會。

資本,雖然是資本主義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但這并不意味著在其他性質的社會形態中,資本就不存在。對于一個社會而言,只要存在資本生長的土壤——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或說私有制經濟,就必然為資本的誕生與存在提供土壤與可能的條件。因此,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論述的那樣,要實現共產主義,就必須消滅一切私有制,同樣,要消滅資本,就必須先消滅商品經濟或說私有制經濟。在我國現階段,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或說私有制經濟的存在,為資本的存在與發展提供了生長的土壤與存在的條件,因此,在當前情況下,資本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與現實性的,我們也是無法否定與忽視資本的存在價值。在當下中國的市場經濟中雖然存在著資本,但資本并不是在我國占主導地位的生產關系,因而其也不可能決定著我國社會制度的性質。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由于商品經濟與私有制經濟的客觀存在,以及資本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貢獻和它仍具有的歷史進步意義,因而我們必須要正視資本的存在,正是資本對社會生產力發展所起到的促進作用與價值,這種存在以及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都有其歷史必然性與現實性。

三、資本的歷史作用及其影響

資本在社會歷史發展中到底起著怎樣的作用?如何理解與把握資本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對于這樣的一些問題,我們有必要在理論上加以回應與解答。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明確地指出過,資本作為私有制社會中一種最發達的生產關系,它在人類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百Y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薄?0〕資本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與價值最為根本的表現就是資本為人類社會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和充足的物質財富。沒有資本對社會生產力的貢獻,沒有資本對傳統社會關系的革新,就不會有無產階級隊伍的發展與壯大,社會革命的時機就很難降臨。正是由于資本的極力擴展以及現代文明的快速發展,全世界的無產階級才有團結起來的可能與歷史條件,世界歷史才成為可能。對于資本或資本主導下的大工業而言,“它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整個世界,因為它消滅了各國以往自然形成的閉關自守狀態?!薄?1〕由此可見,對于資本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所起到的進步作用,我們要居于歷史的維度來認識,既不能抹殺,也不能無限的擴大。我們要歷史地辯證地客觀地對待與把握。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如何看待資本的作用及其影響,特別是如何看待與認識資本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作用與影響,這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解答不好,認識不夠深刻,就會給人們造成理論與理解上的困惑。在馬克思的歷史觀與資本觀中,資本的歷史使命或者說其發展的必然邏輯,就是為人類社會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準備充分的歷史條件與物質基礎。只要資本的這個歷史使命以及它的發展邏輯沒有終止,那么資本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就仍具有它存在的必然性與合理性,其在社會歷史發展中仍將起到進步的作用。但一旦其歷史使命不存在了,其發展的邏輯終結了,那么資本在人類歷史發展中,不但無助于歷史的進步,還必然成為歷史前進的絆腳石與攔路虎,成為歷史發展與進步所要消滅的對象。這也告訴我們,對待資本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我們需要做一個歷史地辯證地把握與認識。任何極端化把握與認識資本的思想與觀點都是非馬克思主義的。從資本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來看,資本既有野蠻的一面,也有文明的一面,既有負面的社會影響,也有積極的歷史作用。從資本的生成來看,雖然“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12〕,存在野蠻、血腥的一面。但這并不能否定資本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所具有的積極作用與歷史意義。馬克思認為:“資本的文明面之一,它榨取剩余勞動的方式和條件,同以前的奴隸制、農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社會關系的發展,有利于更高級的新形態的各種要素的創造?!薄?3〕因此,對于資本而言,我們要歷史地辯證地看待與分析:我們不能因為資本是建立在對雇傭工人的剝削的基礎上,而對它加以完全的否定,就在情感上加以排斥它,把它看作是洪水惡魔,也不能因為資本對社會歷史發展具有積極作用與歷史意義,就對它加以完全的肯定,對其大加贊揚與吹捧。對于當前我國的經濟狀況而言,資本也同樣有利于我國社會生產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增長和有利于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如何發揮資本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以及約束或減少資本的負面效應,是我們應當關注與研究的重大歷史課題。

四、馬克思的資本觀所面臨的時代挑戰

從馬克思的《資本論》誕生以來,馬克思的資本觀在現代社會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既獲得了歷史的檢驗,也在實踐中得到了發展。在當今社會,資本已從一種學術型語言與詞匯轉變為人們日常的一種常用詞匯。資本觀念與概念的日常生活化與口頭化,對于馬克思的資本觀而言,既可以說一種發展,也可以說是一種挑戰。但在當下,馬克思資本觀所面臨的挑戰,不僅有資本觀念的日常用語化與口頭化,更為重大的挑戰則來自于一些人理論上的抹殺與歪曲。為了顛覆馬克思的資本理論,顛覆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說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當代西方不少學者把箭頭瞄準了馬克思的資本理論與資本概念。對于馬克思的資本觀以及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而言,資本概念,是其理論的核心概念與重要基石,如果顛覆了馬克思的資本概念,建立在這個概念的任何理論都必然失去其理論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就會在頃刻之間崩塌。為此不少西方學者,開始對資本觀念作去階級化的重新解讀與闡釋,這種新的解讀與闡釋,被有的學者稱為“新資本理論”(而馬克思的資本觀則被認為是“古典資本理論”的范疇),這種新資本理論是一種在本質上區別于馬克思的資本觀的資本理論。這種新資本理論的實質就是通過淡化資本的階級色彩來使資本中性化,從而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永恒存在做理論辯護。正如美國學者林南所認識到的那樣:“新資本理論基本上修改或者排除了作為古典理論方向中所必不可少的階級解釋?!薄?4〕西方學者去除資本的階級性質來界定與運用資本,對于馬克思的資本觀構成巨大的理論危機與實踐挑戰。否定或去除資本的階級性來談論資本,既抹殺了資本的本質屬性,也為資本在現實生活中的泛化與誤讀提供了理論支撐。

資本的泛化與誤讀,不僅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現象,也同樣是現今的中國所存在的情況。其重要表現就是把一些有用的資源視之為資本。在一些人看來,一種資源只要是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或者為個人帶來經濟利益,它都有資格被冠之“某某資本”。例如,自然資源被稱之為自然資本,社會網絡資源被稱之為社會資本,政治資源被稱之為政治資本,道德資源被稱之為道德資本,甚至是人的身體與姿色也被看作是資本。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資本作為積累起來的勞動,其本身也是資源,但這并不意味資本與其他資源相比,沒有本質性的區別,也并不意味任何能提高生產效率與促進社會生產力增長,以及為個人帶來財富的資源都是資本。一種資源要成為資本,它首先必須是積累起來的勞動,其次還必須以雇傭勞動為條件,只有完全符合這兩個條件的資源,才是資本。從資本的內容構成來說,“資本不僅包括生活資料、勞動工具和原料,不僅包括物質產品,并且還包括交換價值。資本所包括的一切產品都是商品。所以,資本不僅是若干物質產品的總和,并且也是若干商品、若干交換價值、若干社會量的總和?!薄?5〕在商品經濟社會中,“雖然任何資本都是一些商品即交換價值的總和,然而并不是任何一些商品即交換價值的總和都是資本?!薄?6〕在馬克思的歷史觀與資本觀的視域中,只有那些通過支配活的勞動力,也即支配雇傭工人來保存與實現自身的增殖的商品才能變成資本。也就是說商品只有在一定的歷史關系中,才能變成資本,離開了一定的歷史關系,任何商品都不能轉變為資本。

由此可見,一種東西或者資源,要成為資本,它首先必須是商品或積累起來的勞動,其次就是通過對雇傭工人的勞動的支配來實現自身價值的保存與增值。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關系下,他才成為奴隸。紡紗機是紡棉花的機器。只有在一定的關系下,它才成為資本?!薄?7〕在商品經濟社會中,“資本的軀體可以經常改變,但不會使資本有絲毫改變”?!?8〕也就是說,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商品形式的多樣化,資本的形式并不會固定不變,它也會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隨著商品形式的不斷出新而發生相應的變化,表現出一些新的軀殼與形式,但不管資本的軀殼與形式發生怎樣的變化,資本的實質與內容是不會發生改變的。在商品經濟活動中,資本之所以能夠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增長,這是資本增殖本性的使然。資本為其所有者帶來的財富,是社會新創造的財富,它實質上是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應把任何資源都視之為資本,都冠以“資本”之名。

注釋:

〔1〕〔2〕〔3〕〔5〕〔6〕〔9〕〔10〕〔11〕〔15〕〔16〕〔17〕〔1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46、346、345、287、287、347-348、277、114、345、345、344、345頁。

〔4〕〔7〕〔8〕〔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77、25、18、266頁。

〔1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925-926頁。

〔14〕〔美〕林南:《社會資本——關于社會結構與行動的理論》,張磊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8頁。

猜你喜歡
資本主義馬克思資本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金茂資本 上地J SPACE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資本策局變
第一資本觀
VR 資本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