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有效實施策略

2015-02-26 18:35楊興海
甘肅教育 2015年2期
關鍵詞:綜合素質評價常規管理

楊興海

【關鍵詞】 綜合素質評價;選拔功能;常規管理;評估機制;高

考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2—0085—01

綜合素質評價從發掘學生特長,張揚學生個性入手,充分發揮對學生成長的促進作用和導向作用,促進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優化形成性評價,強化多元評價,整合常規管理,重視資料積累,健全評估機制,實現評價功能的最大化。綜合素質評價改革,要進一步研究評價內容和標準,完善評價的方法與途徑,真正對學生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發揮其評價作用。

一、淡化選拔功能

綜合素質評價的選拔功能是有限的,只能是高考、中考錄取中的依據之一。中考能否被高中學校錄取,綜合素質評價是一個“門檻”。高考錄取中首先是“引入”,然后是“鼓勵招生學校對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優秀、綜合素質全面的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本C合素質評價的實施過程要淡化選拔功能,強化綜合素質基礎達標。

二、整體銜接聯動

綜合素質評價在學生的中考選拔性考試和升學評價中得到了一定的重視,評價結果的公平公正性在積極的探索中提升,升學考試的全面評價在不斷優化,為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奠定了基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要實現初、高中聯動,整體銜接。加強宣傳工作,幫助學生、教師和家長充分認識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意義,明確新課程對學生評價提出的新要求。有針對性地做好對社會、家庭的宣傳工作,引導社會、家長正確對待和積極參與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爭取家長和社會的支持與配合。

三、優化形成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綜合素質評價中所進行的階段性評價,形成性評價關注過程,能及時發現學生行為態度中的積極因素、發展趨勢,引導學生反思、完善,促進個性發展,實現全面提高。它以診斷性評價為基礎,又為總結性評價做佐證,是這兩種評價方式的延續和保障。

四、實行多元評價

創新學生綜合素質多元評價的方式方法。評價目標多維,對學生的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綜合實踐六個項目二十個要素給予全面評價。評價主體多元,學生、教師,家長共同參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主體就是教師與學生,兩個主體構成了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家長參評四個層面。評價形式多樣,訪談,問卷,檢測相結合。評價時空開放,允許學生要求暫緩評價或提出復評,形成綜合素質多元評價操作模式。多元評價從不同角度為學生提供自己學習、發展狀況的信息,使學生全面地認識自我。

五、整合常規管理

綜合素質評價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和學校的教育、教學、學生管理等工作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支撐著學校的發展。而評價也滲透在學校管理的各項工作中,只有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成學校的常規工作之一,成為學校領導、教師、學生的日常行為,才能有效地避免學校、教師和學生把綜合素質評價當做負擔,使綜合素質評價流于形式。實施綜合素質評價與常規管理整合,最終可以促進學生的自律,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并以此真正實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六、重視資料積累

資料構成要有典型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一種“典型行為評價法”,其“典型行為”可由日常表現、標志性成果、學生特長三部分構成,這些素材凝煉性較強,對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水平參考價值較高。

七、健全評估機制

綜合素質評價機制建設是確保評價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在全面加強制度建設的同時,應著力突出誠信與監控制度建設。把教育督導評估與學校自我監督調控、社會組織監測結合起來,加強中立性、專業性評估機構建設,是綜合素質評價保障的手段。

八、對接高考改革

高考制度改革以建立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標準為核心,選拔學業優秀、品德優良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正確引導高中教育健康發展,走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綜合素質評價要注意城鄉社會背景的不同,關注農村學生的不利處境,保證農村學生在高校學生中的適當比例。既緩解高考資源城鄉嚴重不公的突出問題,也彌補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不一造成評價結果缺乏可比性的問題。

編輯:蔡揚宗

猜你喜歡
綜合素質評價常規管理
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中“寫實記錄”的功能與操作
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中“寫實記錄”的功能與操作
初中教學常規管理策略的分析
幼兒常規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
讓管理更有效
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的價值取向和育人導向探析
談談幼兒園的班級常規管理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