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確認識和把握新時期的城鄉關系

2015-02-28 14:11秦方坤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5年15期
關鍵詞:戶籍制度城鄉農民工

秦方坤

(中共芒市委黨校云南 德宏州芒市678499)

正確認識和把握新時期的城鄉關系

秦方坤

(中共芒市委黨校云南 德宏州芒市678499)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報告提出的城鄉發展一體化要求,是對解決中國"三農"問題提出的總體思路與總體部署,為從根本上破解"三農"難題指明了一條清晰的道路。

城鄉一體化 戶籍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不僅農民收入連年增加,農村環境明顯改善,農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尤為重要的是農民的精神面貌、精神追求與社會地位發生了大變化。但從整體來看,農業現代化程度依然不高、農村仍然相對落后、農民收入仍然偏低,尤其是一些老少邊窮地區,無論基礎設施條件還是生產生活環境,明顯落后于發達地區和城鎮地區。因此,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從而正確把握和處理新階段的城鄉關系,對于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客觀認識當前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差距和問題

新中國建立后,我國提出了加速實現工業化的奮斗目標。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以及西方國家的封鎖下,實現工業化的途徑和手段,似乎只能是從農業中取得資本的原始積累。于是,政府通過政策和制度手段,通過工農業產品價格的“剪刀差”,將資本從農業轉向工業。據統計,在1950-1978年的29年中,政府通過“剪刀差”大約取得了5100億元;在1979年-1994年的16年間,政府通過工農產品剪刀差從農民那里占有了大約15000億元的收入,同期農業稅收總額1755億元,各項支農支出3769億元,政府通過農村稅費制度提取農業剩余約12986億元,農民平均每年的總負擔高達811億元。30多年的改革在消除城鄉差別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但城鄉二元體制尚未從根本上發生改變。

從現實的角度看,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現行的戶籍制度。這是實施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障礙?,F行的戶籍制度把公民人為地分成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這種落后的戶籍制度,是造成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億萬農村勞動力進城后只能作為農民工,引出諸多社會問題的原因。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問題,也必須先改革戶籍制度?,F在有些省市已經在改革這種不合理的戶籍制度,效果是好的。

第二,現行的農民工體制。2011年,全國共有5億人左右為第二、三產業職工,第二、三產業共創造42.3萬億元GDP,平均每個職工制造的GDP為7萬多元。農民工約有60%在第二產業工作,40%在第三產業工作,以平均數計,每個農民工在城市創造了4萬多元的GDP??鄢べY等成本因素,每年農民工為城市創造了一萬多億元財富。但是,農民工病了、殘了、老了只能回農村,農民工的父母老人,由農村養著,農民工的子女在農村養育和接受農村的義務教育。從城鄉關系的視角看,農民工這種體制是農村為城市作貢獻作犧牲的一種形式,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是造成目前城鄉差別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

第三,現行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財政體制?,F在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多年沿襲下來的,重積累輕消費,重城市輕鄉村,重東部輕西部,重上層輕基層,重經濟建設輕社會發展,這是形成城鄉關系、地區關系不協調,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體制性原因。

此外,現行的土地制度、社會保障、教育文化體制等因素也成為加大城鄉差距的重要因素,這些問題,也要在下一步的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加以改革和完善。

二、正確處理新時期城鄉關系需要把握的五個原則問題

正確處理新的歷史階段的城鄉關系,要站在全局和長遠的高度,緊緊把握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深化改革為動力,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1.建立城鄉平等互利交換關系。加快建立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合理補償機制,讓生產要素在農村和城市之間平等雙向流動,加大對農村短缺資源的投入力度,引導生產要素向農村合理有序流動。

2.加大投入,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城鄉居民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是縮小城鄉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標志。政府作為提供公共服務的主體,要統籌城鄉公共服務和產品供給,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使得城鄉居民權利平等、機會均等、服務同等。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社會治安等投入,大力推動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和養老保險全覆蓋,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農村。

3.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要努力實現“五個提高”:一是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和物質裝備水平,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二是通過產業化經營,把小生產與大市場緊密聯系起來,實現產加銷、貿工農、城鄉一體化發展,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三是把加快農業發展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民素質的軌道上來,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貢獻率;四是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建設,提高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五是合理利用農業資源,保護農業生態,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4.促進農民的現代化。首要的是發展農村教育,特別是要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科學文化素質。要重視農村人才開發,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發揮農村人才在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村文化中的帶頭作用。

5.創新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要堅持調整生產關系與完善上層建筑相結合、城市改革和農村改革相結合、激發農村活力與優化外部環境相結合,統籌城鄉改革和制度創新,以制度建設保障和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形成農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和農產品價格保護制度。要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創新農村金融機構、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建立資金回流農村機制。同時,要統一城鄉規劃,建立和完善城鄉一體的就業、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體制,加快形成城鄉公共事業協調發展機制,促進城鄉資源的均衡配置。

[1].《中國特色城鄉一體化探索》作者:陳承明,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2].《中國城鄉一體化探索》作者:呂萍,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11月。

秦方坤,男,1978-7月出生,傣族,籍貫: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戶籍制度城鄉農民工
2021年就地過年農民工達8 700多萬
以農民工欠薪案“兩清零”倒逼發案量下降
戶籍制度
城鄉涌動創業潮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對農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驚小怪
一群農民工的除夕夜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城鄉一體化走出的新路
三國吳簡中的戶籍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