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法治國背景下的中職德育法制教育

2015-02-28 14:11邢維瑩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5年15期
關鍵詞:依法治國法治德育

邢維瑩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附屬高級技校 天津 300222)

依法治國背景下的中職德育法制教育

邢維瑩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附屬高級技校 天津 300222)

現如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治國方針,在這個充滿法治精神的氛圍中,一貫被譽為培養一線技能型人才搖籃的中等職業院校,當面對近年來,校內惡性事件頻發、學生素質普遍偏低等不良現象時,各中職院校不得不面對如何轉變教育理念,使德育教育不流于形式,提升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等諸多問題,并肩負著樹立學生守法意識,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奮斗的重要使命。

中職院校 德育法制教 重要性 對策

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治國方針引領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逐步形成,這為依法治國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加之當今世界的競爭日趨激烈,迫使職業教育培養出德才兼備的技能型人才就變得刻不容緩了,這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職業教育中較特殊的中職學生教育,面對校內惡性事件頻發、學生素質普遍偏低等諸多不良現象,中職院校應及時轉變教育理念,深刻體會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預防未成年犯罪,共同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奮斗。

一、中職院校教育理念傾斜,“有才無德”現象頻發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育對于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中職教育存在過多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對學生的德育法制教育重視程度欠缺的現象,致使出現了種種不良現象:

(一)中職學生的道德真空嚴重。

學生在課堂上出言頂撞、辱罵老師,部分學生拉幫結派,對其他同學恃強凌弱;用謊言欺騙家長和學校;肆意破壞公共財產。不夸張地說,有的中職生早已成為了社會公眾心目中道德缺失的代名詞。

(二)中職院校對德育法制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

盡管普法教育已廣受關注,但一些中職院校并未把該項任務當作基礎性工作,缺乏長遠規劃及目標,流于形式,未落到實處,使法制教育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上脫節,不能從思想上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

(三)中職院校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導致惡性事件頻發。

中職院校生源復雜使得教育管理工作難度加大。隨著入學門檻大大降低,學生文化基礎和素質參差不齊,給校園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埋下了隱患。他們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長發育期,辨別是非、分清善惡的能力還普遍比較薄弱,這一時期非常容易受到社會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滲透、誘惑而誤入歧途,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深刻體會德育法制教育重要性,提升重視程度

面對中職院校存在的不良現狀,嚴重影響職業教育的持續性發展。因此,無論是中職院校還是學生,都應當正確認識德育教育,重視法制教育,深刻體會德育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著力體現教育成果的延續性。

第一,完善中職院校法制教育有利于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更有利于中職院校的持續發展。國家大力扶持中職教育的同時,始終存在著生存與競爭的問題。因此,要提升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水平,就必須在培養學生的素質及能力上下功夫,加強法制教育,創造良好教育環境,乃是重中之重。

第二,中職院校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及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素養,這不僅僅著眼于學生個體,更重要的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專業技術人才。

第三,中職階段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經形成會對人的終身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它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適應,有利于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

三、學校、家庭、社會共抓法制教育,共創

面對種種現狀,如何更好的將必要的法律知識傳授給中職學生,使之增強法律意識,對此中職院校肩負著社會的使命及家長們的重托,中職院校、學生家長及社會對中職學生德育法制教育達成合力勢在必行。對此提出如下對策:

首先,中職院校應改變“重技能、輕德育”的觀念,建立相應的法制教育制度和機構。

中職院校應將法制教育納入中職教育,使法律知識成為學生知識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廣大高校領導的重視,只有他們重視起來,中職學生法治教育這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才能得到積極穩妥的推進。

其次,中職院校應積極改革課程設置、加強法制課程建設。

中職院校應選用能突出時代性、實用性、通俗性和趣味性的教材,并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法制教育學習和宣傳。教材編寫首先要以“夠用、管用、實用”為原則,以案例教學為主,使學生想學、會學、好學。推薦學生收看《法眼大律師》、《法律講堂》等法制節目,讓學生愉快的學習法律知識,從而提升法制教育的效果,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環境。

再次,將社會、家長力量納入學校法治教育體系內,促進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機制的完善。

教育的核心要素就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約,才促進教育在動態的平衡中發展。盡管學校教育處于主導和核心地位,但教育光靠學校自身的力量是無法完成職責的,需要家庭、社區等因素共同承擔,協同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與孩子心理健康水平高度相關,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又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基礎。

在各類教育中,德育教育都是靈魂,它處于教育的核心位置,法治教育又成為德育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法制教育是促進我國建設法治國家不可或缺的一步,是反映國家法制化、民主化程度高與否的關鍵部分。加強中職院校的法制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做遵法守法的公民,還可以為法治社會的實現出一份力,也是利國利民的一項重要舉措。

[1]廖燕娟:《淺析中職學校德育教育》,《教育教學論壇》,2013年2月。

[2]王樹蔭:《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學科建設論》,《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3]文輔相:《文化素質教育應確立全人教育理念》,《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4]郭秀梅:《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對策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11月。

猜你喜歡
依法治國法治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德”“法”辨證與依法治國
關于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