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眼于系統起因從"我"開始改變
——《第五項修煉》在班級管理中的踐行

2015-02-28 14:11張樂朋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5年15期
關鍵詞:張坤教室班主任

張樂朋

(高密市第二中學 山東高密 261500)

著眼于系統起因從"我"開始改變
——《第五項修煉》在班級管理中的踐行

張樂朋

(高密市第二中學 山東高密 261500)

管理心理學《第五項修煉》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五部工商管理巨著之一,作者彼得·圣吉被《商業周刊》評為世界十大管理大師之一。五項修煉分別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系統思考是第五項修煉。所謂“系統思考”就是對世界和事件的內部有更深層的知見,包括整體的現狀及其從現實走向未來的演進方向。它整合了其他四項修煉,面對各種問題的系統性起因的理解則成為關鍵環節。

系統思考是個人看待自已和世界的新方法。系統思考的核心是心靈的轉變,從把自已看成與世界相互分立,轉變為與世界相互聯系,從把問題看成是由“外部的”其他人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轉變為認清我們自已的行動如何導致了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因此,從“我”開始改變,才會改變現狀。

今年我擔任了高一15班班主任,面對班內一些棘手的問題,嘗試把管理心理學的“系統思考”嫁接到班級管理中。

一、“系統思考”引導學生看“我”在教室紀律中的作用

高一新生剛入校,自習紀律很難達到“入門則靜,坐下就學,靜能生慧”的水平。自習時,總有個別同學小聲討論、喝水、傳遞紙條、甚至上廁所等,這些行為嚴重地破壞著班級整體學習氛圍。針對這種現象,我沒有采用慣常的作法去逮著個別學生狠批,也沒站后門口偷窺。而是通過班會,幫助學生用系統思考的觀點來看待“我”在教室紀紀律中的作用。班會流程是這樣的:

首先,請幾個學生到校衛生室前。衛生室前的竹林里,晚上棲息著成百上千只麻雀。學生輕輕地靠近竹林,卻還是驚飛了幾乎所有的麻雀。這使學生認識到,人類輕輕的空氣擾動,就會被系統中的麻雀們敏銳的感覺到。

當晚,我還和學生一起體驗了一節自習:安靜的自習上,個別同學的腳拖地的聲響、翻書的聲響等在安靜的教室系統中顯得聲音那么大,影響到了全體的同學。教室就象平靜的湖水,個別同學小聲音,就象一塊小石子扔進了湖水里,激起了一層層的漣漪,影響到同學們的學習效率。

可想而知,個別同學小聲討論、喝水、傳遞紙條、說閑話、甚至上廁所等對同學們的學習將產生多么嚴重的壞影響。

因為同學們有了親身感受,很直觀深刻地認識到:在教室這個大系統中,個人的行為曾來不是孤立的個人行為,個人的不經意行為將給系統中的所有同學造成很大的危害。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是愛這個集體的,那么請從約束“我”自已的個別行為開始,共同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另一方面,我還教育全體同學,面對班內同學不經意的擾動因素,不要往心里去,對自已要嚴格,對別人要寬松,聽到干擾能做到心平氣和……

一個小小的班會,影響到學生的內心深處,帶來了一學期始終如一的良好的自習紀律。

二、系統思考引導學生看“我”怎樣推動母子矛盾升級的

臨近期末,學校結算課本費,高一學生需補交380元,按照上級規定,學校照例下發了收費明白單。星期日下午學生返校后,發生一件意外的事:

班里張坤同學的母親竟來校從警衛室打電話說,張坤從家里騙走了400元錢,她要把錢追回去,讓張坤立刻把錢送到警衛室。

做為班主任,我先向學生問明白。張坤同學竟說,“我不認這個媽了”,邊說邊淚流滿面,到最后扭著脖子,倔著頭,死活不去見她媽。最后在我的勸導下還是到警衛室把媽請到了辦公室里。

我沒有狠批張坤同學的不孝,而是帶著張坤同學和其母親用“系統思考”的觀點把事件按時間線索細細梳理清晰:

張坤同學上初中時,有過愛上網的經歷。上高一后,國慶節時,張坤同學上午到10里外的鄰村同學家做作業,另一位同學借騎他的電動車到鎮上張坤曾愛去的網吧上網。到中午的時候,張坤沒有電動車回家,就在同學家住下了,卻沒給家長打電話,家長在家里著急了,就到以前去過的網吧找,恰巧看到兒子的電動車在網吧門口,到里面卻找不到,就誤解為張坤見到了媽媽,偷偷地躲起來了。

張坤回家以后,百般辯解,母親不信,就認定張坤去上網了,母子大吵一場。

而這次雙休,張坤同學既沒有把學校收費明白單給家長看,又沒有心平氣和地向家長說清楚,就要了400元錢。當媽媽的擔憂情緒起來以后,思維就單向地胡思亂想,是不是拿錢去上網了?是不是拿錢去吃喝了?在家里坐臥不寧。恰巧張坤的爸爸回家,聽說以后,把張坤的媽媽大罵一頓,張坤的媽媽如夢方醒,原來兒子來家騙錢了。緊急到學校把400元錢追回去。

初中上網→國慶節誤解→回家要錢不拿明白單→不能心平氣和地和父母溝通,張坤清晰地認識到:在這一系列事件中自已不是局外人而是參與者,是問題的根源的制造者,問題的解決當然需要從“我”的改變開始。張坤同學向父母做了深刻的檢討,較好地解決了母子之間的矛盾。

三、系統思考看清“我”怎樣助推了惡性事件升級的

臨近期末考試了,我班發生了一起同學之間惡性事件,班內的孫同學踹了張同學一腳。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下午,高同學發現丟失了100元錢,便告訴班主任,班主任想,以前出現丟錢是很難查清的,即使有明確的懷疑對象,沒有確鑿的證據,也不能隨便確定就是這位同學偷的。便無奈地說,丟了100元錢別放在心上,畢竟學習是重要的,不要影響學習的心情。

高同學找班主任,沒有獲得滿意的處理,便心里窩了一肚子憋屈,回到教室。好朋友宋同學說,“我見過張同學上午在你坐位上坐過,今天中午,張同學到超市買了20多元零食,不是偷來的錢,誰會舍得買這么多零食?”

這時,杜同學插了一句,“聽說,張同學在初中曾偷過別人的東西?!?/p>

經過以上兩位同學的助推,高同學覺得張同學的嫌疑確實很大,班主任不管這事,我自已來調查吧。

晚上的時候,高同學約了高高大大的好友孫同學一起把嫌犯張同學叫到了廁所里,問“張同學,你拿過我的錢沒有?”這時,廁所里外班的一同學說,“張同學,你初中拿別人東西的毛病怎么又犯了?”在別人的添油點火下,助陣的孫同學沖動的魔鬼終于出來了,狠狠地踹了張同學一腳。一個嚴重違紀事件發生了。

對以上事件,我們可以站在系統的角度從時空兩個維度分析,一個小事件是怎樣經過系統推動而釀成一個嚴重事件的。

做為班主任,“我”工作做的更精細,去掉丟錢的高同學的憋屈,就不會帶著怨憤去懷疑別人;做為助推者,“我”(宋同學)、“我”(杜同學)、“我”外班的同學等不捕風捉影地胡亂懷疑張同學,事情就不可能被助推;做為打人者的“我”(孫同學)能關鍵的時候勸慰高同學,高同學也許就不會找張同學……每一個人在這個系統中,客觀上都助推了事件發展到高潮。

那怎樣避免發生類似的事件呢?高效益杠桿解是從每一位“我”入手做起,做一位頭腦清晰理智的人。

通過以上三件事的處理我認識到:當發生事件的時候,引導學生系統思考,從時空兩維度來明悟事件的本質和深層原因,而處理事件應該從“我”開始入手改變,這樣會取得較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歡
張坤教室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個班主任
“313”教室
這里的教室靜悄悄
如何締造完美教室
夸夸我的班主任
張坤 藏石欣賞
長時間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視
復變函數洛朗級數的展開方法淺探
班主任
An Interpretation of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ology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