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研究

2015-02-28 14:11李景健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5年15期
關鍵詞:表達能力歷史分析

李景健

(吉林省公主嶺市雙城堡鎮中學校 吉林公主嶺 136100)

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研究

李景健

(吉林省公主嶺市雙城堡鎮中學校 吉林公主嶺 136100)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的需求.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知識,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能力,應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所以能力的培養在歷史教學中尤為重要。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一項值得每位教師認真探討的重要課題。

歷史教學 培養 學生 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在歷史學習中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趯ξ覀儗W校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的調查,我認為學生普遍對歷史學習存在著誤解:認為學習歷史就是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學生根本沒有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特別是歷史思維的方法,不會主動地、有效地進行學習,缺乏遷移能力。一旦遇到要辨析、深思的問題,便不知如何做答。作為歷史教師,應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掌握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綜合,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中學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既是中學歷史教學理論研究的重要領域,也是中學歷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因此,歷史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

(一)應注重對學生歷史表達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表達能力屬于中學歷史教學的薄弱環節,從試卷中能看出學生存在兩個問題:第一,術語的使用方法不當,許多中學生沒有真正樹立使用學科術語的意識,所以其表達能力也難以提高。第二,沒能體現“史論結合”的原則。有的學生就是簡單地復述材料,根詞不達意。如果沒有接受系統的歷史學習方法的指導,沒有有意識地進行歷史思維和表達能力的訓練,只是根據老師的講述進行模仿,必然不能夠順利地進行知識和技能的提高和遷移。

(二)應注重識圖能力的培養。

歷史人物的活動和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都離不開歷史地點。地點是構成歷史的諸要素之一,識別歷史地圖有助于學生空間概念的形成,有助于了解歷史人物的活動和歷史事件的過程。

我認為,培養學生識別地圖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生的腦海中要有兩張圖:一是中國地圖,如果找不到四大古都(北京、南京、西安、洛陽)和找不準黃河、長江、長城這些標志性歷史地點的學生,是學不好中國歷史的;二是世界地圖,如果不知道美國、日本、英國的位置,這樣學生也很難學好世界歷史。

另外,還要讓學生看得懂“局部圖”,如疆域圖、戰爭形勢圖、等。局部圖可用“簡單示意”的方法加深學生的印象,如中國秦朝的疆域圖可用鮮明的圖例,清晰標出疆域四至,以便有針對性地記憶學習。比如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合戰爭形勢圖,加以教師生動的講解,學生就會比較容易地記憶、理解,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應注重對歷史人物評價能力的培養。

歷史人物是歷史發展的關鍵。歷史人物包括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有的還是具有雙重性的人物。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一般采用“功過論”、“是非論”兩種方法。例如:武則天可采用“功過論”來評價,雖然她有嚴重的缺陷或過失的一面,但是在她統治時期,整個社會是在向前發展的?!罢㈤_元,治宏貞觀”是對她最好的評價。近現代歷史人物如周恩來、鄧小平等正面人物,袁世凱、蔣介石等反面人物,則以“是非論”評述。在教給學生人物評價方法的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從而使他們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升華思想。

(四)應注重學生分析處理歷史事件能力的培養。

歷史事件是構成歷史的基本元素。人類歷史,是由無數個大大小小前后相連的歷史事件組成的。分析歷史事件,必須先掌握構成歷史事件的六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是三個基本要素,背景、過程、影響是三個實質要素。

(五)應注重對學生概括歷史事實能力的培養。

按照考試學的觀點,“分析”屬于“小切口,深挖掘”的題型;而“概括”(或稱綜合)是一種“大跨度,高概括”的題型。前者較易掌握,后者很難把握。培養概括能力,應注意三點:一是“跨度大”,有些歷史事實須“追根溯源”,時間長達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有些歷史事實須“旁征博引”,范圍涉及幾個地區乃至幾個國家。二是“綜合性強”,既包含政治經濟,又包含民族外交和科技文化等內容;既要羅列史實,又要分析說明原因、特點和歷史地位等。三是文字表達能力要求“嚴”,一般要求是語意準確、條理清晰,特殊要求有字數的限定等。

三、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歷史學科知識的運用,一方面是解答各類歷史試題,這也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最普遍手段。另一方面是指導學生解決現實問題,包括社會問題和個人問題,這也是歷史學科作為“人文科學”作用的終極體現。

(一)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答練習題。

考試是檢驗學生的主要手段,而解答問題是對學生的一種鍛煉。所以,應讓學生多看、多練習題,通過強化訓練,加深記憶、打牢基礎。

(二)學生能自己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現實問題。

“讀史使人明智”,歷史的最終目的在于通過分析歷史、把握現在、暢想未來。一方面,學生可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來分析現實社會政治、經濟和生活中的一系列問題,加深對當今種種社會現象的認識和理解,并嘗試對其發展趨勢作出較為合理的判斷或預測。另一方面,以歷史的經驗和價值觀來剖析自我,客觀地分析和理解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功與挫折,并進一步探索和調整自己的人生價值取向。

(三)學生能自己對測試效果進行自我分析和評價。

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掌握命題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題的一般規律,了解答題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題的基本要領,從中發現自己在解答問題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誤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類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學生變為主動者,角色的轉換是非常重要的??梢宰寣W生轉換一下角色,站在教師的角度,自己動手設計一些能力訓練題,這對學生創造力開發訓練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同時又可以加深對教師的理解,有助于改善師生關系。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歷史教學中,如果能比較系統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達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1]張婷.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D].寧夏大學,2013.

[2]高陽.歷史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D].天津師范大學,2012.

猜你喜歡
表達能力歷史分析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有效訓練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途徑
提高農村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
創新寫作教學,培養表達能力
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