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培養與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

2015-02-28 14:11李凱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5年15期
關鍵詞:課外語境習慣

李凱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旗尼爾基二中 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000)

淺談培養與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

李凱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旗尼爾基二中 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000)

語文與其他學科不一樣,主要靠"學得"、"習得",而不僅僅靠老師的"教得"。圍繞"聽說讀寫",語文教師常常是反復地教,可很多學生仍然是讀書費解其意,作文不得要領。某些問題,知道了答案,但從真正掌握意義上說,還是不會。數理化學科追求的多是"標準",而語文追求的卻是"妙趣"。一個詞在這里是敗筆,到了那里可能就是"生花妙筆"。因此要想真正獲得閱讀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養對語文知識的情感和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培養與提高 中學生 閱讀能力

一、情感的培養

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情,明確目的,全身心地投入,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那么這種自己當家作主的學習態度,才是獲得語文能力的真正動力。

首先,要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只要帶著對生活的濃濃的關愛,那么,你所閱讀的一切書籍讀物的內容就都會打上你對生活理解的烙印,語文知識就會在你的頭腦中內化為自己的獨特感悟,你的理解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其次,要培養熱愛讀書的情趣

對閱讀而言,興趣可以激勵讀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閱讀的效率。在興趣濃厚的情況下,注意力最集中,接受新知識最容易,記憶東西最牢固,思維最活躍、最敏捷??梢詮倪x擇自己所感興趣的書籍入手,逐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通過教師的示范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中學語文課文一般分為講讀課、課內自讀課、課外自讀課。我對這三類課文的看法是:講讀課,教師為主;課內自讀課,教師、學生雙主;課外自讀課,學生為主。就整個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在講讀課中獲得知識,到課內自讀課上實習,再到課外自讀課中實踐,初步完成了知識能力的轉化,也實踐了“教就是為了不教”的原則,體現了學生閱讀能力形成的層遞性、序列性和系統性。在這個過程中,自我閱讀訓練無疑至關重要。這不僅體現在課內自讀課、課外自讀課也要將自由會給學生。即使是講讀課,教師也不要一包到底,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昏昏欲睡。教師應善于設疑、激疑,設置富于啟發性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的機會。葉老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用教材教,就是運用教材這個例子,通過教師的親身示范,讓學生從中學到新知識、體會用新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的方法。這也是語文教材每個單元既有教讀課文也有自讀課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教學時,教師就應該以單元能力要求為教學主線,以教讀課文為例子,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充分發揮教讀課文的例子作用,為學生用課內的“一”去反課外的“三”做準備。

三、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閱讀水平

宋代學者有云:“讀書之法無他,唯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痹斖?,即反復思辨的意思。唯有思辨,才能沿波溯源,批文入情,從而去偽存真,領悟要旨。這主要應從文章體裁和語境意義兩個方面著手進行訓練。

1.文章體裁

不同的文章體裁要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遵循不同的閱讀要求,這樣才能領略不同的文章風采。如,閱讀文章總要先弄清其層次,然后再根據不同的文章體裁去抓要點。記敘文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領會分析其語言特點和表現形式。說明文要領會其內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分析其主要的說明方法。議論文要把握其中心論點,分析其論證方法,注重文章的邏輯性。讀小說,要學會欣賞小說中鮮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欣賞小說精湛的語言和藝術匠心,透過語言認識社會風貌,了解人情百態,認識故事情節所蘊涵的深刻的主題思想,獲得思想教益和人生啟迪。讀散文要注意休會作者的生活感受及對生活的認識和評價,把握散文的意境,感受作品中強烈的感情,理解作者寫作的主旨,領會作者對社會的深刻、獨特的見解。讀詩歌要認真吟誦,體會詩歌的內在感情,運用想象和聯想進行形象的再創造,養成高雅的情趣,提高鑒賞能力。讀戲劇要把握其清晰的線索,生動感人的情節,集中突出的矛盾沖突,個性化、動作化、口語化、詩意化的臺詞等。

2.語境意義

這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又一個重要過程。語境即具體的語言環境,在形態上,它有顯隱之別;在范圍上,則有大小之別。小語境是指語言交際的具體場合以及話的前因后語;大語境是指當時的社會性質、特點和交際雙方文化素養等具體情況。任意一個詞語,都有詞典意義和語境意義。因而,指導學生閱讀時,若能堅持引導學生細心體察,分析語境意義,將會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以保證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

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的習慣可以受用終生?!遍喿x習慣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既含讀書方面的,也含讀書技方面的。態度上,重在持之以恒;方法上,要處理好精讀與泛讀的關系。持之以恒,意味著要保持良好的閱讀興趣,要學會利用工具書,要堅持寫讀書筆記。處理好精度與泛讀的關系,關鍵是精讀習慣的養成,走馬觀花、一目十行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所謂精讀,就是要細心去讀,即閱讀時要精神飽滿,心神專一;第二,要精心思考,熟讀而思,才有質疑,才有悟通,才能汲取書中的營養;第三,認真評估,即對讀過的文章要進行認真的比較、對照、分析鑒賞和品評,以評促讀。養成"博聞強記",多背誦積累的習慣。背誦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背誦能使我們更熟悉文言詩句,增強語感,增強感悟能力,積累文學素養。這些背誦的知識,猶如儲存在頭腦倉庫中的豐富物質,一但應用時便猶如源頭活水般涓涓涌來,就不會產生"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慨。養成讀書和寫作相伴的習慣。許多同學常常是把學習語文課文和學習寫作當作兩回事,導致課文、作文"兩張皮"哪個都不得要領。殊不知許多課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寫作中難得的極好范文。若能養成常寫讀書心得、隨筆等習慣,那就是真正做到了讀書與寫作的珠聯璧合,融會貫通了。著名作家三毛就是這方面的典范,她常常是如饑似渴地讀書,又常常是文思不可遏制地泉涌筆端,直到深夜。一篇篇閃爍著深邃的思想和洋溢著文學才華的文章,經常是在讀書與寫作相伴中誕生的??梢?,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注重情感的培養,通過教師的示范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細致施教,以教材為源,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閱讀理解不同的文章,在閱讀中不斷活躍思維形成思辨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日積月累,學生的閱讀能力必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猜你喜歡
課外語境習慣
創作與做夢:精神分析語境下的“植田調”解讀
小滿課外班
上課好習慣
主題語境八:語言學習(1)
當你不喜歡,你就不習慣
你總要習慣一個人
好習慣
跟蹤導練(三)2
課外實踐豐富多彩
話“徑”說“園”——來自現象學語境中的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