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研究

2015-02-28 14:11毛勇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5年15期
關鍵詞:基礎知識新課程有效性

毛勇

(重慶市巫山縣龍溪初級中學 重慶巫山 404709)

對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研究

毛勇

(重慶市巫山縣龍溪初級中學 重慶巫山 404709)

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首先應該尊重基本的史實,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歷史的思維方式和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結合歷史學科本身較強的人文特性,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本文從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首要條件、核心部分、最高層次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歷史教學 初中 有效性

一、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首要環節——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

基礎知識的傳授是一個初中歷史教師所應該必備的素材,基礎知識的傳授旨在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脈絡,了解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并在學習基本史實基礎上形成個人歷史思維。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重視:

1.以教材為主要傳授材料

學生掌握的歷史資料,很大程度上是來源于歷史教材,引導學生用全面、客觀的視點看待歷史問題。每個教師課堂對教材知識的落實是必須的,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是用設問形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明確基礎。學生看書、閱讀、提煉基礎知識并回答問題的過程,也是鍛煉自己的閱讀、概括、表述能力的過程。無論一個教師的課堂活動多么豐富多彩、授課多么富有激情、學生活動多么充分充實,基礎知識的落實卻是不可或缺的。

2.引導學生深入分析

新課程下的教材不再是教師單純對教材的深刻分析,而是在教教材的基礎上遠眺、近看、靜觀、透視,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多角度探索、思考歷史,也是學生自我獲得知識、自我體驗、自我感覺、自我思考,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因此,在落實基礎知識的同時,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的知識,思考更多的問題。

二、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核心——培養學生歷史思維和分析方法

蘇聯教育心理學家贊可夫說過:“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最有價值的本錢?!睔v史課要使學生學會歷史的思維方式,要能對歷史事實進行分析、概括、比較綜合,要掌握基本的歷史學習方法,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并學習與同學合作學習交流。一節歷史課,不可能讓學生學會所有的學習方式、掌握所有的方法,但在每一節課上,教師都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環節,讓學生參與課堂,參與思考與研究,在主動參與中實踐教學雙邊活動,培養創造性思維。

1.閱讀材料、獲取信息認識歷史

歷史是多層次的,在初中歷史新課程教學中,合理選取史料,圍繞史料拓展學生的思維是促使學生活動的有效方式。

在本課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搜集了很多農村改革的資料以介紹本地區農村的承包制,如:空港果蔬、花卉基地,萬畝韭菜園,沿河特菜基地,鴨場、鴕鳥等養殖基地,當地的鄉鎮企業等具體情況,學生對本地區情況熟悉且有興趣,可以迅速理解改革取得巨大成就。

在學習經濟體制改革內容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改革過程中的負面問題。教師出示城鄉收入差距,地區收入差距,行業收入差距和下崗職工的文字資料讓學生發表意見,學生在思考、討論后發表自己的看法:改革使中國取得巨大成就,中國農村發生巨大變化,但是也有一些負面影響。

這些資料的展示可以使學生學會閱讀材料,提取信息,突破教材,拓寬思維。學會辯證、深入、全面地思考問題,學習對重大歷史事件做出較為客觀的評價,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比較歷史事件,形成客觀認識

中學學習了幾乎世界、中國歷史上所有重大歷史事件,死記硬背無疑是最落后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在比較中加深對事件的理解,在比較中記憶知識。

計劃經濟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是本課學習的難點,在本課學習時可以引導學生從下列角度思考問題:戰后的資本主義國家出現計劃經濟和國有制,中國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什么會有這種調整?斯大林開創了計劃經濟體制,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沒有突破原有體制的束縛,改革沒有成效;中國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改革取得巨大成效,說明什么?學生可以互相討論,小組派代表發言。

這一環節的設計打破了教材基本結構、重新對教材進行整合,從新的角度讓學生認識歷史與現實,學生在比較中會思考中蘇改革結局不同的原因,在比較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政策調整之后形成新的認識。他們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與他人合作并學習闡述自己的觀點說服對方。

三、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最高層次:培養學生較高的人文素養

歷史學科最大的價值作用體現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歷史學科最大的教育功能體現在使學生樹立對國家、民族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形成積極進取健康健全的人格則是歷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每一節歷史課上,教師都應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教育。學生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歷史教師有責任、有義務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僅體現在提出深刻的問題使學生去思考討論回答,更應該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給予適當提升,讓學生在思想上有所收獲。

歷史的教育功能不僅體現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社會責任感,也要使學生在人格上不斷修正自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學生發展的過程中也會有很多問題,教師有義務進行正確的指導。

新課程改革并沒有取消考試,因此中學歷史教學對知識的學習是必須的。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鍛煉歷史的思維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則是歷史教學的主要任務。惟有如此,才可能保證我們教學內容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立足教材基礎知識的傳授,注重學生歷史分析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人文綜合素養為追求目標,才能保證新課程體制改的順利開展,才能夠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1]楊靜.新課改中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探討[J].考試周刊.2008(20)

[2]王達軍.高中歷史教學分析與可行性策略[J].文學教育(中).2010(10)

[3]黃增強.關于高中歷史新課改的幾點思考[J].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Z1)

[4]陳淑英.淺談新課改下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問題 [J].新課程(上).2011(03)

[5]孫大家,鄧瑾.淺談高中新課程改革下歷史教師的應對策略[J].新課程(教師).2010(12)

[6]肖宇.淺論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0(05)

毛勇(1983年12月)男 漢族 重慶市永川區2007年畢業于重慶文理學院政史教育專業,現在重慶市巫山縣龍溪初級中學工作中學二級教師郵編:404709

猜你喜歡
基礎知識新課程有效性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清律的基礎知識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制造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實現
提高家庭作業有效性的理論思考
掌握基礎知識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基礎知識:“互聯網+”的基本概念
船舶嚴重橫傾時應急行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