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參與式教學的數學課堂提問策略

2015-03-01 07:09蒙月花
小學教學參考 2015年21期
關鍵詞:分母半徑直徑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5)21-040

提問既是進行有效教學的核心,又是參與式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既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課堂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掌握必要的有效提問策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和具體的教學內容,注意提問的難易度。

一、提問要有明確的指向性

提問的指向就是教師的提問對學生思維的導向。提問的指向性明確,問題就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抓住要點,思維呈現出明顯的傾向性。例如,教學“認識圓的各部分特征”時,教師說:“同學們,請拿出老師讓你們準備的圓片摸一摸、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看看大家有什么發現,并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跟同伴說一說?!?/p>

生 1:我們組發現圓有無數條半徑和無數條直徑,而且半徑×2=直徑。也就是說,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1/2,用字母表示它們的關系是d=2r或者r=1/2d。

生 2(補充):我們還發現圓是個軸對稱圖形,因為它對折后能夠完全重合。

師:圓的對稱軸就是圓的什么呢?

生 3:直徑。

師:快樂隊的同學經過操作發現了很多有關圓的知識,哪個組還有什么不同的發現呢?

生 4:我們組發現圓的直徑都相等,半徑也相等。

生 5(質疑):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直徑長度都相等嗎?我覺得,這里要有個前提條件,即在同一個圓或者相等的圓里,所有的半徑才相等,所有的直徑也才相等。你看我手里的這兩個圓,一個大圓,一個小圓,它們的半徑不相等,直徑也不相等。(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

上述教學,我在學生操作討論前已經提供了明確的要求,并在學生操作后放手讓他們去談談自己的發現,作為教師的我,在其中只起組織、引導的作用,使學生對圓的特征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需求,設計指向性明確的提問,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提問要在知識的關鍵處和疑難處

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知識的關鍵處提問,既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又能幫助學生掃除學習障礙。例如,教學“通分”一課時,教師提問:“怎樣把2/5和1/4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呢?”“用什么數作為2/5和1/4的公分母?你是怎樣找到這個公分母的?”“找到公分母后,再根據什么性質把2/5和1/4化成分母都是20的分數?”……在合作交流之前設置這樣的問題,有助于學生探究通分的方法,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作用。同時,教師可在知識的疑難處提問:“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怎樣比較呢?能不能轉化成已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呢?怎樣轉化?”學生對同分子、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已積累了經驗,但是異分母分數大小是怎樣比較的,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這時教師應適時提問,給學生的思維指明方向,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提問要留出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參與式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能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體驗到成功帶來的愉悅。例如,教學“烙餅問題”時,我在呈現情境圖后提問:“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烙好三張餅?”問題拋給學生后,先讓他們獨立思考怎么烙餅最快,然后在小組里與組員說一說。五分鐘后,各組的方案紛紛貼到白板上,在指名小組匯報后,我與大家評選出最優方案。在師生、生生之間信息交流和活動交往中,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很高。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我引導他們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在這個過程中,我站在學生的中間,充當一名聽眾,只是適時加于點撥和引導,給學生留有足夠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上述教學中,在問題提出后,我不是直接傳授知識,而是讓學生自主探索、設計方案,這樣既使學生體驗到通過自己探索獲得成功的喜悅,又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要掌握好這門藝術,教師應該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努力優化課堂的問,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力,讓我們的課堂變得多彩而靈動。

(責編杜華)

猜你喜歡
分母半徑直徑
“去括號與去分母”能力起航
各顯神通測直徑
“去括號與去分母”檢測題
“去括號與去分母”檢測題
山水(直徑40cm)
連續展成磨削小半徑齒頂圓角的多刀逼近法
愛虛張聲勢的水
預爆破法處理大直徑嵌巖樁樁底傾斜巖面問題
一些圖的無符號拉普拉斯譜半徑
熱采水平井加熱半徑計算新模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