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訓練

2015-03-02 01:27郭海燕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課文情境語文

郭海燕

(山西省交口縣桃紅坡小學 山西 交口 032400)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訓練

郭海燕

(山西省交口縣桃紅坡小學 山西 交口 032400)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熟讀、精思,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訓練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古人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梢婇喿x的位置至關重要。特別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學生就會更加事半功倍,受益終生。教學中,我大膽改進課堂教法,十分重視學生讀的訓練,千方百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愿在此拋磚引玉,以期共商。

一、讀書貴在讀熟

朗讀是古人傳統的教學形式之一。因為它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訓練,是理解和記憶的先導。心理學研究表明:要使課文的“外部語言”轉化為學生頭腦中的“內部語言”,在大腦皮層中留下深刻的溝紋,一般要經過20遍以上的朗讀實踐。在反復讀,把書讀熟的同時,學生眼睛看,心里想,嘴里念,耳朵聽,多種器官同時并用,就容易把課文記得牢固,把課文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就能使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由情感產生思考,從而受到品德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同時對學生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為此,在講讀課文中,我們都以讀為先,將讀貫穿教學始終。一篇新課文,首先給學生正音范讀,讓學生整體感受課文內容、語氣、感情,掌握字里行間的抑揚頓挫,然后讓學生自讀,并要求他們認真讀,把書讀熟,做到發音準,咬字清,聲音響亮不重復,理解意思帶感情。在此基礎上,趁熱打鐵,對于疑難問題給學生以適當點撥,讓學生聯系上下文意思,深深地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巧妙之處,不知不覺中學生受到感染和啟發。老師再也不用為絞盡腦汁的提問,學生拐彎抹角的回答而浪費時間了。

二、熟讀精思其義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這充分說明讀書一定要勤于思考,二者不可分割。為此,在學生對課文能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進一步地讀,帶著問題而讀,邊讀邊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讀,哪是重點詞,哪是重點句,作者為什么要用這個詞不用那個詞?通過一讀再讀,從而加深印象。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這篇課文以情感人,催人淚下,充分表達了全國人民對周總理無限愛戴、無限懷念的思想感情。但由于學生年齡小,了解總理事跡不多,所以總有一種隔靴搔癢之感。為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反復朗讀中,讓學生在讀中思考:首都人民為什么不分男女老少冒著刺骨的寒風,在長安街兩旁迎送總理的靈車?他們等了多長時間?為什么用“焦急而耐心”這樣的一對反義詞哪?作者在向我們說明什么呢?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生邊讀邊想,情不自禁的回憶起自己學過的《一夜的工作》、《一個降落傘包》等課文。周總理為國為民嘔心瀝血,日理萬機,艱苦樸素,關心下一代的高大形象隨之躍然紙上,也肯定會浮現在學生的腦海里,使他們一下子把自己同總理的感情拉近了,原來總理就是這么一個為國為民操碎心的人。學生對周總理的愛戴,是學生的認識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學生思考時,自然地會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去判斷事物。此時,教師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惡的能力,更能收到“教書育人”的整體效益。

三、讀書講究方法

多讀固然知其意,但并不是一遍又一遍的機械的、重復地讀,要講究方法,形式多樣,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避免單調枯燥感。我常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提出要求,有目的地讀。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不但要考慮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且還應認真的備好每一課的朗讀要求,也就是為什么要讀,讀后要達到什么目的。在訓練中,教師要明確訓練目標,在朗讀的不同階段,應對學生提出不同要求,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2.以身作則,范讀引領。一名語文教師要使學生鐘愛朗讀,首先自己要有過硬的朗讀功底。教師范讀幫助學生正音,喚起學生的感情,把學生帶入文本之中,讓學生達到忘我境界。這時老師再因勢利導,讓學生試讀。學生反復吟讀最終領悟到課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悅,自然也就培養了閱讀的興趣。

3.創設氛圍,進入情境。首先可以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交融的氛圍。這樣,孩子們朗讀時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語言美、意境美。如教《春筍》一文時,學生對于春筍的生長過程是很生疏的,春筍生長時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樣子他們從未見過。指導朗讀時,我邊用多媒體放出春筍生長的過程邊動情地朗讀。學生在視覺、聽覺的記憶中感悟到了語言之美,并讀出了那種感覺。其次,可以搞一些配樂朗讀,選擇與課文意境相吻合的音樂,也能喚起學生的想象,在音樂特有的旋律和節奏下進入情境,自然而然地讀出“味道”來。

4.邊讀邊想,再現情境。文章是表述作者感知到的客觀情境,要讓學生理解課文,重要的一環是使學生大腦中再現這種情境?!蛾P懷》一課第二段,寫周總理走進教室聽課的情景,提示學生:“你們一邊讀一邊想,腦子里就會出現許多畫面,總理是什么樣的?他的表情怎樣?動作怎樣?不信你們試試看?!惫?,學生們都讀得親切柔和,感情表達得十分充沛。通過讀,學生不斷調動自己的表象積蓄,按自己的思維方式準確、清晰地設計出作者所表述的情境。

5.讀寫結合,相互滲透。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自內而外的表達,讀則是自外而內的吸收。在語文教學,“讀”實際上是作者“寫”的逆向活動過程。在讀書的過程中,由表及里逐步引學生入書中,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弄清作者的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并探索寫作脈絡,積極吸收別人的長處。教學生朗讀和熟讀了許多課文以后,課文里許多詞句,許多語言的表達方法,以及課文的篇章結構等,不斷地被學生吸收、積累和掌握,說話、寫作就能夠做到出口成章、信手拈來,熟讀了課文,詞匯多了,語言豐富了,他們的寫作能力也就提高了。從讀學寫,以寫固讀,強化練筆。借讀之力促輕松寫作,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讀的訓練,要把學生讀課文作為理解課文內容的主要手段。這樣,語文教學將不再是學生被動的抄寫、組詞、拼合詞語、組裝句子,取而代之的應當是學生們通過熟讀背誦而自得的充滿靈性的感悟,是樂此不疲的探索,是充滿了激情的有價值的創造。

猜你喜歡
課文情境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借助具體情境學習位置與方向
背課文的小偷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護患情境會話
背課文
護患情境會話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