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5-03-02 01:27郭麗娟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古詩文古詩詞詩詞

郭麗娟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第一小學 吉林 松原 131400)

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郭麗娟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第一小學 吉林 松原 131400)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既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又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其中古詩文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無論哪個版本的教材,都選用多個古詩文,目的就是讓我們的孩子能在小學階段學習積累更多的古詩文,啟迪心智,享用終身。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我發現大部分教師還只是簡單地傳授知識,機械地讀完一篇篇課文,至于課文中所蘊涵的豐富的人文精神遠遠還沒有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致使學生潛在的能力越來越被遮蔽,這是教育的一種悲哀。由此可見我們的語文教育,應重視學生靈性的發展,重視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而教學古詩文,正能發展學生的靈性,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和人文修養,因為古詩文蘊涵了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其經典文化的價值已被充分的肯定。而我們的老師在教學古詩文的時候往往不知所措,無從下手。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不求理解只是死記硬背。古詩詞寫作的時代已然遠去,它所寄予的古人的思想感情,還有典故,與今日學生的思想和生活經驗差別巨大;而且古詩詞凝練,思維跳躍,與學生的思維和言語習慣也大相徑庭。沒有情感的共鳴,沒有傳統文化的基本功底,對小學生而言,古詩文難理解、難背記,學古詩十分枯燥,沒有一點實用價值。所以,大部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不高,而且年級越高興趣越低,只是在老師的硬性要求下機械的死記硬背。根本沒有理解的興趣,更別提方法了。

2.教師的文化底蘊不夠。教育理念陳舊,教學效果不佳。很多老師,尤其是邊遠地區的老師,由于缺少終身學習的條件的,缺乏終身學習的思想古,因此古詩文的教學絕大多數教師還是秉承傳統,采用“講解法”,即按手中現有的教學資料,先逐字逐句地解釋理解,然后讓學生串講詩意,最后背誦默寫的步驟進行教學。根本不去引導孩子詩詞的寫作背景以及文字背后的情感。

二、解決策略

那么,對于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詞教學,我們到底應該做些什么呢?下面我就談一談幾點不成熟的做法。

1.激發深入學習的興趣。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它能促使學生積極探索,努力攀登,向著自己認定的目標奮進。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提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睂τ诳此瓶菰?、難以理解的古詩詞,教師若能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有趣、有序地進行,將對學生學習古詩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在教《登鸛雀樓》時,就可采用“激興點撥法”。新課一開始教師通過一組圖片,讓學生先認識鸛雀鳥,然后再了解鸛雀樓,最后通過“大詩人王之渙登上了鸛雀樓發出了怎樣的感慨呢?”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從而進入到學習古詩的情境之中。另外,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精美的界面設計、古樸典雅的音樂,營造出濃郁的中國古代文化氛圍,烘托出良好的教學氣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傳統教學無法做到的。

2.從作品本身入手。我們說語文學習之本是作品,所以,古詩教學整體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則離不開對詩詞作品的感悟,仍然要以作品為核心。因此,對作品整體感知的最為關鍵一步是要從作品本身入手。從作品本身入手,具體的做法是:首先從作品的意象入手。詩詞抒情含蓄,通常融情于景,借景傳情,以象寓意。意象就是作品中一個個蘊含著詩人情感的景、物。意象是構成詩歌的最小單位,由意象的組合形成統一的場景畫面——意境。意境是詩歌情感的載體,感悟意境應從感悟意象開始。捕捉詩歌的意象,品味其特點,進行聯想與想象,感悟其內在情韻。這就是對詩歌進行情感體驗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就是人和文本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引領學生通過誦讀,體會意象的特點,想象畫面,并與生活經驗相聯系,仔細體會心中產生的種種感覺,然后以自己的感覺去揣摩作品的情感。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的引領很關鍵。一個老師再教學陸游的《訴衷情》時,通過準確、生動、激情澎湃而又極富文學色彩的語言引導孩子讀出了課文中的句子,然后不失時機的追問:此時此刻,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暢所欲言,爭先恐后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其實也就是理解了詩詞的意思,感悟了文章的內涵,可謂一舉兩得。

3.加強誦讀、以讀促悟?!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人已將讀的效用歸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王尚文教授在《語感論》中認為這是因為“多讀、熟讀能將客觀的言語對象內化為主觀的語感圖式?!薄墩n程標準》中每個學段古詩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中也都強調了“誦讀”二字,要求在讀中體味作品的內容,讀中體驗情感,讀中感受語言美。古詩文的教學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上承傳統教育之優秀經驗,下接現代教學理論的“活水”,采用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詩意、體驗情感、感悟意境。而入情入境的朗讀更會凈化孩子的心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是最有效的,此時孩子的學習也是快樂的?!弊非蟪晒?、展示自我是孩子共有的心理特征。因此,在教學上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一些競爭條件。如組織學生參加學校舉行的古詩文誦讀比賽,鼓勵學生踴躍報名參加。班里舉行“古詩詞故事會,詩壇趣事以及古詩詞書畫展”等競賽活動,并給表現好的同學適當獎勵。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出題,并通過評比方式進行競賽。這樣同學們積極踴躍,各顯神通,讓他們有一種在知識長河中遨游,其樂無窮的感覺。通過各種競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尤其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把中國五千年來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學習我國的古代詩詞經典作品,學習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顯得尤為重要。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能只單一地對學生進行講評,機械地指導學生理解,讓學生成為站在文化寶藏邊上的一個遠觀的看客,應該讓學生走進去,真正地參與到詩歌鑒賞中來,通過多種教學手段,逐步去理解詩詞的豐富的內涵,體會詩詞傳達的情感。

猜你喜歡
古詩文古詩詞詩詞
踏青古詩詞
我愛古詩詞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誦讀經典古詩文的策略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古詩文閱讀備考指津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