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舶特色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2015-03-02 01:27李垣江李鋒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信息工程電子信息船舶

李垣江 李鋒*

(江蘇科技大學電信信息學院 江蘇 鎮江 212003)

船舶特色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李垣江 李鋒*

(江蘇科技大學電信信息學院 江蘇 鎮江 212003)

根據培養具有船舶特色的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探討了我校在教育體系結構、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培養中的問題,并給出了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這些建議對電子信息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借鑒意義。

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創新

緒論

我國船舶工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當前船市持續低迷形勢下,船企進軍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高端市場,這對產業鏈上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及人才需求結構提出了新的課題。而電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有力的推動了船舶領域的技術進步?!按摼W”、“高技術船舶”等新名詞的出現,也說明了信息社會對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下,電子信息類專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幾乎都有高校都開辦了這類專業。然而教育資源、教育理念的滯后導致了電子類人才的相對過剩。一方面船舶相關企事業單位仍為缺乏具有相關知識背景的高級人才發愁;另一方面是用人單位對大量電子信息類畢業生專業素質的不滿,從而影響各高校來年的就業形式。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培養兼具船舶行業特色、社會急需的電子信息類人才是我校在思索和探索的問題。與985,211高校相比,我校起點低、底子薄,生源質量相對較差,而電子信息類專業在我校的地位亦不及船舶海洋類專業,因此如何定位,打造符合船舶特色的電子信息類專業,實現后發趕超,是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1.普通一本院校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問題

江蘇科技大學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為主、特色鮮明的普通高等學校。,是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學校堅持走特色發展、內涵發展之路,形成了船舶、海洋、蠶桑三大特色,形成了本、碩、博比較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逐步發展成為一所工、管、農、文、理、經、教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有特色的大學。長期以來,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歸納如下。

(1)生源整體水平一般,個體差異較大[1]。我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歷年錄取分數大部分都在一本控制線附近,其中江蘇的生源普遍優于其他省份。如何對具有不同學習背景的學生分類培養、因才施教都是必須要研究的問題。

(2)基于船舶背景的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方向模糊。近十年來,隨著電子通信及網絡技術的大跨越發展,船舶之間的信息傳遞方式有了較大的變化。高技術船舶是我校電子信息工程類本科畢業生重要的就業領域與方向。在新形勢下,教育觀念、教育質量、教育模式均必須與時俱進而更新、升級、換代。結合船舶特色,在工程實踐驅動的大動因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應趨向多種多樣的方式,課程亦需要整體優化、改革。

(3)電子信息類本科生實習機會的匱乏。電子信息類專業是技術性很強的專業,雖然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研發工程師,但是通過積極的企事業單位實習,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知識背景及社會契合度。然而船舶工業是一個周期性很明顯的產業??v觀國際船舶市場發展歷程,間隔30年左右出現一次大的周期波動,其間每3~5年將出現中短期的波動。自2008年國際船市進入新一輪大調整以來,期間雖有起伏,但目前總體上還處在產業調整周期的低位。我校為了應對市場變化,努力強化船舶特色,與大批具有的船舶背景的企業簽訂了學生實習協議。但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作為一個傳統學科,卻缺乏這樣的機遇。

這些問題是困擾我校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的瓶頸問題,為了培養具有船舶特色且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電子信息類應用型人才,結合我?,F實情況,進行了一些改革與探索。

2.具有船舶特色的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方法

(1)電子信息類青年教師的進步與提升

近年來為了提升各學科的教學科研實力,我校招生了大量的青年教師,其中招收教師專業仍向重點方向傾斜。在目前的電子信息工程教師隊伍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明顯不足[2]。新引進的博碩士人員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理論背景很強,在進入我校后,他們既沒有船舶相關知識,又沒有經過實際項目的歷練,造成了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存在不知所措的情況。另外,學校的量化評價體系過度要求教師成為在教學、科研、工程實踐各方面均能獨擋一面的“全能選手”。因此,電子信息類本科生的培養需要進行頂層設計,從學校的各項政策上不僅要實現教育資源的投入、整合,還應保證教師有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

(2)應用型教育模式的改善。

高校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的“講授”。由于電子信息類專業必修科目較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只顧聽從教師的講解,從而沒有精力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具有船舶電子特色的相關課程體系的缺失,使得學生無法對電子信息類科技產品在船舶上的應用缺乏認知和了解。此外,在教師講授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創新性都會降低,因此我們非但沒有融入“船舶特色”,反倒讓學生變成了多臺效率各異的“機器”。所以,我們需要一方面要讓學生對船舶的基礎知識進行了解,另一方面要采用視頻、講座、試驗、參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3)船舶行業相關企業的定向實習

學生在進行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的過程中,如果缺乏對實際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優化,那么他們畢業后注定無法快速的融合用人單位的工作節奏中去。然而只單單的評價學生的問題是不公平的。課程僵化、內容不足、教師實踐能力欠佳統統都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因此,我們要積極與具有船舶背景的企事業單位建立緊密聯系,聘請經驗豐富的專家來對教師,學生進行指導,并設定各種模擬性或真實課題讓教師和學生組隊去完成,促進教師的成果轉化,最終實現企業和學校的雙贏。這樣也間接的為學生提供了一條就業出路。

3.結語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日前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系列解讀,文章稱船舶工業是為水上交通、海洋資源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現代綜合性和戰略性產業,是國家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基礎和重要支撐。

近十年來,隨著電子通信及網絡技術的大跨越發展,船舶之間的信息傳遞方式有了較大的變化。高技術船舶是我校電子信息工程類本科畢業生重要的就業領域與方向。在新形勢下,教育觀念、教育質量、教育模式均必須與時俱進而更新、升級、換代。結合船舶特色,在工程實踐驅動的大動因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應趨向多種多樣的方式。以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為重要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多領域技術群體突破和交叉融合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深刻變革,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已成為未來技術變革的重要趨勢。因此,我們要奮起直追,努力跟上“智能制造”的步伐。

[1]許慧燕,高金定,鄔書躍,新建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計算機時代,2015.1:60-61.

[2]梁潘,教育改革新常態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研究,遼寧高職學報,2015,17(9):19-21.

李垣江(1991-),男,山西垣曲人,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圖像處理。

簡介:

李鋒(1970-),男,陜西商洛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視覺測量。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2014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

猜你喜歡
信息工程電子信息船舶
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與處理的措施探討
以創新力為導向的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船舶》2022 年度征訂啟事
船舶!請加速
電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設備抗干擾接地設計方法研究
BOG壓縮機在小型LNG船舶上的應用
電子信息工程的現代化技術探討
船舶壓載水管理系統
探討電子信息工程設計的自動化技術實踐
針對電子信息隱藏技術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