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2015-03-02 01:27梁軍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閱讀教學評價過程

梁軍

(吉林省扶余市永平鄉中心小學 吉林 扶余 13800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梁軍

(吉林省扶余市永平鄉中心小學 吉林 扶余 13800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關鍵,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樂

于閱讀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喜歡閱讀,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快樂地學習語文知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此,首先教師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能夠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動機,調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教師要經常跟學生分享自己閱讀的收獲和體會,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還要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讀的課外讀物,從而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樂于讀書。其次,教師可利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名人讀書成才的事跡,或者讓班級愛讀書的學生給大家介紹讀書的經驗和心得體會,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再次,利用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都比較愛聽故事,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講一些有趣的故事,隨著教師聲情并茂地娓娓道來,學生會被故事情節所吸引,不知不覺地沉浸在或有趣、或驚險、或感動的故事世界里。當故事接近尾聲,學生期待結局的時候,教師戛然而止,告訴學生后面的情節更精彩,欲知詳情和后事如何,請自讀原文。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讀物,學生就會興趣盎然地去閱讀這些讀物。

二、突顯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對話為基本對話,不過,在基本對話中的主體角色并不是老師,而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應該是老師強調的主要內容,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會自己最終挖掘出文本的核心意義,因此,學生應該要學會自己閱讀。為此,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和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將學生作為閱讀過程中的主體角色。

在學習知識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就是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老師提出的閱讀要求,如果提出要求的過淺,就極易助長學生的浮躁心理,如果提出的要求過深,就極易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應該實施有效的教育方針,即“循序漸進”:對于一年級的學生,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只要學生能夠在拼音的協助下,能夠將每句話都讀懂,同時能夠用自己的話將讀懂的句子含義表達出來,我們老師就應該鼓勵、表揚學生;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教師應該要求學生能夠對每句話都讀懂、讀通,同時對這些句子做出正確的判斷,加入自己的情感,對每句話的涵義都能用自己的話語來進行正確的理解;對于三年級的學生,教師提出的要求應該要更高一些,學生應該能夠將每句話都串聯起來,串聯成一段話或一篇文章,并能夠讀懂其中的含義,句子之間存在的聯系應該要理解透徹,最終真正做到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步驟,在不同時間階段提出相應的閱讀要求,才更能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的閱讀效果和他們自身的閱讀習慣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就很難獲得較好的閱讀效果。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要對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給予高度重視。第一,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應該要專心致志,在閱讀文章時一定要靜下心來;第二,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要不斷鼓勵提出各種問題,這樣有助于加深對文章含義的理解和認識;第三,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指引學生和作者之間情感的互動。

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做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導自主合作,提高閱讀質量

因為教學、學習的核心是學生,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要積極調動學生在閱讀中的積極性、自主性。在最近幾年中,不少語文教師都改善了教學模式。語文老師會適時指引學生看書、讀書,在上課期間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重視,同時老師還會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不過,教師為學生提供的自主學習時間太短,根本沒有獲得閱讀教學應有的效果。要想真正提高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從這幾方面著手:第一,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在分組時,老師應全面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接受能力、心理傾向、個體特征等,分組應顯示層次性,這樣有助于營造一種互相促進、幫助的學習環境;第二,分工應合理、內容應恰當。小組中每個成員都應擔任不同的角色,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率。讓學生真正在學習活動中成為一名參與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掌握越來越多的知識,這是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所以,合作內容應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深度、趣味性。有效推動合作學習的開展,其關鍵在于進行科學的評價,這樣才能為下一次合作學習的開展打下堅固的基礎。在制定評價標準時,老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達標者給予鼓勵性評價,另外,老師還應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感覺到自身的進步,不斷增強自信心。在實施評價過程中,老師要對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結果均給與相應合理的評價,對學生參與小組的情況進行評價,對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態度、合作精神、合作情感等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評價。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而且要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1]湯春安.淺談小學生有效閱讀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21)

[2]賀梅安.芻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訓練的途徑[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

[3]張玉紅.讓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彰顯[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21)

[4]沙金洪.基于個性化教學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

猜你喜歡
閱讀教學評價過程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圓滿的過程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加強讀與寫的結合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