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道追求自由,主宰命運的潛流
——《荷塘月色》的深度心理分析

2015-03-02 01:27于永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

于永

(吉林省乾安縣第七中學 吉林 乾安 131400)

一道追求自由,主宰命運的潛流
——《荷塘月色》的深度心理分析

于永

(吉林省乾安縣第七中學 吉林 乾安 131400)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以多元視角品讀《荷塘月色》的不乏其文,慢慢地使背負在這篇美文之上的政治負荷逐漸消解,但作為白話經典,《荷塘月色》仍有其廣闊的闡釋空間,本文擬就其中幾個細節,探討文章深層次的心理內涵。

《荷塘月色》篇首有一句話:“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薄扒那牡亍比齻€字流露出對妻子兒女的顧惜——深怕荷塘之行驚擾了睡思昏沉的她們,同時一家之主略顯沉重的責任感也隱現于其中——無論是肉體還是精神的出逃,都免不了背負起情義的包袱,而就在“門”帶上的瞬間又暗示出朱自清的知覺體驗此時已經逐漸發生了重心偏移。毫無疑問,這片“日日走過的荷塘”平常只是朱自清生活、工作的地理環境,是家的背景;而在帶上門的瞬間,荷塘由背景變成了中心,原來的中心“家”則蛻變成了模模糊糊的背景,于是在這一知覺重心的偏移中,同樣的一片荷塘就由單純的地理環境變成了格式塔心理學中的“行為環境”,即打上主觀烙印的意想中的環境,從而必將對人的情緒、行為產生某種潛在的影響。簡而言之,此時的荷塘已經不僅僅是往日的一池水、一叢花了。因此看似平常的“門”恰到好處又非常及時地將荷塘從家的背景中剝離出來,為作者的精神出逃營造了一個相對完滿的空間,從藝術的表現上看,其作用相當于中國園林建筑中分隔內外構造安靜一隅的圍墻與窗子;杜詩“窗含西嶺千秋雪”中“窗”的分隔意義也可拿來作《荷塘月色》中這扇“門”的注腳,情思內蘊上的注腳。因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這句看似平常的話就成了《荷塘月色》一文情緒散發的第二個原點(如果把首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看成文眼,即第一個原點),是后文將要論述的兩種主要心理表達的發軔。而“門”后的染有現世塵俗氣息、滿載沉重責任的“家”,雖暫時地從朱自清的視線中——僅僅是視線中——消失,退居背景之列,但正如格式塔心理學闡釋的那樣,它很難從朱自清的知覺整體中被徹底剝離,因而仍將發揮潛在的影響,文中的很多情緒正是從對抗這一社會符號所帶來的壓力方面生發出來的。下面,我將使用“心理補償”這個概念從兩個方面分析《荷塘月色》中流露出來的隱晦而又真實的情緒。

朱自清筆下的月夜之態不同于歸有光“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姍姍可愛”的明麗清新,也不同于袁宏道“月影橫斜,荇藻凌亂”的率意粗樸,他用綿密的針腳織就了一片溫婉柔和,充滿女性氣息的荷塘天地:月光是靜靜的,流水是脈脈的;“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花朵“裊娜”、“羞澀”,“如剛出浴的美人”,“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此時,朱自清沒有尼采批判的那種軟弱,或者所謂超然——“走進大自然,……是為了沉迷于自然,忘掉自身?!雹矍∏∠喾?,朱自清沒有忘掉自身,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甚至只在荷塘上看到他自己!他將月色荷塘幻化成脫去利欲和矛盾掙扎,可供欣賞,可以傾訴的純凈的女性意象群,個中沒有了隔閡,沒有了糾葛,沒有了羈絆,沒有了壓迫,沒有了戕害。這樣,自然意義的葉花水月便染上了純情至性的人性因子,成為打上朱自清烙印的人化自然,女性意象所營造的貌似綿軟的懷抱,正像人類在母性那里體會到的那般,也便具有了溫暖自由的表征,因而朱自清對荷塘月色的迷戀便以一種超然的假相,顯示出其對自由生活追求的本真。荷塘之畔,那扇門后的“家”,作為荷塘遙遠模糊的背景,就在此時成為潛在的孳生自由幻夢的溫床,可以說正是沉重的家孕育了輕靈的荷塘,成為荷塘自由幻夢最深的底色。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說荷塘月色的女性意象及其中浸潤的情思,不是單純的審美,不是理性的超脫,更不是余光中所謂的“意淫”,而是潛意識的補償,對現世里重重重負之下缺失的自由以及追求自由的意志力量的補償。

荷塘的主宰意識補償了現世的無助之感

荷塘“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這句話可謂一語中的,道出了連作者自己也不曾留心的主宰意識,這種主宰意識在文中綿密溫婉的女性意象中得到了烘托與凸顯。在荷塘這片濾去了社會復雜色調的人化自然中,原始的男女兩性的二元對立呈現出來,游于荷塘的朱自清,扮演著男性欣賞者的角色,處于主動地位;月色、荷塘顯示出女性特質,處于被賞鑒的受動地位。此刻,威權、道德、禮法等等統統濾去,只剩下審美,男性對女性的沒有窒礙的審美,這種隱隱地顯露出男權色彩的審美視線在文中表現得極為自由、專注,一直延續到《采蓮賦》的古韻中。在《采蓮賦》里,朱自清截取的這一段畫面,也如月下荷塘一般消釋了煩擾蕪雜的社會特質,只剩下藍天碧水,花葉繽紛,以及男女兩性爛漫的春心。而那“纖腰束素,遷延顧步……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極盡柔弱之態的女子,在這種極其柔軟脆弱的環境中,不過是能激發男性保護欲望和審美快感的藝術品。其實,梁元帝蕭繹治下的王朝早已氣息奄奄,黎民蒼生更在頻發的戰亂中閱盡苦難,如許美妙的生活即使在當時恐怕也不多見。這一點,通曉國學的朱自清先生不會不知,但一今一古,同為荷塘之境的兩幅畫面的對接、融合,卻在一個相對純凈的空間里,延續了男性視域中的強力審美,并悄無聲息地嬗變為現世生活中缺失的主宰意識,為失控之身,無助之感,做了及時的補償。這當然不是理性選擇的結果,而是潛意識中流露的真實情緒,它表明,走向荷塘的朱自清僅僅選擇了表面的出逃,其心靈深處從未放棄對自身命運的主宰,盡管連他自己的理性都沒有明確意識到這一點。

綜上所論,朱自清在社會生活、時代潮流中的意志力量既沒有歸于虛無,也沒有在荷塘之行時以所謂“中庸”的態度加以消釋,人性所蘊蓄的意志力恰恰在審美的過程中完成了現世生活里由于壓迫、迷茫而部分缺失的兩個主題——追求自由、主宰自身——實現了必要的心理補償,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心態的寧靜、平和,從而能夠重新負荷起現世中的重擔,文中“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就是明證。所以,當他由荷塘歸去,再次推開家的那扇門時,“什么聲息也沒有”的內室與其說是寫實,不如說是朱自清寧靜、平和心態的積極投射。

猜你喜歡
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
作品:荷塘月色
清芬正氣朱自清
荷塘月色
小荷塘
熱鬧的荷塘
荷塘
荷塘三記
荷塘月色
老情書 朱自清致武鐘謙
“心靈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歷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