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課結束語藝術

2015-03-02 01:27余志平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瑪蒂爾項鏈語文課

余志平

(上饒中學 江西 上饒 334000)

淺談語文課結束語藝術

余志平

(上饒中學 江西 上饒 334000)

語文教學是一門多學科相交叉的綜合性課程,也是一門藝術。本文從巧設疑問式、設置懸念式、催人奮進式等三個方面對語文課堂教學結束語藝術進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語文課結束語藝術

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正如要演好一臺戲,必須高屋建瓴,整體把握其諸多環節和因素,而結束語作為一堂完整的語文課的最后一個環節,它所用的時間不長,往往只有幾分鐘,卻對這堂課的成功和完美與否至關重要。如果教師運用得法,畫龍點睛,水到渠成,就能突出教學重點,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開拓思維,深化記憶?!叭绻粋€人深入思考所讀課文的內容,那么雖然他并沒有努力去記住材料,而材料卻能很容易地印入并牢固地保持在記憶里?!保ㄙ澘煞颉逗徒處煹恼勗挕罚啄陙?,我對語文課堂教學結束語藝術進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現概述如下:

一、巧設疑問式

語文課文是為學生編寫的,課文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就象人與人之間的對話關系,而這種對話,又是從疑惑和問題開始的?!皩W則須疑”。(張載《理窟》)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提不出疑問,就形不成對話關系,課文所包含的潛在意義就無法揭示出來,學生也無從受到教益,得到提高。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叭粲霉ご蛀u,不務精細,只道無可疑處,非無可疑,理會未到,不知有疑爾?!保ㄖ祆洹吨熳诱Z類》)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引導學生精讀課文,于“無疑之處見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陸九淵集》)

例如,我教《變色龍》,在此文明顯的疑問在閱讀中一一解決后,學生覺得似乎已提不出新的疑問了,于是,我在結束這篇課文的教學前設疑發問道:“有人說赫留金真倒霉,要不是碰到奧楚蔑洛夫而是其他警官就好了,是這樣的嗎?”學生一聽,一時回答不了,自己覺得尚未真正讀懂課文,這才重新開動腦筋,在教師指導下,展開了新一輪的討論,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奧楚蔑洛夫乃是俄國沙皇忠實走狗的一個典型形象,他見風使舵的鮮明個性概括了“變色龍”這類奴才的共性,作者通過無情鞭撻其丑惡靈魂,針砭了沙皇的黑暗統治。也就是說,赫留金即使不是碰到奧楚蔑洛夫,也會遇到其他“變色龍”,他的倒霉是注定的了。這一設疑發問鞭辟入里,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課堂結束語可否讓學生巧設疑問?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學生學完課文《項鏈》,對莫泊桑的這篇小說精巧新穎的構思贊嘆不已。我因勢利導:瑪蒂爾德忍受十年債臺高筑的艱難生活,全是不小心丟失的那掛遲遲不知其為假貨的所借鉆石項鏈,害得她跌入苦難的深淵。同學們能否就這掛假項鏈再來巧設幾個疑問:其一,如果起初佛來思節夫人不借給瑪蒂爾德這掛項鏈,瑪蒂爾德是否就不會遭受苦難了?其二,如果佛來思節夫人在借給瑪蒂爾德項鏈時,告知這是假貨,那么瑪蒂爾德丟失項鏈后,不是就可免遭深重苦難了嗎?其三,如果瑪蒂爾德那次赴會沒有丟失項鏈,她的享受欲、虛榮心既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又未招致任何苦難,這豈非再圓滿不過了嗎?

對這些疑問,我趁勢作為課后思考題,請學生以小作文的形式暢談自己的看法,最終大部分同學都能深刻認識到瑪蒂爾德這個典型人物悲劇的必然性及其根源——追求享樂,愛慕虛榮,從而“披文以入情,沿坡討源”(劉勰《文心雕龍》·知音》),準確地揭示出小說的主題,并從中受到教益。

可見,結束語巧設疑問,是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誘導學生深入思考,在知識的原野上縱橫馳騁,從而與課文之間進行合拍、融洽、和諧交流的有效方式。

二、設置懸念式

針對語文教學本堂課與下堂課內容的有機聯系,于緊要處留下懸念,可以引發問題,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形成“我要學”的求知心理狀態,也為由教師→學生以單向傳授轉向教學←→學生的雙向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這種結束方式一般適用情節性強,富有矛盾沖突的課文。

我在教《廉頗藺相如列傳》的第一課時,于最后設置了這樣一個懸念,這堂課同學們已了解了課文前5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即趙王得璧,秦王求璧。為解決“予”與“不予”這個矛盾,藺相如“奉璧使秦”,然而“不予”,曲在趙,會授強秦以把柄;“予”,明擺著是騙局,豈可自己上鉤?那么藺相如到底有沒有完成使命?又是怎樣完成使命的呢?我們下堂課再來學習?!惫?,下一堂課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他(她)們主動發問、詰難,逐步讀解,領悟了藺相如主張“寧許以負秦曲”的奧妙,對他完璧歸趙的高明外交手段都由衷表示嘆服。

三、催人奮進式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指出:“你作為教科學基礎知識的老師,不應當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當成為青年思想的主宰者?!钡聡谒苟嗷莸摹兜聡處熃逃改稀芬矎娬{:“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關于激勵、喚醒、鼓舞?!闭Z文課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更要求在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中滲透政治思想教育。而且,現今的課文讀解,已由著眼于文本轉向對周遭世界的關注,要求貼近生活,面向實際,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既教文,又育人,既是課任老師,又是學生生活的導師和思想品德的引路人。當然,“滲透”二字特別重要,思想教育不是一張皮,必須滲透于語文訓練過程中;但聽、說、讀、寫訓練,又不是純技能,如果丟掉了思想教育,也就難以取得效果。猶如人的靈魂不能離開肉體,肉體不能離開靈魂一樣。每堂課我在指導學生閱讀一篇篇文質優美的課文時,總是自覺地深入挖掘教材中內在的思想教育因素,融入整個教學過程,用以熏陶感染學生,鞭策激勵學生,感召他們崇尚真理,熱愛祖國,為振興中華而奮發向上。這在教學的結束語環節也時有體現。

例如,學生學完《記念劉和珍君》,胸中無不涌動著課文記敘、議論和抒情三者匯成的悲憤感情的波濤,都覺得自己也有要說的話。于是,我滿懷激情地啟發道:“二十年代的青年,沒有反侵略的自由,沒有愛祖國的權利,徒手請愿而慘遭殺害。但她們那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可歌可泣的獻身壯舉,卻體現了中國人民追求真理、敢于斗爭,不怕犧牲的難能可貴的革命精神,它將永遠激勵新時代的青年為中華崛起,振興而努力拼搏,不斷進??!同學們何不一抒胸臆!”

如此結束全文,能一下子打動人、感染人,一種民族的自豪感、使命感會充盈學生的血管和神經,使他們感奮不已,從而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如果我們把整堂課或整篇課文的教學比作一臺戲,那么,結束語就好比這臺戲的一幕壓臺戲。我們要認真探討運用結束語的教學藝術,把這幕壓臺戲盡量設計得成功些,以求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達到課已盡,意無窮的教學境界。

猜你喜歡
瑪蒂爾項鏈語文課
可怕的語文課
語文課里掙分忙
項 鏈
語文課應該培養什么?
環京城的“月季項鏈”來自哪里?
讀《項鏈》有感
丟失的紅寶石項鏈
語文課上做游戲
找項鏈
真心假項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