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精神"三個"自信"之源

2015-03-02 01:27喬梁喬雨夢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紅色精神焦裕祿紅色

喬梁喬雨夢

(中共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委黨校 河南 鄭州 450000;重慶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重慶 401331)

"紅色精神"三個"自信"之源

喬梁喬雨夢

(中共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委黨校 河南 鄭州 450000;重慶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重慶 401331)

沒有精神支撐的理論是理論嗎?沒有理論凝練的思想叫思想嗎?沒有思想的統一,認識、行動能統一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時代性的回答了這一問題,“紅色精神”的力量與魅力也貫穿這一體系始終,“紅色精神”已成為這一體系內容的核心;已有的“紅色精神”對中國革命和建設起了什么作用,對百年后中國的發展還會起什么作用?對后小康時代的中國社會應起什么作用?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產生形成了一系列符合中國國情的“紅色精神”理論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已成立66年,期間我們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了國家富裕人民小康,步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完成了共產黨成立之初對中華民族的承諾,即將建成小康社會。百年后的中國共產黨如何發展?“中國向何處去,動力從哪里來,”成為擺在8千多萬名中共黨員和億萬華夏兒女面前的首要任務,如何向中華民族交卷,如何再寫輝煌,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場嚴重考量。

近百年的中國共產黨發展史“紅色精神”的力量貫穿始終,發揮了無與倫比的作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優秀中華兒女為此奮斗奉獻一生;“紅色精神”的思想內容已經成為黨的執政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理論依據、成為黨和國家必須要捍衛和奉行的行動準則。革命戰爭年代誕生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激勵并指引了中華民族億萬勞苦大眾為新中國的成立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行動之初多數人沒有考慮為什么而出發了;新中國成立后形成的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實踐者們也沒有考慮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精神。正是對諸多精神實踐過程的提煉升華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內容的組成部分;成為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主要支撐來源。

新常態下,以“頂層設計”的視野重新思考“紅色精神”傳承發揚的力量作用,理應成為黨校系統“理論學習”“互動研究”“實踐體驗”為一體的重要任務,也是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學習的重要內容,是探索新常態下做好黨性鍛煉的有效路徑,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具有重要深遠的意義。

一、產生“紅色精神”的環境與土壤

從習近平總書記習2015年6月16日離京來到貴州遵義考察,在“突破烏江天險”浮雕前,總書記駐足感嘆:“當時要是過不去就危險了……”談起。遵義會議前后基本上是“紅色精神”形成、產生、發揮精神力量的主創時期,“紅色精神”形成初期的核心內容在這一時期不斷被中國革命的實踐者們檢驗完善補充驗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形成、產生發揚光大也正是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革命史的寫照,是中國共產黨對反帝、反封建革命理論的總結,升華凝練成了毛澤東思想的實踐歷史。

1.上世紀初葉中國社會發展孕育了產生紅色精神的土壤

上世紀初世界格局的變化,新文化、新思想的傳入為“紅色精神”的產生埋下了種子,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種子的萌芽提供了土壤。比如毛澤東同志在一九二五年和一九二七年先后所做的《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前者是為反對當時黨內存在著的兩種傾向而寫,解決了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后者答復了當時黨內黨外對于農民革命斗爭的責難,充分估計了農民在中國民主革命中的偉大作用;明確指出了在農村建立革命政權和農民武裝的必要性;科學分析了農民的各個階層;著重宣傳了放手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的革命思想。這一時期產生的井岡山精神就是對這一過程實踐性的高度總結。

2.人民群眾的支持為“紅色精神”成長提供了源泉

在這一時期產生紅色精神的過程中,人民群眾為“紅色精神”的產生提供了土壤,“紅色精神”也在這一土壤中發揚光大。也正如毛澤東同志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寫到的“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這就是我們今天繼續堅持并不斷完善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也是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立足點。

3.共產黨的領導不斷完善補充了“紅色精神”的內涵

從總結南昌、秋收起義失敗的血的教訓開始了三灣改編,實行“支部建在連上”,在連隊設黨支部,在優秀士兵中發展黨員,在班排設黨小組,在連以上設黨代表并擔任黨組織書記。在部隊建起完整黨的組織體系,為黨全面建設和掌握部隊提供了可靠組織保證。后來,毛澤東等在領導“工農武裝割據”斗爭中,深切體會到“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經過實踐總結,“支部建在連上”逐漸完善,遂納入1929年底古田會議通過的決議案并形成定制,成為建黨建軍的基本原則,制度延續至今。1938年11月6日,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主席又在《戰爭和戰略問題》中提出:共產黨不爭個人兵權,要爭黨的兵權,爭人民的兵權,并形象地將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原則表述為“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黨”。因為有了如此的保障,后來能夠突破烏江天險也成為了必然,從而為后來形成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紅色精神”產生、發揚、傳承提供了保障。

共產黨的革命史鑄就了“紅色精神”的高尚品質與魅力,“紅色精神”的高尚品質與魅力示范效應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能夠取得成功也成為歷史必然

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精神,產生的源動力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和中國歷史上任何時期相比確確實實的從此中國人民真的站起來了,回顧站起來以后的發展史,“紅色精神”的產生與補充都有著劃時代的意義。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至今仍是所有共產黨人學習實踐的榜樣,是新中國成立后克服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的動力源,有些精神已經轉化為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的行為準則,成為我們執政依賴的抓手,同時也成為檢驗我們工作的標準。

1.榜樣的力量使人們樂于奉獻

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談到的無一不是“奉獻精神”,奉獻過程中精神的實踐者們完善了自我,實現了自我價值。焦裕祿、太行兒女、雷鋒、王進喜、錢學森、鄧稼先成為了一代共產黨人的楷模。這些精神成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成為提高黨的執政水平,確保了黨和國家永不變質;成為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繼承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成為激發人民群眾干事創業熱情,成為振興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精神源動力;學習實踐這些精神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升黨的為人民服務的能力。

2.身教重于言教“精神”的品質擔當

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形成的初期實踐者們無不是身體力行用身教的示范作用形成了精神品質與魅力,焦裕祿、太行兒女、雷鋒、王進喜、錢學森、鄧稼先等活著的時候沒有看到聽到以他們名字或事跡命名的精神,他們走了,留下了身教,對這些身教的品質化提升用于了言教——這就是精神的產生過程,一種精神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與產生精神的土壤息息相關,精神品質展現的是當時時代的需求以及精神錘煉者的個性品質與擔當責任與魅力,他們的品質化擔當展示的是當時時代精神榜樣化的魅力與力量,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3.“精神”品質的提升與凝練

精神的品質化提升成為理論,對這種品質化的理論進行凝練是思想形成的一種路徑,黨校黨性教育和黨性鍛煉的過程是實踐由“精神—理論—思想的完善,同時也是由思想—理論—精神—行動結果的檢驗與驗證,從而達到認識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統一。重新在完善中認識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在實踐中再檢驗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的品質與魅力力量,提升進而凝練補充我們現有的思想,對精神的傳承與發揚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論化的精神和精神化的理論凝練后形成思想,從而在理論和思想上突破實現黨性教育和黨性鍛煉在目的和結果上的突破。

三、“紅色精神”的力量是支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力量,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動力

1.已有“紅色精神”的現狀分析

自革命戰爭年代誕生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從產生到形成過了將近一個世紀,產生的土壤在變,時代環境在變,中國共產黨已經由產生形成“紅色精神”時的革命黨完成了華麗轉身成為了執政黨,成立之初的初衷變了沒?為什么而出發的目的變了沒?“紅色精神”的傳承與發揚已缺少了身教,僅靠變了性的言教說服力又何在?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也都大體如此。就焦裕祿精神而言:“《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焦裕祿同志離開我們已經半個多世紀,焦裕祿書記之后河南蘭考又經歷了多少任縣委書記?河南蘭考人民在焦裕祿書記之后又經歷了多少代人?至今仍然是國家級貧困縣,學習弘揚的效果如何?相反,蘭考縣的上級河南開封市又集體淪陷了多少批干部(借用媒體語言),無怪《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假如焦裕祿遇到袁厲害】又是誰在褻瀆焦裕祿精神?有人說土壤變了,難道我們的精神實質、精神品質也要變嗎?共產黨人近百年來流血、流淚、流汗、奮斗一生產生形成的精神面臨的現狀基本如此?!緭氯A社“新華視點”微博報道,2015年3月17日電,在全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過程中,習近平下午來到蘭考縣為民服務中心??吹綁ι稀斑€沒上班,誰叫你來這么早”等“服務忌語”】,偶然嗎?如何當好新形勢下的縣委書記?合格的縣委書記是啥樣?2015年1月12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交流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做縣委書記就要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我們的縣委書究竟做的怎么樣?據此標準又還有多遠?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幾近百年的世紀征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過程中,產生形成了很多諸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具有中國革命特色和社會主義建設特色的精神,精神是對我們這一時期工作的高度總結。在梳理過程中偶然發現“紅色精神”產生形成出現了空白期,精神的產生形成出現了斷檔,改革開放后到現在基本沒有實質性的新精神形成和產生,恐怕這也是信仰逐漸流失的原因吧,精神的教育層面基本上都是在用“昨天的太陽嗮今天的衣裳”純說教式的弘揚傳承,基于此才有了用“明天的錢糧解決今天饑荒發展模式”。

2.弘揚傳承“紅色精神”、形成產生新精神的必要性與思路

對“紅色精神”產生的背景土壤、“紅色精神”形成的過程再調研、再發掘、再思考;從“頂層設計”的高度開始像毛澤東主席當年做《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那樣找準問題的癥結,真正解決“從群眾中來,來不了;到群眾中去,去不到”的痼疾。以跨時空的思維方式對已有精神進行實質性完善補充,提升到理論層次,達到認識層面的統一,進而再次形成新的思想;用精神形成產生時的身教大眾化普及拓展言教;把精神的傳承弘揚固化進全面依法治國始終;用全面從嚴治黨的標準要求捍衛“紅色精神”的尊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近期共產黨人所面臨的攻堅克難的主要任務,當務之急是依據或者改變凈化現有精神土壤環境,形成產生適應推進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精神環境土壤,用身教書寫新精神、用言教學習實踐新精神、用共產黨人固有的擔當品質完善新精神,達到認識、行動、思想上的統一共同實現這一宏偉目標。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莫斯科說:“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著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有發言權”。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摸到了什么鞋?合不合腳?你也有發言權,不合適了是改鞋換腳、換鞋改腳、亦或是鞋腳雙換雙改。選擇的機會還多嗎?源從那里出發再從哪里找起,不失為一種最佳選擇,“紅色精神”產生和發展形成的土壤與背景也不失為選擇的支點。精神需要不斷補充,理論需要不斷提升,思想也更需要不斷解放,誰來做?共產黨人是這一使命的不二人選,黨校人的職責也不應僅僅體現在課堂上的言教,走出書本、走出教室用我們的身教為黨的思想智庫書寫人生!

喬梁,男,1967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共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委黨校高級講師。

喬夢雨,女,1992年1月出生,重慶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猜你喜歡
紅色精神焦裕祿紅色
紅色是什么
紅色在哪里?
人大代表要學習、弘揚焦裕祿的“三股勁”
追憶紅色浪漫
關于黨員紅色精神信仰現狀的調研和反思
焦裕祿墓前(外二首)
歷史虛無主義沖擊下大學生紅色精神現狀認同研究
紅色精神:新常態下培育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素養形成的有效助推器
弘揚焦裕祿精神,做“四講四有”黨員
人民呼喚焦裕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