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蹲下身來"和學生交流

2015-03-02 01:27王瑛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字格小豆豆樹皮

王瑛

(酒泉市南關小學 甘肅 酒泉 735000)

"蹲下身來"和學生交流

王瑛

(酒泉市南關小學 甘肅 酒泉 735000)

兒童視角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用兒童的眼光去發現兒童的世界,并在兒童世界中培養孩子的思想品德及科學精神的觀察方法。兒童視角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教育工作者為保護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在心態上回歸到自己的兒童時代,在心理上豐富自己的兒童世界,用兒童視角去理解孩子們的心理情感,遵循教育規律,尊重學生主體意識,和孩子們做好朋友,使其親其師信其道,并引導兒童健康成長。

兒童的視角小學教師蹲下身來交流

作為一名從事小學教育的教師,學會“蹲下身來”和孩子交流,尤為重要,掌握它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或平時的生活中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經教師的引導都可能引出精彩無限,它雖然無法預約,但是可以捕捉,可以延伸,關鍵在于我們老師如何引導了。

正文:

一位教育家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年輕的媽媽帶著她的小寶貝去玩具商店購買玩具,各式各樣的玩具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可是孩子卻不停的哭鬧。媽媽想:這么多的玩具,難道孩子不喜歡嗎?當媽媽蹲下身來哄孩子的時候,卻猛然發現:在孩子的眼里,見到的只是大人們的雙腿,漂亮的玩具,對于他卻是什么也看不到!這則故事告戒我們:要“蹲下身來”,以孩子的視角觀察問題,看孩子的思維過程、思維方式,這樣你才能走進孩子的認知世界。兒童的視角是寬容的視角、欣賞的視角、愛的視角。而成人的經驗成份大,對事物的本能感受在收縮,無法像兒童那樣對外界事物有著個體原初本能的體驗。因此,要想擁有兒童視角,必須清除成人的經驗成分,張揚兒童的本能感受。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擁有童心。

前不久,讀到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書中講述的一則故事,對我啟發很深,故事講到:

小豆豆在車站門口,看到一個賣樹皮的人。那人說,他的樹皮有一種神奇的功效:有病的人咬它會感到苦,無病的人咬它感覺不到味道。這可把小豆豆吸引住了,怕第二天賣樹皮的人不來,就在學校里向同學們借錢。借來借去,借到了小林校長那兒。小林校長也特別感興趣,并提出,買來后,也要給他咬一口。小豆豆買來樹皮后,到學校首先給校長咬一口,知道校長健康很開心。接著又讓學校所有的人都咬了一口,知道大家都健康更開心。這時,不斷有孩子來向校長匯報,自己是健康的,小林校長跟著樂開了心。這一天,整個校園的人都很開心。

其實,從小就在農村長大的小林校長,一定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實際上,任何人咬這塊樹皮,都絕對不會覺得苦?!笨伤麨槭裁床话奄u樹皮人的騙局戳穿,而又很感興趣地向小豆豆提出:“買來后,自己也要咬一口”呢?

做為一名優秀教育工作者的小林校長,他已摒棄了成年人的視角,而是順著兒童的視角去看那塊樹皮——何等的神奇,多么具有誘惑力。更重要的是,他要借這塊“神奇”的樹皮,培養孩子善良的心及相互關愛意識??刹皇?,小豆豆買來這塊樹皮,讓媽媽咬、校長咬、所有同學咬、甚至連身邊的小狗也不放過。當她得知,大家都沒咬到苦味,大家都很健康后,自己感到很開心。這里,還有更深一層教育意義,小林校長又借這件事又培養了孩子們凡事要親自嘗試一下的科學探究精神。

由此可見:兒童視角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用兒童的眼光去發現兒童的世界,并在兒童世界中培養孩子的思想品德及科學精神的觀察方法。

作為一名從事小學教育的教師,學會“蹲下身來”和孩子交流,尤為重要,掌握它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或平時的生活中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經教師的引導都可能引出精彩無限,它雖然無法預約,但是可以捕捉,可以延伸,關鍵在于我們老師如何引導了。

如在教學《線段、射線和直線》一課時,我和學生有這樣一段對話:

師:手電筒、太陽等射出的光線,我們都可以把它看成射線。

生1:老師,我認為知識是直線。

知識是直線?大家疑惑不解。

生1:因為直線是無限長的,而知識也是無止境的。

哦,有道理。

生2:知識是射線。我們學習總有起點,從這個起點無限延伸。所以,我認為知識是射線。

生3:我認為知識是直線。一個人的學習,總是有始有終。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生4:對,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是線段。如果人的生命是射線,那就好了。

學生歡笑。

師:或許,對于某一個人而言,知識是有限的,好比線段。但對比整個人類而言,知識是無限的,永無止境。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在有限的生命里,從無限的知識中吸取更多的營養。

生5:我覺得,知識不是線段,也不是射線和線段,它應該是曲線。因為學習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有時會遇到困難,不可能是一條直線。

……

師生的一番對話生出了教學資源。這里學生海闊天空、別具一格的敘述,似乎與數學不沾邊,偏離了數學的學科領域,但細細回味后,我們發現學生的思維竟如此形象生動,與生活融會貫通得如此詩情畫意,他們用數學的“行外話”描繪著數學的“題內話”,跳出數學說數學,本身就是對數學的更深層的理解。

我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出示了一道練習題: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上下兩排大小完全相同的12個小格,給其中的8個小格涂色。

問:陰影部分占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可以用幾分之幾表示,還可以用幾分之幾表示。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生1:圖中陰影部分占整個圖形的8/12。

師:還可以用什么分數表示?

生2:還可以用2/3表示。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把這幅圖看成3個田字格,涂色部分占其中的2格,所以用2/3表示。

師:還有其他想法嗎?

生3:我把整幅圖看成6個日字格,涂色部分占其中的4格,就用4/ 6表示。

這兩位學生的解說多么形象生動,多么切合他們的實際。他們的解說比我原先預設中的解說不知高明多少倍我原本是這么解說的:如果把12個小格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就是整個圖形的2/3,如果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就是整個圖形的4/6。

正是有了部分學生這么生動形象的解說,才使得全班同學有了生動形象的理解。

《數學新課程標準》曾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晌覅s沒有將學生天天接觸的“田字格”、“日字格”這一直觀的生活經驗用到教學中。而我的學生卻很自然地用“田字格”、“日字格”進行形象直觀的解說。真是“師未必賢于弟子,弟子未必不如師”

“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是這種抽象思維在很大的程度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蔽抑詻]想到用“田字格”、“日字格”進行解說,是因為對學生的思維特征的認識還沒在我的頭腦里生根,是因為我在課堂預設中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沒有用學生的眼光進行觀察。所幸的是,我沒有故步自封、我行我素,沒有按照原先預設中的“平均分”這一說法進行解說,而是與“生”俱進,與時俱進,跳出預設,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預設,創造性地處理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較好地實現了課堂的動態生成。

意大利兒童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年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的誤解越積越多。正是由于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成年人把兒童看做是心靈空無一物,有待于他們去盡力填塞的某種東西而已?!泵膳_梭利的這句話,一是強調了兒童有著他們自己的世界,二是強調了只有用兒童的視角才能發現兒童多彩的世界。

只有致力傾聽兒童的聲音,你才會注意到那些成人往往忽略的兒童生活細節,知道那些兒童生活細節后面潛藏的兒童情感。蒙臺梭利說過這樣一句話:“觀察兒童的方法是極為重要的,所以僅僅有教育理論知識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系統地研究自我,使自己的內心做好準備?!?/p>

看看我們當前的教育,成人往往迷戀把兒童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把自己作為兒童的榜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沒有兒童視角,當然看不見兒童的世界。一個心靈中沒有兒童的人,怎么會教育好兒童呢?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忽視、遺忘了兒童的權利,他們沒有認識到兒童的價值、力量和兒童的真正本性。在保護兒童的名義下摧殘兒童。

兒童視角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教育工作者為保護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在心態上回歸到自己的兒童時代,在心理上豐富自己的兒童世界,用兒童視角去理解孩子們的心理情感,遵循教育規律,尊重學生主體意識,和孩子們做好朋友,使其親其師信其道,并引導兒童健康成長。

“蹲下身來”和孩子交流吧,用學生的視角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你會發現,這邊的風景獨好!

猜你喜歡
字格小豆豆樹皮
用愛澆灌孩子——再讀《窗邊的小豆豆》
窗下的樹皮小屋
小豆豆與巨人
《同音》二字格探析
老虎棋
《十九大報告》中“四字格”的英譯策略淺析
咦,動物們都說愛樹皮
一年級的小豆豆
多語料庫中漢語四字格的切分和識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