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意識

2015-03-02 01:27王萍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研究生英語教學教學方法

王萍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上海 201620)

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意識

王萍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上海 201620)

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引起廣泛關注,本文分析了目前英語教育狀況,回顧了以教學方法為依托的英語教育,探討了英語教育要融入文化教育意識,注重文化教育和價值觀念,培養具有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人才,從而培養具有國際化競爭實力的人才。

英語教育應用能力文化意識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日益凸顯,為了適應這種形勢的變化,本科英語教學改革在不斷地深入和完善,隨之引發的是如何改革研究生英語教學,這引起了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廣泛關注。隨著高校擴招,不僅是本科生的數量在不斷上升,研究生的數量也有了明顯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怎樣針對研究生的特點,培養學生能夠以英語為工具進行本專業的學習和研究,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掌握語言文化的價值體系,了解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的學術交流水平,進而能夠進行國際間的信息交流。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研究者一直在探討和尋找適合的英語教學方法,希望通過某種教學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然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發現,每個教學方法都有其優勢和不足之處,不能達到期望的目的,沒有一個方法是萬能的。到了二十一世紀,出現了一個新的教學理念,就是“后方法”教育理論,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然而,如果只注重方法的改進和研究,忽視了研究生英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意識,能否適應新的學習形式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針對這個問題,作者通過對英語教學方法的研究,探討在研究生英語教育中文化教育的作用,增強文化教育意識,提高研究生語言與文化的綜合素養,培養國際化人才。

二、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英語教育狀況分析

國家教委在1992年頒布了《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大綱要求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要堅持以實際出發,學以致用的原則,培養和提高研究生運用英語的能力。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較熟練的閱讀能力,一定的寫、譯能力和基本的聽說能力,能夠以英語為工具進行本專業的學習和研究。在教學方法上應提倡從實際出發,博采眾長,講究實效,并在加強和不斷實踐總結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碩士生教學體系。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現有的教學大綱已經不能完全體現出研究生英語教學的需求,研究生的英語教學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了?,F在的研究生多數為本科畢業生繼續學習深造,雖然他們都受過本科英語教育,但英語層次參差不齊。在研究生英語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重語言知識傳授

研究生英語教學大部分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教師是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引導和控制課堂學習,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不多。英語課堂教學主要是傳授語言知識,對語言內容的理解和相關語言知識點的應用。誠然,通過英語課堂教學加強學生語言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是義不容辭的職責。然而,只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將語言知識與社會、歷史及文化價值等脫節,很難真正做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2.文化價值教育缺乏

研究生英語教學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側重語言結構的學習,在語言知識傳授的同時,向學生傳授系統的文化知識,培養相應的思維素養、行為素養和個性素養相對缺乏,沒有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意義和內涵價值,缺少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在研究生英語教學中發現研究生的普遍情況是閱讀能力相對較好,寫作、翻譯能力次之,相對較差的是聽說能力。這無疑與多年來英語教學重語言知識傳授,忽視對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及文化價值教育缺乏有關。因此,在研究生英語教學過程中,要體現英語教學的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研究生要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能力,在學習的基礎上能夠從事科學研究,了解國內外先進的信息和研究動態。一方面將語言及語言教學理論高度整合,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把理論和具體的教學方法統一起來。另一方面將語言教學和文化教育結合起來,在研究生英語教學中,要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教師、學生和教學任務三者之間要進行動態性的互動。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對象以及教學內容,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幫助研究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促進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各種英語活動,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和人文修養,進而促使他們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廣泛的提高,能夠適應新世紀發展的需要。

三、以教學方法為依托的英語教育

自從開展英語教學以來,一直提倡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英語教學,且出現了很多教學方法,如直接法、聽說法、交際法和翻譯法等等。雖然英語教學方法的名稱不少,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有幾個方法可以體現出來,正如Wilga Rivers所說的那樣:“那些看似新的教學方法只是取些新名詞粉飾了一下,用來掩飾新舊方法間根本的相似性”[1]283。而且在能夠操作的這些方法中又總有不盡人意之處,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這對于英語教師來說,有時感到非常困惑,于是就會對這些教學方法產生一些不滿情緒。由此會出現一種矛盾,教育理論家們所設計的方法和教師們所運用的方法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而這種差別則是由方法概念本身的內在局限性所決定的[2]19。英語教學過程是英語教師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借助一定的教學手段,指導學生通過認識教學內容從而認識客觀世界,并能夠使自身能力得到發展,它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多元性。因此,沒有哪一種語言觀或學習觀,也沒有哪一種對學習者的單一認識,能夠幫助解釋他們日常教學所要應對的復雜情形[3]269。對此,有人呼吁,教師要了解現有教學方法的優劣,在外語教學中自覺地采用折中式的教學方法。折中主義的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既注重語法規則也注重語言在語境中的應用,使學生的語法規則和語言應用能力得到協調全面的發展[4]46-47。也有人提出在研究生英語教學中要倡導交互式、情景式和案例式等教學方法[5]46-47。教師們希望通過使用某種教學方法生動有趣地把英語知識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可是似乎并不那么理想。二十一世紀興起的“后方法”教學理念,能否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呢?

Kumaravadivelu是“后方法”語言教學理論的主要倡導者,他提出將“后方法教育”視作一個三維系統,他認為教育不僅包括與課堂策略、教學材料、課堂目標以及評價手段相關的一系列問題,也包括在更廣范圍內直接或間接影響第二語言教育的歷史政治、社會文化[6]24。Kumaravadivelu創建了一個連貫的宏觀策略框架,他強調這些宏觀策略是寬泛的教學指引,是一組描寫式的,不受限制的開放選擇,不同于方法的規定性和絕對性。他主張確保理論中性和方法中性,旨在通過具有操作性而非規定性的宏觀策略,幫助教師根據具體教學情景和特殊需求,開發適應的課堂微觀策略和教學技巧[7]27-48?!昂蠓椒ā苯逃碚撎岢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劉旭東認為后方法尋求的不是另一個方法而是方法的替代物。由于認識到方法的局限性,后方法指出教師要具備必要的知識、技能、態度和自主性,以便為自己設計出一套系統的、連貫的和實踐緊密相關的理論[8]1-5。鄭玉琪等認為“后方法”時代的英語教師不應拘泥于某種教學法,而應從具體的語言環境、課程目標、學生的水平與需求、教學設施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適當的原則為指導、安排相應的教學活動[9]33-36。然而通過研究發現“后方法”教學理論給我們搭建的是一個宏觀的框架,缺少獨特的操作模式,比較模糊和籠統。Prabhu認為不在乎它是否包含了一個好的或壞的方法,而是在更根本上,這種對于所從事的教學的主觀理解是否非常積極、生動,或具有操作性,是否能使教師與學生都形成一種強烈的參與意識[10]173。然而,諸多學者在研究“后方法”時,依然把注意力放在了方法上,沒有用完全超越方法的思維方式思考“后方法”。Kumaravadivelu認為在語言教學中要增進文化意識,建立起批判性的文化意識,最終實現有意義的文化發展??梢?,“后方法”語言教學理論不僅是從宏觀上談方法,而是將語言教學從形式上升到內涵。

四、文化教育融入英語教育

目前研究生的來源多數為本科畢業后繼續學習深造,也有少數研究生工作幾年后又重新開始學習,他們都潛移默化地受到本科英語教育的影響。新修訂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從新修訂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可以看出,英語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他們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和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能力。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這個組成部分又不同于文化總體中其他方面,語言文化具有民族特征、歷史特征和社會時代特征,不了解一個民族的社會、歷史和使用語言的時代,也就無法了解使用該語言的民族文化[11]6-9。將《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學生的要求更為全面,不僅注重語言技能的培養,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研究生英語教育要與本科英語教育接軌,而且還要在本科英語教育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英語語言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結合課文內容,有意識地補充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使英語教育更具特色性、社會性和文化性。語言不僅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且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和傳播文化的載體,它本身不是游離于文化之外的客體,而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種物化了的,有其自身結構體系的特殊文化現象[12]81-83。

五、結語

在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英語教育中融入文化教育意識,采用語言知識學習和文化價值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不僅注重培養學生具有較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跨文化人文素養和英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能以英語作為工具進行科學研究和具有國際交流能力。因此,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英語教育要有文化教育意識,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文化傳授,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為培養高層次人才發揮重要的作用。

[1]Rivers,W.M.“Psychological validation of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and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practices,”in Barbara Freed(ed.).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the Classroom.Lexington,Massachusetts:D.C.Heath&Co.,1991.

[2][6]Kumaravadivelu,B.超越教學法:語言教學的宏觀策略[M].陶健敏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Larsen-Freeman,D.“On the need for a theory of language teaching,”in J.E.Alatis(ed.)George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0.

[4]王萍.詞匯短語體現了折中的外語教育方法[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6(3).

[5]李玉玲.英語“互動”教學模式的分析與應用[J].教育探索,2007(9).

[7]Kumaravadivelu,B.The Postmethod Condition:(E)merging Strategies for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1994 Vol 29(1).

[9]劉旭東.外語教學的后方法源流[J].江蘇外語教育研究,2009(1).

[9]鄭玉琪、陳美華.試論后方法時代的英語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0).

[10]Prabhu,N.S.There is no best method——why?TESOL Quarterly,1990,24:2.

[11]王德倫、王慧莉、劉文宇.淺談研究生英語課程教學---從英語語言教學向英語國家文化教育轉變[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4).

[12]潘孝泉.以學科文化為依托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新方向[J].中國高教研究,2011(1).

王萍,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對比語言學

猜你喜歡
研究生英語教學教學方法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論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初中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幾種教學方法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幸福院里出了個研究生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