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余人"形象產生根源之分析

2015-03-02 01:27徐佳寧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奧涅金屠格涅夫貴族

徐佳寧

(遼寧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6)

"多余人"形象產生根源之分析

徐佳寧

(遼寧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6)

"多余人"形象是俄國十九世紀文學史上特有的文學典型。作為19世紀俄國貴族革命時期的產物,在"多余人"形象系列中,這些人物形象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與發展演變,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貴族知識分子的特點,是世界文學史上特有的現象,也是當時俄國社會生活的必然反映。本文通過大量的資料,分析出了對"多余人"形象產生的根源。

"多余人"形象根源作家資料

一、社會因素

1.“多余人”形象是19世紀俄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

19世紀初,西歐各先進國家已進入資本主義時代,而此時的俄國正處于新舊交替的時代,動蕩不安。尤其是整個貴族階級舊文化的衰落、經濟落后和道德淪喪,引起了貴族青年思想感情上的強烈變化

2.“多余人”形象是尼古拉的強權政治和政治高壓影響的結果

十二月黨人失敗后,俄國進入到一個黑暗反動的時期。如果說亞歷山大一世統治時期,沙皇政府還企圖玩弄自由主義的字句來掩蓋自己反動政策的話,那么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則是粗暴兇殘地用“直接的、恬不知恥的坦率態度”來實行暴政了。(恩格斯語)

尼古拉一世殘酷的鎮壓了十二月黨人起義和各地的農民運動。在這種生活環境下,無處不散發著殘暴無知、停滯不前、難以喘息的氣息?!岸嘤嗳恕钡湫驼窃谶@種基礎上不斷的產生出來的。

3.“多余人”形象是由他們貴族階級地位所決定的。

在專橫暴虐、黑暗停滯的農奴制時代,俄國社會分為相互對立的兩部分——農民和貴族。農民被剝削了受教育的權利,在文化上要比貴族落后近百年。他們不可能用先進的理論來武裝自己,只能處于自發斗爭的階段。貴族地主則有田間接受歐洲先進的思想文化。他們之中的杰出人士——自命為社會利益的代表著和表達者的貴族知識分子,在歐洲啟蒙思想的傳播,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震動,特別是1848年歐洲革命風暴的影響下,深切地感受到當時制度的腐朽落后,清醒的認識到這種制度不僅阻礙了社會的發展,而且對貴族階級自身的生存也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于是他們認為社會改革勢在必行,并對此充滿了激情與幻想,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浪漫主義的空想家和革命思想的宣傳家,成為民主解放運動的啟蒙者、領導者。但絕大多數貴族知識分子始終不能與自己的出身決裂,不能投身到以推翻貴族統治為目的的人民大眾的革命洪流中,無力將改革社會的理想變為實際行動,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他們的理想始終是空虛的,他們的力量是微弱的,渴望變革而又無力行動,使他們成為了“聰明的廢物”。奧涅金、畢巧林、羅亭、奧勃洛摩夫等就是從貴族階級中分化出來的“多余人”形象。

二、作家的創作意識

“多余人”形象之所以成為不朽的文學典型,屹立于世界文學之林,與作家的創作意識有著直接的關系。這些人物形象,有很多是作者本人某一階段生活的真實寫照。普希金是第一個具有世界影響的俄羅斯作家。他是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和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高爾基譽為“俄國文學之始祖”和“偉大的俄國人民詩人”。作者在奧涅金身上準確地概括了當時一部分受到進步思想影響但最終又未能跳出其狹小圈子的貴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劇命運,從而成功地塑造出了俄國文學中的第一個“多余人”形象。他在描寫奧涅金時仿佛是在照抄自己的生活。當有一天,上流社會的歡樂也使他厭倦了,他開始為靈魂的空虛苦惱不已,甚至想結束自己的生命。為擺脫麻木狀態,他開始創作詩歌,描繪黑暗的現實,希望給人們以鼓舞。最終由于詩歌引起了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憤怒,把他流放到高加索。于是,他開始了奧涅金式的漫游。在奧涅金的身上,我們仿佛也看到了普希金的影子。

屠格涅夫是19世紀俄國最有聲譽的現實主義藝術大師,屠格涅夫所塑造的羅亭這個人物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作家將自己同時代許多進步知識分子如巴枯寧、赫爾岑、格拉諾夫斯基等等的性格特征都融合到了他的身上。就是羅亭所參加的波科爾斯基小組,也是以30年代莫斯科的文學哲學團體斯坦凱維奇小組為原型的。所以高爾基曾說“羅亭既是巴枯寧、又是赫爾岑,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屠格涅夫本人”。

屠格涅夫筆下的羅亭身上的某些特點正如生活中的自己,出身與世襲貴族之家,受過良好教育,接受了當時哲學思想中最主要思潮的影響,有很高的美學修養;他信仰科學,關心重大社會問題,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標并有為理想而奮斗的決心;他熱情洋溢,才思敏捷,口才出眾,能感染人、吸引人等等。也正是通過羅亭,來表達著自己反對專制、同情農奴、渴望民主、渴望改革的思想。

在萊蒙托夫《當代英雄》和岡察洛夫《奧博洛摩夫》的作品中,我們也或多或少地會在主人公畢巧林和奧博洛摩夫的身上看到他們的影子。

因此,我們不難理解,高爾基所說,“奧涅金是普希金精神上的兄弟”、“畢巧林是萊蒙托夫的畫像”、“屠格涅夫本人身上就帶有羅亭的特點”。換句話說,作家在創作作品和塑造人物時,熟悉而親近自己的主人公,理解主人公的心理。他們不僅同生活中的這類原型息息相關,更同作品中的這類形象脈脈相通。

綜上可知,俄國文學中的“多余人”形象系列的產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其19世紀俄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尼古拉專制政治和政治高壓的必然結果,也是由俄國貴族階級所處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同時與作家本人的創作意識有著密切的聯系。

[1]鄭克魯.外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2]任子峰.俄國小說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

[3]馬曉翙、馬家駿.俄國文學史略[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12

[4]汪宇.淺析俄國文學中“多余人”形象[J].北方學報.2012.2

猜你喜歡
奧涅金屠格涅夫貴族
屠格涅夫與托爾斯泰恩仇錄
屠格涅夫與托爾斯泰恩仇錄
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貴族
說空話
貴族
《葉甫蓋尼·奧涅金》中奧涅金的性格成因
北宋對黨項貴族的赗賻之禮
淺析歌劇《葉普蓋尼·奧涅金》中奧涅金詠嘆調《假如我喜愛家庭生活》的場景與表演處理
福爾摩斯·貴族單身漢(下)
“多余人”的苦惱
——葉甫蓋尼·奧涅金形象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