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機制、打造平臺,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

2015-03-02 01:27郭立昌李毅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競賽大賽機械

郭立昌李毅

(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探索機制、打造平臺,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

郭立昌李毅

(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提升大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是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與創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將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固定化、常態化、大眾化,通過系列學術科技競賽:如挑戰杯、機械產品創新設計大賽、節能減排與社會實踐大賽,實驗室開放周和實驗競賽月、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SRTP等競賽的廣泛開展,讓學生主動實現由興趣到行動的轉變。

大學生創新平臺機制

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使命,當今的人才培養處于創新型、復合型人才激烈競爭的社會背景之中,在此環境下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多維度考慮,既要考慮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又要考慮課外的自學和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同時要充分利用資源結合學院以工科為主的學生現狀和特點,積極營造創新氛圍,改善創新條件,健全創新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工作為載體多層次開展的大學生人才培養運行長效機制。

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開展的“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挑戰杯”、“數學建模大賽”、“SRTP科研項目”等系列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一直以創新性人才培養為宗旨和目的,引導和激勵廣大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大膽實踐,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蓬勃發展。近年來,學生工作不斷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搭建學生成長發展平臺。

一、依托學科建設、培養創新意識

為將學生培養成為富有科學理性和創新思維的卓越人才,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一直秉承“面上覆蓋、點上突破”的培養方針,即在核心課程學習中注重滲透創新理念和探索精神,面向全院學生,通過開設超越講堂,以及舉辦“超越杯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節能減排大賽”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同學們接受科技創新氛圍的熏陶、感染和洗禮,收獲科學精神和創新理念;通過科創導師的悉心指導,以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為孵化平臺,培養部分有強烈科創意識的同學成為大學生科創的“種子選手”,進行系統化培養。學院利用優秀師資和部分資金支持,組建了一支學術與實務相結合、科技與創新相結合、院內與院外相結合的導師團隊,堅持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自我教育,最大化的整合、配置校內外資源,倡導鼓勵創新文化。

二、搭建競賽平臺、探索創新模式

學院大力推行科技創新工作期間,不斷完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探索創新體系、創新競賽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建立起了長效的機制、組建了良好的教師和學生團隊、持續不斷加大軟硬件投入,著力打造了學院學生科技創新平臺。首先從機制上,將激勵措施制度化,讓學生用參與創新競賽來替代一定的課程或者申請創新學分,為鼓勵激發學生參加競賽,學院在保研、評優上對競賽獲獎者給予一定加分;指導學生參與創新競賽的老師可以計算工作量、納入職稱考核,取得一定的成績有對應的獎金獎勵。同時將科創活動固定化、常態化、大眾化,通過“超越杯”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學科發展及前沿知識講座、實驗室開放周和實驗競賽月、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等活動的廣泛開展,讓學生主動實現“興趣—行動”的轉變。其次,建立了以國家教學名師為首席導師的機械類大學生學科競賽指導教師團隊,鼓勵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之間的學生組隊參賽形成良好的學生參賽團隊,由教學副院長、分管學生副書記、輔導員、班導師組成了學生學科競賽管理團隊。另外學校方面大學生創新教育基地、專用的創新自主實驗室、試驗設備、制作費用、指導教師團隊獎勵等的提供,學院方面專業的指導教師、帶隊管理教師、學生科技競賽資金獎勵的配備,社會方面課指委、創新學會、企業等校內外專家的指導,企業對大賽提供的贊助等各方面的共同投入,均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計劃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三、著眼未來發展、培養創新人才

在今后更長的時間里,學院將繼續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應對知識經濟挑戰,強化創新素質教育。積極響應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創新驅動、增強能力”,做好學生科技競賽創新,探索創新模式,開創我院創新工作新篇章。始終堅持以創新理念指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了讓學生在熟悉和掌握現代設計方法,做到融會貫通、綜合運用,教師要運用整體的觀點和系統的方法,在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設計等各個環節精心設計出訓練和培養學生學習現代設計方法的最佳方案,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哲學思維能力。讓科技創新扎根同學們的心中,凝結成一種精神,迸發出新的力量,力求培養造就具有高尚品格、基礎扎實、專業知識結構合理、工程素質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突出、國際視野寬廣的機械行業領軍人才和工程技術類拔尖創新人才。

學院作為人才培養的有力保障,在未來的人才培養中旨在突破傳統、促進創新、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在人才培養中不斷完善“創新”平臺與機制。推進大學人才培養工作的模式、機制建設、激勵制度等問題,隨著學院人才培養工作的不斷提升,成果的不斷涌現,初步達到了效果,要使此項工作朝著更高層次推進,確保人才培養再創佳績,未來學院將進一步加強在人才培養中的“創新”平臺與機制研究,要實現組織管理工作隨意性、經驗性向長期性、規范性、制度化的轉變。

[1]陳英,陳勇.大學生整體知識觀的培養[j].當代重慶教育,2007(12).

[2]王姝歆.機械創新訓練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2):110-112.

[3]鄒道生.開展科技活動提高學生素質[j].教育與職業,2006(1).

[4]方曼,陳德軍.加強學生科技創新基地的建設促進創新人才的培養[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9):20-22.

[5]潘信吉.開放式學生科技創新實踐平臺的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9):104-106.

猜你喜歡
競賽大賽機械
插秧大賽
2020絲綢之路數學競賽
調試機械臂
簡單機械
我看競賽
創新思維競賽(3)
按摩機械臂
說謊大賽
“7匹狼”征聯大賽啟事
“我愛海洋”知識競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