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傳統中醫理念談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

2015-03-02 01:27劉天航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輔導員理念工作

劉天航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陜西 西安 710126)

從傳統中醫理念談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

劉天航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陜西 西安 710126)

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在高校的學生工作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新時期的高校輔導員工作開展遇到的挑戰,繼而提出了新挑戰下輔導員的自我定位問題,最后從傳統望、聞、問、切及辨證的中醫理念出發探討了輔導員工作的新模式。

中醫理念高校輔導員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第24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簡稱《規定》)中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1]”這明確了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性質和目標的同時也反映了輔導員工作內容相對復雜的特性。

在高校中,輔導員是學生管理丁作的排頭兵,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們的工作貫穿高等教育的始終,對保證正常的學校秩序和學生健康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學生管理理念不斷發展,主體不斷復雜化的今天,從以人為本、成長成才的角度出發,擔負政治思想教育重任的高校輔導員,就必須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對象,改革傳統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有針對性地探索新的教育思路,與時俱進,確立新的教育理念,尋找更加合適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面臨的挑戰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不斷發展,已經從精英教育階段邁入了大眾化教育階段。在高等教育數量上大發展的現今,高校生源的性質越來越多元化和加上城鄉生活的差異性,尤其是“90后”即將甚至已經成為大學校園的主體,給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課題。

1.教育對象復雜化使得輔導員工作難度增大

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導致教育對象復雜化、年齡類型多樣化、層次類型多樣化、‘特殊生”增多等現象的出現,使得輔導員工作難以統一開展。如何針對不同年齡結構、知識背景、心理素質和生活條件的學生群體,有效地開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擺在輔導員面前的新課題。[2]現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大都是“90后”,這一群體有著其獨特的心理和行為特點?!?0后”學生群體在思想方面表現活躍,注重表現自我,但在實踐方面表現出現實目標缺失認知能力不足的特點兼有適應能力弱,依賴性強,敢于嘗試,但抗挫力弱等特點[3]。作為即將甚至已經成為高校主體的“90后”也給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提出了新的挑戰。

2.傳統工作載體弱化新生工作載體的不斷出現使得輔導員教育、管理工作面對雙重挑戰

學分制、彈性學制的實行和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造成了以班集體為主要工作載體的淡化,使得對學生的管理由緊密型變成了松散型,增加了輔導員統一管理學生的難度[2]。另外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使得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模式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學生的主要陣地由單一邁向復雜,這就要求輔導員工作必須發生相應的改變。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管理工作網絡化給工作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對輔導員工作提出了挑戰。網絡的存在逐漸有開始的溝通橋梁變為輔導員與普通學生之間的一道隔膜,聽得著卻見不到,使管理工作中的人文關懷逐漸減少,長此以往,人本理念會逐漸流失,不利于教育引導工作的深入開展。

3.學生接受思政工作熱情的降低使輔導員工作阻力變大

受社會少眾輿論的影響以及現實中的就業問題使得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熱情減弱。就業壓力的增大使學生特別看重社會的用人標準,當前各單位的用人標準距“德才兼備”還有段路要走,由此必然導致學生學習和實踐的功利化,再加上思想道德素質與專業素質相比更具有隱性和長期性,這些都減弱了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熱情,從而增加了輔導員工作開展的阻力。

二、新時期多重挑戰下的輔導員定位

在新時期的挑戰下,輔導員必須將工作觀念由管理型向教育、引導、服務型轉變,將自己定位為學生人生路的引導者,尊重、關心、教育、引導、服務好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成長成才的需要。

輔導員作為引導者,要對學生個體和群體進行學習引導、生活引導、交往引導、人格引導等。輔導員要想對每位學生的成長確實有所啟發、有所引導的話,就必須做到尊重、關心學生,理解、體諒學生,信任、接納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需求,捕捉個體或者群體中存在的問題[4]。

此外,在精細化教育和柔性化教育不斷融入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時期,輔導員更應該深入學生當中去,在學生活動和教育活動中達到師生主體交融,不僅要從良心出發去工作,更要寓情于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三、從傳統中醫理念探索輔導員工作模式

高校輔導員工作理念在由相對單純的管理型不斷向教育、引導、服務型轉變。這就要求輔導員的工作模式要具有可持續、動態可變、多層次跨越等特點。而中醫中的“望”、“聞”、“問”、“切”的方法以及辨證理念的運用恰能涵蓋了以上所述的主要特性。那么,結合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實際,從傳統中醫理念出發,輔導員要切實履行好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的兩項職責,應該做好“望”、“聞”、“問”、“切”,把握好“情”和“境”兩項重點不斷提高發現、挖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輔導員工作中的“望”、“聞”、“問”、“切”

1.1 “望”

所謂“望”,就是要認真地觀察,深入去解學生。打開學生工作這扇門,不能讓學生來看我們的“臉色”,而作為輔導員,要學會去看學生的“臉色”。

要能從學生的臉上看出情緒、看到需求、發現問題。只有學會看學生的“臉色”,作為輔導員,才能主動回應學生的需求和解決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密切輔導員和學生的關系。還要能在言語上恰當地融入學生,包括運用一些積極的網絡語言,利用社會或媒體上的新鮮事件與學生進行交談,要能從學生的出發點上講話,學會用學生的話說學生的事,用學生的語解學生心中的結。

1.2 “聞”

所謂“聞”,就是要學會傾聽,始終貼近學生。傾聽是交流的基礎,是溝通的前提。交流多了才能密切聯系學生,溝通深了才能真正地帶動學生。在面對學生時要做到坦誠地聽,讓學生有機會把心聲充分表達出來;要做到全面地聽,拋開個人的判斷、拋開過往的經驗,保持客觀立場,不偏聽偏信。要做到深入地聽。完完全全專注于事和人,不僅要關注表面反映出來信息和現實存在的問題,更要善于挖掘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1.3 “問”

所謂“問”,就是要善于提問,主動引導學生,積極設問,發現和挖掘問題。從一定角度上講,做學生工作就是一個交流溝通的過程,既然是交流,就要共同參與、雙方互動。首先在溝通中,要讓學生把心底的話掏出來,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認識沿著正確的方向積極行動。其次要通過恰當的設問,根據學生的話語、表情以及行為來發現和挖掘潛在問題,把準備工作做到前頭。

1.4 “切”

所謂“切”,就是要科學區分,正確對待學生。做好學生工作,要把握學生脈搏,區分不同情況,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切開學生的需求類別;也要切中我們的能力及客觀條件。

學生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針對學生個體或者群體的不同需求要進行合理對待。對學生提出的合理訴求,要及時予以解決;對學生提出不合理訴求,要加以解釋;對學生中的共性需求,要進行分散引導;對于學生的個性需求,要因人施策。

正確處理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的關系。對那些條件允許、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要當機立斷,馬上處理;對那些符合成長成才教育理念、規劃長遠的事,要創造條件,逐步實施;對那些時機不成熟、而且客觀條件限制較大的項目、活動等,要慎重考慮,暫緩進行。

2.輔導員工作中的“情”和“境”

2.1 “情”

所謂“情”,就是要帶著感情,融入學生。心中能容納多少瑣事,也就能裝下多少份真情。要經常走進學生宿舍,才能更加拉近輔導員和學生彼此心與心的距離;要抓住一切機會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談,這樣,輔導員不僅能得到學生的一手信息和對班級的建議,更重要的是能獲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樹立良師益友的形象,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感情支配行為,感情折射態度。輔導員時刻要對學生帶著關切之情,關注學生的每件“小事”、每個“表情”,包括衣食住行、喜怒憂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融入學生。

2.2 “境”

所謂“境”,是說學生工作要講究一個“辨證”?!熬场奔仁侵复蟓h境,如社會環境、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等等,也指學生本身所處的心理狀態。

我們知道,中醫講辨證治療,對于學生工作同樣適合。一是要學會利用環境的改變進行因勢利導,充分利用好環境可以加強教育效果;二是對同一個或者同一類學生不能一直用同樣的方法,一味地“獎”或一味地“懲”都不是萬能的,保持學生心理狀態的冷熱均衡才能獲得最好的前進慣性。是藥三分毒,出一個治病的方子同時也要跟上一個調養的方子,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Z]2006.

[2]葉曉勤.高校柔性管理模式下輔導員工作的思考[N].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3(4).

[3]陳璇.精細化管理模式下的高校輔導員工作探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1,(2):153-154.

[4]楊金保.高校輔導員工作模式新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9):150.

猜你喜歡
輔導員理念工作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不工作,爽飛了?
以人為本做好輔導員工作
選工作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進醫改
中醫理念的現代闡釋
校外輔導員的一天
數年如一日的義務輔導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