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好多媒體,讓語文教學“高大上”

2015-03-02 09:09趙雨虹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育才學校天津300454
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 2015年6期
關鍵詞:高大上史鐵生化石

趙雨虹(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育才學校,天津 300454)

用好多媒體,讓語文教學“高大上”

趙雨虹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育才學校,天津300454)

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多媒體教學已成為各科教學的“必殺技”。應用多媒體教學,讓原本有些枯燥單調的課堂變得精彩紛呈。走上工作崗位時間不長的我,盡管對多媒體教學還有些陌生,但隨著日常教學的頻繁使用,已經對它迷戀至深。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用好了多媒體,能夠使語文教學陡然變得“高大上”,陡然魅力倍增。

一、畫面聲音形象直觀

語文教學說到底是“語言文字”的教學,語文教學審美價值、人文價值的實現,需要學生在大腦中經歷一個“存儲—轉化—生華”的過程。而轉化之前的語言文字,對任何一個閱讀者來說,都有些抽象和模糊。有了多媒體,這些抽象的文字就可以形象、直觀起來,變得容易接受。

我所任教的學校,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中有很多寫景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散文《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等等,如果沒有多媒體,學生閱讀、理解這些優美的文字,需要在頭腦中持續進行大量的想象,這極易給學生造成思維的疲勞。有了多媒體,能夠幫助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

學習散文,首先是讀。備《春》一課時,我找到了某電視臺制作的一個朗讀視頻。在這個視頻中,舒緩的男低音配上形象生動的電視畫面,將春天的生機勃勃、艷麗多姿,直接展現在人們面前。課堂上,引入新課之后,我讓學生先合上書本欣賞視頻。學生們凝視著大屏幕,很快就被優美的音、畫吸引住了,盡情享受了春的美輪美奐。然后,我話題一轉,啟發學生:春天如此之美,那么,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運用生花妙筆,將春天的美一步一步生動地描繪出來的呢?這時候,我再讓學生打開課本,認真閱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欣賞優美語言,品味作者細膩熱烈的思想感情……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高,學得特別投入,問題也解決得異常順利。

除了寫景的散文,我發現其他很多文章運用多媒體,也能夠使課文的講解變得形象,使學生的理解、內化變得輕松。如七上第五單元是一個說明文單元,《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美的科學詩,學生對化石這個東西很感興趣,但見過的化石卻不多,對于化石的形成更是難以理解。備課時,我充分利用網絡,為學生搜集了關于化石形成的視頻資料,在學習新課之前先進行播放,學生頓時眼界大開,既見到了以前沒有見過的諸多化石,又形象地了解了化石形成的過程,解開了藏在心頭多年的謎團,學習興趣可想而知。更為關鍵的是,學生了解了化石形成的有關知識,再去理解文中那些看似生動實則抽象的詩句,就變得異常輕松了。

二、文字展示簡單快捷

語文教學,要想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需要出示教學目標,需要補充一定的背景資料;文章的結構脈絡、重點難點,也需要適時地總結、板書……總之,課堂上提供給學生的文字很多。沒有多媒體輔助,需要教師或學生將這些內容,通過口頭表達的形式展示在課堂上,學生掌握和積累這些知識極為困難。有了多媒體,能夠大幅度提高展示效率,讓大容量知識攫取成為可能。

例如“明確教學目標”這一環節,以前的教師說、學生聽,對于學生的大腦可能是一忽而過,很難形成深刻的記憶。運用多媒體出示教學目標,學生不但可以了解這節課要學什么,而且老師還可以進行簡單的講解、強調,以使學生產生較為深刻的印象,然后帶著目標踏上學習的旅程。

語文課文涉及到很多著名的作家,了解這些作家的生平經歷,知道他們在文壇上所取得的成就和貢獻,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對于學生真正走進作品、深入理解作品內涵,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利用多媒體,我們可以將這些資料進行篩選、整合,然后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較為經濟地“據為己有”。

如史鐵生《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所蘊含的對母親那種刻骨銘心的懷念,學生是很難僅從文本中反復閱讀就能理解和體會得到的。這個時候,助讀資料就派上了用場。利用網絡,我對有關資料進行了搜集、整理,然后按照一定次序傳達給學生。我展示了史鐵生坐著輪椅的形象,展示了史鐵生的生平經歷,展示了社會和他人對史鐵生的評價,還提到了他與母親的故事。有了這些“知識儲備”,學生再通過讀課文來理解史鐵生的“暴戾無?!?,來理解母親對他的“謙卑忍讓”,來理解他對母親那種刻骨銘心的感激,就變得比較容易了。我少說了很多話,學生卻學得那么認真,因為他們不只是聽,而且還可以看,而且也還來得及思考。

板書亦是如此。我上中學那會兒,特別喜歡記錄老師的板書。在我看來,記下老師的板書,就等于抓住了一篇文章的脈絡骨架、中心主旨乃至寫作手法。然而,那時教室里沒有多媒體,老師邊講課邊板書,經常在講臺上手忙腳亂,有時候講得忘情,不免忘了板書,記一課完整的板書,似乎成了一件難度相當大的事情。因此,從走上講壇的那天起,我就注意整理每堂課的板書,精心設計,適時地展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從容地記下,師生共同省卻了很多時間。

三、結構進程清晰完滿

一堂課是一個相對的整體,但又不能囫圇吞棗地傳達給學生,還要將課堂的幾十分鐘分割成一個個教學環節,課堂上將所有的教學環節順利完成,下課時心里就會感覺輕松,不用背負今天的債。關于課堂結構,我最早接觸,也很欣賞余映潮老師的“板塊教學法”。

“板塊教學”將教學過程分出若干個“教學環節”,即“板塊”,每個“板塊”各自占有一定的時間,集中力量重點解決一個教學問題。各個“板塊”之間大致呈現出一種由淺入深,由感知到品評、再到創造的邏輯順序。

板塊教學最大的優點在于:教學思路清晰,進程井然有序。余映潮老師提出和運用板塊教學時,可能課堂上還沒有多媒體,但時至今日,多媒體的普及運用,極大地方便了板塊教學的備課和實施。

首先,多媒體讓板塊的劃分更明顯,更加印象深刻地裝在老師的腦子里;其次,課堂上,多媒體又讓板塊教學的實施變得更加方便和易于操作。如教學《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我在備課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板塊:第一板塊:感知內容;第二板塊:欣賞語言;第三板塊:探究寫法;第四板塊:當堂檢測。備課時,我將這四個板塊的內容排列在課件上,并反復推敲、設想課堂上具體實施時會遇到的各種情形,做到了“爛熟于心”;講課時在多媒體的引領下,“按部就班”地開展每個板塊的教學活動,自然是胸有成竹、得心應手。

我所工作的學校,推廣叫做“五步教學法”的教學實驗,其中最后一個環節便是“當堂檢測”?!爱斕脵z測”對鞏固學生當堂所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開始,我感覺加上這一環節有點困難。主要是檢測題不能出得太多,題多了根本完不成,題少了又不值得去印刷成紙質練習。而有了多媒體,這一難題迎刃而解,一張幻燈片,就可以完成這一板塊。前面幾個環節結束之后,我把練習展示在大屏幕上,學生可以迅速完成檢測,既省時又有實效。如果去掉了這個環節,整堂課就感覺不甚完滿,總有些不放心之處。而這一切,還是多媒體的功勞。

總之,多媒體能夠精彩課堂內容,提升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已成為教學不可或缺的好幫手。當我們的課堂不再死氣沉沉、不再枯燥無味、不再雜亂無章、不再勞時費力,而變成“高大上”的多彩世界,學生心中的欣喜可以想象,最后的收獲也不可估量!

趙雨虹(1992-),女,天津濱海人,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育才學校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高大上史鐵生化石
去找史鐵生
關于史鐵生
白色的鳥 藍色的湖——寫給史鐵生的信
以為G20只是“高大上”是誤區
我“高大上”的媽媽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戰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戰
從南非到巴西,中國制造變“高大上”
史鐵生:心魂之思
中國軍機喜歡“高大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