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教授評說俠義文化

2015-03-03 05:58
人民公仆 2015年7期
關鍵詞:行俠仗義俠義信義

龍教授評說俠義文化

俠義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傳說故事到傳奇小說,從戲劇到電影,從詩歌到繪畫,到處充滿著俠氣、俠影,俠義文化構成了中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俠義文化作為一把“雙刃劍”不可避免有其負面性,但“俠”在中國人心靈世界中的強者形象影響深遠,它所倡導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的積極因素,仍值得我們借鑒。

當人們聽到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主題歌:“水里火里一起走,生死之交一碗酒。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币欢〞械窖}噴張、蕩氣回腸。這是一種什么氣概呢?是一種俠義氣概。所以,我們現在談談俠義文化。

最先為狹義之士樹碑立傳的,是著名史學家司馬遷,他在《史記》中著有《游俠列傳》和《刺客列傳》,講述了十幾位俠客感人的事跡。后來的文學家大都為俠客人物歌功頌德。至于民間,俠義之士更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是正義的化身,俠客故事更是口耳相傳、婦孺皆知。于是形成一種人人認同的俠義文化。

俠義一詞,在今天看來就是不怕死、講哥們兒義氣。在過去,俠義卻有著豐富的含義。

“俠”在商周的甲骨文和金文中作“夾”(夾),后來才有現在這個“俠”字。清代著名文字學家段玉裁解釋說:“俠之言夾也;夾者,持也?!保ā墩f文解字》段《注》引如淳言)可見“俠”本有“挾持”之意。按這個意思理解,俠字上面一個大人,左右各有兩個小人,就是指小人敢于對抗大人,要反抗強暴。我個人認為,還可以換個角度來理解,下面兩個小人,上面一個大人,就是指大人能夠庇護小人,要扶弱濟貧。同時這兩層含義可以互補,反抗強暴為的是扶弱濟貧,扶弱濟貧依賴于反抗強暴。但反抗強暴不是毫無原則地一股腦兒亂反,像李逵那樣拿起板斧不分好人壞人一陣風地砍將過去,恐怕也不妥。所以還要用一個“義”字來加以規范。

《禮記》:“義者,宜也”。北宋理學家程頤說:“順理而行,是為義也?!奔匆粋€人的行為合乎時宜、符合情理,就是義;不合時宜、不近情理,就是不義。比如一個惡霸正在欺負一個美女,你見了會怎樣反應呢?你說我去幫惡霸共同欺負美女,也好分一杯羹哩!那就不符合常理、不合時宜,是不義之舉。反之,你說我想去幫美女,但我不會武功,打不過人家呀!咋辦?你可以悄悄打個110嘛!至少也不要去助紂為虐!這時有好漢上來飛起一腳,將惡霸踢翻在地,一頓狠揍,惡霸屁滾尿流而去;然后美女真誠答謝,好漢豪爽地說一聲:“不用謝!”然后大踏步而去。這就是我們心目中標準的俠義形象。

所以,俠和義是不可分的,俠之義者才是俠客;俠之不義者,只能是“瞎整”。唐朝著名政治家李德裕在《豪俠論》中說:“義非俠不立,俠非義不成?!比碎g正義沒有俠士的擔當,就難以得到伸張;勇俠之人沒有道義的約束,也難以成為真正的俠士?!笆恐螝舛恢x,皆可謂之盜”。那些有勇氣不怕死,不顧道義,只知道提起腦袋往前沖的人,只能稱之為強盜。

因此,俠義文化的精神,關鍵就在這個“義”字。主要有如下幾個層次。

第一層是信義

重視信義是俠義文化最基本的精神。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觀念,本來是人人都應當具備的品格。但俠士所提倡的信義,往往超出正常人可以想象的范圍。比如我們和人打交道,應該誠實守信,但遇到自然災害,或危及到個人的生命時,無法履行諾言也是可以原諒的,在法律上也是可以免除責任的,叫做“不可抗力”。但俠士信守承諾,是不講條件的,“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史記游俠列傳》),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維護自己誠信的形象。

大家知道“一諾千金”的成語,就是出自一位俠客。季布是秦朝末年楚國著名的俠客,非常勇武又很守信用,當時楚國流行一句諺語:“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千金一諾”的成語就是由此而來(《史記》卷100《季布欒布列傳》)。接下來講一個為守信義而犧牲的典型。

戰國時期,齊國有個俠客叫聶政,隱居鬧市,殺狗為業。韓國大臣嚴仲子,不遠千里去與他結交,目的就是想請他幫自己刺殺韓國的相國俠累。開始聶政沒有答應。聶政母親去世后,他對嚴仲子說:“您作為韓國的卿相,瞧得起我這個殺狗的平民百姓,我很感動。以前我不答應,是因為老母健在。而今老母享盡天年,‘士為知己者死’,我愿意為您完成心愿?!比缓螵氉哉葎?,闖進俠累的相府。俠累身邊全是手持兵戟的衛侍。但聶政如入無人之境,徑直走上臺階,一劍殺死俠累。又高聲大叫,擊殺幾十個人??紤]自己不能全身而退,為了不被人認出,以免連累嚴仲子,他毀容后剖腹。聶政為信義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司馬遷說:那些俠士“不既信,不倍言,義者有取焉”。(《史記太史公自序》)不失信于人,不背棄諾言,這種信義是大有可取之處的,所以為這些人專門創作了《游俠列傳》。

第二層是道義

如果說講求信義是俠義文化的第一層含義,是最基本的精神,那么弘揚“道義”則是第二層含義,是最核心的精神。

那么何為道義?《道德經》第七十七章中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弊匀惶斓谰拖窭粯?,高的地方壓制它一下,低的地方抬高一下;多余的地方給鏟平一點,不足的地方給補充一點,所以天道就是要減少多余部分來補充不足的部分。自然界有高下、多少,人世間有貧富、強弱。俠義之人要“救人於戹,振人不贍”(《史記·太史公自序》)?!皯觥敝咐щy、危險,在強弱之間,要反抗強暴,幫助弱者解除困難和危險,就叫“救人於戹”;在貧富之間,能賑濟那些吃不上飯、穿不上衣的人,就叫“振人不贍”。這就是通常所講的“扶弱濟貧”。這樣做就符合天道,就是道義。

這種道義,相當于今天我們所說的正義。

扶弱

幫助弱者,往往意味著要和強暴者進行抗爭,這會給自己帶來難以預見的災難。但擁有俠義精神的人,往往會迎難而上,為了解救別人,不惜自己的人身安全乃至身家性命。這就是常說的抱打不平。

武俠小說《三俠五義》第十三回中說:“真是行俠仗義之人……見了不平之事,他便放不下,仿佛與自己的事一般,因此才不愧那個‘俠’字?!庇纱丝梢?,俠義文化的核心,就是要有強烈的是非觀和善惡觀,路見不平,一定要拔刀相助。

宋仁宗慶歷年間,王實的母親被惡霸張本奸污,父親也因此而死亡。市井俠士孫立便出頭為王實討公道。他一大早來到張本家門口,找他單挑,并約定不許任何人幫任何一方。兩人赤手空拳斗了幾個時辰,直到午時,孫立終于將張本打翻在地。張本求饒說:“你不殺我,我愿給你千兩黃金。你殺了我,也得吃官司?!睂O立說:“我還以為你是條好漢,原來這么怕死。你依仗自己有錢,奸淫良人家婦,簡直就是禽獸。饒你不得?!闭f完,砍下他的腦袋,用來祭奠王實父墓。然后扔掉刀,去官府自首(宋人劉斧《青瑣高議》)。

在這個事件中,當人人都覺得大快人心的同時,孫立卻是冒了極大風險的,至少有兩種。一是武力風險。張本也是個練家子,史稱他“力若熊虎”,孫立找他單挑,鹿死誰手,不可預知;二是法律風險。自唐宋以后,國家法律禁止民間私斗。用今天的法律術語來說,剝奪他人生命權,任何個人不能為之,誰敢以私斗的方式剝奪他人生命,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但是孫立不怕被張本打死,也不怕受國法懲處,為了弘揚道義,他寧愿放棄自己的自由和生命。

濟貧

遇到貧窮無助的人,俠義之士就會疏財仗義,幫助他度過難關,而且不計回報。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位大詩人,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位大俠客。詩歌號稱天下第一,劍術屈居天下第二?!缎绿茣だ畎讉鳌氛f:“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彼^“任俠”,就是以行俠仗義為己任的意思。他把錢財看得很輕,喜歡施舍窮人。他曾經東游揚州、金陵一帶,遇到落魄公子,便慷慨解囊、出錢救濟,不到一年時間,“散金三十馀萬”(《上安州裴長史書》)。

好在李白有寫詩的本領,大江南北粉絲如云,經常有人請他吃喝。安徽涇州(今安徽省涇縣)人汪倫就曾專門寫信請他去吃喝了幾天,留下了“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名篇。

歷史上,由于國家公權力的不足,很多事管不過來:冤屈得不到聲張,正義得不到維護,窮困得不到救助,弱者總希望有英雄人物來幫助自己,俠客正是來幫助弱者解決這些問題的,所以歷來為民眾所傳頌。但是俠客通過非常途徑替他人報仇雪恨、伸張正義,這樣的行為,無疑分割了國家公權力,損害了政府的權威,不管哪個統治者上臺,都難以容忍。

第三層是忠義

俠義文化的第三層含義,就是要心系天下,追求忠義。明人余象斗在《題〈水滸傳〉序》中指出,行俠仗義的最高境界,“盡心于為國之謂忠,事宜在濟民之謂義”?,F在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在《射雕英雄傳》中也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本褪且非笾伊x。

自唐朝開始,俠義文化就體現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境界。唐朝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軍隊攻陷京師長安,唐軍四處潰退,唐代宗逃往陜州,老百姓慘遭殺戮。長安城內的民間武俠人士積極進行抗爭,與潛入城內的唐將王甫取得聯系,于同一天夜晚突然在城中心的朱雀街一起擊鼓。鼓聲大作,群俠齊呼:“王師已到!”吐蕃驚駭不已,倉惶出逃,潰不成軍。唐軍乘勢收復了京師,百姓得以重見天日。

近代以來,國家內憂外患不斷,俠義之士為民族獨立而抗爭不息、前赴后繼。著名武師霍元甲于1909年創辦精武體育會,以“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為辦會宗旨,把俠義精神與愛國精神結合起來,體現的正是為國為民的忠義精神。

傳統的狹義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但主要就是上面講的三個義字:信義、道義、忠義。這樣的精神,與前面我們講的仁愛、廉恥、誠信等傳統道德相比,它是最為高尚的道德品格。

廉恥、誠信是要求管好自己,俠義則是要幫助他人。仁愛提倡“仁者愛人”,是有條件地幫助他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自己沒有能力時,就做好自己;當自己有能力時再去幫助他人。俠義則要求無條件地幫助他人,救濟窮困,可以慷慨解囊;反抗強暴,不惜舍生取義。

據報道,一個撿破爛的老人,忙乎一天,好不容易賣了二百元錢?;丶衣飞?,好心人告訴他說錢是假的,老人一聽,不由得痛哭起來,引來多人圍觀。這時來了一輛小轎車,一個中年人下來問明情況后,從自己兜里掏出兩百元嶄新的鈔票,對老人說:“大爺,咱倆換一換吧!”然后將真錢留給老人,將假幣帶上走了。這就是仁愛。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為了解救金老兒父女,拳打鎮關西,還把身上僅有的五兩銀子拿出來,又嫌不夠,找九紋龍史進借了十兩銀子,統統塞給金家父女,讓他們趕緊離開。這就是俠義。仁愛令人感動,俠義則令人激動;仁愛令人陣陣溫暖,狹義則令人熱血澎湃。所以《豪俠論》中說:“夫俠者,蓋非常之人也”。俠義之士,那都不是一般人兒;俠義精神更是最難得的一種品格。

俠義文化所具有的恪守誠信、扶弱濟貧、為國為民的精神,在任何時代,都有著重要意義,對當今的社會進步更有著不可小視的積極作用。

金庸先生在談及“當代人最需要繼承和提高的是什么”這個問題時說:“現在中國最缺乏的就是俠義精神?!?/p>

我以為,中國人不缺乏俠義,缺乏的是對俠義的贊揚、對英雄的崇拜。

歷史上,行俠仗義的人物層出不窮,現實社會,見義勇為之人也時有所見。那些勇救落水兒童而犧牲自己的人,那些路見不平挺身而出、勇斗歹徒的人,那些在自然災難中慷慨捐贈或勇赴災區搶險救災的人,那些樂于幫助老弱婦幼不圖回報的人,那些對貪污腐敗現象敢于實名舉報的人。他們身上所體現的,正是俠義精神。

然而對他們,社會卻沒有足夠的褒獎與贊揚,甚至還會有負面反應。當你在大街上扶起摔倒在地的老人,或許你得不到周圍群眾的贊許,也得不到對方的一聲“謝謝”,反而會被對方說是你撞倒了他。當江西兩位高中生在公交車上反抗暴徒、不幸受傷,無法正常參加高考時,一些高校主動向這兩位“奪刀英雄”、“少年儒俠”伸出橄欖枝,這時有了反對的聲音,說這是破壞教育公平,是封建社會“舉孝廉”的復活,是搞特權。大學如何錄取這樣的學生,自然有一套規則,人們沒有必要在網上嘰嘰喳喳地說三道四,即使不愿意向英雄致敬,也沒有必要向他們的傷口上撒鹽。

現在是法治社會,一個人的行為只要合法就萬事大吉了。人們只在乎法律的底線,不關心道德的高線。面對道德上的丑惡行徑,哪怕缺德至極,人們也不會為之憤慨,反而會以娛樂化的方式在網上瘋傳;面對行俠仗義的壯舉,也不會有更多的人為之頂禮膜拜,而會調侃地說“我是打醬油的”,因為人人崇拜的是財富、是權勢,而不是英雄。正是由于社會的冷漠,導致了俠義精神的流失。

俠義是一種崇高的道德品格,我們應該為行俠仗義的行為培育良好的社會氛圍。在是非善惡之間,對邪惡的行徑投以鄙視的目光,對行俠仗義的勇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就像《水滸傳》主題歌唱的那樣,在走向正義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是“說走咱就走啊,你有我有全都有??!”長此以往,全社會就能形成明確的是非觀和善惡觀。到那時,俠義精神必將重放光芒!

猜你喜歡
行俠仗義俠義信義
吹牛
信義兄弟
郭沫若的俠義觀新論
聶政孝母
《紅樓夢》中俠義抒寫述論
少年
唐代俠義小說中的競技活動
展浩然之氣,昭俠義之風
尷尬官司:40萬元買不斷一樁婚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