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中職德育課“1+X”課業評價的設計與實踐

2015-03-11 13:39洪彬彬孫蘋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30期
關鍵詞:課業德育課德育

洪彬彬?孫蘋

2009年秋季,教育部全面啟動新一輪中職德育課課程改革,進一步加強中職德育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深入貫徹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德育大綱》的要求,充分發揮德育課的主渠道功能,杭州市中職德育課推行“1+X”課業評價方式,實施以課業為載體,即設計與德育必修課程相匹配的課業,倡導學生通過課業的實踐活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實現對理論知識實踐運用的目標。通過對課業評價進行頂層設計和實踐探索,避免德育課教學中存在的“理論說教”與“泛活動化”的誤區,追求德育課的學科性或理論性與活動的體驗性或實踐性的有機統一,切實提高德育課的教學實效性。

內 涵

所謂“課業”,是一種特殊的“課程作業”,它是根據中職德育課程要求設計的綜合性學習任務。課業評價,則是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對學生所完成的課業成果的質量及在完成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X”課業評價模式:“1”是指必做課業,要求每位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學習過程中,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一份《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書》;“X”是指自選課業,要求學生可任選《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相應的課業。

目 的

發揮德育課的主渠道功能

課業不是一項隨意的作業,而是根據德育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和要求精心設計的課程作業,能具體反映并以此為載體實現相應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新的德育課程將《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納入德育必修課程體系,是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針對每一門必修課程,精心設計的課業任務,承載課程的主要教學任務與內容,主導學生課業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及內化,實現“知、信、行”的有機統一,有助于落實德育課程的教學目標與任務,充分發揮德育課的主渠道功能。

增強德育課的教學實效性

在《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德育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為此,以課業為載體的評價,主張設計“三貼近”的課業任務,讓學生在完成課業任務的過程中,從“書本的知識世界” 走向 “生活的真實世界”,從“知識學習”走向“實踐體驗”,真正提高學生對德育課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真正做到有針對性、實效性。

注重學生的主體實踐體驗

課業評價的理念,不再停留在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識記與理解的層次,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關注學生在體驗式、探究式、參與式等課業實踐活動過程中,增強其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并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斷提高和落實課程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情感態度的發展。如,“我的實習故事”是針對《職業道德與法律》的一項課業主題,以學生親身經歷的實習過程中具有教育價值的真實事件為載體,突出實習生活中的體驗和反思,尤其對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素質、職業理想、生涯規劃的理解和感悟。

實 施

設計課業評價方案,豐富課業選擇菜單

實施課業評價,首先要設計與課程相匹配的課業評價方案。優秀的課業評價方案不僅要涵蓋課程目標及教學要求,遵循課程學習規律與進程,注重對課程理論知識的運用與實踐;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完成課業的實踐過程及課業成果質量的評價。為此,圍繞四門德育必修課程,在規范課業評價設計標準的基礎上,鼓勵廣大學校德育課教師結合學校、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自主開發課業評價方案,并從中遴選出優秀的符合德育課程目標與要求的課業評價方案,匯集成德育課業菜單,以供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推行課業評價改革的選擇菜單。課業評價方案一般包括:課業主題、適用課程、內容要求、組織實施、評價方法等。

組織實施課業評價,優化課堂教學實效

依據課業評價方案的要求,配合課程的教學進度,教師合理布置課業,有序安排課堂展示,并進行課業綜合評價。具體以《政治經濟與社會》“一首金曲,一個時代”課業實施為例:

首先,明確課業主題,落實團隊分工。課業鼓勵學生以團隊合作完成,如,《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共有五個單元十四課內容,教師整合單元內容,確定若干個小課業主題,每班以3~4人為一個團隊,將全班學生分為12~14個團隊,每個學生團隊抽取一個課業主題,然后每組對課業任務進行細化分工,根據隊員特長分工落實到每一個成員,整理課程任務、尋找相應歌曲、制作課業成果(PPT),搜索相關資料等。團隊成員各司其責,相互合作,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課業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平衡好團隊的力量,根據學生的特點,合理搭配,避免團隊過強或過弱,要關注分工是否到位,要確保每個學生必須都有任務。

其次,收集課業資料,整合課程資源。學生團隊在認真閱讀、分析、整理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本隊主題,立足身邊的經濟現象、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會活動的案例和問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與課業主題相關的資料,并圍繞主題加以整合。這個過程中,可以實現學生對教材的整理和深化。在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加深對知識的感悟和體驗。培養收集、篩選、整合資料的能力。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不能完全放手不管,要給予方法上的指導,引導學生安排好課業實施的步驟;立足教材,理清知識脈絡,明確收集資料的途徑;學會篩選資料和呈現課業成果,等等。教師關注學生團隊完成課業的進程和成果匯報,并及時給予專業的指導與信心的激勵。

再次,進行課堂展示,分享合作成果。學生完成的課業包括文本和課堂展示兩部分。課堂展示環節是全體隊員上臺,形式分兩個部分:一是“播一播”所選擇的歌曲,有能力的還可以“唱一唱”;二是講一講,即述說歌曲創作的背景,所處時代的基本特征,體現的課程原理,以及對課業內容的學習感悟。在德育課的課堂教學中搭建課業展示與交流的平臺,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而且也豐富了課堂教學資源,增強了德育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有效性。

最后,實施課業評價,關注過程與成果。教師要做好課業完成過程及課業成果質量的綜合評價,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評價。課業評價要有針對性和導向作用,主要維度包括:一是要評價合作團隊和完成過程,評價該學習團隊以及團隊成員的亮點、優勢、特色和不足;二是評價課業內容,包括歌曲的選取是否合理,課程知識的闡述是否清晰;三是評價課業感悟,即通過課業實踐,學生有無深切的學習感悟等。當然,對于課業成果的評價,除了教師評價,還充分發揮學生的評價主體,采用學生團隊自評和互評。團隊互評是其他團隊給展示的團隊打分,學生打分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習的過程,并且能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搭建課業評優平臺,推進課業評價改革

為推動學校德育課教師自覺地在德育課教學中推行課業評價改革,市級德育教研大組堅持開放教研,搭建課業評優和展示的平臺,基本形成“一門課程——一套方案——一項活動”課業評價改革的區域推進格局,以達成區域的教研共識與資源共享。在“一首金曲,一個時代”的課業展演活動中,全市中職學校共推薦110項作品,評出獲獎作品67項,并有11項優秀課業以情景劇、歌舞、三句半、演講等多種形式,將學習感悟和青春夢想等展現得淋漓盡致。課業展示活動不僅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更是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專業發展的平臺,通過優秀德育課業的宣傳、展示和交流,以一部分人先“動”起來,帶動更多的教師探索課業評價改革,引導更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開展課業實踐活動。

成 效

避免課業活動的“泛活動化傾向”

自2009年推出課業評價改革以來,先后圍繞四門德育必修課程設計了一套具有針對性并可操作的課業評價方案。如“相約職場 品味人生——《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業評價設計”,“聚焦小故事、微言大哲理——《哲學與人生》課業創意設計”等富有創意的課業評價方案。這些方案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內容要求,有具體的課業任務和操作要點,倡導學生的主體性、實踐性、體驗性的課業實踐活動,切實有效地將課程知識與課業任務相結合,將學生認知明理與實踐感悟相結合,避免了形式上追求“為活動而活動”的“泛活動化”教學現象。

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原本枯燥乏味的課程內容,因為豐富多彩的課業任務而變得鮮活生動,深深地將學生吸引到德育課程的學習之中,德育課成為最受學生喜愛的課程之一。學生完成德育課業的過程,不僅是一次德育課的學習歷程和實踐體驗,更是一次展現自我的實踐機會。課業所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切實改變了原有的學習狀態,學生從埋頭聽課變為踴躍參與,從茫然無措變為得心應手。

引領德育課的課堂教學改革

課業評價以課業為載體,有機地將“知”、“行”與“悟”緊密結合起來,融德育認知、運用和感悟為一體,對學生的德育課程學習進行綜合性評價,有效對接了德育課的三維目標,引導德育課的課堂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對情感態度的培養。課業評價課改催生了一批德育課教師的教學改革,有相當一批德育課骨干教師在積極探索課業評價改革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新方法。

作者單位:杭州市職業技術教育研究室

猜你喜歡
課業德育課德育
如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游樂園
新時期中職德育課有效教學途徑探索
技工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課業訓練模式研究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評價方式探究
淺談微課在中職德育課中的應用
中職德育課教學探討
敘利亞兒童“了解武器超過了解課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