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語》闕筆諱字考辨
——以宋刻宋元遞修本《補音》《國語》單見闕筆諱字為對象

2015-03-19 13:25郭萬青
關鍵詞:晉語國語正文

郭萬青

(唐山師范學院中文系,河北唐山063000)

《國語》闕筆諱字考辨
——以宋刻宋元遞修本《補音》《國語》單見闕筆諱字為對象

郭萬青

(唐山師范學院中文系,河北唐山063000)

宋刻宋元遞修本《補音》、《國語》都有闕筆為諱的現象。尋檢之下發現,《補音》闕筆為諱而《國語》本文不闕筆者10條,《國語》本文闕筆為諱而《補音》不闕筆者14條,總共涉及“胤”、“敬”、“儆”等15個字。這15個字在宋刻宋元遞修本《國語》和其他《國語》各本的闕筆情況表明:遞修本、金李本等公序本《國語》和黃刊明道本《國語》較多地保留宋諱,張一鯤本以后除了少數的幾個字如“桓”字等尚保留闕筆為諱的習慣外,其他的就完全改回本字。

《補音》;《國語》;避諱字

在對照宋刻宋元遞修本《補音》條目字頭用字和《國語》本文用字過程中,發現《補音》條目用字和《國語》本文有很多字為避諱闕末筆,有《補音》條目用字闕末筆而《國語》本文不闕者,亦有《補音》條目用字不闕末筆而《國語》本文闕者。下逐條列出,每條后標注《補音》、《國語》本文在宋刻宋元遞修本中的卷次頁碼。

一、《補音》條目字頭用字闕筆為諱而《國語》本文用字不闕筆者

《補音》字頭用字闕筆為諱,而《國語》本文相對應之處不闕筆之字共10條,分別為:注胤(卷一,頁六;卷一,頁三)、以儆(卷一,頁一三;卷一,頁一八)、敬?。ň硪?,頁一九;卷二,頁一四)、猛毅(卷一,頁一九;卷二,頁一六)、儆懼(卷一,頁二三;卷三,頁二○)、注好貨(卷一,頁二四;卷三,頁二一)、祚胤(卷一,頁二四;卷三,頁二三)、注為徵(卷一,頁二五;卷三,頁二八)、注后竟(卷二,頁一○;卷七,頁一)、郵”(卷二,頁二○;卷一○,頁九)。共涉及“胤”、“敬”、“儆”、“毅”、“貨”、“徵”、“媾”、“竟”等8個字?!堆a音》闕筆為諱的條目皆為《補音》新增,沒有《舊音》條目。

二、《國語》本文用字闕筆為諱而《補音》條目用字不闕筆者

《國語》本文闕筆為諱,《補音》對應字頭用字不闕筆者14條,分別為:注衣玄(卷一,頁一四;卷一,頁一九)、日完(卷一,頁一七;卷二,頁一○)、注儆守(卷一,頁二○;卷三,頁一)、故(卷一,頁二○;卷二,頁一八)、萇弘(卷一,頁二七;卷,頁二五)、辟境(卷一,頁二九;卷四,頁七)、注殷契(卷一,頁二九;卷四,頁七)、注殷溟(卷一,頁二九;卷四,頁七)、顓頊(卷一,頁二九;卷四,頁八)、徵訊(卷三,頁五;卷一四,頁四)、瞑眩(卷三,頁一四;卷一七,頁一三)、齊敬(卷三,頁一五;卷一八,頁一)、注敬長(卷三,頁二二;卷一九,頁一四)、注眩瞀(卷三,頁二二;卷一九,頁一五),其中“齊敬”數見。涉及“玄”、“?!?、“完”、“敬”、“儆”、“弘”、“境”、“殷”等8個字。這些條目中有4條是《舊音》條目,其中“注殷溟”、“注眩瞀”2條為《舊音》原有條目而《補音》新增反切。

總上,《補音》闕筆為諱而《國語》本文不闕筆者共涉及到“胤”、“敬”、“儆”、“毅”、“貨”、“徵”和“竟”等7個字,而《國語》本文闕筆為諱而《補音》不闕者涉及“玄”“?!薄巴辍薄熬础薄百印薄绊湣薄昂搿薄熬场薄耙蟆钡?個字??偣采婕暗健柏贰薄熬础薄百印薄绊湣薄耙恪薄柏洝薄搬纭薄版拧薄熬埂薄靶薄把!薄巴辍薄昂搿薄熬场薄耙蟆钡?5個字,其中“胤”為宋太祖趙匡胤(927-976)之諱;“敬”“儆”“竟”“境”為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弘”“殷”為宋太祖父親趙弘殷之諱;“頊”為宋神宗趙頊(1048—1089)之諱;“完”為宋欽宗趙桓(1100—1161)之諱;“玄”“?!睘樗问甲孚w玄朗之諱;“徵”為宋仁宗趙禎(1010—1063)之諱?!耙恪薄柏洝倍謩t各書未見載,“毅”或宋太宗趙炅(939—997)與宋仁宗之兼諱,因宋太宗名光義,宋仁宗初名受益?!版拧眲t避宋高宗趙構(1107—1187)之諱者?!柏洝眲t未知《補音》闕筆之故。除“貨”字之外,其他14個字皆為有宋一代君主及其先祖的名諱或者兼諱。按照避諱之常例,這些字在《補音》《國語》中本皆應闕筆為諱,而這些字在遞修本《補音》《國語》二書中均出現了當諱卻未諱的現象,當諱卻未諱者或是元代遞修之跡。

三、《國語》各本闕筆字情形考察

以上是遞修本《補音》與《國語》本文闕筆為諱字之比較。下面依次對此15字在遞修本《國語》、公序本《國語》其他各本以及黃刊明道本及其覆刻本中的情況做一下全面考查。

1.胤

遞修本《國語》正文“胤”字6見,注文2見,合共8見,《周語上》頁三注字作“”,《周語中》頁一三字作“”,《周語下》頁八字作“”2見、頁一三正文作“”2見,注文作“”,《晉語四》頁五正文字作“”。遞修本《國語》“”字左從“人”,作“”形或“”形,閔齊伋本同,金李本、張一鯤本字則作“”?!墩f文·肉部》云:“胤,子孫相承續也。從肉從八,象其長也。從玄,象重累也?!盵1]正篆作“”,古文作“”。依《說文》,則“玄”“肉”二形之外為“八”字之分,非“人”字與“乚”字?!佰獭眲t“玄”字之省?!队衿房瑫中巫鳌啊?,正與遞修本闕筆字同。則遞修本“胤”字闕筆者唯《周語中》《晉語四》正文與《周語下》注文共3見,其他5見俱不闕筆。金李本則《周語上》《周語中》《晉語四》俱不闕筆且《晉語四》字作“”,《周語下》則闕筆作“”,張一鯤本、穆文熙本、秦鼎本則不闕筆,文淵閣四庫本、四庫薈要本闕筆作“”。審黃刊明道本及其覆刻本本等則“胤”字俱闕筆作“”。是公序系他本因遞修以及后世翻刻之故,未能盡守宋諱之舊,而黃刊明道本大體遵宋諱之例而未改,此種原因之出現還在于清人亦避諱“胤”字?!蹲謪R》《正字通》并云:“,俗胤字?!盵2,3]陳新雄云:“胤字所從之八,隸變為,如《隸辨·去聲·震韻》引《劉熊碑》作‘’,是左旁楷書遂書作亻,而有形出現?!盵4]言是?!稘h語大字典》(第一版)曾收“”字,注云:“同胤?!盵5]“”實“胤”之闕筆避諱字,宋刻、清刻中多作,不必單立字頭,第二版《漢語大字典》已刪去,至當。

2.敬

《國語》正文及注“敬”字139見,其中正文65見。其中《周語上》頁九注、頁一○正文、頁一二正文、頁一七“不王命”;《周語下》頁一○注、頁一一注、頁一二注、頁一三正文、頁二二注、頁二五正文及注、頁二七“是歲也”注、《魯語上》頁三注、頁八注、頁一一注、《魯語下》頁八注、頁九“文伯之母”與“朝而入見”注、頁一一注、頁一二“皆不踰閾”/“徹俎不受”/“宗不具不繹”注、頁一三注、頁一五注“恪”、《齊語》頁一注、頁一三注、《晉語一》頁七正文及注、頁一四正文及注、《晉語二》頁一二正文、《晉語四》頁六正文及注、頁一○正文、頁一一正文及注、《晉語五》頁一正文及注、頁四正文及注、《晉語七》頁四正文“敢不命”“和安而好”與注文“是為命”、《晉語九》頁二正文、《鄭語》頁三注、《楚語下》頁一與頁二正文及注、《楚語下》頁四正文及注、《吳語》頁一二與頁一四注字作“”,闕筆;《周語上》頁一七“呂甥郄芮相矦不敬”正文及注、頁一八正文、頁一九注文、頁二○正文、《周語中》頁九正文、頁一四正文及注、《周語下》頁三正文及注、頁四正文及注、頁一一正文及注、頁一二正文、頁一三正文及注、頁二六注、頁二七“二十八年”注、《魯語上》頁一○正文及注、頁一一正文、《魯語下》頁九“敬叔”正文及注、頁一二“祭悼子”注、頁一五注“恭敬”、《齊語》頁三正文、頁五正文、《晉語一》頁七正文“棄命不敬”與“孝敬”、《晉語二》頁三正文、《晉語四》頁三正文及注、《晉語五》頁四正文“敬哉”、《晉語七》頁三注、頁四正文“有死無犯為敬”“敢不敬奉其職”《晉語八》頁七正文、《楚語上》頁二正文及注、頁一一注、《楚語下》頁五正文字則作“敬”,不闕筆。此遞修本《國語》“敬”字闕筆與否之大略。金李本“敬”字皆闕末筆,張一鯤本、穆文熙本、閔齊伋本、四庫薈要本、文淵閣四庫本、董增齡本、秦鼎本俱不闕筆。黃刊明道本及其覆刻本本“敬”字則絕大多數皆闕末筆。

3.儆

《國語》正文及注“儆”字共26見,其中正文“儆”字15見。其闕筆字理同于“敬”?!吨苷Z中》頁一一正文及注、頁一八正文、《周語下》頁一注、《魯語下》頁一一“夜儆百工”注、頁一二注、《晉語一》頁六“以儆無辱”注、頁一三注、《晉語二》頁一二正文、《晉語五》頁三正文及注、《晉語七》頁七正文、《楚語下》頁八正文、《吳語》頁一二“息民不戒”注皆闕筆,字作“”;《周語上》頁一八正文、《周語下》頁一○正文、《魯語下》頁一一正文“夜儆百工”、《晉語一》頁六正文“以儆無辱”、頁一三正文、《晉語九》頁二正文、《楚語上》頁一一與頁一二正文及注字作“儆”,不闕筆。金李本“儆”字皆闕筆,公序本他本則不闕。黃刊明道本及其覆刻本“儆”字絕大多數闕末筆,唯各本闕筆情形或不盡同,然其理與“敬”字無別。

4.毅

《國語》正文及注“毅”共9見,其中正文7見。遞修本《周語中》頁一六正文、頁一九正文及注、《晉語九》頁九、《楚語下》頁一二正文及注字皆作“毅”,不闕筆。公序本其他各本亦俱不闕筆。審黃刊明道本及其覆刻本“毅”字亦不闕筆。

5.貨

《國語》正文及注“貨”字共29見,其中正文19見。遞修本《周語中》頁九正文及注、頁一○注、頁一六正文及注、《周語下》頁一一注、頁一三注、《魯語上》頁五注、頁六正文及注、《魯語下》頁六正文、頁七正文及注、頁一四注、《晉語六》頁六注、《晉語七》頁六正文及注、《晉語八》頁一○正文、頁一五正文、《楚語下》頁六與頁七正文及注、《越語下》頁三注、頁七注俱不闕筆。公序本其他各本亦俱不闕筆。審黃刊明道本及其覆刻本“貨”字亦不闕筆。

6.徵

《國語》正文“徵”字8見。遞修本《周語中》頁二注、頁七注、《魯語下》頁一五正文及注、《晉語八》頁四正文及注字作“”,闕筆;《周語上》頁一四正文、《周語中》頁二正文、頁七正文、《楚語上》頁一○正文及注字作“”,不闕筆。金李本“徵”字俱闕末筆,張一鯤本、穆文熙本、閔齊伋本、董增齡本、文淵閣四庫本和四庫薈要本俱不闕筆。黃刊明道本及其覆刻本《周語上》《周語中》《魯語下》《晉語三》《晉語八》《楚語上》“徵”字亦俱不闕筆,即此亦見黃刊頗守天圣明道本之舊。

7.竟

《國語》正文無“竟”字,唯注文中“竟”字5見。遞修本《晉語一》頁一“武公伐翼,殺哀矦”注“后音滅翼矦之后而兼之”之“音”實“竟”字之錯誤?!遏斦Z上》頁一二“明日有司復命”注“使司寇出之竟”之“竟”字、《晉語一》頁九“晉之啓土”注“啓土,辟竟也”之“竟”字、《晉語三》頁一“果喪其田”注“果猶竟也”之“竟”字、《鄭語》頁八“十邑皆有寄地”注“竟取十邑之地”之“竟”字俱闕末筆。金李本《魯語上》注、《晉語一》注“辟竟”、《鄭語》注之“竟”字不闕筆,《晉語一》注“后竟滅”、《晉語三》注之“竟”字闕筆,公序本其他各本不闕筆?!遏斦Z上》《晉語一》頁九之“竟”字實“境”之古字,黃刊明道本及其覆刻本二“竟”字不闕筆,《鄭語》注“竟”作“意”,汪遠孫云:“‘意’字誤,公序本作‘竟’?!盵6]言是。

8.玄

《國語》正文及注“玄”字共31見,其中正文7見。遞修本《周語上》頁三注、頁一一注、頁一九注、《周語下》頁二三注、頁二六正文及注、《魯語上》頁八注、頁一○注、頁一一正文及注、頁一四注、《魯語下》頁一○注、頁一一正文及注、《晉語一》頁一三注、《晉語五》頁二注、《晉語九》頁四注、《鄭語》頁七正文、《楚語下》頁五注、頁八注、頁一三注、《吳語》頁九正文字作“”,闕末筆;《晉語八》頁八注、《越語下》頁六正文及注字則作“玄”,不闕末筆。金李本《周語下》注“星在天黿”注、《魯語上》“能序三辰以固民”注、《魯語下》“祖識地德”注、《晉語一》“狂夫阻之衣也”注、《楚語下》“公之弟懷將殺王”注、“以胡公入于具水”注、《越語下》之“玄”字不闕筆,他處“玄”字則闕末筆。四庫薈要本、文淵閣四庫本“玄”字俱闕筆,董增齡本改“玄”為“元”,張一鯤本不闕筆,穆文熙本、綠蔭堂本直承張一鯤本,亦不闕筆,他本亦不闕筆。黃刊明道本及其覆刻本“玄”字皆闕筆作“”或“”,就博古齋本和掃葉山房本相對勘的結果而言,博古齋本以“”字為多見,而掃葉山房本以“”字形為多見。清刻本中“玄”字實亦闕筆,非惟保持宋刻之舊,亦為避康熙玄燁(1654—1722)之諱。

9.眩

《國語》正文及注“?!弊?2見,其中正文6見,其理同于“玄”。遞修本《周語下》頁一六正文及注、頁一七正文及注、《楚語上》頁一三正文及注、《吳語》頁一五注、頁一六正文字作“”,皆闕末筆。金李本《周語下》“而有震?!?、“氣佚則不和”注、《吳語》“眩瞀之疾”字不闕筆,他處闕末筆。文淵閣四庫本、四庫薈要本、董增齡本俱闕末筆,公序本他本則不闕。黃刊明道本及其覆刻本“?!弊株I筆方式與“玄”字同。

10.完

《國語》正文及注“完”字共5見,其中正文3見。遞修本《周語中》頁一○正文及注、《晉語八》頁二注、《晉語九》頁一一正文字作“”,闕末筆。金李本《晉語八》“襄公之宮”注不闕筆,其他4處“完”字俱闕末筆,公序本其他各本不闕筆。黃刊明道本及其覆刻本“完”字亦不闕筆,其理與“征”字不闕筆同。

11.弘

《國語》正文及注“弘”字共13見,其中正文6見。遞修本《周語中》頁八注、《周語下》頁二五正文、頁二六正文及注、《晉語九》頁六注、《楚語上》頁八正文字作“”,闕筆;《周語下》頁二七正文及注、頁二八注字則作“弘”,不闕筆。金李本《周語中》“敗諸殽”注“弘”字不闕筆,他處皆闕末筆。黃刊明道本《周語中》“敗諸殽”注“弘”字闕筆作“弓”占左半格,省去“厶”字,他處則闕筆作“”?!昂搿弊株I筆作“”,與“玄”字闕筆作“”之理同,黃刊明道本及其覆刻本非僅守宋諱,亦避乾隆弘歷(1711—1799)諱,至《四部備要》排印本《國語》“玄”字尚闕筆為諱,可見清人避諱制度之影響。

12.境

《國語》正文及注“境”字共31見,其中正文8見。遞修本《周語上》頁一一注、頁二○正文及注、《周語中》頁一○注、頁一二注“境界”與“及境”、“入境”、“出送之境”、《魯語上》頁七正文、頁一一注、《晉語一》頁九注、《晉語三》頁五注、《晉語四》頁八注、《晉語七》頁一注、《晉語九》頁三注、《楚語下》頁七正文及注、《吳語》頁二注、頁八注、《越語上》頁五注字作“”,闕筆;《周語上》頁一九正文、《周語中》頁一二注“畺境也”、《魯語上》頁六正文、《楚語上》頁八注、頁一○正文、《楚語下》頁一一正文及注、《越語上》頁三注字作“境”,不闕筆。金李本《周語上》“修其疆畔”注、《晉語一》“君之疆也”注、《晉語三》“秦寇深矣”注、《楚語上》“夫邊境也,國之尾也”、《楚語下》“梁險而在北境”、《吳語》“既而皆入其地”注之“境”字不闕筆,他處之“境”字皆闕末筆。黃刊明道本及其覆刻本“境”字不闕筆。

13.殷

《國語》正文及注“殷”字共49見,其中正文11見。遞修本《周語上》頁一四注、頁一七注、《周語中》頁一○注、《周語下》頁五注、《周語下》頁八注“殷富”、頁二三注、頁二六注、頁二七注、《魯語上》頁七注、頁八注、頁一五注、《晉語一》頁三注“殷辛”/“殷賢臣”/“自殷”/“亡殷”、《晉語四》頁四注、頁一二注、《晉語六》頁三注、《晉語七》頁八注、《鄭語》頁二注、頁七正文、《越語下》頁三正文及注字作“”,闕筆;《周語上》頁四注、《周語下》頁八正文“殷富”及注“殷盛”、頁一○正文、頁二二正文及注、頁二六正文、《晉語一》頁二正文及注、頁三正文及注“殷紂”、《晉語六》頁三正文、《晉語八》頁一四注、《楚語上》頁一二正文、《吳語》頁三正文及注字作“殷”,不闕筆。金李本皆闕筆。黃刊明道本及其覆刻本“殷”字亦闕筆。

14.媾

“媾”字《國語》正文2見,注文2見,合共4見。遞修本《晉語四》頁九本文字作“媾”,注文則與《補音》同作“”。又遞修本《晉語四》頁一一正文與注文字皆作“”(頁一一),與《補音》及上文注字闕筆方式不同。審金李本等字皆作“媾”?;蛴纱俗挚梢娔纤螘r期之跡。然遞修本“溝”字則全,無闕筆者。

15.頊

“頊”字《國語》正文6見,注文18見,合共24見。遞修本《周語下》頁六、頁一○注文“頊”字不闕筆,《周語下》頁二三正文及注、《魯語上》頁八、頁九正文及注則皆闕筆作“”。金李本與遞修本同。又遞修本《補音》條目用字中“頊”字2見,注文中“頊”字1見,合共3見,《周語下》補音(頁二六)字闕筆作“”,《楚語上》補音(頁一二)字則不闕筆。

四、結語

就上述15個闕筆字的考查而言,在公序本系統中,遞修本和金李本基本一致,至張一鯤本則很少闕筆為諱,張一鯤本之后的公序本子版本如穆文熙本、閔齊伋本、綠蔭堂本等多不闕筆為諱,可見張一鯤本的影響。如果從是否避宋諱這個角度來考查《國語》版本系統的話,公序本系統內的張一鯤本是由比較嚴格避宋諱到不怎么避諱的分水嶺,之所以說張一鯤本不怎么避諱,是有些字如“桓”,張一鯤本仍然闕筆為諱,光裕堂刻《國語評苑》亦從之闕筆為諱。但是金李本、黃刊明道本中的很多闕筆諱字,張一鯤本則已經不再避諱了。黃刊明道本和遞修本《國語》在闕筆字上比較一致,說明二者在很大程度上都保持了宋刻的原貌,但是不能因此說遞修本依從明道本,二者在某些避諱字上亦不盡相同,如上文“境”字等。另外,“通”字在黃刊明道本系統中是闕筆為諱的,但是公序本系統則不避“通”字。故遞修本、黃刊明道本的相同亦在于相同的避諱習慣以及都有比較接近的版本之故。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明道本無非是黃刊明道本,黃氏所見影宋鈔本已不及見,黃氏所??讨畷辔幢乇M守其所見明道本之舊。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88.

[2]梅膺祚.字匯[M]//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第23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39.

[3]張自烈.正字通[M]//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第23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3.

[4]臺灣國語推行委員會.異體字字典(第五版)[DB].http: //140.111.1.40/yitia/fra/fra03318.htm.

[5]漢語大字典編委會.漢語大字典:縮印本[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3:39.

[6](吳)韋昭注.國語[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6:327.

責任編輯:黃賢忠

Study on the Taboo Words in the Book“Guoyu”—Taking the Taboo Words in the Book of Buyin and Guoyu of Edited Version of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as the Studying Object

GUOWanqing
(Departmentof Chinese,Tangshan Normal Universty,Tangshan Hebei063000,China)

There are some taboo words in the book of“Buyin”and“Guoyu”in the edited version of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After the examination,there are 10 cases only appeared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edited version“Buyin”and there are 14 cases only appeared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edited version“Guoyu”,in which approximately there are 15 words such as Yin (胤),Jing(敬),Jing(儆)and so 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dited version,Jinliversion and other versions of“Guoyu”keep most taboowords from the Song dynasty,and Zhang Yikun version except few words such as“Huan”(桓)still keep the practice of taboo words,and the others are changed into the originalwords.

“Buyin”;“Guoyu”;taboowords

H109.2

:A

:1673-8004(2015)04-0053-05

2014-12-24

本文系高校古委會項目“隋唐類書引《國語》資料整理與研究”(項目號:GJ2014004)、唐山師范學院博士基金項目“唐代類書引《國語》研究”(項目號:2014A01)的研究成果。

郭萬青(1975—),男,山東寧津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古典文獻學、訓詁學與古漢語語法研究。

猜你喜歡
晉語國語正文
更正聲明
更正啟事
《國語·周語》“奉禮義成”辨析
《國語》故訓與古文字
內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語反映的地域文化
晉語“圪”詞語研究
論“國語騎射”政策在清朝教育中的推行
媽,你好
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后bFGF和GAP-43的表達與神經再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