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溫克族傳統服飾的文化功能與變遷研究

2015-03-19 19:16王言波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鄂溫克族民族服飾服飾文化

王 琪,王言波

王琪,王言波/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助教,碩士(黑龍江牡丹江157011)。

一、鄂溫克族傳統服飾的顯著特點

鄂溫克族服飾有顯著的特點,整體上十分寬松、肥大,卻不失細節,通常有斜大襟并且束長腰帶,從款式方面來區分,分為農區和牧區兩種。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鄂溫克族人在服飾方面大多以袍裝為主,男子服飾比較素雅,女子服飾則比較華麗,在袖口、下擺等位置均有花邊裝飾;以飼養、游牧為主的鄂溫克族人在服飾方面則比較獨特,男子通常穿短袍,女子大多穿長袍,男女服飾都以皮質材料為主,鑲有花邊,男女都穿皮質筒靴。女子的服飾通常都較為復雜,而且裝飾物較多。由于鄂溫克族分布在我國北方地區,地理位置特殊,氣候十分寒冷,因此在服飾的材料方面通常都選用獸皮,樣式有長毛大衣、短皮衣、皮褲、皮靴等。在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鄂溫克族人只用獸皮制衣,直到清朝末期才開始逐漸使用布料。即便是使用布料,鄂溫克族服飾也始終沒有脫離皮質品,這與當地寒冷的氣候以及鄂溫克族畜牧業的開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如今,鄂溫克族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服飾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棉、麻等質地的服飾越來越多,款式上也十分多樣,皮鞋、皮靴已經成為鄂溫克族的必備服飾。而無論服飾材料、款式怎樣變化,在鄂溫克族的服飾文化中皮制品的風俗和習慣始終沒有改變,這也是鄂溫克族傳統服飾最大的特點。

二、鄂溫克族傳統服飾的文化功能

1.保暖御寒的功能。服飾最初的形成就是為了人體保暖御寒的需求,這也是服飾最基本的功能。鄂溫克族居住在我國北方邊疆高寒地區,因為四季分明,所以服飾也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鄂溫克族的生活方式長期以狩獵和游牧為主,這也造就了他們豪放的性格,尤其是北方嚴寒的氣候特點培養了鄂溫克族人堅毅、勇敢的精神。這種性格和文化的形成對鄂溫克族的服飾文化也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在不同生產和生活方式下,形成了索倫部落、通古斯部落和雅庫特部落三個部落,而每個部落的服飾也有各自的特點。索倫部落以畜牧業為主,在服飾上應用獸皮最多。索洛倫部落的顯著特點體現在衣扣方面,官職越大,衣服上紐扣的價格也就越高,而且數量也越多,喜歡用一些名貴的翡翠、瑪瑙等作為衣扣材料。索倫部落的鄂溫克族人的服飾以長毛大衣為主。通古斯部落的鄂溫克族人常年都穿著皮質長袍,婦女的長袍款式較為特別,上身是緊身皮衣,下身則是寬松的褶裙,這也是鄂溫克族傳統服飾中較為明顯的特色。雅庫特部落的鄂溫克族人以狩獵為生,因此,大多使用動物皮毛進行服飾的制作,男子服飾以立領和小翻領為主,女子服飾則以大衣或者風衣為主,長度過膝。

2.藝術功能。在服飾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一般可以分為兩種結構形式:一種是可以突出人體特征的以結構為主的形式;另一種則是不考慮人體形態的無結構形式。無結構形式的服飾形態是決定鄂溫克族民族服飾的主要因素,因為其強調與人體形態的吻合,所以在造型方面十分簡單流暢,而且可以通過寬闊的造型對人體自然形態進行掩飾,這也是對傳統服裝形式的創新,體現鄂溫克族人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思想,也是形成具有特色的鄂溫克族服飾藝術的重要標準。鄂溫克族人在參加重大的活動和重要場合時,基本都是穿著最能夠體現民族特色的傳統服飾,也可以從傳統服飾中感受到強烈的民族文化和歸屬感,比如在盛大節日中,鄂溫克族的年輕姑娘們會在裙子上裝飾各種不同的紋飾圖案,雖然樣式不同,但都代表著吉祥如意的重要意義;鄂溫克族人能歌善舞,在進行舞蹈表演時,姑娘們會穿著彩色的服飾,佩戴紅纓帽,這些都是鄂溫克族民族服飾藝術功能的體現。

3.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體現在于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鄂溫克族傳統服飾文化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而且大多使用吉祥的圖案和紋樣展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情感的表達,如女性長輩在給晚輩制作服飾時,會告訴女性晚輩關于不同服飾圖案的起源以及代表的含義等,而且會將這個傳說一代代的傳遞下去。鄂溫克族人生活長期以狩獵為主,對于獸皮的利用有著豐富的經驗,日常生活中的穿戴物品制作都以獸皮為主,獸皮制品也是鄂溫克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鄂溫克族男女分工十分明確,通常男人上山打獵,婦女則在家學習服飾的制作等,尤其是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的制作,都是鄂溫克族女子經過認真學習研究而得的。鄂溫克族人大多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而且薩滿法衣都是由鄂溫克族女子自己制作,制作的過程十分嚴謹。鄂溫克族傳統服飾的教育功能在制作服飾的過程中得到傳承和發展并且逐漸發揚光大。

三、鄂溫克族傳統服飾的變遷

近年來,鄂溫克族人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與外界的文化交流日漸頻繁,這也為長久閉塞的鄂溫克族人帶來了很多外來文化。與此同時,鄂溫克族的服飾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服飾的樣式和材料方面,所以也影響了鄂溫克族的服飾文化,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遷。索倫部落的鄂溫克族人古代的服飾以鹿皮、狍皮等為主,近代則以棉布為主,冬季大多使用長毛、皮板厚的皮毛材料做衣服,春夏季節則用短毛、皮板薄的材料做衣服。通古斯部落的鄂溫克族人在服飾制作方面以羊皮、牛皮為原料,近代則演變為以棉布和綢緞為原料;雅庫特部落的鄂溫克族人古代以獸皮、鹿皮為服飾制作的主要材料,近代的北方開始使用布料制作;分布在輝河流域的鄂溫克族人在古代以羊皮為主,近代則皮棉兼用,而其中羊羔皮是最為貴重的衣物材料,通常是在節慶時分或者是拜訪親友時才會穿著。清末時最初使用的棉布叫“扎義吉布”,繼而使用的是“大林布”。中東鐵路開通后,市場出現了“華達呢”和“花旗布”等呢料和棉布。不久花旗布就代替了“扎義吉”與“大林布”。

如今,只有在一些相對較為閉塞的偏遠地區,有少數的鄂溫克族人穿著傳統的民族服飾進行打獵和生活,也有大部分老人仍然喜歡利用傳統的方式煮制獸皮,并且用獸皮縫制民族服飾。雖然鄂溫克族的服飾已經在現代文化影響下發生了較大變化,但是在重大節日或者拜訪親友時仍然喜歡穿著民族服飾,所以也需要對現代鄂溫克族服飾的制作工藝和傳承有更多的了解。然而,由于很多女性晚輩都出門求學或者出外打工,所以在傳統民族服飾的傳承方面也導致了不同程度的匱乏,這也使得鄂溫克族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

四、推動民族服飾傳承與發展的建議

首先,通過媒體的宣傳作用,加大對鄂溫克族傳統服飾文化的宣傳,形成濃厚的民族服飾文化氛圍,在增強鄂溫克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的同時,也可以增強他們對民族服飾文化的保護意識,有利于促進民族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其次,通過各種民族文化藝術活動的舉辦,弘揚鄂溫克族民族服飾文化。對此,鄂溫克族自治旗采用了各種巡演活動,成立了鄂溫克族服飾表演隊伍,先后在首都北京、俄羅斯烏蘭烏德等地區舉辦了多場民族服飾的巡演活動,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的民族服飾愛好者加入到鄂溫克族傳統服飾文化的研究隊伍中,也使得鄂溫克族傳統服飾文化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最后,以開發的形式對鄂溫克族傳統服飾文化進行保護,在開發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協調民族文化基礎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對鄂溫克族傳統服飾的制作工藝、色彩及其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入挖掘,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民族服飾的深刻寓意,也可以增強外來民族對鄂溫克傳統服飾的認識。尤其是對于年輕人,他們對民族服飾的文化功能認識相對淺薄,所以需要通過不斷開展各種宣傳和教育工作增強本族年輕人對民族服飾的認識;對于外來文化的影響,則要給予客觀的認識,意識到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影響,并且自覺加入到傳統服飾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隊伍中,促進鄂溫克族傳統服飾文化的持續發展。

[1]吳守貴.鄂溫克族社會歷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龔強.黑龍江史志[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

[3]張志春.中國服飾文化[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

[4]周明甫,金星華.中國少數民族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鄂溫克族民族服飾服飾文化
傣族服飾文化在現代生活的運用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鄂溫克族音樂文化
傳統茶元素與民族服飾設計的融合探討
甘丹頗章時期藏族服飾文化解讀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凈美雪頓·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裝與服飾文化展演活動盛大舉辦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中國東北地區少數民族美容文化研究
現代流行服飾文化視閾下的符號化消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