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態心電圖房顫伴長間歇的臨床分析

2015-03-20 05:52趙麗霞
醫學信息 2015年7期
關鍵詞:動態心電圖心律失常

趙麗霞

摘要:目的 觀察房顫伴長間歇應用動態心電圖的臨床價值分析。方法 選取32例患者為2013年11月~2014年7月在我院就診的常規心電圖及動態心電圖均發現房顫伴長RR的患者,將這32例患者使用動態心電圖的標記為觀察組,使用常規心電圖的標記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就房顫伴長RR間歇的發現率、癥狀相關性、發生時間進行比較。結果 兩組患者均能對房顫的長間歇進行判定,觀察組患者在長RR次數、平均心室率、睡眠相關數、頭昏暈厥數、最長RR間歇等方面比對照組效果明顯要高(P<0.05),具有統計意義。結論 動態心電圖比常規心電圖更能診斷其是否合并Ⅱ度AVB或隱匿性傳導,故對其治療意義更具有意義。

關鍵詞:動態心電圖;房顫伴長間歇;心律失常;迷走神經亢奮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簡稱房顫,為心血管內科常見心律失常的表現體征之一。主要因心房主導折返環引起多發小折返導致心房節律紊亂,可見于器質性或非器質性心臟病。臨床上房顫可分為陣發性、持續性及永久性房顫。心房顫動發病機制較多,情況不穩定,容易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如:心衰、心律失常及動脈栓塞等,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本次研究對象均為持續性房顫患者,臨床多表現與基礎心臟疾病有關,也存在與心室率快慢有關;多數患者在體力活動后心室率會明顯增加,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易出現暈厥。針對這一疾病,本研究觀察中,在持續性房顫伴長RR患者發病中使用動態心電圖檢查方法與傳統心電圖進行比較,結果存在顯著性差異。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32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7月就診的持續性房顫患者,年齡54~96歲,平均年齡(75.62±5.26)歲,其中男20例,女12例,兩組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分型標準,無合并其他疾。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況下進行不同檢測方法,本次研究排除其他合并癥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均無差異,具有可比性[2]。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使用動態心電圖患者標記為觀察組,常規心電圖患者標記為對照組。

1.2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入院進行常規檢查后,讓患者使用邁迪克斯心電工作站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患者在靜息狀態下可見以P波消失,大小、形態、間距等不等的f波QRS波形呈現室上型。

1.2.2 觀察組 患者使用美高儀DMS12動態心電圖儀監測儀(version 12.5.0076a動態心電分析系統),患者在靜息狀態下24h全程使用動態心電圖。將患者所有結果均由我院專業心電圖科室醫師進行結果分析記錄。

1.3分析斷定 兩組患者在檢查中采用不同方法進行對比。心電圖結果顯示:①判斷標準:常規心電圖中長間歇大于1.5S,動態心電圖中大于2S為房顫伴長RR;②檢測出長RR間期的時間長短、出現次數、出現及終止時間然后與常規心電圖結果做比較;③對比心房顫動與臨床癥狀其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平均心率≤60bpm或伴臨床癥狀提示Ⅱ度房室阻滯;④平均心室率>60bpm,臨床區分不顯著時,如出現明顯延長的長RR間期,在房顫診斷后括號內標注長RR值[3]。

1.4數據統計方法 數據處理以及分析使用軟件SPSS15.0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分別采用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對房室顫動伴長RR檢查結果比較 患者在靜息狀態下,觀察組患者24h全程使用動態心電圖,長RR間期共多少次、平均心室率、長RR與睡眠相不相關、頭暈,黑矇或暈厥病史情況存在一定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幾乎所有器質性心臟疾病都具有該體征且多與心律不齊息息相關。持續性伴心房顫動長RR多為房室傳導阻滯或隱匿性傳導引起[4]。常規心電圖記錄時間短,檢測結果多不盡人意。在正常情況下心臟的傳導功能受外界因素及傳導神經影響極大,心室長RR間距也會發生改變。出現難辨別的生理或病理性阻滯。該癥狀因發生時間短,情況不穩定,故常規心電圖較難發現和區別。臨床持續性房顫患者癥狀大多都與基礎心臟病或與心室率的快慢有關,常會伴隨出現心悸氣短、胸悶無力等癥狀,老年人更為明顯,在體力勞動后腦部缺氧導致迷走神經亢奮心率增快就易發生暈厥;患者因為心率不規律在未經藥物治療前心房顫動心室心率可在80~150次/min,一般不超過170次/min,第一心音間隔與強弱不均,在心率超過100次/min后則稱為快速性心房顫動,在顯著>180次/min則為極速性心房顫動會出現脈短拙等癥狀;患者在出現心室率超過150次/min時會加重心肌缺血或間接誘發心絞痛的產生,持續性房顫也可誘發心力衰竭或加重基礎心臟疾??;在血栓增強易感性后極易發生栓塞并發癥,心房顫動在持續3d或者更久后心房內會出現栓塞[5]。老年患者或有器質性心臟疾病患者更易發病,故臨床有效的檢查是尤為關鍵的。近年臨床科學研究表明f波的頻率可在房室交接部位發生長時間連續性隱匿傳導,對房室結起搏產生影響與抑制作用。從而早造成RR長間歇的出現,多數RR長間歇會≥2.0S,RR的長間歇在患者睡眠時會呈現顯著增多趨勢。對于存在心臟疾病及心衰患者動態心電圖是早期進行準確診斷是預防該病發生的重要手段。動態心電圖比常規心電圖更能捕捉到長間歇,更能確定其與黑矇、頭暈、睡眠等的相關度,更能診斷其是否合并Ⅱ度AVB或隱匿性傳導,故對其治療價值具有重要意義[6]。

臨床應用動態心電圖可24h對房顫發生時間準確做出判斷。其效果顯著優于心電圖,優化了常規心電圖諸多不足。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動態心電圖使用中更能觀察出睡眠、黑矇、頭暈、睡眠等中易出現長間歇的次數,觀察組效果明顯要高(P<0.05),具有統計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房顫伴長間歇患者使用動態心電圖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樂燕,時向民,孫李建,等.動態心電圖對心房顫動合并長R-R間歇的臨床分析[J].臨床內科雜志,2009,26(8):533-534.

[2]李國鈺.30例心房顫動伴長R-R間期動態心電圖臨床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13:1767-1768.

[3]徐海,張啟高.306例患者不同心臟起搏模式影響的回顧性分析[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1,1:61-64.

[4]孫常成,張悅柯,韓先起,等.心房顫動伴心室長間歇的臨床意義[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09,7(8):590-591.

[5]李方潔,沈紅軍,郭小玉,等.心房顫動伴短聯律間期寬QRS波散點圖的類型及特征[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11,1:41-44.

[6]張亞玲.動態心電圖對心室長間歇的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3,3:125.

編輯/成森

猜你喜歡
動態心電圖心律失常
動態心電圖及心臟彩超與冠脈造影對冠心病的診斷分析
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中心律失常的有效護理干預
從“虛、痰、瘀、毒”論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β受體阻滯劑治療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更年期女性動態心電圖ST—T變化的臨床意義
動態心電圖應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診斷中的臨床價值評估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臨床應用
動態心電圖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術后的應用及臨床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