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疼痛護理干預在乳腺癌術后的應用分析

2015-03-20 07:07劉永娟
醫學信息 2015年7期
關鍵詞:疼痛護理術后常規護理

劉永娟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疼痛護理干預應用在乳腺癌患者術后護理中所取得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2010~2013年本院收治的58例行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58例患者按照每組29例劃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不接受疼痛護理,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術后疼痛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疼痛狀況和護理效果。結果 治療組患者護理后的疼痛數字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除拔管時間外,治療組患者的各項康復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行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實施疼痛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其術后疼痛,加速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疼痛護理;常規護理;乳腺癌;術后

接受手術治療后的乳腺癌患者很容易會出現傷口疼痛現象,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同時,乳腺癌患者由于治療方式的特殊性,患者術后很容易出現焦慮、緊張、失落等不良情緒。乳腺癌術后疼痛狀況與手術方式、手術切口以及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等存在密切關系[1]。本文通過對近年來本院收治的58例乳腺癌術后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以及疼痛護理,發現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同時應用疼痛護理干預能夠大大提高臨床護理效果,緩解患者疼痛狀況,加速患者康復,現將詳細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0~2013年入住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58例乳腺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均在28~72歲,平均47.2歲。將58例患者劃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組,每組各29例。兩組患者均通過標準的乳腺癌根治性切除術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學歷、職業、手術方式及時間等一般資料的對比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結束手術治療后24h內均給予常規PCA鎮痛。

1.2方法

1.2.1常規護理 給予兩組患者常規術后護理。首先,患者手術結束后24h內,護理人員應該對其血壓、脈搏等臨床指標以及臨床生命體征進行實時監測,注意患者臨床表現的變化;其次,引導患者取平臥位6h,待患者血壓穩定之后改為半臥位,將患者患側上肢抬起。觀察患者手術傷口變化,確保傷口上的敷料處于干燥狀態,注意觀察患者繃帶包扎狀況,保證松緊適宜,避免影響患者血液的正常循環。護理人員應針對負壓引流管實施科學的護理干預,對其進行妥善的固定處理,手術結束后患者在活動時應盡量減少牽拉引流管的現象,避免引流管發生扭折或者出現滑脫,手術結束后3~4d后引流量通常不到5ml升,此時應將引流管拔除。最后,患者結束手術后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盡可能將患肢功能鍛煉時間提前。

1.2.2疼痛護理干預 給予治療組患者疼痛護理干預。①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開展疼痛教育,向患者詳細介紹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手術的具體操作方法,解釋清楚手術結束后的負壓引流操作,將手術切口、傷口包扎范圍以及術后常見不良反應等闡述給患者聽,讓他們明白乳腺癌術后疼痛具備一過性特點,重點講述一些手術治療成功的案例,重建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手術治療的配合度。②對患者進行術后鎮痛,患者結束手術治療回到病房后,給予患者24hPCA鎮痛處理。手術結束24h后,按照4次/d使用100mg止痛藥曲馬多對患者進行口服治療,堅持服用到術后48h。③通過物理手段對患者進行鎮痛處理,患者手術結束72h內,通過冰敷傷口周邊位置,達到良好的鎮痛效果,冰敷操作應該隔4~6h進行一次,單次冰敷時間應控制在20min左右。通過冰敷手段能夠促進患者切口周圍的微循環發生收縮,緩解由組織水腫造成的疼痛。在對患者開展冰敷操作的過程中,給予患者輕柔的按摩護理,輕揉手術切口周邊皮膚,促進肌肉松弛。最后,實施行為鎮痛,患者手術結束后72h內,鼓勵患者按照3次/d進行腹式深呼吸鍛煉,單次運動時間應該控制在20min左右,最后配合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達到分散患者注意力,放松其身心的目的,緩解由切口包扎造成的呼吸不暢,減少疼痛感[2]。

1.3術后疼痛觀察 通過疼痛數字評估量表(NRS)以及失眠量(ALS)評估表對患者手術結束后5d內的疼痛狀況以及疼痛引發的失眠狀況進行評估。NRS通常需要將一條直線劃分為均等的10份,在每個點通過數字0~10代表疼痛遞增的程度,0表示無痛,10表示劇痛,患者本人負責對自己的疼痛進行打分。失眠量(ALS)評估表屬于國際上應用較普遍的睡眠質量評分方式,通常包含8個條目,8個項目主要包括入眠時間推遲、夜間睡眠中斷、綜合睡眠時間、綜合睡眠質量以及白天情緒、白天心神功能狀況、白天思睡狀況。將任一條目劃分為4個等級,評分可分為0、1、2、3分,所有條目分數相加的結果表示總睡眠得分。

1.4術后康復情況評價 本次研究將患者的拔管時間、住院時長、術后患肢肩關節活動時間以及術后水腫程度、術后功能恢復狀況等作為主要評價指標,分析疼痛護理對于患者術后康復的效果。通過測量患者上臂周徑以及前臂周徑來評估水腫狀況;通過觀察患者上肢外展角度變化以及手指爬墻高度評估上肢功能康復狀況。

1.5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通過使用SPSS15.0數據軟件包開展組間數據分析處理工作,通過均數和標準差表示組間計量資料,通過方差檢驗組間數據對比,若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疼痛護理對術后疼痛狀況以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兩組患者的疼痛數字評分在手術結束后5d內均出現遞減趨勢,治療組患者的術后N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NRS評分下降速率明顯比對照組快。同時,治療組AIS評分的變化情況與NRS評分狀況基本一致,表明有效的疼痛護理能夠大大減少乳腺癌術后患者的疼痛狀況,并提高其睡眠質量。

2.2患者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除拔管時間外,治療組患者的各項康復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根治性乳腺癌切除術是現階段治療乳腺癌的最有效手段,該手術的范圍廣泛,該治療方式能夠使患者獲得較長的無癌生存期,然而,因為手術會造成患者患側肢體淋巴回流受損,引發皮膚疤痕攣縮等,很容易會影響到患者的上肢功能狀況。再加上手術帶來的切口疼痛,很容易會給患者的術后康復帶來不良影響。近年來,術后自控鎮痛(PCA)在乳腺癌的臨床護理中應用得越來越廣泛,但是因為乳癌切口相對較大,女性患者對于疼痛的耐受能力較差,有相關研究和實踐表明,單純應用PCA鎮痛方法很難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發揮良好作用[3]。本次研究通過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實施術前疼痛教育、術后藥物鎮痛、物理鎮痛和行為鎮痛,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大大緩解患者的疼痛狀況,康復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王敏,黃春紅,雷艷.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4(11):78-79.

[2]張菊平,肖紅.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功能恢復的綜合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8(08):58-59.

[3]朱群華.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功能鍛煉中的作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2,14(15):105-106.

編輯/王敏

猜你喜歡
疼痛護理術后常規護理
疼痛護理化膿性闌尾炎術后應用效果
外科術后疼痛護理干預的施行意義評價
骶神經阻滯復合全麻行陰道前后壁修補術后疼痛護理體會
目標性心理護理應用于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低分子肝素鈣預防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效果
淺析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術后的ICU臨床體會
疼痛護理管理在肛腸科病房應用后的效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