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課文“例子” 實現“讀寫結合”

2015-03-23 13:56祝桂興
中小學教學研究 2015年2期
關鍵詞:例子人教版自然段

祝桂興

[摘 要]

“讀寫結合”是著名語文教育專家丁有寬先生的創舉,也是小學語文重要的教學原則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在教學中,要以教材為憑借,選找結合點,巧妙模仿,訓練學生遣詞造句能力、連句成段的能力和布局謀篇能力。深入領會葉圣陶先生的“例子”觀,向經典課文學習好詞佳句,吸納表達方式,領悟寫作技法。適時練筆,加強寫作實踐,讀中學寫,讀寫結合,不斷提高習作水平。

[關鍵詞]

課文;例子;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是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是小學語文重要的教學原則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這種結合能在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之間架設一道“橋梁”,使得兩者交融一體,相輔相成。

葉圣陶先生指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比~老的話道出了語文教學的本質和特性,也是他多年教學經驗的精髓?!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要“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要求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讓學生在讀寫實踐中學寫作。

一、巧妙模仿創新,進行“讀寫遷移”

呂淑湘先生指出:“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實踐才能養成?!爆F行語文教材入選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這些文章或句式精美、語言生動,或結構典范、簡潔明了,或表現手法獨特、體現思想明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和精彩語段,學習構段成篇的方法。要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找讀寫結合的切入點,為學生提供創新依據和有效練筆的借鑒對象,及時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練筆。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仿句子,教給學生遣詞造句的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常見連接句、簡單的并列句??上纫龑W生領悟其用語的精妙,再進行仿寫。如,學習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白楊》一文,在品讀課文后,教師可再引導學生把第15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對比著讀,體會爸爸在表白什么。最后學習課文的造句方法,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一段話。還可以學習文中的擬人句、比喻句、排比句、對比句等進行修辭手法的仿寫。例如,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的第4自然段,使用排比的手法,連用4個“有的”寫“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又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夸張地寫魚多。學習這段后,要求學生用排比句子寫一段話。這樣的練習,既積累了知識,培養了語感,讓學生知道選詞用語須合乎語言規范,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表現技巧。

(二)仿順序,訓練學生清晰的描寫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能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要求學生在語言表達時要注意表達的順序,如事情發展順序、時間順序、地點順序、方位順序等,在教材中有許多這樣的范例,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對學生加以引導和訓練。例如,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一夜的工作》一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連段成篇,用具體的事例表達中心的,教學后可讓學生寫《難忘的一件事》《值得我尊敬的人》等。學習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長城》一課,了解游覽順序后,可讓學生寫《可愛的家鄉》《公園一角》等。

(三)仿語段,提高學生連句成段能力

課文閱讀中學生可積累的不僅是語言,更是語感的培養、語段的結構和布局謀篇知識的滲透。小學生習作起步階段,對一段話中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銜接過渡難以把握。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對示范性語段的仿寫,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不斷提高連句成段能力。段的結構方式多種多樣,有總分方式構段的,如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翠鳥》第一自然段描寫翠鳥的顏色部分,四年級下冊《花的勇氣》第一自然段;有并列方式構段的,如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三自然段;有因果關系構段的,如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驚弓之鳥》最后一段。這些構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仿寫的最好范例,教師應引導學生領會和模仿。

(四)仿篇章,增強學生布局謀篇能力

篇章仿寫猶如書法臨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內容。篇章仿寫包括寫作順序的仿寫和布局謀篇的仿寫。如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一文是第一自然段引出燕子“烏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輕快的翅膀”,點出我對燕子的美好印象;第二自然段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在微風細雨中的春天“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燕子也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寫出了燕子的靈性以及燕子的機智可愛;最后與課文的開頭照應,寫電線像五線譜,落在電線上的燕子像音符,“譜成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進一步表達了對燕子的熱愛之情。教師可在指導學生朗讀感悟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仿寫訓練。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哪種仿寫,都要注重指導學生在仿中求變,仿中創新,表達真情實感。這種以仿帶寫、以仿促寫的方式,有利于順利實現由讀到寫的遷移,促進學生逐步向自主獨立習作過渡。

二、注重書面表達,實現“妙筆生花”

語文教學就是要千方百計使學生吸納課文的規范語言,并能融會貫通,為己所用,達到“自能讀書,自能寫作”的目的。因此,在學習課文內容的同時,絕不能放棄文章寫法的學習,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緊隨課文,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思想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寫作特點,在不知不覺和潛移默化中感受語言的無窮魅力。

(一)解析“文題”,引導學生自主擬題

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新的教學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命題、自由表達??蓪W生經常不知道怎樣給自己的習作擬題。其實最有效的方法是指導學生向課文借方法,因為教材中很多課文的題目可歸類分析。有以主要人物為題的,如《賣火柴的小女孩》《西門豹》《小英雄雨來》;有以中心思想為題的,如《尊嚴》《匆匆》《為人民服務》;有以寫作對象為題的,如《新型玻璃》《太陽》《珍珠鳥》;有以主要內容為題的,如《地震中的父與子》《草船借箭》《圓明園的毀滅》等。無論哪種類型的題目,都可以表現一種獨特的文體形式,在借鑒中引導學生學會給自己的習作安個合適的題目。

(二)學習“選材”,引導學生善于選取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較充實的材料是習作的前提。學生的生活固然豐富多彩,平時也有不少的積累,可為什么一寫作時就感到頭腦一片空白,“無米下鍋”?主要原因就是學生還缺乏發現素材的眼睛。教材中課文的選材都很有特點,引導得法對學生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如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一文,通過寫父親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到湖中并對“我”進行教育這件事,說明現實生活的小事往往可以悟出像“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的大道理。五年級上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寫的是父親和母親對巴迪寫的詩的不同評價,捕捉到的卻是十分新穎的寫作素材。教學中教師只要巧妙點撥:“你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過類似的事件嗎?如果有,也可以寫一寫?!边@樣,學生就會從中受到啟發,領悟出“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道理。

(三)探討“技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完整的語言學習過程應該由語言的理解、記憶以及語言的運用、表達兩個環節構成。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他們通過品讀感悟、摘記積累等方式進行內化,及時給學生創設活用語言的情境,遷移文本中精彩的表達方式,創設一種富有情感意味的情境進行練筆,讓他們在語言運用的實踐中逐步提高語言駕馭能力。學完《全神貫注》《魚游到紙上》等課文后,及時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對一個做事投入、專注的羅丹如癡如醉動作神態的描寫,對聾啞青年“呆呆地、靜靜地”、“一會兒……一會兒……”看魚、畫魚時的神態、動作描寫。再如,《窮人》一文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描寫,充分展示了桑娜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教學時,要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學習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

三、強化語文實踐,達成“學以致用”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蘊藏的習作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從題材看,有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說明文、小說、童話、寓言等;從表達形式看,有文字素材、實體素材和音像素材。因此,讀寫相融、以讀促寫的方式,除前面介紹的向課文學表達,通過模仿由讀到寫遷移外,還有很多的途徑和方式值得探討。

(一)填補空白擴寫

文本是召喚讀者廣泛參與的意義空間,作者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空白點,抓住課文言而未盡之處,憑借課文找準落筆點,進行文本補白,實現對文本的充實,讓學生走進文本,真切地感受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還可有效地進行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教學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在指導學生理解“飽經風霜”一詞時是這樣設計的:想一想那位拉車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什么樣的臉。想好了,用幾句話寫出來。我給大家開個頭:“那位拉車的才三十多歲……”讓學生接著寫。這還原詞語意向的練筆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把詞語的意思表達出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使本來相對靜態的詞語在學生心中被激活了,既幫助學生理解了“飽經風霜”這個詞語的意思,又讓學生習得了人物外貌描寫的方法。

(二)發揮想象續寫

有些課文故事性強,結尾意猶未盡,耐人尋味,學生對故事有濃厚的興趣,有些課文的內容比較簡略,敘述描寫留有余地,這為學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間,同時也是最好的讀寫訓練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內容,巧妙地指導學生推測、構思,以小練筆的形式在這些“空白”處加以補充。如果教師引導得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例如,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父與子》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教師在引導學生讀懂父親的語言、動作、外貌,樹立了父親形象后,再通過播放汶川大地震中部分視頻資料,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偉大的父母之愛。學生讀后從中明顯地感受到身處逆境中的兒子阿曼達也同樣有著堅定的信念,他的確和他的父親一樣了不起。因此,教師可利用這段文字,以《逆境中的兒子》為題指導學生進行小練筆,要求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等展開想象,描寫阿曼達在逆境中的堅強,以照應結尾的“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這句話。

(三)變換文體改寫

改寫是一種難度稍大的寫作活動,一篇課文教學結束后,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課文的特點,指導學生變換文體適當練習寫??梢詾椤堕L城》或《桂林山水》寫一段導游詞;上網查找資料,結合《鯨》這篇說明文的內容,為“鯨”做一張名片;將《晏子使楚》改寫成劇本,將《學弈》《兩小兒辯日》等古文譯成短小精悍的現代故事等。這種練筆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讀通文本、領會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礎上,學生既有寫的素材,又有寫的方法,降低了訓練的難度。

總之,教學中不能流于形式,要想方設法找到最佳的讀寫切入點。不僅要探討如何最大限度地把習作訓練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還應把習作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這樣,學生才能掌握寫什么、怎樣寫好,進而喜歡作文。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卜惠珍.隨文練筆:一種有效的讀寫結合方式[J]. 作文教學研究,2011(4).

(責任編輯:符 潔)

猜你喜歡
例子人教版自然段
人教版11.1功-教學設計
秋天
美麗的秋天
如此樂觀
猴哥來了
商界求生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詞匯闖關
人教版選修七核心詞匯闖關
人教版選修八核心詞匯闖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