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禮”在“中國夢”主題教育中的作用

2015-03-27 07:53祁福雪
關鍵詞:禮教中華傳統

本世紀前二十年是中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在綜合國力快速增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同時,也是貧富分化、資源趨緊、矛盾激化的非常時期。發展中國家如何跳出“中等收入陷阱”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研究課題,也是在“兩個一百年”到來之際,中華民族真正崛起必須跨越的障礙。在此期間,經濟發展的硬實力固然重要,文化發展的軟實力也不容忽視,這是保證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融合劑、潤滑油和向心力?!岸Y”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元素貫穿于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始終,也一定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發揮出不可替代且持續不斷的作用。2014年7月,由鳳凰網和岳麓書院聯合舉辦的“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與會的專家學者共同的觀點表明: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力量之一,建立在中華傳統文化基礎上的民族復興才會走得更遠立得更長。

一、“禮”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儒家文化的影響力最大堪稱主流。儒家提倡“仁、義、禮、智、信”作為基本的道德規范,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禮”逐漸成為社會行為規范和社會準則的標準,因而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提升和修煉起著重要的約束作用。

“禮”是道德的標尺、教化的依據、是非的界限,是上下尊卑等級秩序的準則,“禮”有教育熏陶的功能,也有限制約束的作用?!岸Y”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禮記》中有明確的表達:“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中華傳統文化注重人與人間的禮讓和禮節,注重培養人的良好操守和行為規范。沒有“禮”的社會是無序的國度,不講“禮”的民族是散兵游勇?!岸Y”具才能人和、人和萬事則興。和諧的社會必定是人人學禮、知禮、懂禮、守禮的社會,有“禮”才能走遍天下。

二、“禮”的含義及其影響力

中華傳統文化的元素之一是“禮”,儒家在對“禮”所包含的意義闡釋中至少羅列出:禮義、禮樂、禮儀、禮俗、禮制和禮教等六個方面,簡而言之,禮是體現天地之道的法則。儒家是主張“人性善”的,在“人之初,性本善”的基礎上,理想而又現實的社會應當是讓民眾自覺自制,回到彬彬有禮自覺自律的社會狀態中去??鬃釉鲝垺翱思簭投Y”,這里的“禮”就包括了禮節、禮貌、禮數、禮儀,也包含了規矩、道義和約束、法制。儒家學說是要人懂得規矩、克制欲望、消除暴力,實現平和安定的社會狀態?!岸Y”由此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在理想狀態下如何做一個社會人的出發點和歸宿地?!叭藷o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在儒家思想體系中“禮”與“仁”是分不開的,孔子就曾說過,“人而不仁,如禮何”??鬃拥闹鲝埓碇寮覍ΧY的闡釋,也影響著中華傳統文化逐步將“禮”固化為禮儀形式、政治制度、道德規范、知識學問和社會的文明程度。

專門觀察研究日本和韓國社會現象的學者提出,很容易發現“禮”文化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中國大陸,在亞洲許多國家特別是東南亞一帶有明顯的傳承和表現。大和民族的接人待物禮節,朝鮮族婚喪嫁娶的禮數都能找到中華傳統“禮”文化的基因和脈絡。即使在西方文化浸淫許久的香港、澳門,無論其西風東漸如何昌盛,中華傳統“禮”文化的精神實質依然潛移默化地產生著持久的影響力?!岸Y”雖然歸屬于規則規矩的道德體系范疇,但最終仍服務于儒家思想中理想的社會形態模式。在物質高度發達、信息日益快捷、思想更加多元的當下,在法律和民主構筑的社會主要架構中,加之“禮”文化的支撐,將使社會基礎更加穩固。

“禮”的影響力歸納起來:“禮”主敬讓,“禮”主平等,“禮”主秩序,“禮”主和諧,“禮”主他人為貴,簡而言之,“禮”所體現的道德精神是貴人敬讓,突出的是對他人的尊重,“禮”所追求的是理想社會和諧有序合理的秩序?!岸Y”的本質在于實現一種不靠刑律和高壓維持的社會組織模式,“禮”所體現的是行為與精神相融合的文明。

三、“行禮”重在實踐

“禮”是中華民族重視倫理道德的產物,在傳統“禮”的功用中,不僅要求人們上下尊卑,形成了一種無形的約束力,還要求人們克制低下的欲望,修煉提升自己,最后達到“內圣外王”的目的。在“禮”所提出的社會模式和管理方式里,是以人們的生活習俗和活動儀式來實現社會的秩序,來進行社會的演變,進而實現了“禮”的社會功能。儒家強調“禮”的實踐特色和實踐方式,主張“齊之以禮”以達到實現社會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則主張“養之成德”,以構建社會倫理秩序。從“禮之教化”的程度來看,在中華傳統文化影響下的東南亞,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其禮文化在社會各個階層中已經全民化和平民化了。而在中國社會未能深入到平民干活之中并習成自覺的習慣和習俗,其實踐的目標任重而道遠。

首先,要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禮”進行揚棄的傳承和吸收。對其中有益于社會和諧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精神給予發揚光大,在傳承中發展并加以創新。對于其中的僵化、落后、腐朽的部分堅決予以拋棄和批判,對繁縟愚俗的形式進行大膽簡化和推陳出新。

其次,要結合社會實踐,融入現代文明的內容,樹立敬畏的觀念,尊重他人,愛護自然,堅持禮讓的習慣。古人強調“貧而樂道,富而好禮”,二十一世紀中國人面臨新的文明方式的挑戰,以“自由、博愛”為標簽的西方文明對東方文明的沖擊非同小可,以“中庸”、“秩序”為基礎的中華文明則需要反思、提升和創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高速疾進,GDP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由于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斷拉大,日益嚴重的腐敗問題和環境惡化帶來的壓力,社會丑惡現象頻出,社會秩序和諧受到沖擊?!懊癯鸸?,貧恨富,官壓民,富欺貧”的心理不斷加劇病并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重要發展機遇和社會矛盾凸顯期共生并存,“行禮知規”的必要性顯而易見。

要從樹立“以人為本保障人權尊重人格”的觀念入手,堅持法律至上,政府權力有限,維護政府誠信,營造社會誠信和官民互信。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視察所講“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對于當前社會的丑惡現象,諸如食品領域,讓人人深惡痛絕膽戰心驚的“有毒食品”無處躲藏,否則,中華民族必將出現“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的局面,國人也將嘗盡道德淪喪的惡果。

四、吸收“禮”文化的精華,揚棄“舊禮教”的糟粕

“禮”及由“禮”衍生的禮教在相當長一段歷史中給國人留下了許多難堪的甚至是痛苦的回憶。在許多人的印象里,“禮”與禮教、“禮”與吃人的封建舊禮千絲萬縷割舍不斷。發生在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題是“民主和科學”,其重要的歷史功績就是抨擊封建禮教和推翻腐朽的舊禮。反抗和推翻禮教是那個時代的最響亮的口號進而持續發展了近一個世紀,并在“文革”中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至今余音未絕。

“禮”的本身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體。一方面“禮”是有等級差異的;另一方面“禮”又在規范的等級中具有平等的精神?!岸Y尚往來”和“來而不往非禮也”就形象地說明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對等關系。揚棄舊禮教中的繁文縟節,去除舊禮教中的等級森嚴的壁壘,以“禮尚往來”的平等精神,本著“貴人敬讓”的積極態度去施禮行禮。

古時的禮文化是整體的概念,涵蓋了政治、文化、習俗、禮儀等各方面內容,隨著歷史發展演變,到了近代“禮”的內容變化則傾向于禮儀和禮俗,如“家禮”和“鄉禮”?!岸Y”的糟粕或缺陷主要體現在愚弄民眾、封建僵化和封閉保守,由于在封建森嚴等級觀念和不平等制度下的逐步演變,禮教的僵化和極端達到了脫離民眾并淪為權貴統治工具的地步。一些繁瑣陳舊的形式不僅讓人難以做到和接受,甚至導致滅絕人性草菅人命的結果,這是禮教本身在保守僵化的封建體制下的必然趨勢,也是其不與平民結合只為權貴服務的必然下場?!拔逅摹边\動以來,“民主科學”的大旗已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禮文化借鑒外來文化的優秀成份,一定會推陳出新,重新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五、“知禮行禮”任重道遠

據中國傳媒大學發布的《中國國際傳播發展報告(2014)》披露:國際社會對中國文化的認知還停留在中國的傳統發明、經濟實力上,國際民眾認為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依次是中國武術、中華飲食和中醫,這顯然是片面和孤陋的。因此,傳播當代中國文化價值,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應成為中國樹立國際新形象的核心目標。

長期致力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學者和專家均認為:文化是可以創造繼承和傳播的,同樣也是可以破壞和倒退的。中華傳統文化就曾遭到過破壞和踐踏,在我國燦爛文明史上出現過焚書坑儒,出現過文字獄,更出現過“千萬人趴倒在地,再踏上千萬只腳”。中國人民大學著名學者毛佩琦著文提到:眼下擔心的就是在一波又一波的城鎮化進程中,可能挖到我們最后民族文化的根基,我真是痛心而又擔心。

當下的社會里,很多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正在不知不覺地消失,家庭和社會良好的禮教和禮儀也在悄然地退化,微信微博上傳遞的小段子都是碎片化的東西,家庭里教育孩子的老理老話沒有了,接人待物的舊禮數和好方式也不常用了,中華傳統文化理應不是快餐和小菜,而應當是營養大餐。

(注:本文系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2015-2016年度課題科研項目成果,項目名稱:中華傳統文化在職業院?!爸袊鴫簟敝黝}教育活動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LZY 15239)

猜你喜歡
禮教中華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中國現代文學中“墻”的意象
中小學生識“禮”教育淺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