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契合當代老人心理與生理需求的老年生活構想

2015-03-27 07:53黃怡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老年人

西方國家的老年人生活基本都是由專業、專職護理或醫療人員負責,且大多費用都是由國家財政撥款。一體化的老年住宅中心、寄宿制的養老理念等在當地相當盛行。然而,就我國目前社會養老情況來看,不論從政策扶持抑或配套設施等方面都有所欠缺。隨著人口老齡化步伐的與日推進,如何妥善安排老年人生活起居問題已然成為社會不同階層、年齡的每一成員不能回避,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中國社會養老背景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

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于1999年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且一直維持在較高的發展水平,目前已然位列全球老齡人口基數前茅的國家之一,其中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有1.89億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7%,更是占據了全球老人數量的五分之一。根據“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人口發展組織”預測,中國發展至2030年時,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如何妥善解決養老問題已是當代社會重點研究議題。據往年統計報告顯示,中國人口老齡化特征主要是老齡人口基數巨大、老齡化發展迅速、地區間經濟不平衡、城鄉倒置顯著、女性老年人口數量多于男性、老齡化超前于現代化等,并向著以下趨勢發展:人口老齡化將由始至終跨越二十一世紀;將在2030年至2050年進入人口老齡化最嚴峻的時期;重度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現象將日趨明顯;未來將面臨人口老齡化和人口總量過多的雙重壓力。

(二)現有社會化養老模式

社會的發展與觀念的更新,帶動社會化養老逐步成為人們的養老選擇之一。據了解,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養老模式即“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

家庭養老,是最貼合中國傳統觀念的養老模式,也是大多數老年人的首選。這種“反哺式”的養老理論上是由下一代負責撫養上一代,在精神與物質方面提供助養。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成年子女日夜工作,還要忙于照顧下一代,并沒有充裕時間與經歷來照顧老人的衣食住行。所以,很多選擇家庭養老的老年人并沒有享受到真正意義上的養老?;谶@一因素,在具備某些必備要素的前提下,社會化養老將逐步取代家庭養老,成為我國主要養老方式。

社會化養老,分為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所謂社區養老,就是將家庭與政府資源相結合,由政府領頭構建以獨居、低收入或無自理能力為服務對象的專業提供家政服務、日常護理、醫療保健等的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簡單地說,就是讓老人住在家里,享受家人照顧的同時,又有社區工作人員提供陪護、醫療、娛樂等服務。而機構養老則是通常意義上的敬老院、養老院、老年公寓等綜合服務機構。據我國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共有養老服務機構約5萬所,其中包括了主要面向“三無”老人(無收入、無能力、無子女)公辦養老機構;面向普通大眾的民辦非企業性質養老機構;以及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營利性的企業民辦養老機構。

二、國外老年生活與保障

基于上述中國老齡化人口分析,再來看看西方發達國家如何處理這一全球性社會問題。如北歐諸國,老年人生活基本都是由專業、專職護理或醫療人員負責,且大多費用都是由國家財政撥款。一體化的住宅中心,寄宿制的養老理念在北歐相當盛行。與中國有著同樣地區分化不均與老齡化人口劇增的雙重壓力的芬蘭,該國南部地區人口激增,北部人口持續減少,偏遠地區老年人需要很長一段距離路程才能獲得醫療服務。由此,芬蘭政府利用網絡與計算機等高科技手段來輔助老年人生活,引入“老年國度”計劃,為本國老年人建立龐大醫療覆蓋網與醫患交流中心。二在德國,養老服務模式更是相當成熟,不僅包括市面上需要付費的服務機構,還可以選擇私人公寓、有看護、醫療等綜合服務支持的養老院。

據記載,西方國家最早肩負養老義務的機構就是修道院,延續至今。以德國“卡摩立特”修道院為例,該老年住宅項目采取的是多代人共同混居的模式,繼承了修道院本身社區村落的傳統,坐落于圣心大教堂附近,坐擁六千平方米的花園,建筑整體于2003年全部竣工,完全保留了原修道院建筑,并新建了十六棟面積約134至148平方米的花園式小屋及30平方米的室外花園。另有二十一座公寓式長條型的三層半建筑,圍合成了修道院東側邊界,設計風格多樣且貼心,適宜各個不同年齡階段居住。有如,房屋類型有圓頂花園小屋,中庭花園的多層公寓,獨立門戶的樓梯公寓等;還有如入戶門選擇錯開入口式的設計方案,避免了門口直接相對,滿足了部分老人對心理私密性的追求;全范圍覆蓋無障礙入口,充分滿足了老齡人生理狀況;此外,對于外觀設計也相當注重細節,其中公共花園還劃分了不同區域,如游樂場、水景公園、屋頂花園等,并在私人區域和過道中都分增了會客廳、咖啡室等半公共休閑設備,充分滿足了不同居住人員的不同活動需求。

三、時下老年生活身心需求變化

(一)生理變化

人體在進入六十歲后,新陳代謝將逐漸減慢,免疫機能將開始下降,內臟器官功能也慢慢減弱。具體地說,衰老共同生理特性主要有這幾方面:組織更新修復能力的下降,比如組織細胞數量減少或是抗氧化機能減退;臟器生理功能減弱,如分解脂肪能力下降;集體代謝機能的減弱、免疫力下降、應急能力減退,等等。但這一衰老過程可以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而得到延緩或者加速。所以,注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可以有效遲緩老化速度,預防慢性疾病突發。剛步入老年前期(六十至六十五歲)的老年人由于生活方式、社會角色和環境的變化,很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而產生偏離常態的心理活動。因此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格外留意老年人的心理變化。據世界衛生組織針對老年人群健康指標制定的相關評定維度,主要劃分了五類指數:身體健康、精神健康、人際關系健康、生活自理能力、經濟狀態優良。根據臨床研究分析結果表明,人們可以通過對情緒穩定、社會適應良好、性格開朗、樂觀積極、能夠處理應激事件、具備一定交往能力、認知能力正常等多方面來判斷老年人心理是否健康。

(二)心理變化

年齡的增長會給人們帶來不同層次的生活追求與心理目標,所以對于老人晚年生活的構想不僅要貼合社會發展需求標準,還應當兼顧老年人內心主觀思想,理念盡可能滿足老年人各個層面的需求。具體地說,首先是滿足依存需求。當人步入老年期,對親人的依賴度會逐漸加深,不僅需要生活中的陪伴,更需要與親人進行精神上的交流,比如,常伴左右傾聽老人對往事的回憶,對現在生活的感慨等。其次是目標需求。與之前圍繞工作的生活中心相比,退休后的生活相當空閑,此時對社會存在感與價值感的追求得到了提升。所以,老年人更需要培養新的志趣愛好,參與到社會活動中,讓“老有所娛”。再有是愛的需求。老年人的社會角色雖然發生改變,活動空間也由此縮窄,但仍然需要積極獲取社會信息,了解時政動態,保持與社會有一定聯系,多加鼓勵與關愛老人參加社交活動,鍛煉身體之余也能夠振奮精神,獲得滿足與愉悅。

四、構建契合老年身心需求的老年生活環境

(一)環境空間的選址

成熟型老年居住環境主要體現就是社區性,將社會發展與外界環境完整過渡與高效銜接。其中,關于社區項目的選址,首先要考慮到兩個層面問題:一是物質層面,即對于基礎設施的規劃,需要全面滿足老年人的便利與適用。二是精神層面,即配有同步服務體系,給老人們更多的人文關懷,滿足他們的歸屬感與依戀感。人們在同一個社區內長期生活,會慢慢形成共同的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等意識,人人出入相友、疾病相扶、守望相助,這是維系社區人員之間關系的強大凝聚力。其次,就是展開對居住生態環境的優劣性、醫療服務的可靠性、周邊交通便利性等的綜合考慮,要確保有完善的急救醫療服務、無障礙設施設備、生活服務市場、便利的交通、公園、廣場、金融機構等,以滿足最基本的生命安全保障與生產生活需求。

(二)功能規劃的分區

主要規劃為生活居住區,應選擇較安靜,景色宜人的區位,但要確保救助醫療服務的可達性以及基本的物質生活服務得以保障。醫療服務區應在規劃中應選擇臨近街道,并在社區外環路開設有直接通道。接待親友區為對外開放的招待所或賓館,應布置在社區內靠近交通主干道的地方,滿足親屬探訪老人的需求。另外,綠地覆蓋及植物園林區的設計不僅要滲透到整個老年社區,還應注意物種的搭配、季節的變化、色彩的協調、尺度關系,等等。

(三)居住建筑單體架構

建筑內外的風格應保持內外統一,且與周邊自然生態環境的相互協調,使得地域文化得以發揚與繼承,保護生態平衡,自然回歸的人文氣息。還要注重對無障礙設計的人性化體現。其中對于道路的規劃還要注意保證寬敞舒適,路面寬度不但能照顧到自理老年人的活動需求,還應滿足殘疾老人的健身需求。建議采用圍繞主景觀地帶的環路,與每個公寓入口銜接,方便應急與出入。散步道應每間隔六十米置放座椅,并注意遮陽設計,方便老人小憩。同時,還要保障道路的便捷平坦,比如普通的散步走道,應滿足路面平整、防滑及無障礙的設計,確保人行安全;而對景觀步道,則可設計長短不一、難易各異的散步道,供老人們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適合鍛煉的道路。除此之外,還要確保道路地面的防滑性,考慮到老年人的行動特點,戶外路面材料應盡量少采用卵石、碎石等材;要結合路面排水設施終端設計在對老年人的出行沒有影響的位置上,避免一些使用拐杖的老年人發生不必要的危險。此外,還應避免將室內材料如拋光大理石等用在室外的鋪裝中,以達到防滑、防眩光等要求。

(四)起居通風與采光

對于老年人居住生活區的采光,室外應考慮樓距之間日照遮擋,室內布局則要考慮房間南北向的通透,通風和采光的需求,滿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及舒適的空間享受。比如,在房間朝向不太好的居室布局中,可以設計內庭院空間,滿足必要的采光和通風需求外還可以起到景觀營造的作用。對患病老年人及特殊需求下的老年人群體,則應當考慮采光和通風的可控性,滿足同時間段,不同環境下的老年人對采光的不同需求。

五、結語

綜上,本文對老人晚年生活的構想旨在為老年人提供溫馨、安全、舒適、宜人的生活環境滿足基礎物質條件外的精神生活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仍需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以及國家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將適老構想納入我國立法完善的考慮范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老有所娛,老有所樂,老有所依”。

猜你喜歡
人口老齡化養老老年人
認識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世界人口老齡化之住房問題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養生不是養老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養老更無憂了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