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族主義消除的理想期待:解讀《寵兒》作家的寫作動機

2015-03-27 07:53許明菊
關鍵詞:奴隸主黑奴寵兒

一、前言

托妮·莫里森本人就是一位有著強烈種族意識的作家。黑人女性的特殊身份使莫里森對非裔美國人的生存困境有了較多的體驗和認識,她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傾注了作家本人對黑人同胞命運的關心和同情,對于以白人文化占主流的非裔美國人民的生存和前途更令她憂慮。黑人種族的歷史和未來的發展始終是莫里森作品的主題。

《寵兒》是托妮·莫里森經歷了十年的醞釀和三年的寫作才問世的長篇小說代表,該作品講述了美國蓄奴制的規訓和懲罰逼迫黑奴塞絲弒嬰罪行導致她精神分裂、人性扭曲、自我身份的喪失和文化之根的追尋。該小說于1993年使莫里森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非裔女作家。至此,全世界學者對它的研究熱情持久不衰。作家并沒有用犀利的語言赤裸裸地攻擊慘無人道的美國奴隸制,而是運用高超嫻熟的寫作技巧和富有詩意的語言講述黑奴多舛的命運,凸顯了美國鮮為人知的歷史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但是細讀文本,不難看出該小說通過幾位特殊身份的白人與黑奴之間的故事更加深層地體現了作家寬宏的人文情懷,表達了作家珍愛生命、消除種族主義和共建人類和平的愿望。

二、白人種族主義者眼中的黑人形象

“種族主義通常指基于種族的偏見、暴力、歧視與迫害。根據牛津英語辭典,種族主義(Racism)是一種認為一個種族里的每一個成員都具有某一種特定的品質或者能力,并以此區分人群及種族間優劣的信仰或者觀念。在法律上,聯合國并沒有定義“種族主義”。根據英國法律,種族(Racial group)指“根據人種(Race)、膚色、國籍和族群或民族分類的某一類人”。 [1]種族主義起源于19世紀末,列強瓜分非洲的年代。當時非洲的資源被大量擄掠到歐美各國,包括人力資源,無數黑人被當作奴隸在市場上公開售賣。

在美國,“美國人”就是特指白人。美國文學一方面熱衷于表現白色特征,另一方面又制造被束縛受壓迫的黑人形象。從一開始美國文學就受到種族主義的污染,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美國化的全過程就是把黑人變為奴隸的過程。長期以來,黑人在美國文學界不是被肆意歪曲或誤讀,就是保持沉默或逃避。黑人女作家莫里森正是借助文學作品的形式向世人講述美國奴隸制時期無數黑人尤其是黑奴難以言說的歷史故事。

《寵兒》就是作為美國白色人種的臣屬民族之一的非裔民族遭受白人奴隸主蹂躪和管制的真實寫照。黑奴們在白人監視下壓抑地生活,經歷非??部?。在白人的價值觀念中,黑人是劣等人種。新奴隸主“學校老師”認為農莊五個黑奴“就是人種中的渣滓。是沒有牙的看門狗;是沒有角的公牛;是閹割的轅馬,嘶叫聲不能翻譯成一種重任在肩的人使用的語言?!?[2]在文學想象力的作用下,黑人婦女的外貌從最初就人為地被丑陋化、男性化、工具化,女黑奴被描寫成性力超強、缺乏道德、人格卑賤的女人或被塑造成粗壯如牛似男非女的老傭。從本質上來講,蓄奴制是一場違背上帝愿望和人類良知的罪惡,美國的種族歧視恰恰是它的惡果。 [3]

三、蓄奴制背景下黑白種族之間的沖突與融合

北美白人契約奴的歷史和整個北美殖民地的歷史同樣長遠。17世紀時,契約奴成為北美殖民地最常見的奴隸,他們約占全部移民人口的一半。在蓄奴制時期,無論是無力償還負債只好和債主簽約的白人契約傭工,還是混有少量黑人血統的白皮膚美國人,他們都像背井離鄉來到新大陸“美國”的黑人一樣遭受過美國奴隸主的歧視和奴隸制的戕害。白奴人數有限,反抗也激烈,致使美國又大力販賣“黑奴”以滿足勞動力的要求。眾多黑奴掙扎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中,不乏善良的白人的救助。

(一)白人契約女傭與黑人逃亡奴隸塞絲

在美國文學尤其是南方文學中黑人婦女總是被妖魔化—他們肥胖的身軀、超強的生育力總是用來象征野性和低賤,被剝奪了最起碼的尊嚴和自我。 [3]在“甜蜜之家”莊園,塞絲是唯一一個成年女性黑奴。第一任奴隸主白人加納用溫婉的管理手段奴役著他的黑奴。年輕的女黑奴塞絲“做得一手好墨水,熬得一手好燙,按他喜歡的方式給他熨衣領,而且還剩十年能繁殖?!?[2]黑奴黑爾和塞絲的婚姻并不幸福:他倆的“洞房之夜”是在其他黑奴兄弟能看得到的玉米地過的;黑爾為贖回母親貝比·薩格斯的自由卻要沒日沒夜地干活;塞絲也并非是專屬于黑爾的妻子,常常受到白人的侵犯。

19世紀以來,隨著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出現了為種族主義提供“科學”依據的思潮?!疤鹈壑摇钡男氯闻`主“學校老師”是典型的種族主義者,他們冷酷的行為將黑奴的人性扭曲和摧殘。表面文質彬彬的“學校老師”卻在上課的時候帶著學生在塞絲的身上進行測量,甚至塞絲遭到侄子學生吸奶侮辱時,“老師”還在一邊做記錄,收集相關的數據研究奴隸的動物屬性。這些都給塞絲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丈夫黑爾不經意間親眼目睹妻子受辱卻不能挺身相救最終瘋掉。塞絲的告狀無濟于事反遭鞭笞毒打,在肉體和精神雙重被虐待的情況下毅然出逃。

塞絲身負重傷、身懷六甲,在投奔婆婆貝比·薩格斯的途中,遇到了散發跣足的白人契約女傭愛彌·丹芙。她的主人和親生父親巴迪先生也讓愛彌受過鞭打之苦,可是她從來沒見過塞絲后背像開滿小白花的“櫻桃樹”一樣的傷疤?!斑@個姑娘說起話來像下暴雨,可是她嘴周圍沒有殘忍。她把太太帶到那間披屋,還幫他揉腳?!?[2]“可別給我死在夜里,聽見沒有?我可不想看見你這張又丑又黑的臉勾我的魂兒?!?[2]愛彌說話直率甚至有點尖刻,語氣中充斥著明顯的“種族優越論”的觀點,但是她心地善良,且積極精心地照料塞絲。如果愛彌交出一個逃跑的黑奴,她就可以領到一筆賞金。事實上愛彌用實際行動足以讓塞絲信服她并堅定信念活下去:為了趕到婆婆那里,她什么苦都吃過。作為一名契約女傭,黑奴的遭遇她感同身受:她同情塞絲被主人欺壓,也能想象塞絲追求自由和天鵝絨般幸福生活的向往,所以她不顧自己的身份處境帶來潛在的危險而竭盡全力地拯救塞絲母子。為了報答愛彌·丹芙,塞絲給新出生的孩子取名叫丹芙并講述她死里逃生的故事,以示讓孩子永遠記住救命恩人,另一方面肯定丹芙的功勞,并告戒孩子不是所有的白人都是冷酷邪惡的。

(二)混血人種教師與黑奴孩子丹芙

種族主義者白人不僅暴戾、殘忍、血腥,而且對馴服、歷來順受的奴隸還不信任,充滿恐懼。在大多數白人眼里,黑人充滿了動物性和野蠻性,是種族分子時刻提防的對象。黑奴被剝奪了話語權、身體權和受教育權,喪失了自由、尊嚴和自我,摧毀了肉體和靈魂,成為沉默的迷失的羔羊。

加納是奴隸制時代打著文明的旗號實則對黑奴進行殘酷剝削和壓制的白人奴隸主。新奴隸主“學校老師”也看到了年輕的塞絲將會給他們創造有用的價值,發現塞絲逃跑后就趕緊獵捕她?!澳切┌坠韸Z走了我擁有和夢想的一切,”“還扯斷了我的心弦。這個世界上除了白人沒有別的不幸?!?[2]塞絲早已受夠白人的蹂躪而對白種人痛恨至極。塞絲不愿看到自己的女兒寵兒長大后再受到白人的凌辱而生下自己厭惡的混血后代。貝比·薩格斯跟六個不同的男人生了八個孩子,有的孩子她不能愛,有的孩子她根本不去愛。不能愛的不是被賣掉就是被帶走,根本不愛的是她和白人生下的孩子在海上奴隸貿易船上不是被餓死就是被拋入大海,唯一留在身邊的是給了她那時一文不值的自由的孩子黑爾。

“膚色論是種族主義者讓奴役永遠成為經濟剝削的一種政治手段?!?[3]只要是活著的黑人,無論老少都是奴隸主手中待估的有價動產。按照美國的《黑人法典》,黑人母親是奴隸,生下來的孩子也是奴隸身份。丹芙有幸在白人愛彌的幫助下順利地誕生,但是因為鬼魂寵兒的出現,母親塞絲精神分裂導致丹芙從孤獨封閉到走出家門尋求幫助,尤其是受到混血家庭教師瓊斯女士的教誨。美國的法律規定,黑人是沒有受教育權的。但是瓊斯在家里給如饑似渴了解世界的黑人孩子們提供了上學的機會?!懊吭率召M五分錢,瓊斯做了讓白人們認為即便合法也毫無必要的事情:讓她的小客廳里擠滿那些有時間也有興趣讀書的黑孩子?!?[2]丹芙跟那些同膚色的孩子一起學習拼寫、算術和讀《圣經》。漸漸地,丹芙開始成長,母親也在社區同胞的幫助下最終戰勝了心魔而覺醒。

四、結論

塞絲逃亡弒嬰事件不僅震撼了白人奴隸主,而且博得了部分白人的憐憫和幫助。蘇格蘭鮑德溫兄妹是開明的白人廢奴主義者,“為黑奴斯坦普·沛德、艾拉和約翰提供了逃犯們用的衣服、物品和工具,因為他們比恨奴隸更恨奴隸制?!?[2]《寵兒》的行文中提到不少白人比如還算溫和的加納夫婦、為貝比奶奶靈魂祈禱的牧師等人讓黑奴深信:奴隸制殃及的不光是黑人還有白人自己的同胞;那些遭受欺壓的白人與黑奴同病相憐,他們同樣希望早日解除奴隸制,得到上帝的寵愛?!皼]有人能單靠自己成功?!薄澳憧赡苡肋h會迷失,如果沒有人給你帶路的話?!?[2]塞絲的覺醒和丹芙的成長離不開那些善良白人的幫助,但是黑人要想有尊嚴地生存下來還得團結本族的力量并延續祖先的文化以及聯合其他民族共建和諧的社會才會有幸福的生活。由于歷史的局限,黑人的反抗沒有能夠形成大規模的社會運動,但是莫里森在《寵兒》中鮮明地反映出消除種族歧視和種族主義的強烈愿望,作家試圖通過文學的傳播讓更多的人關注黑人種族的發展和未來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

猜你喜歡
奴隸主黑奴寵兒
美流媒體巨頭被批“奴隸主”
回頭一笑
花卉的寵兒——吳昌碩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的種族歧視觀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之黑奴形象的分析
短視頻因何成了寵兒?
談非洲黑奴貿易中非洲角色定位
《寵兒》中的后現代敘事策略
扇子的發展史
馴馬師也能是時尚寵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