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巖井俊二《情書》中的“物哀”意識

2015-03-27 07:53蔣俊俊,吳曉敏
關鍵詞:渡邊情書

受島國地理位置影響,日本人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性格和精神結構,進而形成了崇尚“物哀”的美學意識。作為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日本電影不可避免地融入了這種美學意識。巖井俊二作為新世紀最具日本特色的電影導演之一,他的作品中可明顯看出大和民族獨有傳統美學觀念的影響。他將其發揮到極致,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的觀眾。雖然研究巖井電影者甚眾,但分析該導演作品中體現的“物哀”意識的相關研究仍相對較少。本文擬以“物哀”意識為切入點,采用文本分析與美學理論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巖井電影文本內涵、鏡頭語言、敘事風格的詳細分析,以巖井俊二代表作《情書》為例,來揭示巖井電影擁有獨一無二魅力的原因所在。

一、何謂“物哀”

“物哀”由江戶時期著名國學家本居宣長提出,并將之視為日本文學與中國文學之間的最大不同。本居宣長認為,《源氏物語》乃至日本古典和歌所要表現的就是“物哀”,除此之外,別無一物。和辻哲郎在《論<物哀>》一文中將本居宣長所言邏輯化,認為“物哀”中的“物”,雖是寬泛的、隨機的,但是這“物”的內里必然有著它成為“物哀”感對象的哲理根據。同時,他還指出,宣長的言論未能考慮到讀者的立場:對于讀者而言,“物哀”究竟是什么,“物哀”又是究竟內化為讀者(日本人)的美意識的。 [1]對此,草稚正夫在《“物哀”的美學》一文中,對“物哀”的根源進行了分析,認為它并不僅局限于平安時代的日本人之中,而與古往今來所有的日本人形而上學的感情相聯系,是一種對“永恒”的思慕,即對“挫折”的一種哀嘆,是一種悲劇式的美意識。 [2]齊藤清衛則把“物哀”歸結為:(1)哀憐的情趣;(2)對對象的情愛;(3)控制情緒的一種心情;(4)與靜觀諦念相聯系等四個方面,認為“物哀”是一種與開發性的積極情感相遠離、比之情緒更接近于熱情的、屬于感情范疇的一個概念。 [3]

國內學者對“物哀”的研究早期主要圍繞“もののあはれ”的譯法展開,如李芒的《“物哀”漢譯探索》、 [4]李樹果《也談“物哀”的漢譯》、 [5]嚴紹璽《中日古代文學關系史稿》 [6]等,近期代表性研究成果則有王向遠《日本的“哀·物哀·知物哀”——審美概念的形成流變及語義分析》一文等。王向遠在該文中指出,“物哀”之“物”指的是客觀事物,“物哀”之“哀”指的是主觀感受和情緒,“物哀”就是將人的主觀感情“哀”投射于客觀的“物”,而且這個“物”不是一般作為客觀實在的“物”,而是足以能夠引起“哀”的那些事物,即本居宣長所言“物之心”和“事之心”。所謂“物之心”,就是指能夠給予人感動的客觀的事物(如四季自然景物等);而“事之心”主要是指人性和人情?!拔镏摹迸c“事之心”合起來就是感知“物心人情”。這種“物心人情”就是“物哀”之“物”,是具有審美價值的事物,是擺脫政治、道德、倫理束縛之“物”。要到達“知物哀”的境界,必須在使自己感動的人與事產生充分共鳴之后,能夠迅速從中這份感情中抽離出來,讓自己站在一種旁觀者的立場來靜觀之??赐笩o常,不執著。即所謂“靜觀”。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物哀”是一將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作者與讀者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美學概念,以下筆者將以巖井俊二代表作《情書》為例,層層剝繭,不斷找尋作品中所包涵著的“物哀”之美。

二、文本內涵的“物哀”之美

葉謂渠認為,物哀的首要層次就是“對人的感動,而其中以男女戀情的哀感最為突出?!?[7]本居宣長在評述《源氏物語》時也從兩性關系入手闡釋“物哀”美學。他認為“‘知物哀’與戀情緊密相連?!?[8]因此,在物哀中,愛情始終占據了重要位置?!肚闀分心信倬畼渑c渡邊博子之間的愛情糾葛就充分體現了物哀之美。

影片的開始便是因山難而不幸離世的男主人公三周年忌的場景。當其父母都漸漸開始遺忘兒子離去所帶來的傷痛時,渡邊博子卻始終對戀人藤井樹無法釋懷。她受藤井樹母親的邀請,來到戀人家中做客,卻在無意間看到了藤井樹的初中畢業紀念相冊,發現了他在小樽老家的住處。鬼使神差下渡邊博子竟偷偷地在手臂記下了那個地址。更不可思議的是,她竟然往那個早已是國道的舊地址寄了份信。明明知道那封信不可能寄得到他在的那個地方,心底深深思念的人兒也永遠不會讀到那封信,可她卻依舊這么執著地做了。這從常理而言或許匪夷所思,可是從人情與人性出發來解讀,又能深深理解??v然思慕之情連綿不絕,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下筆,“你好嗎?我很好”,寥寥數語,意味深長?!扒椴恢?,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睖@祖《牡丹亭》中的這段話恰恰可為“物哀”中所言“物之心”作注腳。

博子寄往天國的信因緣巧合被送到了女藤井樹手中,由此兩人開始了一段奇妙的書信往來。當博子獲知女藤井樹患上了感冒,還給她寄了感冒藥,并且一直掛心她是否吃了藥,感冒又是否痊愈。即使與對方素未謀面,博子卻一直珍藏著兩人之間的來信。這一系列行為看似有些荒誕,可背后卻隱藏著導演的良苦用心。渡邊博子這個形象恰恰最能體現“知物哀”。當她漸漸察覺到戀人對女藤井樹的感情時,雖然很傷心,但仍選擇理解,同情自己曾經那樣深深愛著的戀人,將寫滿回憶男藤井樹之細節的信還給了女藤井樹。對于曾經的戀人和女藤井樹之間的感情,她一直保持著客觀冷靜。這樣的態度正是上文中所提“知物哀”所必需的“靜觀”。

男藤井樹作為男主人公實際上并沒有正面出現過,關于他的事情幾乎都是從女藤井樹的回憶、還有渡邊博子的對話,慢慢地在影片中還原的。他追求渡邊博子,其實源于她跟自己的初戀——女藤井樹相貌很相似,并不是出于內心真正的喜歡。這或許對于一心一意愛著他的博子而言并不公平,并不道義,可是人們在觀賞這部影片時,卻不禁為他為吸引女藤井樹注意而做的一些小動作而宛然一笑:一起放學途中故意將紙袋套在對方頭上,試卷發錯后明知道她在等卻硬托到天黑、非要纏著女孩一邊搖自行車發電照亮一邊對試卷,一起當圖書管理員時悄悄在很多冷門書籍背后寫上心愛女孩的名字……人們無法指責他的行為,卻為這樣一個美好鮮活生命的早逝感到惋惜,為那段深藏在心中未能說出口的戀情感到遺憾。

此外,渡邊博子與秋葉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深具“物哀”之美。秋葉與男藤井樹一起同時認識了博子,并對她一見鐘情,卻因為男藤井樹突如其來的表白而不得不將自己的一腔情思埋藏心中。當男藤井樹因為山難不幸逝世后,秋葉靜靜守候在博子身邊,幫助她慢慢從悲傷中解脫出來。玻璃工房里當他質詢博子什么時候去雪山告訴已逝的朋友兩人之間的關系時,博子左右躲閃,他無奈、包容地微笑;女藤井樹家門口當博子面對真相即將揭開臨時退縮時,他理解、寬容地微笑;雪山腳下當博子淚流滿面大聲向過去告別時,他釋懷、歡喜地微笑……這樣一個“暖男”形象也深深打動了觀眾。

隨著劇情的開展,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擺脫了道德的束縛,立足于人性和人情來理解劇中男女人物的感情,品味巖井俊二導演作品中深含著的“物哀”,懂得這部電影真正的感人之處。

不僅僅是男女之間的戀情,電影中細水流長的親情與友情同樣令人感懷。

兒子去世經年,男藤井樹家人的悲傷似乎已淡,葬禮上父親甚至歡快地邀請親朋好友結束后一起去喝一杯??僧敳┳訜o意間提起藤井樹求婚時的細節時,母親不禁失聲痛哭,喪子之殤溢于言表。朋友們同樣沒忘記藤井樹。秋葉夜深人靜時獨自一人掃墓、追憶三人(樹、博子與自己)初次相見時絮絮叨叨、再三建議并最終帶著博子去雪山向樹告別等言行舉止無不彌漫著感傷。電影支線人物中女藤井樹的爺爺平時迷迷糊糊,但卻精確地記得當年自己徒步冒著大風雪將兒子遇到送到醫院的出發時間、抵達時間以及送到手術室前總共花費的時間;連姐夫去世的原因都已忘記的叔叔貌似人情冷漠,但仍細心照顧著孤兒寡母,為她們一家人找房子跑前跑后。電影中被追奠的親情與友情同樣深諳“物哀”之道。

三、鏡頭語言的“物哀”之美

并非所有的東西都能體現“物哀”,“拍什么?”“怎么拍?”鏡頭語言的選擇上有著強烈的審美訴求。

對于男女藤井樹和渡邊博子之間的感情經歷,巖井極盡渲染之能事,通過景深唯美的空間構圖和枯淡的色調設計,緩緩敘述著人心之微妙。

電影一開始,一身黑衣的渡邊博子橫躺在茫茫白色雪地中,身旁是光禿禿的大樹,大提琴和鋼琴合奏的《his smile》靜靜流淌,博子的孤單、寂寞以及她對男朋友深重愛戀呼之欲出。此后,博子起身獨自前行,越走越遠,一望無際的大雪和孤零零的她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再加上旁邊蕭條的房屋和荒涼原野的映襯,顯得此刻的她是那么孤單而悲傷。

與之相呼應,當渡邊博子在新男友陪伴下到雪山上問候男藤井樹時,“你好嗎?我很好!”“你好嗎?我很好!”……簡單的話語中卻藏有最復雜的情感。此時的畫面運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將渡邊博子和女藤井樹的動作、語言交織在一起,而博子一直重復著那句問候,情緒越來越激動,從一開始的試探性問話變成了最后的哭喊。此時博子的心情肯定是復雜的,鏡頭配合畫面也運用得十分完美。從全景拉到中近景,將博子的臉部表情和她的情緒變化呈現得淋漓盡致。雖然同樣也是以大雪做背景,卻帶給觀眾異樣的感受。穿著大紅色毛衣的博子在雪地中奔跑時,給人的不再是孤寂的背影,而是釋懷過往、開始新的愛情的勇氣。

此外,電影中描述少男少女藤井樹之間往事的片段拍攝技法同樣深具“物哀”之美。兩人在圖書館一起擔當圖書管理員,安謐的午后,少年靜靜地倚在窗邊,微風輕輕拂動白色的窗簾,似有似無地拂動少年那被陽光照耀著的臉龐,時間仿佛都靜止了。少女悄悄地打量著那美好的少年,恍惚間,少年好像突然不見了……逆光拍攝、緩緩推進的鏡頭下那白色窗簾掠過的或許不僅是少年的身影,也有少女那顆悸動的心吧。此外,該場景中一直飄蕩著小提琴伴奏的《Childhood days》,旋律活潑,立馬給人青春洋溢的感覺,讓人覺得無限的美好。巖井電影中的“慢”在于對細節微妙細致的描繪。

“物哀”要求敏銳感受人生無常以及瞬間的微妙感覺,命運的無??偸潜粠r井有意凸顯出來,而在這種無常中,死亡無疑是最為不可琢磨的。

女藤井樹因為感冒咳嗽不得不去醫院,侯診漫長而無聊,正昏昏欲睡,護士小姐的呼聲突然響起:“藤井,藤井!”朦朦朧朧中,時光倒流,電影中下一個鏡頭立刻就切換到藤井樹的父親在醫院搶救的場景。如此拍攝手法在《情書》中不止一處。男藤井樹騎著自行車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故意使壞,把袋子套在也正在騎行著的女藤井樹的頭上,女藤井樹一聲尖叫,方向走偏,自行車一下子撞在路沿上。觀眾正為少年幼稚的示愛竊笑,下一鏡頭卻是少女藤井樹在父親死后行走于雪山之時,發現了一只凍僵了的蜻蜓。蜻蜓又喚“蜉蝣”,本就有世事變幻之意。

影片中沒有大肆渲染對死亡的恐懼,也沒有對病危病態的仔細描繪,有的只是慢節奏的突然加快。前一秒雖然還是平緩的生活,后一秒卻可能是命運的無常。巖井以這種“慢”與“快”的相統一準確表達了日本人人生觀中非常重要的一點:“無?!?。而“無?!鼻∏∈恰拔锇А眱群胁豢珊鲆暤囊画h。影片

(下轉第122頁)

猜你喜歡
渡邊情書
環游世界的夢
《情書》(海報)
無字的情書
一封情書
絕望與重生
暖暖的等
寫給電影人的情書
讓鬼子兵回家
情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