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雙師素質的能力提升型教學團隊建設與實踐

2015-03-27 07:53王紅,李巍,葉敏
關鍵詞:雙師素質專業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高等教育已經從過去的“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化教育”。作為以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財經類教學型大學,為了適應我校建設高水平財經類教學型大學的目標和“兩有三實”人才培養定位,對教師能力素質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精心打造一支具有雙師素質的能力提升型教學團隊,已成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而研究培養具有雙師素質的能力提升型教學團隊建設與實踐問題則顯得尤為必要。

一、關于“雙師”素質教師的內涵

“雙師型”教師概念第一次被明確提出是在1990年12月5日的《中國教育報》上刊登的上海冶金??茖W校王義澄先生的《建設“雙師型”??平處熽犖椤返奈恼吕?。該文認為“雙師型”教師是既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先進的教育理念,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質,又具有行業、職業素養,同時具有解決崗位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精通專業理論知識和實務技能的聯系和規律,并且具有教師資格證書和相應的中級以上技術等級證書。1997年,國家教委關于高等職業學校設置問題的幾點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雙師型教師的概念,之后,在教育部印發的文件中又多次指出,要抓好雙師型教師的培養。2012年1月,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實施辦法,要求教師隊伍中,應有一定數量的具備專業(行業)職業資格和任職經歷的教師,但是,對雙師型教師內涵有著多種理解。

目前,關于“雙師型”教師的內涵的研究在教育界還沒有形成一種統一的認識,對“雙師型”教師的界定仍有多種說法,如“雙證書”說、“雙素質”說等等。綜述人們對“雙師型”教師的理解,對其內涵的界定主要表現為:其一,認為教師既能從事理論教學,也能從事實踐教學;其二,認為教師既能承擔課堂授課,也能作為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實踐。但是,“雙師素質”與“雙師型”則具有區別又有聯系,前者強調素質,即教師既要具備較高的理論教學素質,同時又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教學素質。而傳統的“雙師型”比較容易被簡單的理解為“雙職稱”或是“雙證書”?!半p師素質”既包含獲得“雙職稱”或是“雙證書”等有形的認定資格,也包括與其相聯系的經歷、經驗等無形的綜合素質??梢哉f,“雙師素質”是對“雙師型”的提升。

基于以上觀點,結合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際,我們認為,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高校的“雙師素質”教師是指既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授課能力,又具有較強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一般可以通過教師的專業技術職稱、職業資格證書、企業工作經歷、應用技術研究成果等來進行綜合評價。

二、我校市場營銷“三心三力”人才培養與教師的素質能力要求

(一)“三心三力”人才培養及營銷專業人才特色定位

“遵循教育規律與人才成長規律,圍繞學校辦學定位和‘兩有三實’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堅持以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是我校作為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我們所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是指既具備本科素質、又有動手能力、畢業后能適應社會第一線需要的高級人才。我校市場營銷專業是一個集理論、實踐、應用于一體,又特別注重實踐性和應用性的專業,目前為省級品牌專業、國家特色專業以及湖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它要求該專業人才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有較強綜合能力和良好的素質。按照“面向市場,立足行業,學用結合,突出能力,提升素質”的原則,我校的市場營銷專業綜合改革提出了具有“責任心、進取心、感恩心,學習力、就業力、創新力(簡稱三心三力)”的營銷管理人才特色培養目標,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服務國家和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因而,“三心三力”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學生不僅僅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了解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同時還應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素質和優良品格,這些知識、能力以及素質的獲取,離不開教師教學團隊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求我們必須打造既有理論功底深厚、又有較高實戰能力和了解形勢政策的復合型教學團隊,即形成由學校專業教師、企業管理人員、政府工作人員及科研機構科研人員共同組成的具有雙師素質的能力提升型教學團隊。

(二)雙師素質的能力提升型教學團隊特點

雙師素質教學團隊是指由理論與實踐互補,愿意為共同的遠景目標、某個具體教學目標或工作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擔責任的個體所組成的專業群體。因此,建立一支既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的實踐指導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持續發展動力的復合型教學團隊,提升整個教學團隊的理論、實踐水平以及團隊成員的職業素養,滿足培養“三心三力”人才目標的要求,既為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為營造“能力型組織”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更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們認為,雙師素質的能力提升型教學團隊一般應該具備如下特點:

第一,能力素質的復合性。從教師個體上講,主要是指對教師的知識、能力、素質的基本要求,即教師既要有全面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有較強的崗位實踐能力,并且均應保持合理的知識結構。從教學團隊上講,它更強調這個專業群體需要共同努力完成的集體工作,通過不同成員的共同努力能夠產生積極的協同作用,促使團隊績效遠遠大于個體績效之和;也要求團隊應保持合理的類別結構與層次結構,即教師中兼職教師和不同經歷、不同水平者應形成一定的梯隊,并具有動態性與開放性,以達到優勢互補。

第二,主動學習的自覺性?!澳芰μ嵘汀钡母拍钍怯靡环N新的思維方式、對組織——“教學團隊”的思考,源于對“學習型組織”理論的學習與建設。學習型組織的本質特征在于“善于不斷學習”,通過保持學習的能力,以保持能力的持續發展和提升。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理論與實踐學習能力和動力。

第三,團結協作的創造性。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集體是大家志同道合進行創造性合作的團體,在這里,每個教師都能為集體的創造作出自己的貢獻,每個人從集體的創造中吸取精神力量,同時也以精神力量去豐富自己的同志。高校的人才培養是一個分工協作的系統工程,要求每個教師群體內部必須建立起一種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的新型道德關系,這樣才能優勢互補、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思想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等教書育人的任務。雙師素質能力提升型教學團隊的建設要求教師個人以及教師團隊的知識、能力、素質等結構互補,精誠合作,共同努力,以滿足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需要。

第四,教書育人的務實性。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功能首先體現在教書,因而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學識,并具備傳授專業知識所必須的求實創新的優良品格;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知識和解惑,更要喚醒學生未知曉或沉睡中的能力,重視學生對獲取知識,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新經濟時代的教師必須既具備專精的專業知識,又擁有廣博寬厚的基礎知識,更要具有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其次,教師的另一項重要職責是育人,人才培養工作是一個周期性較長的實踐過程,任何一個教育階段,任何一個單個教師都極難在短時間內見到教育勞動的成果,這就要求教師一切從學生發展需要出發,以優良的道德修養、無私奉獻的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恪盡職守,敬業愛崗,為社會塑造和培育出具有健康身心、良好品格的學生。

(三)雙師素質的能力提升型教學團隊的優勢

雙師素質的能力提升型教學團隊在培養應用型人才中,其主要優勢表現在課堂教學、教學改革、實踐教學、學術跟蹤與招生就業等各個環節:

第一,課堂教學的吸引力。雙師素質教師具有深入了解社會人才需求,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經驗相結合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采取案例分析、問題討論、方案策劃等方式,使學生充分領會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開拓創新的實踐能力。

第二,教學改革的針對性。在教學改革方面,雙師素質教師能夠將社會實踐中的具體要求融入教學改革項目,使教學改革更加符合社會需求,內容更加具體和有針對性、并快速地轉化為學生能力。

第三,實踐教學的運用性。在實踐教學環節,雙師素質教師能夠掌握目前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所使用的科學方法及技術,并將這些內容引入日常的實踐教學環節,使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設計更加貼近實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法與能力。

第四,學術動態的前瞻性。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條件下,能力提升型的教學團隊必須具備一種不斷補充學術養料、拓展學術視野、更新學術理念的強大能力,并以極大的探究心保持對學術前沿動態關注的熱情,立足學術前沿,有意識、有目標地吸納新知識和消化新知識,主動及時地給自己的學術生命輸送新鮮血液,真正形成強大的學術更新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新知識與實踐創新的方法。

第五,學生就業的指導性。由于雙師素質的教學團隊與企業的實踐活動密切聯系,注重了解人才的社會需求狀況,從而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改革教學內容方面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將社會需求知識前置于學校教學活動,實行校企多方面的深度合作,提高人才需求的社會適應性。

三、雙師素質能力提升型教學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校市場營銷專業綜合改革提出的“三心三力”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了教師除具有較高的理論教學能力外,還要有較強的專業實踐運用能力,即應當具備雙師素質。雙師素質師資隊伍建設是營銷特色人才培養的關鍵,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適應市場需求人才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實踐中,我們在教師的素質能力提升上仍然存在許多不適應的方面:

(一)考核體系的單一偏頗

由于考核體系以及教師職稱晉升更多強調科研評價,重短期輕長遠,存在考核評價指標單一化、評價標準定量化、評價方法簡單化、評價結果功利化等傾向。教師評價的科研剛性、而教學效果的隱性,教師被迫把大量的精力用于科研或理論研究任務的完成上,教學主要以完成任務為主,教師很難也不愿意花費時間在教學研究與學生實踐的指導上,一部分雙師素質教師從事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不高,科研支撐教學和創新人才培養的導向不夠,失去了自身應具有實踐能力強的特色。

(二)主動學習內在動力不足

由于當前高校的學生規模大,教師人數明顯不足,教師任務重,且教師疲于應付教學任務,自身學習動力與時間不足,一些教師思想觀念的變化沒有跟上快速變化的時代,知識更新不夠,教育方法與教學手段陳舊;加之教師結構不合理,從學校到學校的年輕教師多,缺乏對企業的實踐發展狀況與需求的了解,實踐能力不強,雙師素質教師匱乏,一專多能教師短缺。

(三)培養方案特色不鮮明

教學內容和課程整合力度不夠,不能很好地反映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方案制定與課程設計存在疊加與拼湊的現象,且方案設計與實際執行不匹配的問題,難于突出人才培養特色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要求。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素質教育三大體系建立與完善不夠,尤其是實踐教學、素質教育的推進與落實的方法需要制度與體制的創新。

(四)校企合作互融深度不夠

校企合作與產、學、研結合工作主要是在解決實習實訓等淺層次的結合上,而校企深層次合作的機制與制度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在建設“雙師素質”教師團隊過程中,學校和企業存在著社會責任感低、合作意識差、政府協調不當的問題;學校本位的“校企合作”思維模式、固定的課程內容、教學方式等,以及企業經營目標的贏利性與短期性,導致無法形成學校和企業兩支力量互動、合作、利益共享的關系,二者利益雙贏的平衡點未能凸顯,難于建立穩定的業界教師隊伍。

四、雙師素質能力提升型教學團隊的培育

為了適應我校市場營銷專業綜合改革的“三心三力”人才培養的要求,培養一支師德高尚、教育觀念新、創新意識強、理論與實踐水平高超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打造成一支既有較高理論水平,又具有較強實踐指導能力和具有可持續發展動力的雙師素質的能力提升型教學團隊,是強化營銷人才培養特色的重要選擇。因此,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一)完善教師的考核評價與引進機制

一方面,學??蓪嵤爸星嗄杲處熍囵B計劃”與“中青年教師企業實踐計劃”,把教師攻讀博士學位及到國內外著名高校課程進修或做訪問學者、掛職鍛煉、參與企業和政府咨詢活動及課題研究均作為專業教師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并在職稱評定與職務聘任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鼓勵教師“走基層、下企業、進機構、駐基地”,明確任務要求,建立教師主動提升能力的動力機制,加大對已有教師資源的“內培”力度;另一方面,建立更加靈活的教師“外引”方式,對于高水平的教師資源,既可全職引進亦可兼職參與,形成外部優秀教師資源使用聘任機制,建立實踐教師數據庫,創造教師培養新途徑。要利用校內外的師資條件和資源,組建教學團隊,將教學能力強的專業理論教師與實踐運用能力強的實訓教師組成教學團隊,明確職責與任務,共同承擔教學任務。通過團隊的教學合作,實現“雙師素質”教師的自主培養,最終達到能夠承擔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課程教學的目標。

(二)實施產學研相結合的校政企合作

“走出去、請進來”,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外教師培訓基地,加大“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力度?!白叱鋈ァ本褪且浞掷眯M馄渌咝?、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優質資源,開展包括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技能培訓以及參觀學習等學習提高方式;“請進來”就是要聘請校外專家學者講學、實務專業人員舉辦專題培訓等。堅持校內與校外培訓相結合,短期與長期培訓相結合,自我培訓與學校培訓相結合的原則,搭建校內外相結合的高水平培養平臺,提高教師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和能力。通過“雙聘”制度,形成學校、企業及政府部門間互聘教師,與企業、政府(含科研機構)建立更緊密的戰略合作,并對受聘教師按規定付酬,同時建立合作單位之間開展課題研究、咨詢服務、講座交流的制度化與經?;倪\作機制,通過產學研結合提高教師專業運用開發能力、創新能力與服務能力。

(三)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

學??刹扇№攳彃炻毷?、兼職掛職式等多種掛職形式,選派教師到企業實踐,并要求教師通過為企業提供員工培訓或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為企業創造一定的收益,而企業則應主動為教師提供用于教學和技術提升方面的支持。通過專業實踐,教師可以了解自己所從事專業的企業實踐、管理創新等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在教學中及時補充反映經營實踐和管理需求的新技術、新手段、新方法;教師對教學中的問題,也可以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請教,以提高推廣和應用能力。專業教師通過積極承擔實踐教學任務,編寫反映企業經營實際的實踐教材和案例,開發反映經營實踐活動的軟件、案例或分析討論課程,在指導課程設計、畢業論文和實訓教學中,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和新技術運用能力。

(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

兼職教師是指能夠獨立承擔某一門專業課教學或實踐教學任務,有較強教學水平的專家。他們來自生產經營一線,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較強的實踐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們可以給學校帶來社會對人才培養素質的新要求,在和學校教師共同進行教學活動中,促進學校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從而具有雙師素質。兼職教師全面參與教學,參與專業設置、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編寫等各方面工作,促進學校教學內容的調整和改革,增強高校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實現校企合作的人才互通共贏,實現學校與企業共同受益,以適應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變革的要求。

(五)制定激勵教師雙師素質能力提升的政策

學校應該對教師實行分類管理與考核,在授課安排、教學課時等方面有所區分與側重,把“雙師素質”的師資建設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建立終身學習的培訓制度,根據教師的年齡、學歷、經歷制定教師的具體培訓計劃;通過“雙師”教師津貼等激勵機制,實行教師的分類管理,鼓勵一部分教師潛心研究教學、讓這部分教師努力提高實踐運用能力并獲得尊重,促進傳統教師管理與評價機制的改革,構建應用型本科高校特色的教師管理、考核及評價機制,培養一批既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真正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雙師素質教師,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

(注:本文系2012湖北經濟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項目成果之一,文件號:鄂經院發[2012]149號)

猜你喜歡
雙師素質專業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建筑室內設計專業雙師培養授課實踐探討
林秀娟 茶業“雙師”
小學科學“雙師課堂”中雙師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專業降噪很簡單!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素質是一場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