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體系的建構

2015-03-28 20:10孫岳兵,周俊武,魯良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15年6期
關鍵詞:生命大學生評價

一、人性化: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體系構建的出發點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124(2015)06-0107-05

收稿日期:2015-07-20

基金項目: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一般項目“‘90后’大學生生命教育科學化研究”[12YJA710101];湖南省2013年社科基金項目“生命責任感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升的影響和對策研究”[13B03]

作者簡介:孫岳兵,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湖南師范大學講師;周俊武,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

生命教育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標,運用科學的手段,通過系統地搜集資料、分析資料,對生命教育過程、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從而為不斷完善自我和教育決策提供有效信息的過程。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在功利化原則的影響下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只重視教育評價的結果,從外在價值的角度評價教育活動,從而導致大學生生命教育的表層化和泛化??茖W合理的生命教育評價體系應該建構在人性化、動態性、效用性、整體性原則的基礎上,著眼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尊重人的人格、權利,關懷人的成長是生命教育人性化的體現。以往的教育評價忽視人的價值,把人當做物來看待,把人作為知識的容器,忽視人的能動性的發揮,不利于大學生的發展。生命教育的目標是人的價值的實現,人本身是目的,關注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體系突出的是以人為本,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發,構建科學合理的價值評價系統。人性化的生命教育設計體現了生命教育過程必須以大學生的人生價值的實現為目標,是教育評價理念的創新,是生命教育評價的出發點。

1.主體性原則

傳統的教育理論和實踐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利于大學生對知識的接收。只有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大學生的積極能動性,才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主體性原則是對傳統教育的突破。在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使大學生成為教學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在生命教育過程中的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為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堂氣氛的創設過程中發揮引導的作用;大學生的主體性主要體現為大學生在生命教育過程中對接收信息內容的主動鑒別、選擇,以及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

在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性和大學生的主體性主要包括本體論和認識論兩個層面。師生雙方相互尊重、了解、溝通和互動,體現了本體論層面的意義。而從認識論意義上講,則表現為主動學習和主動創新兩個方面。主體性原則給生命教育研究注入了新鮮血液,使生命教育研究可以與時俱進。在主體性原則指導下實施生命教育,有助于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從而提高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教學效果,實現生命教育的最終目的,突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

2.實踐性原則

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從本質來說是一種價值判斷活動,是一種對生命的深刻認識活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檢驗生命教育評價的標準。實踐是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的根本基礎,大學生生命教育活動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首先,實踐是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標準的確定者。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過程是否符合大學生的需要,是由實踐決定的。其次,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其正確性本身是無法證明的。正如馬克思所說:“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1]最后,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的標準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評價會有不同的結論,哪種評價標準最合理和科學由實踐決定。所以,實踐性是大學生生命教育實現人性化的必然選擇。

當前教育的困境之一是與實踐的脫離,注重的是理論與知識的灌輸。但是實踐在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教育源于生活。所以,教育走出困境的路徑是回歸實踐。在社會實踐中,人的外在和內心不斷得到創造和改變,從而不斷生成和獲得人性中新的因素 [2]。生命教育應重視社會實踐,廣泛地開展各種與生命教育相關的實踐活動,將生命教育融入到實踐的過程中,讓大學生在實踐中領會生命教育的真諦。一方面,人是社會中的人,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教師要引導大學生關心身邊的人和事、積極參與到生活實踐中去,進一步擴展到對國家方針政策的關注,從而將自己的需要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大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中,同時將實踐中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知識結構的一部分,在實踐中學有所用,在實踐中不斷重構自己的認知結構。

3.平等性原則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學生認識生命、珍愛生命,創造生命的價值和實現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的目的決定了生命教育存在于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和大學生是生命教育的主體,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往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命教育的人性化原則要求師生建立一種平等、尊重、和諧、共進的關系,不僅是課堂上知識和經驗的相互交流和意見的相互交換,還包括生活中感情的交流和互動,在平等、開放的交流中使師生的主體性得到真正的體現。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過程稱為師生之間的開放的、真誠的、平等的互動的過程,成為師生之間增進感情的過程。

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本質在于學生的自我價值的實現,良好的師生關系的構建是生命教育本質實現的保障。在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過程中,以平等為原則,促進了師生關系的和諧,有利于發揮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教師來講,要站在大學生的角度,充分考慮大學生的需要,關心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要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到教學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增加,把大學生生命教育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師生在真誠的溝通中建立了平等的關系,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目的就真正得到了實現。

二、動態性: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體系構建的關鍵點

生命教育所面對的條件和環境是不斷變化的,評價的標準也要根據變化的情況不斷做出調整。因而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是一個動態的建構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1.課程、教學與評價的多次互動

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是在課程、教學與評價的多次互動中實現的。理清課程、教學和評價的關系,對于大學生生命教育系統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傳統的教育評價中,課程、教學、評價往往是一種界定清晰、程序確定、功能獨立的過程。由此可見,在傳統的教學中課程實施與教學評價之間缺乏溝通和互動,各個環節是靜止的。傳統的教育觀認為教育評價從屬于課程和教學,在課程和教學之外進行。動態性的生命教育原則認為課程、教學和評價是相互建構的過程。

首先,大學生生命教育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八粌H是教師向學生傳遞其所知道的過程,更是師生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師生的共同探索實現其認知領域的拓展與延伸,同時實現師生觀念與思維的轉變與發展?!?[3]大學生生命教育的評價客體具有場景性,即時間和空間的特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教育評價的客體也會隨著人們價值觀、教育觀的變化而變化。此外,生命教育也不具有絕對的普適性,民族、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性,決定了生命教育要具有多樣性。因此,教育評價應是動態的、開放的、相互聯系的,而不是靜止的、孤立的?!耙磺忻撾x了具體情景的所謂的課程評價都是虛無的,猶如‘泥足的巨人’?!?[4]

其次,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具有多維度的功能,如目標導向、強化激勵、反饋調節等。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要突破傳統的評價觀,在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把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和生命教育課程看成一個互動的過程,把課程、教學、評價當做一個動態的過程來看待,把評價融入課程和教學的過程中。

2.現時評價與發展評價的統一

發展評價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主要是指對事物當前狀態的考察,是為了預測事物未來的狀態,考察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評價其潛力,預測其未來的發展方向。發展性的評價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促進大學生的未來發展而對生命教育作出現時判斷;二是從大學生現在的狀態,預測大學生未來的學習狀態。這兩個方面是大學生生命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這就要求教師對大學生充滿信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大學生以及生命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用積極的態度幫助學生改正缺點。如果教師用一種懷疑而不是鼓勵的眼光看待學生,會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

3.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的統一

傳統的教育評價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結果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成績的測量,關心學習目標的實現情況,對大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夠關心。因此,結果評價以考試的形式進行。結果評價有一定的意義,它是對大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檢驗。但是,結果評價也存在很多缺陷,例如關注目標而不關注大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檢驗大學生的學習成果但是不能發現大學生的學習潛力等等。

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過程是學生的價值觀重新建構的過程,是大學生的情感提升的過程。在生命教育過程中,學生認識生命、保護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探索生命、實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獲得自己人生價值的提升,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生命教育更關注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思想層面的提升,結果也很難用統一的考試形式進行測量,雖然結果評價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因此,大學生生命教育的評價應該在結果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過程評價來激勵學生的全面發展和不斷進步。過程性評價的方法主要包括質性評價、形成性測驗、診斷性測驗評價等方面。這是教學評價動態性的體現,在評價過程中不僅要發揮教師的作用,更要發揮大學生的作用,要把過程性評價作為大學生學習的一部分,作為大學生生命活動的一部分。

三、效用性: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體系建構的落腳點

效用性是生命教育評價的重要原則,是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體系的落腳點。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的效用性原則是指在一定的內外條件下,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主體為達到生命教育評價的目標,用一定的標準對評估客體進行價值評估,在評估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預期評價目標的實現程度和活動主體的需求的滿足程度,主要表現為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

1.內在方面

第一,對效益的強調。效益是人們對實踐結果進行考察時的常用詞匯,主要強調活動目標的實現,活動所產生的正向效果。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體系的效益性主要是指生命教育的評價結果符合生命教育的預期目標。生命教育的評估結果越符合生命教育的評估目標,生命教育的效益越強,反之越弱。

第二,對效率的強調。效率是投入和產出之比,用于強調活動過程中對資源的消耗。在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資源,促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實現效益最大化,這樣才能促進大學生生命教育評估體系的不斷完善,促使大學生生命教育評估過程有效性的實現。生命教育評價的效益屬性和效率屬性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是大學生生命教育評估過程效用性的實現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2.外在方面

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的效用性除了內在的對效益的強調、對結果的強調之外,由于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的特殊性性和復雜性,使得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的有效性也具有多種表現形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評價目標的動態變化。生命教育的評估目標作為大學生生命教育活動進行的依據,在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大學生生命教育的評價目標是依據生命教育的實踐過程而制訂和變化的,把生命教育的目標進行細化,指導著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的全過程。另一方面,在生命教育評價中,大學生生命教育的主客體可以依據評估目標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檢測,從而對不符合目標的行為進行及時的糾正。

生命教育評價的有效性隨著大學生生命教育目標的動態變化而變化。一方面,大學生生命教育的評價過程對于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目標體系的建構、反饋有重要的影響,生命教育評價過程的動態性促使生命教育評價目標的變化,同時,大學生生命教育目標的動態性調整是生命教育有效性實現的結果;另一方面,在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隨著生命教育評估目標的不斷發展,調整自身的目標,促進自身的不斷完善,從而促進大學生生命教育有效性的最終實現。

其二,評價因素的高效組合。評價因素是決定大學生生命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大學生生命教育有效性的實現需要調動各種資源、發揮各個要素的作用。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生命教育評價的主體、客體、中介和評估環境。生命教育評價主體作為生命教育評價的主要實施者,其水平的高低對評估結果起決定性作用。生命教育客體主要包括生命教育的對象、生命教育的教學過程及生命教育的最終結果,因而正確把握生命教育客體的性質,對生命教育有效性的發揮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生命教育的評估中介是指生命教育的信息系統。生命教育的信息系統是主客體間進行溝通的橋梁,信息系統的完備性和及時性對生命教育評價的有效性產生直接的影響。良好的評估環境是生命教育評價有效性實現的保證??傊?,評價主體、評價客體、評價中介、評價環境共同對生命教育評價的有效性產生影響。

其三,評價方法的多元利用。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方法的選擇,與生命教育的評價效用直接相關。由于生命教育評估過程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從表現形態來說,有顯性效果與隱性效果、短期效果與長期效果、客觀效果與主觀效果等,因而,應注重從多維視角來選擇評估方法,以確保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因此,在生命教育評價過程中要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實現生命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從而促進生命教育效用性的最終實現。

總之,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效用性表現為內在的維度和外在的維度,它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保證了生命教育的效用性。

四、系統性: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體系建構的升華點

根據系統科學的觀點,任何一個系統都有開放性、整體性、動態性的特點。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體系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也具有以上的特點。因此,生命教育的評價必須堅持系統的原則。生命教育評價的系統性原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全面性

系統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其構成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按照系統的目的各自發揮著功能。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體系作為一個整體,需要用全面的觀點來進行生命教育評價的設計。生命教育體系的評價是一個系統的過程,設計到教學主體、教學客體、教學中介、教學環境等各種因素,但其最終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價值觀的提升。因此,生命教育評價體系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2.層次性

任何系統都包括很多個子系統,任何系統都是更大系統內的子系統,并且任何系統發展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實現更大系統的整合。在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系統中,不同的評價對象在生命教育體系中處于不同的層次,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體系應根據評價對象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評價標準,使大學生生命教育的評價更加具體,更具有針對性,使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更加真實地反映評價對象的具體情況。

3.開放性

生命教育系統不是封閉的,必須與外部環境和其他系統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生命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活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整個社會有著密切聯系的。因此,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體系要堅持開放性原則。雖然學校是進行生命教育的主要場所,但是家庭、社會等在學生的生命教育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耙龑W生走出校園,接觸社會,在社會環境中感受生活的真相……創造真正的生命價值?!?[5]因而,對大學生生命教育進行評價,既要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系統內部的各種要素進行分析和綜合,又要充分地考慮家庭、社會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影響。

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體系是生命教育過程的監督、評價、反思??茖W合理的生命教育評價體系,應體現人性化、動態性、效用性、整體性等原則要求,并著眼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建構科學合理的大學生生命教育評價體系,既可以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實施進行目標指導、強化激勵、反饋調節,又可以提高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歡
生命大學生評價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