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范式下看當前的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

2015-04-07 15:06金燕趙迎春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金燕+趙迎春

關鍵詞:歷史范式;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

摘要:文章從圖書館學發展史上的幾個主要時期,總結出三種圖書館學的理論范式,并分析它們各自的優點與不足。希望未來能夠建立新的理論范式,并且用這種范式更好地指導公共圖書館在文獻資源方面的工作。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5)03-0014-03

收稿日期:2015-02-15

作者簡介:金燕(1974—),山西省圖書館館員;趙迎春(1968—),山西省圖書館研究館員??v觀圖書管理和文獻資源的歷史,可以看出信息的發生和發展是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多樣,有一元到多元的過程,與此相對應的圖書館學的研究也形成了不同的歷史范式。主要的歷史范式有:19世紀之前的諾迪(Gabriel Naude)范式、19世紀的施雷廷格(Martin Wilibaid Schrettinger)范式和20世紀的阮岡納贊(S. R. Ranganathan)范式三種。這些不同的圖書館學歷史范式都與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與條件有關,研究發現不同的歷史范式下的圖書管理和文獻資源有著不同的目的性和方法性。筆者結合以上三種范式,對當今信息爆炸時代的文獻資源建設進行思考,希望能夠推動公共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方面的工作。

1諾迪范式研究的意義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世界各個地區的文明民族在管理各自的圖書時形成不同的區域圖書管理特色。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古中國等古老文明都用石板、泥板、獸骨、竹簽、玉石、陶器、羊皮以及粗紙等記錄著自己的古代文明和智慧。但這些有關圖書的管理的行為并沒有自覺性,它們多是出于保護圖書的本能。在圖書管理范式的目的性上,沒有有意的意識,沒有自覺;在管理范式的方法性上,沒有統一的理論方法??梢哉f在《關于如何創辦圖書館的意見書》(Advice on Establishing a Library)出現之前,圖書館的管理沒有形成統一的范式。

1627年加布里埃爾·諾迪(1600—1653)出版了圖書館學上的第一部論著《關于如何創辦圖書館的意見書》(以下簡稱《意見書》),奠定了圖書館學的一般原理,成了圖書館學理論有關思想方面的鼻祖。作為一個法國圖書管理員和學者他著作等身,研究領域包括政治學、宗教學、歷史學和神秘主義等。在他的《意見書》在付諸實踐時,適逢馬薩林公爵(Jules Cardinal Mazarin)圖書館的建立與維護,因此其理論有幸得以很大程度的實施。

諾迪范式的內容比較簡單,就其目的性而言,主要是對于以圖書為載體的人類文明進行保存。諾迪以及與諾迪同時期圖書管理者的思想都是人們直觀經驗式的,認為圖書本身就是目的。中國同時期也有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類似的思想。與目的性相一致的是諾迪范式的方法性,就是以怎樣的方法能夠使得圖書得以長期的保存。在那個時代,具體的方法包括合理的儲藏條件、充分的儲藏空間、一定的儲藏人力物力等。諾迪范式對于圖書館學的貢獻主要是它啟蒙了圖書館學的學術思想,開啟了圖書管理專業化的道路。它的不足主要是由于歷史條件的制約,諾迪范式對于圖書的管理方式是碎片化、經驗式的,沒有形成一個有條理性的系統體,科學性還很不夠。

以諾迪為代表的圖書管理的思想給圖書的收集、管理、保存、傳承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諾迪范式對于當代公共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依然具有很大的借鑒價值。作為前圖書館學的范式,諾迪范式在社會生產力、社會資源和文明程度均不十分發達的情況下,以之前圖書管理經驗為依據,系統地說明了圖書管理的思想。當今圖書管理日益復雜化、系統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但是真正的智能化和網絡化還未實現。圖書的管理依然不能完全獨立地實現自我的生產、收集、編輯、整理、維護、更新、傳播以及自我的實現等。在文獻資源建設的過程中,依然需要有限的人力輔以簡單的電腦程序來處理海量的文獻資源信息,現在巨量的文獻資源建設相對于有限實現的智能化而言近乎是無限的。真正的信息論、系統論和人工智能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依然很不完善。

2施雷廷格范式的意義

這一范式的理論家主要有馬丁·施萊廷格、托馬斯·杰斐遜、麥爾威·杜威等。圖書館學真正的建立要歸結于德國的牧師和圖書管理員馬丁·施萊廷格(1772—1851)。施萊廷格在1807年首次使用“圖書館學”(library science)一詞,第一次把圖書館學作為一門正式的理論學科提出來。從1808年到1929年,施萊廷格寫了第二本有關圖書館學的教科書。他提出要將圖書按照不同學科種類進行分類規劃,并且創造性地以字母的序列為依據,根據作者和地域的不同,系統編排圖書書目。施萊廷格認為圖書館是一個有目的性的組織,并且認為應該有理論準則來概括這一組織的內容。

杰斐遜(1743—1826)的理論運用培根在《新工具論》(Novum Organum)中的歸納法(Baconian method),設計了一個經典的體系來分類成千上萬的書籍。這個歸納分類體系分為三步:第一步收集文獻。準備完整和足夠的歷史基礎材料,這是所有文獻工作的基礎。第二步是運用“三表法”,對文獻進行規劃。一是本質表。是指樹立正面典型。把所研究的某一事物或某一領域的主要屬性特征把握出來,并舉出典型例證、正面例證加以說明。二是差異表,又稱缺乏表。是舉出與正面例證相接近的反面例證。這樣做可以通過反例更好地對正面例證進行歸納。三是比較表,又稱程度表。是對已經收集好的文獻進行對正例和反例的比較。第三步是真正意義上的歸納。通過三表法積累的文獻資料,研究者可以對所研究的對象進行本質上的界定,排除誤差因素和次要因素。杰斐遜在圖書方面的收集整理工作為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開端。

金燕,趙迎春:歷史范式下看當前的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金燕,趙迎春:歷史范式下看當前的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杜威(1851—1931)是使圖書館學在學科叢林中有自身地位的圖書館學家。他在1876年所創立的分類圖書的“杜威十進制圖書分類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被廣泛運用,并沿用至今。這一圖書分類方法使得圖書的管理真正的符號化、科學化、精確化,他的編碼思想成了現在圖書管理的基本思想。

猜你喜歡
公共圖書館
淺談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免費服務面臨的問題以及對策
公共圖書館在引導青少年信息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紐約州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政策研究
基于圖書獎評選的公共圖書館采訪創新研究
MOOC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探索研究
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實踐與思考
談公共圖書館如何建立自助服務推廣長效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