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2030年用電需求分布研究——基于生產力和城鎮化布局視角

2015-04-09 03:47張淑娟胡功杰李源
當代經濟 2015年4期
關鍵詞:城鎮化率用電量生產力

○張淑娟 汪 志 胡功杰 李源

(安徽省經濟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00)

經濟發展與電力需求息息相關,一般情況下為相互促進關系,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比重越大,電力需求也越大,同時人口的增長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又會進一步促進電力需求的增長。當前及今后較長一個時期,全球經濟面臨深度調整,國內經濟“三期疊加”,逐步邁入新常態,安徽省經濟運行的外部環境日益復雜,科學展望生產力和城鎮化布局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如何把握經濟增長規律和區域經濟布局變化趨勢,合理預測長期經濟增長,對進一步做好電力規劃、安排電力建設,引導能源和電力生產合理布局、優化開發意義重大。

一、研究綜述

1、生產力和城鎮化布局預測方法

短期的生產力和城鎮化布局預測往往運用一般的回歸方程或時間序列方法,如王龍兵等(2012)采用ARIMA模型擬合全國GDP數據并進行短期預測。呂海燕等(2011)運用一元線性回歸方法建模,對河南省”十二五”期間GDP指數和人均GDP指數進行預測。楊揚等(2011)在建立指數曲線模型、ARIMA模型和三次多項式模型的基礎上,建立組合預測模型,對中國2010—2015年的GDP值進行預測。中長期經濟結構由于預測時間跨度長、影響因素多,往往不使用單一的回歸預測方法,而是運用Logistic模型、DRCCGE模型、組合預測等多種預測方法,如李善同(2010)運用DRCCGE模型,對“十二五”時期以至2020年和2030年我國經濟發展情景進行了模擬分析并預測各階段經濟增速。

2、用電需求預測方法

用電需求預測大多以短期為主,一般有BP神經網絡、灰色系統預測等方法,如蔣浩然(2008)以灰色系統理論為基礎,預測地區電力需求量,分析影響電力需求量的因素。師洪濤(2011)基于小波-BP神經網絡的預測模型,預測短期風電功率。中長期用電需求預測一般構建LEAP模型,該模型依據長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預測,從終端用能角度出發,分主要產業部門設計終端用能載體。黃建(2012)基于LEAP模型能源需求模塊的基本思想,分時段對全國用電需求進行情景分析。

綜上所述,前人的研究成果運用了多種預測方法,但大多以全國或全省為研究對象,時間跨度以中短期為主,無法滿足更長期和細化的規劃部署,且指標預測較為單一,缺乏全方位的統籌考慮。本文以安徽省16個地市為研究視角,基于全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總體趨勢,系統、全面地梳理了生產力和城鎮化布局的各項指標,符合當前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要求。電力預測部分全面結合了經濟結構特征,不籠統地預測全社會用電量,而是根據分產業電力需求分布預測的思想,科學劃分產業部門進行預測。

二、研究思路

由于計量模型無法考量難以量化的政治經濟因素,運用于長期預測往往容易導致較大誤差,因而本文基于區域經濟理論和發達國家經驗的理論框架來進行長期預測。本文以主體功能區劃和理論經驗為指導,定性分析各區域發展情況和發展趨勢,靈活采用logistic模型、ARIMA模型、P-E-R模型、組合預測等方法對生產力布局、城鎮化布局分別進行預測,并在此基礎上分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服務業生產用電、工農業生產用電三大部門展望用電量分布,最終得到2030年安徽省16個地市經濟總量及增速、產業結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全社會用電量等各項指標。

表1 安徽省各地市生產力布局預測(億元)

三、安徽省各區域生產力和城鎮化布局預測

系統分析安徽省各區域發展趨勢:皖江地區是安徽省重點開發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創新能力均領先全省,是未來生產力布局的主要區域,可承載更多人口;皖北地區資源要素匱乏,屬于“極度缺水地區”,經濟發展潛力小,不適宜大規模集聚產業和人口;皖南地區是安徽省重點生態功能區,也是全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型和水源涵養型生態功能區、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開發空間??;皖西大別山區是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也是淮河中游和長江下游的重要水源補給區。安徽省各區域由于農業比重高,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整體較低,下一步經濟結構調整潛力較大,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1、生產力布局

(1)經濟總量。根據2012年全省四大板塊人均GDP水平可知,皖江地區人均GDP為6623美元,皖南地區為4985美元,按照世界銀行最新劃分標準,均屬于中等偏上收入地區;而皖北地區為3034美元,皖西為2579美元,均屬于中等偏下收入地區。參照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經濟總量的增長符合“S”型生長曲線規律。因此,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和指數平滑方法對四大板塊生產總值進行擬合預測,再進一步采用對各單一預測值按相對擬合誤差最小的原則進行組合預測(見表1)。

(2)產業結構。參照全省的發展態勢,以及各地市自身發展特征,結合上述未來一個時期經濟總量的考慮,對產業結構變動情況作出定量預測。

表2 安徽省各地市人口和城鎮化布局預測(單位:萬人,%)

2、人口和城鎮化布局

(1)人口規模。本文使用Logistic模型預測各地市未來的戶籍人口,P-E-R模型(選取建設用地面積和水資源量作為資源環境指標,GDP和二、三產業增加值作為經濟指標)測算綜合適度人口,基于戶籍人口和適度人口的分布情況,預測各地市未來常住人口規模情況。

(2)城鎮化率。根據諾瑟姆的城市化理論,皖江地區城鎮化率已超過50%,城鎮化進程仍然較快但逐漸趨緩;皖北和皖南地區城鎮化率均超過40%,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皖西地區城鎮化率不到40%,城鎮化不斷提速。利用Logistic模型對城鎮化水平進行擬合,然后采用時間序列分析中的ARIMA模型進行再次擬合,最后進行組合預測得到預測結果(見表2)。

結果顯示,到2030年,皖江地區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顯著上升,達69.7%,常住人口為3987萬人,城鎮化率為69.6%;皖北地區經濟總量占比下降到23.7%,常住人口為2347萬人,城鎮化率為62.9%;皖南地區經濟總量占比下降了0.3個百分點,常住人口為160萬人,城鎮化率為63.8%;皖西地區經濟總量占比下降了0.4個百分點,常住人口為690萬人,城鎮化率為58.3%。

四、基于生產力和城鎮化布局的全社會用電量分布預測

以上述生產力和城鎮化布局預測為基礎,分別預測各地市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服務業生產用電和工農業生產用電,最后加總得到各地市全社會用電量的分布情況。

1、城鄉居民生活用電

2030年安徽省將進入后工業化發展階段,達到同期高收入發展水平,各地市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水平的趨同性逐步增強,主要體現為人均生活用電差異逐步縮小。預計2030年安徽省人均生活用電量達到1583千瓦時/人。結合各地市2030年經濟發展程度、人口分布,預測各地市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

2、服務業生產用電

各地市服務業生產用電主要取決于服務業增加值,數據統計分析表明:二者相關系數接近完全相關。因而可按照2030年各地市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考慮地市物價差異)分配全省服務業生產用電量。

3、工農業生產用電

由于各地市工業類型存在差異,尤其是高耗能行業用電耗能大,不適用按增加值比例預測(農業用電體量小,剝離較為困難,考慮在工業用電中)。各地市工農業生產用電量包含第二產業終端用電量、能源工業用電量、非一級網損與廠用電量,可逐步預測,最后加總得到工農業生產用電量。匯總各地市各部門用電預測結果,得到地市全社會用電量(見表3)。

表3 2030年安徽省各地市全社會用電量(單位:億千瓦時)

結果顯示,合肥、滁州、蕪湖等市由于經濟基礎好、綜合承載能力強,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顯著高于全??;六安、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池州由于逐步進入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集聚要素潛力大,增速也高于全??;而淮南、淮北、馬鞍山、銅陵等市由于工業化已基本完成,綜合承載力偏弱,發展后勁小,增速顯著低于全??;宣城、安慶、黃山等市增速則與全省基本相當。

五、對策建議

安徽省各地市的社會經濟基礎差異較大,其面臨的問題也各不相同。因而有必要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全局的角度謀劃局部,以長遠的眼光謀劃當前,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一是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快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構建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創新政府績效考核機制;二是科學精益規劃電網布局,加快發展特高壓,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加強變電設施建設;三是提高能源消費電氣化水平,完善能源消費政策和價格機制;四是轉變能源生產消費方式,大力開發清潔能源,推進傳統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優化交通用能方式;五是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建立分布式能源模型,協調開展DG在電力網絡中的布點規劃和考慮DG的配網擴展規劃。

[1]席瑋:中國區域資源、環境、經濟的人口承載力分析與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孫久文:“十二五”時期我國生產力布局優化的基本方向[J].新疆財經,2012(2).

[3]魏曉鋒:西方區域經濟理論研究:回顧與評價[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6(1).

[4]崔新鋒等:基于P-E-R模型的貴州省適度人口初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0(12).

[5]張玲等:基于P-E-R區域匹配模式的寧夏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1(1).

[6]曾祥旭等:區域適度人口規模與人口合理分布研究——以重慶為例[J].濟南大學學報,2010(4).

[7]黃豪等:Logistic曲線模型在區域經濟長期預測中的應用[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1(33).

[8]趙文英等:基于改進Logistic模型的黑龍江省城鎮化水平預測[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3(13).

[9]李國平等:生產集中、人口分布與地區經濟差異[J].經濟研究,2003(11).

[10]賀菊煌:中國人口與經濟長期預測模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1(9).

[11]姜照華:城鎮化率模型的構建與預測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1(2).

[12]林衛斌等:“十二五”及2020年電力需求預測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7).

猜你喜歡
城鎮化率用電量生產力
01 國家能源局:3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5%
新一輪新型城鎮化頂層設計來了
提高母豬年生產力的關鍵措施
國家能源局:3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4.2%
關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理性思考
2016年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1.2%
義務教育城鎮化率5年升至72.55%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凡事就怕做到極致 一個詞的生產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