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問題治理與“和美新疆”建設

2015-04-09 02:14謝貴平
社會治理理論 2015年5期
關鍵詞:東突非傳統新疆

謝貴平

社會問題治理與“和美新疆”建設

謝貴平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注重“和諧社會”建設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方略和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美麗中國”方略?!昂椭C”與“美麗”的結合與縮寫是“和美”,所以“和美中國”將是中國新時期社會建設的目標。(余瀟楓:《安全治理:從消極安全到積極安全——“楓橋經驗”五十周年之際的反思》,《探索與爭鳴》2013年第6期,第46頁。)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當前,由于經濟全球化和中亞地區“雙泛主義”(“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濁流等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在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中西部發展差距較大,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對新疆來說會引起局部利益的重新調整與變動,誘發新疆社會問題的各種消極因素將會增多。新疆是中國最大的一個邊疆省區,也是中國的西北門戶。在國內外新形勢下,深入了解新疆的區情和社情,對新疆的各種社會問題進行有效的治理,為新疆建設一個和諧的國內外環境,使新疆適應國際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潮流,保障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得以順利實施,獲得社會的全面發展與進步,建設“和美新疆”(即和諧社會與美麗新疆的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疆主要的社會問題

近年來,新疆和全國一樣正處在各種社會矛盾和發展問題集中凸顯的高風險時期,影響新疆民族地區社會穩定與和諧環境建設的社會問題逐漸增多。當前影響“和美新疆”建設最重要、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民族問題

王希恩先生認為,民族問題是指涉及民族生存、發展及相關利益的社會矛盾。它是較民族之間的矛盾遠為廣泛的社會問題。(王希恩主編.當代中國民族問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8.)新疆的民族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各民族間原生性民族界限與隔閡尚未消除;二是歷史上的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使民族關系余痛猶在;三是民族主義浪潮對民族關系的影響隱憂尚存;四是族際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導致的心理失衡;五是新疆資源開發中出現的利益分配矛盾;六是現代化進程中的新疆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問題;七是中亞跨界民族國家獨立帶來的消極影響;八是“雙泛主義”和分裂主義的嚴重危害;九是狹隘民族意識、民族認同對民族關系的負面影響。由于受國際上一些極端民族主義、極端宗教思潮和暴力恐怖主義勢力的影響,美國等西方國家推行的所謂“西化”“分化”或“弱化”中國的戰略,他們把民族、宗教問題作為突破口;而國內市場經濟的逐步推進,東西部發展差距的進一步拉大,導致一些少數民族民眾心理的失衡。在國際國內形勢影響下,新疆民族問題在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反分裂斗爭等諸多方面都呈現出復雜化、多樣化的態勢,民族矛盾也日益凸顯。

(二)宗教問題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匯聚之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人文和社會歷史條件,新疆在多種宗教并存條件下形成了伊斯蘭教占主導地位的局面。截至2008年,全自治區有清真寺、教堂、佛道教寺廟等宗教活動場所約2.48萬座、宗教教職人員2.9萬多人、宗教團體91個、宗教院校2所。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疆赴沙特朝覲的人數已累計超過5萬人,近年朝覲人數保持在每年2700人左右。新疆現有10個少數民族的大多數群眾信仰伊斯蘭教,人口1130多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疆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Z]. 2009-09-21.)新疆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口、清真寺和宗教人士的數量之多,都是全國其他地區所無法比擬的。

歷史與現實告訴我們,民族之間的政治經濟利益沖突,常常采取宗教的形態。就新疆來說,新疆的宗教問題盡管主要是伊斯蘭教問題,但表現形式復雜多樣:一是宗教自身存在的問題;二是宗教信仰存在的問題;三是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伊斯蘭教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和分裂祖國統一的問題,即非法宗教活動與極端宗教活動問題;四是伊斯蘭教界存在的問題;五是宗教管理工作方面存在問題。由于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宗教信仰氛圍濃厚,極容易被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所利用,從事違法犯罪和恐怖暴力活動。當前,受國內外形勢變化的影響,關涉新疆社會穩定甚至國家安全的宗教問題也不斷凸顯。

(三)“東突”問題

“東突厥斯坦”這個語言、地理名詞自清末民初被西方殖民者政治化傳入新疆,與傳入新疆的“雙泛主義”思潮交互浸染,構成“東突”分裂理論的思想基礎之后,“東突”勢力所進行的滲透破壞與分裂活動一直成為困擾新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大隱患。近年來,“東突”分裂勢力在新疆相繼制造了多起恐怖暴力事件,20世紀90年代“東突”勢力在新疆所制造的恐怖暴力事件形成一個高峰,尤以2009年7月5日烏魯木齊的“7·5”事件為甚。盡管政府有關部門查禁取締“東突”勢力力度很大,揭露“東突”危害、剖析“東突”本質的輿論攻勢也很猛烈,但在宗教氛圍異常濃厚、傳統文化影響深遠的新疆多民族地區,市場經濟條件下多元民族文化的碰撞、對立與沖突以及和社會轉型時期諸多社會矛盾,經“東突”勢力蠱惑、煽動與誘導,極易引起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對社會現實不滿的心理共鳴與認同。長期的文化滲透使“東突”的分裂活動在新疆擁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和生存土壤,加之國際上反華勢力直接或間接的支持,他們自己也在不斷改變花招,打著“人權”“民族”“宗教自由”的幌子,有不少少數民族民眾尤其是年輕人被煽惑、蒙蔽其中,雖經政府多次打擊,但“東突”勢力仍具有較為頑強的自我修復和再生能力。新時期,“東突”問題實際上已成為目前影響新疆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最大的威脅因素。

(四)生態環境問題

由于新疆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歷史與現實、社會發展程度等諸多原因,再加上近幾十年的人口增長、社會經濟發展和水土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新疆生態環境破壞和資源造成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新疆在開發中由于人類對自然資源利用不合理使得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鹽漬化嚴重、土地生產力下降、河湖萎縮干涸、生存條件嚴酷、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土地荒漠化等生態問題嚴重,有些地方環境治理能力趕不上破壞速度。當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不僅制約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對中國整體生態環境已構成威脅,深刻影響著新疆各民族的生存與發展,以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五)貧困問題

新疆是我國少數民族主要聚集區,由于歷史發展的滯后性以及獨特的民族文化教育背景和傳統價值觀念等原因,新疆尤其是少數民族農村地區還存在著一定規模的貧困人口,而且這種貧困還呈現出區域性、民族性、扶貧后返貧率高、貧困惡性循環性等特征。貧富差距過大,尤其是不同民族之間的貧富差距過大,不僅容易造成人們的心理失衡,而且容易刺激民族主義情緒,這必然影響社會穩定,形成緊張、高風險的不和諧社會。如果在新疆尚有大量貧困農牧民長期解決不了溫飽問題,一遇突發事件,貧困問題還成為西方反華勢力和境內外分裂勢力大肆攻擊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進行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動的借口,而貧困地區的農牧民也容易被煽惑利用,直接影響到新疆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甚或國家的長治久安。

(六)民生問題

近年來,新疆地區的經濟總體上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相比之下,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等事關民生問題的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增長。社會事業建設的不足損害了弱勢群體的利益,擴大了社會差距,由此損害了社會公正和社會團結;使社會安全與秩序得不到有效保障,加劇了社會性的焦慮和緊張,不利于社會的良性運行;直接影響了廣大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從而影響到群眾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滿意度。長期以往,將會嚴重影響邊疆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到社會團結與和諧,甚至可能引發一些人對我國改革、發展大業的置疑與不滿,由此威脅到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發展前景。

二、新疆社會問題的特點及其非傳統安全威脅的特殊性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交匯之地,加之新疆及周邊地緣政治環境復雜多變,歷史問題與現實問題、民族與宗教問題、國內與國際問題相互交織,再加上西方反華國家與境內外分裂勢力的滲透破壞,使得新疆的區情、社情與敵情異常復雜。新疆地區的社會問題及其威脅除了與內地其他地區的社會問題及其威脅性有一般的共同性之外,還有其非傳統安全威脅的特殊性。

(一)新疆社會問題的主要特點

受異常復雜的區情、社情與敵情影響,新疆社會問題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危害性,它能夠對社會或個人造成損害,影響社會安定;(2)紊亂性,這種社會現象漠視既有的社會秩序,造成社會人際關系緊張與失調;(3)持續性,這種社會現象能長時間地持續,而且社會在短時間內對此往往顯得無可奈何;(4)難治性,社會對這些現象與問題的治理需要較長時間,而且非常困難;(5)典型性,新疆地區不僅有與內地有共性的社會問題,也有邊疆地區特殊的社會問題,如民族問題、宗教問題和“東突”問題等。新疆的社會問題幾乎涵蓋了其他地區所有的社會問題;(6)關聯性與復雜性,一個社會問題往往與別的社會問題相關聯。社會問題的性質及影響,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而相互轉化。一個社會問題的產生會促使另一個社會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的條件下,社會問題會相互轉化。有時,一個社會問題的解決,又會促使另一些社會問題的產生。一個社會問題的本身是“果”,同時也可成為影響另一個社會問題的“因”。因此,社會問題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的復雜局面。

此外,新疆社會問題形成的原因錯綜復雜,且交互影響,甚至互為因果,一旦問題解決的動機、手段和方式選擇失當,就會引發更多的問題,使社會問題復雜化、尖銳化。有些社會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治理,還容易被國內外敵對勢力所利用,上升為重大政治問題。因為社會問題與政治問題之間沒有天然的鴻溝,有些社會問題與政治問題相互交織,有些社會問題如果處理不善或不能及時得到遏制,就有可能發展成重大政治問題。

(二)新疆社會問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特殊性

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緣政治文化生態環境、復雜的區情、社情與敵情,歷史問題與現實問題、民族與宗教問題、國內與國際問題相互交織,再加上西方反華國家與境內外分裂勢力的滲透破壞,民族分裂分子經常利用少數民族日益增強的甚至有時是走向狹隘的民族意識,把與民族生存與發展權利、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相關與不相關的種種社會問題都與民族掛起鉤來,其目的就是制造民族矛盾、挑撥民族關系、煽動民族對立和敵視。由于他們常常披著民族、宗教的外衣,把自己打扮成民族利益、民族生存與發展、民族文化的維護者和代言人,所以往往具有很大的欺騙性、蠱惑性、煽動性和破壞性。因而,新疆的社會問題則呈現出一切問題都有向民族問題聚焦并且有被民族分裂分子所利用的非傳統安全威脅的特殊性:一是相對貧窮、就業難、犯罪等社會問題極易被民族化;二是民族文化權利、宗教信仰等民族問題時常被國際化;三是移民、生態、資源開發等發展問題往往被狹隘化;四是民族、國家、文化認同問題常常被異質化。(安曉平、謝貴平、李新民.試論新疆非傳統安全威脅的特殊性[J].塔里木大學學報,2010 (3):48-51.)

三、社會問題治理與“和美新疆”建設方略

“和美新疆”建設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在這一系統中,要求矛盾的雙方或多方能夠在統一體內相互包容、協調運作,良性轉化和融合,始終使社會處于健康的、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狀態之中。同時“和美新疆”是一個綜合的、多層面的、動態的概念,是全面系統的和諧,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生態、社會結構及個系統之間的和諧。它要求社會大系統中的各個部分、各種要素和關系處于一種相互融洽、相互協調的狀態。社會問題治理與“和美新疆”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新安全觀、和諧社會觀與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進行綜合治理。

(一)深化落實“新安全觀”:將社會問題治理提升到國家非傳統安全戰略高度

從新疆社會問題形成的歷史與現實來看,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積淀的傳統文化、心理特征、民族意識及外在行為將通過代際傳遞持久深遠地影響新疆地區的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如果僅憑政治高壓手段不可能完全徹底解決社會問題。應通過文化軟實力,即從提升新疆民族地區各族人民的心理認同、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和人類文明認同入手,使不同民族之間認可與理解不同民族的傳統文化、宗教信仰,并讓不同的少數民族同時理解和認可新疆與內地漢民族的歷史和文化,進而在相互理解和認可中尋找共識,最終形成“和”“合”至上的安全價值觀,在實踐中走向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和諧境界。

(二)深化落實“和諧社會觀”:構建由社會問題引發的常態危機與非常態危機應對機制

由新疆社會問題引發的各類危機有其演變、轉化的基本規律,有些常態的社會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其危害程度將會加深加大,就會轉變為非常態社會問題;反之,有些非常態的社會問題如果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理,其危害程度將會減弱減小,就會轉變為常態社會問題。與之相應,由各種社會問題引發的非傳統安全危機應對應采取常規應對和超常規應對兩種機制。對于由新疆社會問題引發的常態危機與非常態危機,只有深化落實“和諧社會觀”,采取切實可行的治理措施進行引導與化解,進行預警預防與應急管理,才能為“和美新疆”建設提供前提性的保障。

(三)深化落實“科學發展觀”:對社會問題進行全面綜合治理

社會問題涉及到新疆各族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深化落實科學發展觀,理性地梳理新疆已經顯現或者潛在的由社會問題引發的非傳統安全威脅,提高和加強非傳統安全應對能力建設,對未來可預見的非傳統安全威脅進行有效的預警、防范和應對,對社會問題進行全面綜合治理:一是保持文化多樣性,建立和諧民族關系;二是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導和發揮宗教的積極功能;三是嚴厲打擊和預防“三股勢力”的分裂破壞活動;四是加強思想意識的心理認同教育;五是加強生態環境立法、教育和保護;六是大力發展貧困地區的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七是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建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總而言之,只有通過對新疆社會問題的綜合治理,維護新疆社會的安全穩定,打造出經濟建設欣欣向榮、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治安秩序良好、生存生活環境優美,才能調動新疆各族人民和合共建與保衛美好家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終才能編織“和美新疆”的安全之網?!?/p>

(謝貴平,塔里木大學非傳統安全與邊疆民族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邊疆非傳統安全研究。本文基金項目: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非傳統安全威脅識別、評估與應對研究》(12&ZD099);國家社科一般項目《新疆重大突發社會安全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研究》(12BZZ019);新疆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塔里木大學非傳統安全與邊疆民族發展研究中心招標重點項目《新疆社會安全事件驅動力變量與安全治理研究》(090112B02)。)

猜你喜歡
東突非傳統新疆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傳統文本批評話語研究
慢、輕、微、精”,做傳統行業的非傳統企業……何丹妮
論當代插圖藝術的非傳統媒介化
依托國際組織 保障我國非傳統安全
新疆多怪
“東突”囚犯為 未來去向焦慮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新疆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東突”囚犯要來 帕勞耕田捕魚
“東突”囚犯被指太受美軍“禮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