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矯正制度的完善

2015-04-09 02:14孔祥峰
社會治理理論 2015年5期
關鍵詞:矯正志愿者司法

孔祥峰

社區矯正制度的完善

孔祥峰

我國的社區矯正制度包括社區矯正的主體、社區矯正的執行和終止、被矯正人的權利義務等方面的內容。與國外社區矯正制度相比,目前我國的社區矯正制度尚待完善,應當通過建立專業的社區矯正隊伍、統一完善社區矯正的制度內容以及建立專門的社區矯正保障機制等方面入手,從而發展并完善我國社區矯正制度。

一、社區矯正制度概論

(一)社區矯正的概念和沿革

所謂社區矯正,是指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陳和華:《論我國社區矯正的制度建設》,載《犯罪研究》2010年第1期。)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中設立了社區矯正制度。2012年3月通過的新《刑事訴訟法》也對社區矯正的內容作出了程序性的規定。但是在此之前,早在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就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江蘇、浙江等六省市試點實行社區矯正。2005年,《關于擴大社區矯正試點范圍的通知》又將社區矯正的范圍擴大到全國18個省市;2009年,兩高兩部進一步聯合下發了《關于在全國試行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將社區矯正的范圍擴大到全國?!缎谭ㄐ拚福ò耍肥┬幸院?,為了進一步做好社區矯正工作,兩高兩部制定了《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對社區矯正工作的各項具體制度予以明確。

(二)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的內容

1.社區矯正的適用范圍

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和《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規定,社區矯正適用于對被判處管制、緩刑、假釋的罪犯,被裁定監外執行的罪犯以及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等五種情形。

2.社區矯正的主體

(1)在宏觀層面,司法行政機關負責指導管理、組織實施社區矯正工作。

(2)在社區矯正的司法程序上,人民法院對符合社區矯正適用條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決、裁定或者決定。人民檢察院對社區矯正各執法環節依法實行法律監督。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區矯正人員及時依法處理。

(3)在具體執行時,司法所承擔社區矯正日常工作。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區矯正機構的組織指導下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有關部門、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矯正人員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家庭成員或者監護人、保證人等協助社區矯正機構進行社區矯正。

3.社區矯正的執行

司法所應當為社區矯正人員確定專門的矯正小組。矯正小組由司法所工作人員擔任組長,由社會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其他相關人員組成。社區矯正人員為女性的,矯正小組應當有女性成員。司法所應當與矯正小組簽訂矯正責任書,根據小組成員所在單位和身份,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確保各項矯正措施落實。此外,司法所應當為社區矯正人員制訂矯正方案,建立社區矯正執行檔案與工作記錄。

4.被矯正人的權利義務

不同的被矯正人,應當承擔不同的矯正義務,但一般而言應當承擔以下義務:

(1)及時報告的義務: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定期向司法所報告遵紀守法、接受監督管理、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活動的情況。發生居所變化、工作變動、家庭重大變故以及接觸對其矯正產生不利影響人員的,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及時報告。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還應當每個月向司法所報告本人身體情況,每三個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復查情況。

(2)不得違反禁止令的業務:對于人民法院禁止令確定需經批準才能進入的特定區域或者場所,社區矯正人員確需進入的,應當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批準,并告知人民檢察院。

(3)未經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旗)的義務。社區矯正人員因就醫、家庭重大變故等原因,確需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旗),在七日以內的,應當報經司法所批準;超過七日的,應當由司法所簽署意見后報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批準。返回居住地時,應當立即向司法所報告。社區矯正人員離開所居住市、縣(旗)不得超過一個月。

(4)未經批準不得變更居住的縣(市、區、旗)。社區矯正人員因居所變化確需變更居住地的,應提前一個月提出書面申請,由司法所簽署意見后報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審批??h級司法行政機關在征求社區矯正人員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的意見后作出決定。

(5)接受學習矯正的義務: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識、時事政策等教育學習活動,增強法制觀念、道德素質和悔罪自新意識。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教育學習時間不少于八小時。

(6)積極參加社區服務的義務:有勞動能力的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社區服務,修復社會關系,培養社會責任感、集體觀念和紀律意識。每月參加社區服務時間不少于八小時。

除了遵循社區矯正義務,社區矯正人員的人身安全、合法財產和辯護、申訴、控告、檢舉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剝奪或者限制的權利不受侵犯。社區矯正人員在就學、就業和享受社會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視。司法工作人員應當認真聽取和妥善處理社區矯正人員反映的問題,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此外,對未成年人實施社區矯正時,應當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對未成年人的社區矯正應當與成年人分開進行;采用易為未成年人接受的方式,開展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和心理輔導等。

5.違反矯正的法律后果

社區矯正人員如果輕微違反了上述義務以及其他特定義務,會受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的警告。如果存在嚴重違反社區矯正義務的情形,則有可能承擔治安管理處罰、被撤銷緩刑假釋、繼續收監執行等不利后果。

6.社區矯正的終止

(1)社區矯正人員矯正期滿,司法所應當組織解除社區矯正宣告。宣告事項應當包括:宣讀對社區矯正人員的鑒定意見;宣布社區矯正期限屆滿,依法解除社區矯正;對判處管制的,宣布執行期滿,解除管制;對宣告緩刑的,宣布緩刑考驗期滿,原判刑罰不再執行;對裁定假釋的,宣布考驗期滿,原判刑罰執行完畢。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人員刑期屆滿的,由監獄、看守所依法為其辦理刑滿釋放手續。

(2)社區矯正人員死亡、被決定收監執行或者被判處監禁刑罰的,社區矯正終止。

二、國外社區矯正制度介紹

(一)美國社區矯正制度的特點

1.社區矯正在刑罰適用中占據主導地位。自1973年明尼蘇達州議會通過《社區矯正法》以來,時至今日,美國共有28個州議會制定或通過了專門性的地方性社區矯正法規。在人數上,根據2004年7月美國司法部的一項最新統計資料表明,當年處于監禁刑和緩刑、假釋的罪犯有690萬,其中緩刑人數407萬,假釋人數為77萬,社區矯正的比例更是達到了約70%??梢哉f,美國自開始非監禁刑以來,以社區矯正為主要形式的非監禁刑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了對犯罪者刑罰執行的主要方式。

2.社區矯正適用的形式多樣。美國的社區矯正在形式上極具多樣化特征,不僅包含了緩刑、社區毒品矯治項目、審前轉處、工作釋放、居住方案、養育之家、重歸社會方案以及假釋等在內的傳統執行方式,而且在發展中還融入了復合刑罰、家庭拘禁、間歇監禁、社區服役、賠償等在內的中間性懲罰。

3.有一支專業的社區矯正隊伍。美國的社區矯正工作者兼具多重身份。在多數州,均規定從事社區矯正的工作者隸屬公務員序列,身份上屬于政府行政官員;而且他們中絕大多數從事與法律相關的工作,精通法律,專業性強,熟諳社區矯正的一應程序與內容。除了專業的緩刑官和假釋官以外,社會志愿者目前也是美國社區矯正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數量龐大,方式靈活,作用顯著。據統計,全美每年有約30萬到50萬的公民自愿參與社區矯正,分布在2000到3000個司法區。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美國形成了結構合理的社區矯正隊伍,保證了對社區矯正罪犯監督和矯正的質量,對罪犯的回歸社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推動了美國社區矯正的順利進行。(李素琴、譚恩惠:《美國社區矯正制度對我國的借鑒》,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

(二)法國社區矯正制度的特色

法國社區矯正制度的一大特色是:法國的社區矯正制度既可以作為緩刑、假釋、監外執行(即附考驗期的推遲刑罰宣告)等刑罰執行措施,也可以作為主刑進行宣告。作為主刑宣告的社區矯正主要包括兩種。

1.公益勞動:法國《刑法典》第131-138條規定,對于犯有輕罪的被告人,法院可以判處其20至210小時的公益勞動,代替監禁刑。公益勞動的形式可以多樣,但其內容應當對社會有益并對被判刑人回歸社會或就業有所幫助。勞動的內容主要包括海灘或綠地的維護、植樹綠化、清理等改善自然環境的勞動;修復犯罪行為給公共設施造成的損害;實施維護和搬運勞動(圖畫、磚瓦、園藝等);實施文物維修或保護的勞動;實施具有文化意義的勞動(美術、音樂等培訓活動中的義務勞動),實施團結互助的行為等(選擇和發放衣服);幫助弱勢群體(陪護殘疾人、給盲人閱讀等);接受酒精危險、道路安全的動員實習,接受合格公民教育實習等。

2.公民資格實習:公民資格實習由2004年3月9日的法律設立,該法律在法國《刑法典》中增設了第131-5-1條,規定當犯有輕罪被處有期徒刑時,法院可以決定罪犯完成公民資格實習,作為考驗措施代替有期徒刑的執行。公民資格實習的期限和內容由最高行政法院出具資政意見的政令規定。(孫平:《法國社區矯正制度概論——監禁刑的替代措施》,載《法治研究》2014年第11期。)

(三)俄羅斯社區矯正制度的特點

俄羅斯實行垂直的社區矯正組織管理體制及其經費保障機制。俄羅斯社區矯正的管理機關包括:既直屬聯邦總統領導、又隸屬于聯邦政府的司法部刑罰執行總局下設的非監禁刑罰執行司;各聯邦主體下設的非監禁刑罰執行管理處對轄區內的社區矯正工作進行統一管理和協調;其社區矯正的執行機關是由隸屬于上級社區矯正管理機構的刑事執行監查機關,專門負責包括社區矯正在內的非監禁刑罰執行的具體事務。由此,形成了垂直的社區矯正組織體制,對社區矯正工作的規范化、統一化管理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俄羅斯垂直管理的社區矯正組織管理體制背后是與之相適應的經費保障機制,即與監禁行刑經費一樣,由俄羅斯司法部刑事執行總局保障社區矯正管理和執行機關的工作經費。這樣的經費保障機制有力保障了社區矯正目標的實現。(栗志杰、李玉娥、田越光:《俄羅斯社區矯正制度評述與啟示》,載《河北法學》2014年第1期。)

三、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的完善

上述國外經驗對我國的社區矯正制度的完善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當前,我國的社區矯正在制度設計和具體執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譬如缺乏專門的社會矯正機關,社會矯正過程中權責劃分不夠明晰,社會矯正內容缺乏統一的規格與指引,缺乏與之相配套的社區矯正志愿者制度等。為了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社區矯正制度,發揮社區矯正應有的效果,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入手。

(一)建立專業的社區矯正隊伍

很多國家的社區矯正都有專門的機構,并且以配套的社區志愿者制度作為輔助,確保對罪犯的社會矯治受到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國的社區矯正工作主要由基層司法所兼任,并且由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自治組織配合,缺乏專業的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對此,可以參照國外經驗,建立起專業社區矯正隊伍,涵蓋以下三類專門的人員制度建設:

1.社區矯正官制度

所謂社區矯正官制度,是指以有執法主體資格的國家工作人員為主、并由其領導其他社會工作者進行具體的社區矯正工作的矯正制度。(陳和華:《論我國社區矯正的制度建設》,載《犯罪研究》2010年第1期。)構建我國的社會矯正官制度,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入手:

在組織體系方面,可以考慮在中央、省、市三級建立起專門的社區矯正局或者社區矯正管理委員會,統一指導全國或者本地區的社區矯正工作;在縣區一級,可以在縣區的司法所內部設置主管社區工作的科室,負責對基層的社區矯正官的選任、領導和培訓。

在工作內容上,社區矯正官對于社區矯正機構內部而言,是最主要的負責人。負責基層專業矯正機構內部的所有工作,包括社區矯正計劃的制訂,社區矯正機關內部專業人員或者非專業人員的招募、工作分配、人員考核,社區矯正工作的檔案管理等所有事務,并且對上級社區矯正管理機關負責并報告工作。

在經費保障上,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經驗,除了政府基本經費的保障之外,其社區矯正機構還有來自民間的資金支持——“再社會化基金會”,這是一個由社會慈善人士共同捐資成立的財團法人,由該國的司法部、法官或律師協會作為資金的管理人。這一基金不僅可以幫助社區矯正機關減輕經費上的問題,還可以向經濟條件較差的服刑者提供經濟支持。

2.社區矯正警察制度

自2003年以來,我國的社區矯正制度確立公安機關為執法主體、司法行政機關為工作主體的模式。但是,由于刑事民警治安任務繁重,社區民警工作性質不同等問題,我國公安機關在社區矯正中的效果和作用并不理想。因此,應當建立專門的社區矯正警察制度。

一方面,應當組建專門的社區矯正警察隊伍,通過統一配備警察制服、授警銜、發放特殊崗位津貼等措施,將社區矯正警察在形式上與其他警察加以區別。

另一方面,對社區矯正警察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為提升隊伍專業化水平,各地司法行政機關應逐步依托相關高校建立相對固定的培訓基地,研究設置科學的培訓課程或逐步考慮將培訓工作委托專門培訓機構來完成。各級司法行政部門應定期確定培訓方向、規范培訓內容、豐富培訓形式,并對培訓活動的效果進行跟蹤評估,以不斷改進提高教育培訓工作,提升隊伍專業化水平。

此外,還應當豐富社區矯正警察的執法監管手段。推進社區矯正信息化工作對社區矯正警察提高監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電子監控管理,能夠有效幫助社區矯正警察強化社區矯正對象的管理,從源頭上遏制、減少社區矯正對象重新違法犯罪的發生,確保矯正對象不會出現人機分離、脫管、漏管等現象,使社區矯正制度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董純樸:《建立中國社區矯正警察制度的構想》,載《公安研究》2013年第2期。)

3.社區矯正志愿者制度

當前我國的社區矯正工作雖然以公安機關為執法主體、以司法行政機關為工作主體,但是上述機關畢竟并非專門的社區矯正管理機構,對社區矯正工作的執行,更多地是以業務領導、程序批準等形式進行;社區矯正的具體落實,少不了基礎社會組織與社區志愿者的協助,但是,當前我國的社區矯正志愿者存在不少問題,從而影響了社區矯正的整體效果。

首先,社區矯正志愿者活動的參與人數少、基礎薄弱,沒有形成應有的規模和社會效應。其次,志愿者職責不明確,行政主導力度過大。根據調查,目前社區矯正志愿者以街道、居委會成員為主。

其次,志愿者人員整體素質和意識有待提高。經調查,社區矯正志愿者的主要參與者學歷低,年齡老化,人員構成缺乏合理性,相應專業知識與技能欠缺。

最后,志愿者服務內容過于教條與形式化。社區矯正機關在矯正過程中側重指標化監督與考察,行政主導下的志愿者開展矯正活動時不可避免受此影響,對被矯正者的“幫教”多是以強調政治思想改造為內容的談話、座談等,督促被矯正者改過自新、回歸社會,內容較為單一空泛,難得獲得被矯正者的完全認可。(葉慧娟:《志愿者:社區矯正制度功能實現的重要補足》,載《蘭州學刊》2013年第11期。)

完善社區矯正志愿者的公眾參與,需構建一個整體性的制度框架。在當前的情況下,筆者認為最可行的方法即是組建相關的社區矯正志愿者社團。建立社區矯正志愿者社團能夠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加強該領域中的志愿團隊建設,推動社區矯正志愿者服務的有序化和社區矯正領域志愿精神的培育與發展,對于優化志愿者結構也有幫助。同時,志愿者社團的建立能夠合理分配志愿者資源,提高志愿者對社區矯正的參與程度和參與質量,并進一步擴大社區矯正志愿者的社會影響力,為倡導全社會認識并參與社區矯正志愿服務提供契機。因此,在社區志愿者制度建設方面,當務之急是建立各類社區志愿者服務社團,以制度化、規?;姆绞?,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的進行。

(二)統一完善社區矯正的制度內容

除了專業的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科學、規范的社區矯正方案內容對于社區矯正效果的發揮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國,社區矯正方案一般由基層司法所制訂,社區矯正的具體內容與形式各異,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筆者認為,可以學習法國的做法,通過立法的形式對社區矯正的內容進行統一規范,在法律指引提供的框架內,由各社區矯正機關依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對社區矯正的具體內容、期限、方式等加以執行。具體說來,社區矯正可以包括以下內容。

1.思想政治教育:社區可以提供一定專門場所,來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規知識、職業道德與家庭美德教育、公民道德準則等,也可以與當地教育機構聯絡,由大中院校和培訓教育機構開設課程。社區矯正人每周參加思想政治學習的時間不得低于一定長度,學習完畢應當組織專門的考核。

2.社會義工服務:社區可以鼓勵參加社會義工服務工作,包括服務孤寡老人、參加敬老院、孤兒院的服務活動,也可以發揮被矯正人的專業知識,為社區居民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將參加社會義工服務的次數與時間,以及受服務人員的滿意度作為考核其矯正效果的重要參考指標。

3.環境衛生建設: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鼓勵有勞動能力的社區矯正人參加社區環境衛生建設,協助城建機關做好社區內衛生工作。

4.協助社區工作:對于主觀惡性不大,有一定文化知識的被矯正人,可以吸收他們協助社區工作,幫助處理社區生活中的各項事務,或者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對社區居民矛盾進行調解,參加社區公益活動的組織與協調工作等,并以實際工作時間作為考量標準。

(三)建立專門的社區矯正保障機制

社區矯正制度的效果想要落到實處,單靠專業的社區工作者與規范化、制度化的社區矯正方案還是不夠的。國家還應當建立專門的保障機制,由此使社區矯正工作能夠沒有后顧之憂地開展下去。這種保障機制應當包括消極保障和積極保障兩方面的內容。

1.社區矯正的消極保障

對此,我們可以學習俄羅斯的相關經驗,建立垂直高效的社區矯正組織管理體制及其經費保障機制。改變現有的社區矯正工作由公安、司法、居委會和村委會“兼職”的現狀,建立起專門的社區矯正組織體系。對于社區矯正的專門經費,由國家專項撥款、地方財政經費以及社會基金等多方面的來源加以保障,避免因來源單一造成社區矯正經費短缺。

2.社區矯正的積極保障

除了從組織和經費上對社區矯正制度的運行加以保障,還可以將社區矯正的效果作為考評某一社區行政機關工作成績的考核指標之一;對于社區矯正效果較好、成功幫助被矯正人回歸社會的轄區,在考核時予以嘉獎;而對那些輕視甚至無視社區矯正工作、矯正效果差的轄區,予以警告或者其他形式的處分,通過獎懲機制的推行增強社區矯正管理機關的責任心和工作動力,從而使社區矯正工作收到圓滿的成效?!?/p>

(孔祥峰,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

猜你喜歡
矯正志愿者司法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制定法解釋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權
司法所悉心調解 墊付款有了著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謬
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體態矯正”到底是什么?
矯正牙齒,不只是為了美
論司法公開的困惑與消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