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生“誠信問題”的現狀及對策

2015-04-11 07:04
關鍵詞:作弊誠信大學生

趙 翀

一、“誠信”概念及“誠信問題”

“誠信”一詞并不陌生,是指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相互關系的基礎道德規范,是發展我國市場經濟的基礎行為標桿,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質要求。(標注出處)我國正逐步步入信用化時代,誠信則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對公民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當然,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是否具備誠信品質,則成為了大學生是否能成為合格公民的基本準則。

二、當代大學生“誠信問題”的現狀及危害

1.弄虛作假泛濫

第一,學術抄襲司空見慣。大學期間雖然生活豐富多彩,然而學習仍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完成學業的過程中,作業論文是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這些學習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便出現了互相抄襲、學習任務的內容移花接木等等現象,這些現象卻在大學生群體中時常發生。

第二,考試作弊屢禁不止??荚嚤緫撌强疾閷W生最真實學習情況的標準,學生也本應該認真對待。然而,在現實的考試中,不論校方在考試中怎樣嚴格監考,考試后對待作弊的考生怎樣嚴肅處理,依然有大批大批的作弊學生前赴后繼,樂此不疲。

我們發現大學生在考試作弊上還表現出五個明顯的特征:(1)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作弊手段也推陳出新,由過去的夾帶“小抄”變成利用手機等智能化工具來進行作弊;(2)作弊者的心態變得理所當然,過去還是膽怯害羞、偷偷摸摸,現在變得臉皮厚,覺得考試作弊并沒有什么不光彩的;(3)作弊隊伍由過去的個別人單獨作弊“壯大”成了一群人集體聯合作弊;(4)作弊的領域不斷擴大,從之前的只是平時小考作弊發展成期末考試也場場不落,甚至像英語“四六級”這樣的大型國考也不放過。(5)“槍手”替考不在僅僅像從前一樣只是散兵游勇、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而是出現了以賺錢、盈利為目的的“職業槍手”,并形成一支集中介牽頭,組織聯絡,作弊人員接頭、見面、談價、付錢、代考的“一條龍”作弊體系。

第三,求職履歷注水花樣百出。完成學業后便是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因此為了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上搶占先機,便出現了有些大學畢業生在制作簡歷的過程中,通過刻意夸大或造假,來讓自己求職簡歷表變得更豐富更具競爭“實力”的假象;有些甚至是不同應聘者在簡歷表上都寫的是同一所大學的學生會主席、學生團委負責人、班長、學習委員等職務的奇怪現象,這樣造成了很多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失去了信任度,或者對大學生的履歷表認可度不高的情況。比如,招聘企業不再只相信一張英語“四六級”證書,而是要求實實在在的“能與外國人進行正常交流”。

當代大學生在大學的學習、考試、找工作的這些重要環節中不斷弄虛作假,會直接導致嚴重挫傷一部分學生努力學習的積極性,讓著一部分學生開始懷疑誠信的意義在哪里?同時還會導致學生綜合素質以及更方面的能力水平都在下降。

2.信用意識缺乏

第一,拖欠學費。大學生拖欠學費的問題在全國許多高校幾乎都出現過,其中有些學生可能確實存在無力負擔高額的學習費用的事實,然而更多的拖欠學費的情況的深層次原因是:大學生誠信“危機”。人際社會關系的現實與淡漠,容易導致學生缺乏責任感,不合群,如此這般十分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建立,容易引發心理疾病。

第二,隨意違約。大學生是就業市場的絕對主體,而現實的情況是:大學生畢業后直接面臨的就是就業。就業成為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首要考慮的問題,很多大學生最初害怕找不到工作,找到之后又害怕沒有好的就業環境、待遇和渠道,于是就出現了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簽約——違約——毀約”的普遍模式:只要有單位招聘,自己沒有考慮清楚對人生的定位,便與用人單位草草簽約了事,后來又看到有其他更好的用人單位,便輕易違約、毀約。青年自身帶有的反復性和不穩定性等因素,致使自己在就業擇業時只以自己利益為出發點,而讓自己的誠信變得一文不值。

第三,騙貸逃貸。國家實施的助學貸款是一種無擔保的信用貸款,其目的是為了緩解在高校中的部分家庭較困難的學生的就學負擔,然而部分受到助學貸款幫助的大學生卻不按時還款,甚至還有的會逃避還款,在誠信方面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原本助學貸款是為了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成為國之棟梁,然而誠信的缺失卻與助學貸款的本意背道而馳,大學生若是只有才華而沒有道德,又怎么能稱之為“國之棟梁”?

3.人際關系淡漠

大學時學生們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剛剛步入大學的學生總是很困惑怎樣與他人相處。這種情況下有些同學就選擇“兩耳不聞窗外事”,加之網絡的普及,更多的大學生便活著網絡的虛擬世界里,長此以往,很多大學生基本喪失了與人交往的能力,變得冷漠而孤僻。比如:在大學運動會的賽場上,加油助威的同學寥寥無幾,在宿舍里大家都拉起簾子彼此隔絕,甚至很多同班同學在畢業時都叫不上對方的名字,人際關系可謂十分淡薄。

三、影響當代大學生“誠信問題”因素

大學生誠信的缺失,不僅僅只是大學生個人的問題,更深入了解研究會發現,這其實也是整個社會以及家庭、學校誠信缺失的一個小小縮影而已,真正導致大學“誠信問題”的因素有很多,主要集中表現在:

1.誠信建設的外部環境缺失。這主要來自與現實社會中帶來的的一些負面影響?,F今社會新聞以及網絡媒體發達,傳遞很正能力的同時也傳遞了很多負能量。而作為大學生的年輕人缺乏判斷事物的能力,不能對現實中的種種現象作出正確的分析,導致接收了很多負面的能量。人際社會交往中的不信任現狀使得社會誠信的外部環境正在的逐漸的弱化和缺失,這樣必然使得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在逐漸的弱化和缺失。

2.學校誠信教育手段和方式滯后。在高校教育中德育教育一直都是思想政治課教育的重點,然而很多高校的德育教育重點在一味單純的灌輸,輕視了德育實踐教育的重要性,從使大學的德育教育失去了社會生活的基礎,沒有真正的走進現實生活,最后就發展成為唱高調,引發學生的抵觸情緒,還有的高校特別是一些理工科高校,更多看重的是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以考分取人,卻忽視了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導致很多大學生的德育功能缺乏??偠灾?,高校道德教育效果卻收效甚微。這種現象如果長期發展下去,高校只能培養出有能力的人卻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而我們的國家發展卻是靠那些德才兼備之人才有希望可言。另外,高校本身誠信建設上也出現了諸多問題,如學校忽視道德要求,德育內容只是空洞的提升;德育教育的手段平平,老師的德育方式陳舊,只是課堂上點到為止,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還有的學校德育科研不夠;學術混亂腐敗;很多老師也到處兼職不認真上課;學校在大學新生招生、畢業生就業、以及各類學校德育評估上做手腳,學校帶頭弄虛作假怎能不讓學生對誠信的意義產生懷疑。

3.家庭誠信教育乏力。家庭是最好的德育場所,而我們社會家庭在孩子的誠信教育上卻普遍存在者同樣的問題:家長只關心孩子的成績,一切以成績為標準,孩子的道德品質方面確缺少正確的引導,誠信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少數家長甚至認為誠信就是“太老實”,“太老實”會被人欺負,將來步入社會之后會吃虧,于是便要求自己的孩子也“?;^”,不誠信。這些思想和行為都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對孩子養成誠信品質都是不利的。

4.學生自身的誠信自律意識較差。因為很多大學生都是到大學才開始自己獨立的學習生活,涉世不深,所以他們的社會閱歷少,生活單調枯燥,心理也不太成熟,缺乏對社會的誠信與不誠信之間關系的認識和分析能力,同時也缺乏對不誠信社會危害性的認識。尤其是當生活中的一些失信者在現實生活中得利,一些誠信者卻反而失利的事例,很容易使學生將社會上一些“負能量”的現象當作是現實社會的本質,從而了形成錯誤的誠信觀。除此之外,多數大學生對誠信的道德內容講起來頭頭是道,口若懸河,然而回到現實社會生活中,當關系到個人利益時,便成了說一套做一套,不能做到知行統一,這主要還是誠信的意志力薄弱導致的。

5.約束機制缺乏。我國現行的誠信教育主要是一些約定俗的規則,而缺少制約機制。在傳統社會,誠信是一種道德規范,是約定俗成的社會準則,而沒有像法律一般的強制性。人們往往把誠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礎上,依靠人們通過社會輿論的監督和傳統習慣的理解,讓人們自覺的遵守,因此缺乏行之有效的強制性和約束性。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更加頻繁也呈現出緊密性、復雜性的特點,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只是靠誠信道德要求對人的行為起到約束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完全不能與現實社會的發展相適應。當傳統的誠信維系手段漸漸失去了效應,而新的維系手段尚未建立或健全時,誠信缺失這一現象便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層出不窮。也正是由于沒有具體的可操作性的信用制約機制,人們的失信行為得不到及時而適當的懲罰,致使誠信者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從而進一步縱容了失信行為的不斷發生,此消彼長。

四、大學生誠信重建的對策

針對大學生“誠信問題”的現狀及產生的因素,可以發現改善當前大學生誠信問題不容樂觀的現狀,要改善大學生的這些“誠信問題”,本文認為誠信社會的建立不僅依靠個人遵守誠信,更是一個浩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1.社會誠信道德文化建設。學校的誠信道德教育的開展離不開整個社會大環境的支持。社會這樣一個復雜的大環境,承擔誠信道德建設責無旁貸,社會應該要通過培育濃厚的誠信道德文化,形成“以誠信光榮,以不誠信可恥”的社會文化觀念,大力營造“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遭鄙視”的社會氛圍。因此,在社會道德文化的建設中,只有將“他律”機制何“自律”機制良性互動中,才能不斷的完善社會誠信文化系統,才能使誠信文化建設體現出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特色,最終才能形成一個人人都講誠信的誠信社會。

2.高校設立大學生的“個人誠信”檔案。高校在進行傳統的誠信教育的同時,也可以適當的引入社會個人信用機制,為每一個學生建立一個“誠信檔案”,并建立統一的誠信數據庫管理查詢系統。該誠信系統可以對學生個人信息進行登記,把學生的身份證、家庭情況、戶籍、居住地、就讀情況(考試、圖書借閱)、大學之前的信用歷史、助學貸款、曾獲得榮譽和處分、基本經歷、學習成績等建立誠信檔案,由學校統一部門進行統一管理。

高校在校園中除了建立一個健全的大學生誠信檔案之外,學校對于誠信品質好的學生,還應當有一定的獎勵機制,比如在優秀學生的評選或者學生干部的競爭評選上給予一定程度的加分;對于那些誠信出現問題的大學生,則采取相應的防范和必要的懲罰措施,把不誠信學生的“不誠信”現象記錄在案,并在獎學金、項目的競爭評選等中給予減分。與此同時并將每一位學生的誠信記錄,提供給其升學院校、就業單位以及各金融機構進行查閱,讓大學生“誠信檔案”在制度上最大限度的約束大學生的誠信行為。

3.高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大學生誠信教育。大一新生在入校的第一年就要上思想道德修養課,因此誠信教育主要是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課堂講授的形式進行。由于課堂教學存在教學范圍的局限性,于是讓大學生在大學的誠信教育變得較為抽象,學生不容易有切身的體會。但是近年來隨著學生的“誠信問題”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成為焦點,誠信教育不能再是“紙上談兵”,亟需具體行為方式來建立。首先,高校深入開展豐富多樣,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勢在必行,高校應該利用學生會等學生部門,讓學生自主的傳播誠信文化,把誠實守信構成校園文化的重要部分。其次,要培養大學生誠信素質,就是要培養大學生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公平公正的競爭意識,獨立自主的人格,和對正確社會規則的虔誠態度,這也是高校誠信教育的核心。再次,要強化誠信教育課程??梢栽诟咝,F有的課程體系中增加誠信教育的有關內容,不僅僅只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中體現誠信問題,專業課中也可以通過講述相關職業道德來體現誠信的重要性。最后通過身體力行來讓學生們真正意識到誠信在我們學習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意義,這就要求教師的在誠信方面要做到自律,不能講一套做一套,要把誠信自律作為高校師德建設中的重要內容。

4.構建大學生誠信度評估體系。大學校園連接的是社會,大學生與社會息息相關。高校進行大學生誠信度評估體系建設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大學生誠信度評估的具體內容,如誠實、友善、正直、信用等道德品質均可列為評估的主要內容。第二,應該設定誠信度評估體系的各項指標和等級,如像圖書借閱、銀行貸款、誠信考試等能反映大學生誠信的具體項目,同時設立優、良、中、差等相關等級,以此來確定大學生誠信度的程度。第三,誠信度評估的標準的確立。高校的誠信度評估體系一定要把大學生誠信狀況按照具體的優、良、中、差等相關等級定出不同級別的標準,以便能準確定位。

當代大學生應該誠實守信,學無信不才,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競爭體制下,在網絡社會快速普及的現實下,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大學生誠信的缺失,不僅僅只是個人道德的小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大問題。大學生是一個國家的未來與希望,大學生只有具備德才兼備的品質才能使得一個國家在快速的發展不偏不倚,穩步向前,才能使得一個國家看到光明的未來。

[1]沈祖蕓.大學生應成為實踐誠信的表率[N].中國教育報,2002-03-07.

[2]邱偉光.學校誠信道德建設的問題和方法[J].思想·理論·教育,2002,(2).

[3]龍顯均.從國家助學貸款看大學生誠信危機[J].中國高教研究,2004,(4).

[4]楊麗霞.論大學生成才的誠信道德基礎[J].青年思想家,2004,(2).

猜你喜歡
作弊誠信大學生
作弊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美好生活離不開誠信
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有人要你幫忙作弊怎么辦
大學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誠信丟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沒作弊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