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礦井輔助運人系統的優化及應用

2015-04-27 01:27李洪吉焦念懷史可鵬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鄂莊煤礦山東萊蕪271100
山東工業技術 2015年4期
關鍵詞:大巷采區行車

李洪吉,焦念懷,史可鵬(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鄂莊煤礦,山東 萊蕪 271100)

礦井輔助運人系統的優化及應用

李洪吉,焦念懷,史可鵬
(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鄂莊煤礦,山東萊蕪271100)

針對礦井占線長,人員消耗在上下班途中的時間多,影響勞動效率的問題,提出整改方案并實施,取得良好效果。

運送人員;減少時間;半小時

鄂莊煤礦是1982年建成投產的礦井,原設計能力45萬噸,通過改擴建和裝備升級,目前,年核定能力為90萬噸。30多年來,隨著開采范圍逐步擴大,占線越來越長,人員到達施工現場占用的時間也越來越多。8小時工作,其中有近1.5~2個小時消耗在路上。怎樣縮短工人在路上的時間,提高其勞動效率,是我們礦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和系統改造,鄂莊礦通過優化運輸環節,提高運輸裝備,目前,已實現從井口到現場工作面的半小時運人圈。既減輕了工人體力消耗,又提高了勞動效率,給礦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1 優化前的狀況

目前,該礦共有兩個生產水平,-300水平和-530水平,分三個采區:一采區、二采區和六采區,其中一采區、二采區在-300水平,六采區在-530水平。一采區在礦井的東翼,大巷距離900米,二采區在礦井的西翼,大巷距離1200米,2014年8月份以前,人員在大巷內全是步行,到達采區的車場后,再乘坐斜巷的人行車進入各采區偏口,然后步行到達各采區工作面或掘進迎頭。六采區在-530水平的西翼,大巷距離近3000米,人員從-300水平通過-530矸石井乘坐斜井人行車到達-530水平大巷車場,再乘坐架線電機車牽引的平巷人行車到達六采大巷車場,再換乘電瓶車牽引的平巷人行車到達采區車場,然后步行到達六采區工作面或掘進迎頭。由于到達工作地點,大部分是靠步行,即便使用人行車的地點運輸效率也較低,因此,消耗在路上的時間較長。

2 優化措施

2.1副井的優化

該礦副井原提升速度為5.5m/s,2012年,通過裝備升級和自動化改造,將提升速度提高到6.5m/s,同時,改造井口、井底的安全門、搖臺的開啟和閉合程序,由原來的人工或半自動全部改為自動化控制,將原運行單鉤的時間3.5分鐘減少到2分鐘,節省1.5分鐘。不僅節省了人員上下的時間,而且提高了提升車數,增加了副井提升能力。

2.2-300水平的優化

-300水平包括一采區、二采區。一采區、二采區的大巷距離由于不足1500米,過去,全部是人員步行,為節省時間,同時滿足人員運送的要求,該礦2014年6月在兩個采區分別裝備了4節PR12-6/3平巷人行車來運送人員,將原到達一采車場的時間,有原來的14分鐘,縮短到8分鐘,到達二采區的時間有原來的18分鐘,縮短到12分鐘。進入采區后,再分別乘坐各采區的斜巷人行車到達施工地點,全部實現了機械運人,一采區的斜巷人行車運行時間為9分鐘,二采區的斜巷人行車運行時間為12分鐘,保證了一采區、二采區的人員到達各工作地點均在30分鐘以內。

2.3-300水平到-530水平的優化

該礦-300水平到-530水平有兩條斜井,一條為-530矸石井,斜長1100米,平均坡度13度,為雙鉤提升,主要擔負著提升矸石和運送人員,另一條為-530皮帶井,斜長1150米,平均坡度13度,主要擔負原煤的運送任務。-530矸石井運送人員的人行車為3 節XRC10-6/6,每鉤乘坐30人,單鉤運行時間約10分鐘,由于進入-530水平的人員每班在200人以上,全部將人員運送至-530水平至少需要一個小時,運送時間長,勞動效率低。為此,2013年,該礦通過論證和比較,優化運輸系統,利用-530皮帶井通過部分改造和巷道施工,在其一側,采用架空乘人裝置運送人員,安裝了一部RJHY 75架空乘人裝置,運人能力達到480人/小時,實現了人員的連續運送,運行時間縮短到14分鐘,減少人員運輸時間達46分鐘,提高了運輸效率,同時也提高了-530矸石井提升矸石的能力。

2.4-530水平的優化

-530水平所屬的六采區在礦井的西翼,運距3000米,其中,有2000米大巷已形成回風系統,另1000多米在開拓,由于距離長,施工隊伍多,人員需接力運送,形成系統的大巷用架線電機車運人,其余用防爆電瓶車運人,由于環節多、接力運人等,占用時間至少在25分鐘以上,為此,該礦抽調隊伍,加快六采區的施工明風進度,2013年9月系統明風,形成回風系統后,將架空線延長至采區車場,實現了大巷機車的長距離運輸,同時將原牽引的6節人行車增加至9節,提高了運人數量,減少了運人時間,使運人時間由原來的25分鐘縮短到14分鐘,減少時間11分鐘,提高了運輸效率,滿足了運人需要。

3 優化后的效果

礦井經過近兩年的系統優化,人員消耗在上下井及到達施工地點的時間顯著減少,一采區所用的時間為19分鐘;二采區所用的時間為26分鐘;六采區所用的時間為30分鐘。實現了從井口到現場工作面的半小時運人的目標。提高了勞動效率,2014年原煤人均效率提高12%,礦井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4 展望

隨著礦井的開拓,占線的延長,人員上下井的時間越來越長,勞動效率隨之降低,這是很多礦井所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對于生產年限長的老礦井尤為重要,因此,優化運輸環節,運用先進的運輸設備,提高運輸速度和能力,縮短上下井時間,提高勞動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李洪吉(1965—),男,山東萊蕪人,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機電運輸管理工作。

猜你喜歡
大巷采區行車
工作面跨大巷連續開采大巷層位優化技術研究
復雜條件下的采區系統優化實踐
辛置煤礦回風大巷返修支護技術研究與應用
沁水東大煤礦堅硬頂板水壓預裂大巷圍巖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
常村煤礦花垴回風井主要通風機投運方案論證
稠油熱采區塊冷采降粘技術應用
一件難忘的事
11采區永久避難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積聚和煤層自燃措施
霧霾天行車安全
吉普自由光行車制動易熄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