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科藥品不良事件發生的調查分析

2015-05-04 23:18陳明康
科技與創新 2015年6期
關鍵詞:用藥安全兒科

陳明康

摘 要:調查、分析了接受藥物治療的兒科疾病患兒在用藥期間出現不良事件的情況。主要選擇了在我院就診的接受藥物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事件的82例患兒病歷,對其病歷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了導致患兒在用藥期間出現不良事件的藥物類型、不良事件累及器官、癥狀表現、不良反應輕重程度、處理情況、性別和年齡差異等。結果表明,導致兒科疾病患兒在用藥期間出現不良事件的藥品涉及到9種。其中,抗感染類藥物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引發的不良事件最多;不良事件會累及患兒的8大系統,受影響最大的是皮膚及附件系統;輕度不良反應人數占90%以上,并且50%的不良事件經過處理后能夠完全治愈;性別構成沒有任何差異,但是,3歲以下患兒是出現不良事件的主要人群。由此可知,兒科是臨床中藥物不良事件的高發科室。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根據兒科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措施,有效預防和處理藥物不良事件的發生,從而保證患兒的用藥安全。

關鍵詞:兒科;藥物不良事件;用藥安全;疾病患兒

中圖分類號:R9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6.075

藥品不良事件是指廣大患者在用藥治療時出現的一系列不良臨床事件,但是,這種事件并不一定與該藥之間有絕對的因果關系。兒童是生理特點比較特殊的一個群體,并且其正處于一個快速生長的發育階段,各系統和器官的生理功能還沒有完全達到成熟和完善的狀態,在疾病治療過程中,他們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機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所以,這類人群與成年人相比,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出現藥品不良反應的可能性更大。先就此次對接受藥物治療的兒科疾病患兒在用藥期間出現的不良事件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10—2014-10在我院就診的、在接受藥物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事件的82例患兒病歷進行研究。其中,男性患兒44例,女性患兒38例,患兒年齡0~9歲,平局年齡(2.8±0.7)歲。上述自然指標研究對象之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因此,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方法

通過整理上述82例抽樣研究對象的病歷資料,分析了其在治療期間出現的藥物不良事件的具體情況。

1.3 觀察指標

選擇導致患兒用藥期間出現不良事件的藥物類型、不良事件累及器官、癥狀表現、不良反應輕重程度、處理情況、性別和年齡差異作為觀察指標。

1.4 數據處理方法

計量資料用( ±s)形式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X2檢驗。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P<0.05,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兒科藥物不良事件性別和年齡差異

從1.1中可知,在抽樣的82例出現藥物不良事件的兒科患兒中,有男性患兒44例,女性患兒38例,其所占構成比分別為53.6%和46.4%. 這說明,在性別構成比方面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抽樣患兒中,3歲以下的有36例,構成比為43.9%;3~6歲的有22例,構成比為26.8%;6歲以上的有24例,構成比為29.3%. 這說明,兒科患兒出現藥物不良事件者以3歲以下人群為主。

2.2 藥物不良反應的輕重程度和處理情況

在抽樣的82例研究對象中,有78例的藥物不良反應為輕度,構成比為95.1%,其余4例為中度,構成比為4.9%,沒有出現以往臨床上未曾見過的、新的不良反應。當患兒出現異常情況時,已經立即停藥,并積極對癥治療,有28例已經完全治愈,其構成比為34.2%,其余54例的病情也有明顯好轉,構成比為65.8%,沒有處治無效和死亡病例出現。

2.3 引發不良事件的藥物類型

導致抽樣的82例患兒在治療期間出現藥物不良事件的藥物類型包括抗感染類藥物、中藥制劑類藥物、激素類藥物、精神系統藥物、維生素類藥物、生物制品、呼吸系統類藥物、心血管系統藥物和消化系統藥物。其中,以抗感染類藥物引發的藥物不良事件最多,高達29例,構成比為35.4%.

2.4 不良事件累及器官和癥狀表現

在抽樣的82例患兒藥物不良事件累及的器官和相應的癥狀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幾類:① 呼吸系統——肺部感染;②血液系統——白細胞水平異常;③神經系統——昏迷;④泌尿系統——血尿、腹痛;⑤消化系統——惡心、ALT/AST水平異常;⑥全身性損傷——暈厥、面色蒼白、四肢冷、發熱;⑦心血管系統——呼吸急促、心慌、胸悶、房室傳導阻滯、肝損傷、心肌損傷;⑧皮膚及附件——皮疹、顏面水腫、唇部水泡糜爛。其中,皮膚系統及附件損傷患兒人數最多,有38例,構成比為42.2%.

3 討論

目前,臨床研究認為,在實際工作中,有效防范藥物不良事件發生的方法主要有:①在用藥前,應該嚴格把控其適應癥或禁忌癥,并綜合性了解和評估患者的情況;②在用藥過程中,應該根據每位患者的實際年齡、體重、狀態選擇劑量、給藥途徑或頻率;③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應該對相關重點藥物進行檢測和實驗室檢查,科學評估藥物聯合應用后所發生的相互作用,初步判定患者在用藥期間的依從性情況;④全面掌握病患的過敏反應史。從生理學的角度分析,兒童的生理結構、生化功能都較為特殊,肝、腎、神經等重要的臟器和系統都與成人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在用藥治療的過程中,藥動學和藥效學相關指標也會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現,并有其本身所特有的規律可循,因此,臨床兒童的用藥應與成人有所區別,切不可一概而論。

兒童屬于臨床上公認的藥物不良事件的高發人群,專項監測工作是勢在必行的,并且應將其作為今后藥物不良事件監測工作的一個重點。

參考文獻

[1]張海霞,彭翠英,蔣志,等.125例兒科中藥及類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1,17(1):46-47.

[2]吳明釵,林潔.兒童藥物不良反應報告136例分析[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2,31(6):356.

〔編輯:白潔〕

猜你喜歡
用藥安全兒科
兒科臨床中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方法探討
地氟烷與七氟烷用于兒科麻醉的術后恢復效果分析
團隊合作模式提高非糖尿病??埔葝u素用藥安全的實踐
我國兒科醫生數量缺口近9萬
我院526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
探討PDCA循環法在麻精藥品處方中的應用和效果
安徽推出兒科分級診療規范
我國將恢復兒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藥品不良反應研究
心血管內科用藥安全管理以及護理措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