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制帶壞國民性

2015-05-05 19:34羅光
當代工人 2015年5期
關鍵詞:國民性專制宗族

羅光

中國全民性話題很多,如國民性。每每提及,任誰都覺得有話要說,尤其央視曝光一些游客的劣行時,人們更是不吐不快。其中一些憤青,可能剛從景點踐踏完草坪回來。做一套,說一套。似乎也算一種國民性。

《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的作者張宏杰,應該是憤青,但無疑是思索型、考證型、知識型憤青。他1972年生于遼寧,是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饑餓的盛世》、《坐天下很累》等多部著作。這本書的內容,可用書的副標題一語概括:專制制度的演進導致國民性格大倒退。

張宏杰為本書作的自序,只有2200多字。其中有兩句話,一、中華民族最大的發明創造不是四大發明,而是專制技術;二、專制技術發展史的另一面,或者說這種技術成果的體現,就是一部漫長的國民性演變史。

他用鍵盤敲下這兩句話時,我相信,他的內心一定在吶喊。

著名學者葛劍雄評價這本書說:“五四新文化運動一個重要主題是清算中國國民性。這個思潮直至今日都沒有真正結束,魯迅、柏楊等人最為突出,陳獨秀以及1980年代一大批思想者最為激進。百年過去了,中國國民性究竟是怎樣一回事?除了魯迅對國民麻木的描述、柏楊的醬缸文化,我們只是在抽象意義上談論一般國民性,并不了解中國國民性來龍去脈?!?/p>

張宏杰的這本書,就是對這一來龍去脈做的一番細致梳理。

任何一國的國民性都并非一成不變。中國從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國人性格越來越惡化。春秋人單純淳樸;唐代人雄健、陽光、尚武;進入明清,流氓氣越來越重。這種流變與專制制度的發展密不可分。

在對中國國民性演變過程做了23萬字剖析后,張宏杰認為,是落后的制度造就了國民劣根性。近代以來,從梁啟超、魯迅到蔣介石、毛澤東,都為改造國民性付出了艱辛努力,但收效甚微,其根源在于制度建設與國民性改造不同步。因此有人建議:改造國民性,須從制度方面努力。

只是,若無信仰,制度又將怎樣?經濟學家張宇燕曾說:沒有信仰,制度等于形同虛設。這恐怕是中國國民性演變到今天遇到的最大問題。

錦言齋

●十八世紀,來到中國的英國人發現,中國政府的統治充滿“暴虐、壓迫和不公”,老百姓對政府的態度則是“畏懼、欺瞞和忤逆”。

●宗族的穩定,是以抹殺個體的自主性和個性,強化宗族整體的虛幻性,導致宗族首領的全面獨裁為代價的。

猜你喜歡
國民性專制宗族
從《悲慘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
代際分化與“俱樂部式宗族”的形成
民主時代的新政治科學
武士道精神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歐洲早期印刷業應對專制統治的方式與成功原因探析
梁啟超新民思想與當代國民性塑造
國民性真的不存在嗎?
批評與贊美
清代宗族祖墳述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