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創新背景下“三合共建醫學實驗平臺”的探索

2015-05-17 09:13葉曉憲潘華峰賴秋華林鐘宇趙金媛
衛生軟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醫學院校協同實驗室

葉曉憲,潘華峰,王 正,賴秋華,林鐘宇,趙金媛

(廣州中醫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 醫學教育 ●

協同創新背景下“三合共建醫學實驗平臺”的探索

葉曉憲,潘華峰,王 正,賴秋華,林鐘宇,趙金媛

(廣州中醫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總結當前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室運作模式特點,并分析協同創新模式下實驗室運作所面臨的挑戰。從企業資產與高校資源結合、企業研發與高??蒲薪Y合、實踐基地與創新基地結合這三個方面探討“三合共建實驗平臺”的建設,結合“三合共建”設計圖,為進一步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培養創新性醫學應用人才提供可行性建議。

企業;高校;資源整合;科研;基地;實驗平臺

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室是培養新時期醫學人才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高等醫學院??茖W實踐及人才培養基地,對促進醫學人才的成長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為提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由教育部和財政部共同研究制定并聯合實施高等學校啟動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即“2011計劃”),致力于構建更加開放、更加寬闊的協同創新平臺,積極吸納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及國家創新力量參與高校辦學,將帶動我國高校辦學模式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為實現將創新驅動作為發展戰略選擇這一目標,高校應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積極推動協同創新;鼓勵高校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2]。因此,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改革下,為了適應人才培育的新模式,應加強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室建設,筆者將從企業資產與高校資源結合、企業研發與高??蒲薪Y合、實踐基地與創新基地結合這三個方面探討“三合共建實驗平臺”的建設。

1 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室運作模式特點

我國傳統的“書本、教師、課堂”的三中心教育模式往往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以理論知識為重點,忽略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上世紀90年代初,鑒于我國實驗教學質量嚴重滯后,國家教委倡導綜合、動手實驗,關注學生能力培養,由此啟動了高校教學實驗室綜合、獨立建制[3]。許多高校實驗教學條件和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已能獨立開設實驗課,具備了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驗設計的能力,比如開放實驗室,指導學生課題設計,實施創新教育[3]?!敖鉀Q問題而學習”的教育模式平臺也應運而生。

1.1 學校共享醫學實驗平臺

共享實驗平臺是以重點實驗室儀器、貴重儀器設備共享為核心輻射的資源共享平臺,在規劃建設、管理使用中有其完備的運行機制。共享實驗平臺改變過去科研小而全、分散建設、分散管理的傳統模式,促進學科的交叉融合與資源共享,加快實現由跟蹤為主向原始性創新轉變;由模仿為主向自主創新與系統集成的轉變;由自我循環為主的科技成果轉化向集成化規模產業化模式方向轉變,從根本上提高學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學術競爭力[4]。當前中山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部分醫學院校實行共享實驗平臺。平臺建設從校級頂層平臺設計到院級共享平臺以及網絡信息平臺,實現人力、設備、信息的共享,是提高使用效率,整合資源以及培養綜合性、創新性人才的重要措施。

1.2 分散式實驗教學

分散式實驗教學是適應科技和教學發展的以學科為主的實驗教學,以各學科、基地建設的分散式實驗教學改善了以往相對傳統的單一醫學教學實驗室,適應跨學科、綜合性的實驗要求。以各學科特點可分為機能學科實驗教學、形態學實驗教學等,將經典實驗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基本技能與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實驗教學與科研、臨床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和創新能力,及時將學科建設成果轉化為優質教學資源[5]。

1.3 創新實踐教學平臺

以重點學科帶頭人工作室、特色學科融合的基礎創新實踐教學平臺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學科交融,增加辦學實力。該平臺由教授、重點學科帶頭人工作室等構成,通過發揮教授、重點學科帶頭人的科研帶動作用,指導學生早期接觸和參與任課老師的科研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基礎創新活動[6]。廣東藥學院由專家教授以及學科帶頭人帶動學生到工作室進行科研,為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原有的實驗室運作不能滿足協同創新的要求

國家提出的2011計劃,要求以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創新能力提升為核心任務,通過構建面向科學前沿、文化傳承創新、行業產業以及區域發展重大需求的四類協同創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機制體制改革,轉變高校創新方式;通過協同創新、校企結合培養出創新性人才,產出創新性成果[7]。目前大多數的醫學院校實驗室運作基本上是在原有教育教學模式下進行實驗室建設,醫學高等院校學生基本固守在各自為營的二級學院實驗基地、公共大實驗平臺、以陳舊實驗設備為主的條件下接受實驗實踐教育。實驗室運作并沒有真正地將“協同創新”融入到實驗室管理運作中。

2.1 權責分工模糊,運行機制不順

以往的教育模式以應試教育為主,實驗室管理會受到某種程度的忽視。實驗室管理應該在其規劃、建設、管理和使用過程中都有其明確的管理部門以及規范化、標準化的規章制度,但由于傳統思想認為實驗室管理并不是硬性任務,因此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久而久之,實驗室管理便會止步不前。

當前,高等院校醫學實驗室在規章制度上有著明確的權責分工,但實際運行中卻因為涉及多個部門參與統籌而變得模糊不清。當涉及多個部門聯合管理的設備出現問題時,容易出現相互推卸責任、避而不管的情況,影響實驗室的正常運行。

2.2 經費投入欠缺,設備共享不足

隨著醫學實踐的發展和醫療設備的更新,醫學院校實驗室需充足的經費支持以滿足引入大型先進設備的需要。但由于缺乏統籌性的規劃管理,導致部分落后設備閑置浪費,先進設備卻因資金不足而缺乏。醫學實驗室橫向聯合區域狹窄,不能真正做到資源共享,還有些儀器由于耗材太貴,課題不多導致使用率降低,造成資源浪費[8]。

2.3 院校資源缺乏,成果轉化不夠

醫學院校實驗資源不能充分滿足校企育人、企業產品研發、轉化的需求。實驗資源有限導致不能滿足重大項目需求,研究通常停留在起步階段,缺乏與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開發研究,多數醫藥衛生科技成果處于樣品、禮品、展品的 “三品” 狀態,其成果多數是實驗室的小試產品,或者是技術型生產資料[9];使得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得不到相應的實驗技術支持。

3 “三合共建實驗平臺”協同育人機制

為了適應現代高等醫學發展的要求,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室應聯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企業資產與高校資源結合、企業研發與高??蒲薪Y合、實踐基地與創新基地結合。沖破陳舊的醫學實驗平臺運作體制機制束縛,大力推進協同創新,共建“三合”醫學實驗平臺,通過高校與大型骨干企業的強強聯合,培養創新性醫學應用人才,“三合共建實驗平臺”構架見圖1。

3.1 整合企業資產與高校資源,建立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醫學院校與行業企業資源互有優勢,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室應積極開展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實現實驗教學資源的整合,更好地培養出行業企業所需的人才。

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室應該主動加強對行業企業資產的交流與合作,與行業企業建立健全協同育人機制,取長補短。高校與行業企業互相協調,建立高校實驗隊伍與行業企業實驗人員互聘機制,形成“實驗隊伍走出校門,企業專家請進高?!钡木置???蒲袆撔驴梢栽凇奥摵仙陥笳n題”的基礎上深度發展,將科研成果轉化成企業項目,促進校企合作深度化。實驗室不再單獨停留在“驗證性實驗”階段,與企業合作“探索性實驗”,創新實踐,及時將新的醫學成果轉化為行業企業的創新科研成果,形成校企互利共贏的局面。

圖1 協同創新背景下“三合共建實驗平臺”架構

3.2 深化企業與實驗教學改革,搭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

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三個對接要求改革專業結構[10],實驗室根據行業企業科研創新更新實驗內容,結合外聘專家教師專業指導,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實用型人才。

校企協同育人改革繼續深化,對接行業企業發展,建立全面高質量師資隊伍,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實行全方位協同。實驗室發展同步校企育人改革,長遠統籌規劃,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重視與企業合作,深入研究實驗問題,與企業開展合作項目、創業計劃、實驗室互通制度。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室與行業企業科研部門聯合科研,指導在校生畢業論文選題,為行業企業服務。

3.3 結合企業研發和高??蒲?,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在健全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下,校企應將科研成果轉化與教學工作同等重視,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實踐實驗平臺的同時創造科研價值甚至經濟效益,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新知識、新工藝、新產品等。

醫學院校的科研項目與企業研發項目進行優化結合,解決科研立項與企業需求溝通銜接不順的問題,順應行業企業的市場需求;聯合企業設備投資或共享,完善高校與企業資源共享機制和對科研人員的激勵機制,提高科研成果的自主核心競爭力。

高等醫學院校要培養出行業企業真正所需的人才,作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實驗室的高效管理與建設成為重要環節。結合行業企業資產與高校資源,加強高校實驗室與企業實踐基地合作,加深高校與企業的科研研發,充分發揮實驗室功能,為行業企業培養更多創新型、應用型的高技能人才。

[1] 王 朋.協同創新 “2011計劃”提升創新能力[N].人民日報,2012-10-18.

[2] 饒燕婷.“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內涵、要求與政策構想[J].高教探索,2012,(4):29-32.

[3] 馬保華,張慶莉,康 敏,等.關于對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室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6):50-51.

[4] 錢燕春.適應新形勢改革醫學高職院校實驗室設置和管理體制[J].中國醫學裝備,2007,4(12):1-3.

[5] 張根葆,黃勤安,陳祥攀,等.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與改革[R].西安:中國成人醫藥教育論壇,2012:111-114.

[6] 郭 姣,楊 紅,齊 平,等.產學研一體化多層次實踐教育平臺的構建和醫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7,23(4):370-373.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Z].2012-06-02.

[8] 鄭曉娟,張道明.淺議醫學院校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J].醫學信息,2007,20(6):945-946.

[9] 雒國勝.醫學院??萍汲晒D化問題研究[J].中國高??萍?2011,(7):16-17.

[10]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2014-05-02.

(本文編輯:閆云麗)

Exploration on construction of “three combinative medical experimental plat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YE Xiao-xian, PAN Hua-feng, WANG Zheng, LAI Qiu-hua, LIN Zhong-yu, ZHAO Jin-yuan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Guang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The paper summed up the operation mod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laboratori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analyzed challenges of laboratories 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atter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integrated medical experimental platform”was illustrated by the comb ination of enterprise asset and uni versity resources, the combina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nterpris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bases and innovation bases. The exploration aims at further deepening reform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mechanism,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creative medical applied talents.

enterprise, college, resources integr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medical experimental platform

R-05

:A

1008-2800(2015)02-0103-03

2014-10-21

協同創新環境下卓越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研究(B2-2013Y08-098);廣東省中藥配方顆粒產業化共性關鍵技術高級研發人才產學研聯合培養模式研究(2012B091100183);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機制及中藥防治(2013JDXM20)

葉曉憲(1991-),女,廣東順德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衛生事業管理方面的研究。

潘華峰(1965-),女,四川瀘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醫學教育與管理、中醫脾胃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歡
醫學院校協同實驗室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關于醫學院校醫用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醫學院校中小組教學模式的建立和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