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幸福感研究概述

2015-05-30 17:42解琪鄭林科
學理論·中 2015年6期
關鍵詞:研究現狀發展趨勢

解琪 鄭林科

摘 要:基于實現論的心理幸福感認為幸福并不只是快樂的體驗,而是關注個體潛能的實現。從心理幸福感的內涵界定、理論模型、量化評估、研究現狀及展望等幾個方面對國內外有關心理幸福感的研究進行梳理,以期為心理幸福感的深入研究提供有效借鑒。

關鍵詞:心理幸福感;研究現狀;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B849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7-0046-02

自1879年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以來,學者們研究和關注的焦點大都集中于對人的病態消極心理的探索,如焦慮、抑郁、自卑等課題。直到20世紀末,由塞利格曼教授發起了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思潮,才正式開啟了對人的積極心理的關注。積極心理學是一門以人的積極力量、優秀品德為研究對象,并致力于幫助人們發揮其潛能并獲得幸福的科學。在這樣的思潮下,對幸福感的研究無疑成為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點領域,因為追求幸福生活是每一個人的愿望。

幸福是人類從古至今追求的終極目標,幸福感指的是人們對于有關幸福的問題的總體看法以及基本點觀點,對幸福感的研究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課題。從哲學淵源來看,對幸福感的概念解釋與理論構建大體分為兩種基本取向:快樂論與實現論。以快樂論為基礎發展而來的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簡稱SWB)將個人的主觀判斷作為界定幸福的標準,認為幸福即是擁有快樂的主觀心理體驗,幸福在于擁有較多的積極情感和較少的消極情感。而基于實現論的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 well-being,簡稱PWB)則認為幸福不應該僅僅指獲得快樂的心理體驗,更應該關注個體通過不懈努力而獲得的潛能的充分展現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獲得的自我發展及成長。

另外,隨著學術界對幸福感研究的推進,基于不同的哲學角度,幸福感研究如今也呈現出了日益多樣化的趨勢,出現了如社會幸福感、職業幸福感以及幸福指數等新的概念。如Seligaman教授將其以主觀幸福感作為幸福衡量指標的“幸福1.0理論”發展到了由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會幸福感的有機結合構成的“幸福感2.0理論”,對幸福的構成元素的描述也從積極的情感、投入和意義三元素發展到了積極情緒、意義、成就、投入和良好人際等五個元素,同時,對幸福外延的解釋也從“真正幸?!保ㄐ腋8惺芎托腋崿F)擴展到了“持續幸?!保‵lourish個體和人類繁榮或蓬勃發展)。而Dinner則從促進幸福感實際社會應用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幸福指數的概念,對其界定和測量也引發了現代研究的核心及難點。

本文主要討論的是基于實現論哲學基礎的心理幸福感,通過對其內涵界定、理論模型、量化評估,以及國內外對該領域的研究現狀進行梳理與述評,以期為心理幸福感的深入研究提供有效借鑒。

一、心理幸福感的界定

國內外對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比較早也比較成熟,而對心理幸福感的研究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漸漸出現。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建立在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自我實現論的基礎上,其主要目的是探索人類社會的發展法則及存在的生存挑戰。心理幸福感強調幸福感所具有的心理意義,并認為幸福感來自于個體內心深處的心理需要所獲得的滿足,它從自我發展與個人實現的角度對幸福感的定義做出了全新的闡釋。然而,在實現論的取向下,不同的學者也從其各自的理論角度出發,對心理幸福感的內涵做出了不同的解釋。

Waterman認為,心理幸福感即是與個體的真實自我保持協調一致,發生于人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與自己的深層價值觀最匹配的活動中。在這個過程個體的技能得到發展,進而潛能得以實現,個體因此獲得自我實現的體驗。Ryff將心理幸福感描述為個體通過努力發揮自身的潛力達到完美的體驗,并與Keyes共同提出了心理幸福感的六維度模型。Ryan與Deci對心理幸福感的定義的理解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指出心理幸福感即是一種自我實現,另一方面,他們試圖指明自我實現所具有的意義及其獲得的方法。

二、心理幸福感的理論

1.Waterman的個人展現理論

在Waterman看來,當人們能夠從事與自己的深層價值觀最匹配的活動,并達到一種全身心投入的境界,就會擁有幸福的體驗。此外,個人遵循其“真實自我”來生活,并通過不懈的努力達到自身潛能的實現,個體因此而感受到展現真實自我的喜悅,Waterman將這種心理狀態稱為“個人展現”。據此,他認為有兩種不同的幸福感:其一是盡情享樂的幸福,即指個體在從事某種活動時感受到生存需要、生活需要以及心理需要均得到滿足的狀態。另一種是個人展現的幸福,指個體全身心地投入到某種能夠給其帶來強烈活躍感與適合感的活動中,在這個活動中其個人技能得到鍛煉與發展,并進而達到個人潛能的充分發揮與真實自我的完美展現,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自我實現的愉悅感。

2.Ryff的六維度模型

Ryff也從亞里士多德的實現論角度出發對幸福感進行研究,他也認為,幸福感并不僅僅是簡單地保持愉悅的心情,而是對通過不懈努力,充分發揮自身內在潛能以達到完美的一種心理體驗。他將這種對完美的追求及個人潛能的實現稱為心理幸福感。隨后,Ryff與Keyes總結分析了發展心理學、心理衛生學以及臨床心理學中有關健康人的心理理論,歸納出了六種共同具有的成分,并以之為衡量指標,構建了心理幸福感的六維度結構模型。這六個維度分別為自我接納、積極關系、生活目標感、環境控制感、獨立自主、個人成長。

3.Ryan和Deci的自我決定理論

Ryan與Deci提出的自我決定論對心理幸福感定義的描述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指出心理幸福感即是一種自我實現,另一方面,他們試圖指明自我實現所具有的意義及其獲得的方法。隨后,他們總結歸納出三種基本需要,自主需要、關系需要和能力需要,認為這三種需要的滿足決定著個體的幸福水平,同時他們指出,這些需要的滿足不僅有助于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對推動整個社會的建構和發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他們認為這三種需要是獲得幸福感的基本因素,其滿足與否以及滿足的水平將決定著個體能否體驗到一種持續的整合感和幸福感。

三、心理幸福感的量化評估

國內外對心理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較晚,對其理論與內涵的探究也始終伴隨著實證研究的發展,不同的學者從各自的理論出發編制最能體現其理論構想的心理幸福感問卷,這些問卷的產生也進一步繁榮了心理幸福感的研究。

目前國內外影響最大的心理幸福感測評工具為Ryff與Keyes在1995年基于其六維度模型編制的《Ryff多維心理幸福感量表》,該量表由84個項目組成,涉及自我接納、個人成長、生活目標、積極關系、環境掌控和獨立自主等六個維度,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效度,一經問世便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推廣。另外,Waterman在提出其“個人展現理論”時,為進行實證研究驗證其理論,也編制了一套《人格展現問卷》來對個體的幸福感水平進行測評,對應其理論上對幸福感的兩種分類,問卷也包括了對個人展現的幸福的測評與對盡情享樂的幸福的測評兩個部分。

國內方面獨立發展的心理幸福感測評量表主要有著名積極心理學研究學者苗元江教授編制的《綜合幸福感問卷》,該量表是在整合了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幸福感兩種幸福感的理論模型與衡量指標的基礎上,構建出來的一個多方位、多功能、多測度且本土化的幸福感測評工具。該量表的心理幸福感分問卷主要是針對我國的大學生,且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應用價值較高。

四、心理幸福感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建立在實現論哲學基礎上的心理幸福感出現得比較晚,國內外對其研究也不如主觀幸福感成熟,但隨著對幸福感研究的深入,該領域的研究也呈現越來越明朗的發展趨勢。早在Ryff提出心理幸福感的六維度模型,并編制出相應的測評量表后,學者們便開始利用該模型來評價不同群體的心理幸福感現狀同時對其影響因素進行探討,該研究方向至今仍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最大熱點。對心理幸福感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多集中在人口學變量及人格等因素上,如我國學者高淑燕等人以大學生作為被試進行實證研究也證明了人格對心理幸福感強有力的預測作用。

心理幸福感畢竟是一個比較新的研究領域,在對心理幸福感的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方面,國內外的研究者們也一直沒有停止努力。近年來對幸福感結構與內涵的研究呈現出整合的趨勢,如Keyes根據SWB與PWB的分數高低將被試分為四種類型,并對二者的關系結構進行擬合,最終得出PWB與SWB是個體積極心理機能中的不同但又彼此聯系的兩個方面。國內方面嚴標賓等人對SWB與PWB兩種幸福感取向進行了深入探討,并認為二者的結合與各種不同的人口學變量及人格變量具有密切的關系,且二者呈現出彼此整合的趨勢。苑燕等人則通過實證研究證實了兩種幸福感之間的具有的內在聯系。高良等人則在當前關于幸福感結構的基礎上引入了價值實現成分,構建了一個包括需要滿足感、生活滿意感及價值實現感三個成分相互作用的幸福感三因素模型。

最后,在對心理幸福感的測定上,除了以自評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外,龐穎嘗試利用內隱聯想測驗的方法對個體的心理幸福感進行測評,并認為心理幸福感應該由內隱的和外顯的兩個相對獨立的結構共同組成。這一嘗試對心理幸福感理論結構及研究手段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學術界對心理幸福感的研究現狀看來,仍然是以發展其理論為主,實證研究還做得不夠豐富。尤其是在國內方面,無論是在理論研究還是實證研究上,都還較依賴于國外的理論和測評工具,因此未來國內方面應更多地結合國內實情及歷史背景,探尋屬于國人的心理幸福感機制,同時開發和編制適合現階段國內不同群體被試的測評問卷。

參考文獻:

[1]馬丁·塞利格曼.持續的幸福[M].趙昱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苗元江.心理學視野中的幸?!腋8欣碚撆c測評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3.

[3]高淑燕,孫繼民.大學生人格特質與心理幸福感的相關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S4).

[4]嚴標賓,鄭雪,邱林.SWB和PWB:兩種幸福感研究取向的分野與整合[J].心理科學,2004(4).

[5]苑燕,鄭雪,余欣欣.SWB和PWB:兩種幸福感取向的整合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3).

[6]高良,鄭雪,嚴標賓.當代幸福感研究的反思與整合——幸福感三因素模型初建[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7]龐穎.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猜你喜歡
研究現狀發展趨勢
試井法分析井間注采關系的研究現狀
人民檢察院量刑建議制度構建與完善
我國環境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
淺析電力系統諧波及其研究現狀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